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730

  此次能说和府方和西北谈和,周学熙可谓是煞费了一番苦心。这个力主打压西北的徐树铮会对自己有意见,可谓再清楚不过。再则周学熙可是知道眼前的这个徐树铮可是一恃才傲物的主,仗着段祺瑞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现在的府院之争日烈,其中多半都与徐树铮有关。
  段祺瑞并不是一个非常勤奋的总理,大小事务多委之于秘书长徐树铮,而徐偏生是个恃才傲物的人物,他奔走于府院之间,处处越俎代庖,以前就为袁世凯所厌恶,现在更为黎元洪所不喜。有一次,徐树铮拿着一份委任状请黎元洪盖总统印,黎问起其人的履历,徐竟然回答道:“现在实行内阁制,总统您何必多问!我很忙,您还是快点盖印吧!”
  黎十分愤怒,对左右说:“我本来不要做什么总统,你看他们眼中哪里有我!”而一直以来段祺瑞对徐却每每纵容,有一次徐以辞职要挟黎元洪,段祺瑞竟为他说情,说他“为人耿介,不屑妄语”云云,甚至于说“凡徐所为,本人愿付其责面”。
  对这样的徐树铮,周学熙知道其言语不恭倒也没有什么,毕竟相比于京城里的那位大总统来说,周学熙都有些暗自庆幸,自己不用和这么一孤傲的连段祺瑞的账都不买的徐树铮打太多的交道,而一路上周学熙都在自己的车厢中休息着,实际上也正是为了避免和其打什么交道。
  “你好!徐秘书长,欢迎您来到张家口!”穿着没有军衔标制的军装的司马在距离还有数米外,就冲着徐树铮伸出右手,同时开口说道,此次再次见徐树铮司马已经没有第一次的那样的激动。心里非常的平和,此时的徐树铮在司马看来,只是国务院的秘书长罢了。
  对于徐树铮对西北的持有的敌意,司马当然知道,在面对徐树铮的时候,司马心里难免有一些愧疚,毕竟很快自己将会夺去属于他的那份荣誉。
  对于徐树铮的前来。可以说是完全超出了司马的意料,在过去司马不知道徐树铮的地位,可是现在,司马可是知道徐树铮可是相当于隐形的总理。因为段祺瑞本来就不是一个勤奋的政治家,而且对公务是相当懒散的。所以现在国务院内的大多事物,像府院之争那样繁琐的权力斗争,以及督军团会议那样的复杂人事,大都是由徐树铮居中策划实施,甚至于可以说是徐树铮成就了段祺瑞。这时看到徐树铮亲自来到张家口,司马也就知道他们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劳司马主任雪夜相迎,又铮不胜惶恐。这先谢过司马主任的盛情!”尽管心中有千般不愿,但是徐树铮知道自己此行关系重大,还是面带着笑容地说道,此时徐树铮原本有些微胖的脸上显得倒是笑容可掬,好像根本不记得曾经和司马之间的不快,还有对西北的打压正是出自其手。
  “徐秘书长客气了,请,我们楼上细谈!”和自己过去的那个偶像虚情假意的客套了一番之后,司马便开口说道,这次和国务院之间与其说是和谈。到不如说是交易,这次交易直接关系到西北的合法地位。
  “起码相比于日本人,至少不用出卖国家利益!”看着热情的司马,徐树铮在心里说道,不用出卖国家利益,这是徐树铮在路上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说的,也是段祺瑞在徐树铮临行前亲口交待的。
  众所周知,段祺瑞是有名的亲日派,至少在后世和现在的很多人的眼里就是如此。日本人之所以倾力拉拢他,是因为他曾经是一个路人皆知的亲日派。早在袁世凯死后。他便已经迎合日本的“经济援华”政策,谋求所谓“中日亲善”。他之所以力主对德宣战,也是为了取得日本的借款。
  但是事实上呢?他就是一个天生的亲日派吗?当年袁世凯召集会议讨论日本人提出的《二十一条》,满堂文武或主张接受,或沉默不语。惟有他段祺瑞。虽然身已下野,却愤怒的通电各省主张与日本决一死战。作为段祺瑞心腹,徐树铮当然知道段祺瑞的所思所想,从去年年底开始,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具体操作借款事宜,借得的款项名义上用于“经济开发”或“参加欧战”,实际上用于贯彻其“武力统一”政策。
  “国务院将在热、察、绥三省提出合并成西北特别区后,给予正式承认,并将任命司马主任为西北巡检使,总署西北军政事物,西北民团将改编成西北边防军,中央将给予得到三师七旅的陆军编制,所需军饷有三省自筹。”在张家口车站的会议室内,徐树铮看着眼前这个比上次见时成熟了不少的年轻人,开口说道,心里知道这条件一开,恐怕眼前的这个才27岁的司马,就会成为全中国最年轻的一个督军。
  “不知道国务院需要西北付出什么条件作为交换?”
  “西北边防军、三师七旅!”听到徐树铮开出的价码后,司马知道看来国务院是下了血本了,这个差不多近十万的庞大的编制,足以让西北成为目前国内实力最强的一支地方力量,但是他们会要什么样的条件交换呢?于是开口问道。
  “两年内提供十个师的全套装备,包括四季被服、枪械、火炮、弹药、电台!西北每月需向国务院支付一百五十万元解款。”徐树铮依然笑容可掬的开出了经过仔细商定后的得出的答案。
  西北军的军械全系自产,这一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目前徐树铮所掌握的情报,目前西北公司拥有的兵工企业规模为全国之最,其可以生产包括步机枪到各式火炮及其弹药在内地各种军械,这也是徐树铮提出的这个交换条件的原因。
  “嗯?武器?”听到这个条件后,司马不禁皱了皱眉头。按照之前周学熙从中牵线,是以不截留中央税款为前提,但是此时怎么变成提供武器?
  “司马主任,不包括你们西北,仅张家口一地,每月应缴中央的税款在百万元左右,包括你们西北工业区在内。每月应上缴中央税款超过350万元。两年内提供十个师的全套装备,自此之后每月西北仅需解款仅一百五十万元,相比之下,你们西北已经占足便宜,这也是国务院的底线。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看到司马皱了皱眉头,显然是有些难以接受,徐树铮便立即说道,同时解释着西北实际上已经占了很大的便宜,至少从银钱数上。
  “嗯!”听着徐树铮的话,司马知道眼前的徐树铮所说的是实话,现在察省全省新收十二月份的税款中应缴中央的那部分。高达一百三十万元,其中张家口占了大半,张家口作为西北、蒙古的贸易中心。每年仅旅蒙贸易的交易额就高达两亿银元,而十二月份并不是交易旺季,在热天的那几个月张家口每月的税款都在百五万以上,再加上西北的应缴的那部分税金。每个月一百五十万,西北自然是占了很大的便宜。但是司马现在顾及的是这十个师的装备,虽然提供装备的时间是两年,而且西北甚至于连一年的都不需要提供,但是那怕提供一个师的装备。就为未来自己的计划增加一个师的阻力。
  “行!这个条件我们可以接受。”考虑了数分钟之后,司马还是决定接受这个条件,之前通过张健的洋行,卖给北方政府的由西北生产的武器,已经可以装备一个师,向北方政府以及其它军阀出口武器,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国内贵金属外流,现在只不过是换一种交易方式罢了。
  而且司马知道,如果自己向北方政府提供这些武器,恐怕北方政府就不会接受日本的参战借款协议。而这个参战借款协议,到后来还引伸出与日本签订得《中日军事协定》,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境内驻军,并可指挥中国军队。此一协定的签订与中国在外交上的失败。既然自己不提供这些武器,而日本人也会提供。
  那么为什么还要让日本人去挣这个银子。而且还因此从中国获得谋多特权。两者相权之下,司马觉得自己没有必要不答应这个要求。而且更深层的原因是司马相信西北军绝对不会让自己失望,对于西北军的战斗力司马完全相信。
  “呵呵!既然司马主任答应了,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这是十个师所需武器的清单。”见司马考虑了一会答应了自己条件后,徐树铮知道自己成功了,然后拿出一份厚厚的清单,开口说道。之所以徐树铮会提如如此庞大的供械协议,实际上徐树铮有自己的考虑,十个师的武器装备虽然数目庞大,但是徐树铮相信这完全在西北的接受范围之内,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徐树铮相信,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西北公司的兵工厂在未来两年内,只能全力生产,以供应中央需求。
  十个师的装备,是徐树铮在参考了国内诸多兵工厂的生产数据,以及询问过一些兵工专家后,做出的决定。其目的除了为了编练新军之外,另一个深层原因,就是想以此限制西北民团的实力扩张,虽然只是推迟了扩张时间,但是在徐树铮看来,如此已经足够了。
  既然双方都已经同意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好办了许多,虽然在拉下来的一个多小时之中,因为一些细节发生了不少争执,不过最后双方还是达成了协议,并对此非常满意,各自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作为国务院秘书长的徐树铮,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编练新军的军械以及部分军饷,同时还通过供械协议,使得西北公司没有多余的产能用于西北民团的扩张,而西北得到的是中央的完全承认,等于取得了合法化的地位,这个地位对于西北而言,尤为重要,而且是更重要是得到的国务院默许察、绥、热三省组成一省。
  “只可惜又铮兄公务繁忙,不人能在西北呆上几日,可惜、可惜。他日有机会,司马一定和又铮兄好好聚上一聚。”当达成协议之后,司马亲自把徐树铮送上火车,和其握着手说道,在之前的商谈协议的时候,司马终于知道什么是才华超群,为什么即便是被他害的差点丢掉性命的蒋百里都称赞其有纵横捭阖之能。在之前的协商时,徐树铮把他记性过人、思维敏捷的常进行的充分的发挥,对此司马可谓是佩服至极,说来司马都觉得这段祺瑞的命也太好了,所有的一切都有这样对其忠心耿耿又才华超群的徐树铮为其筹划。
  “一定,一定,他日司马主任定会到京城参加督军会议,到时你我兄弟再聚,又铮盼他日与司马在京城相聚。告辞、告辞!”看着司马眼神,徐树铮知道司马的邀请非常诚挚,于是便开口回答道,但是却也带着其它的味道,邀其参加督军会议,无疑就是想把司马拉到国务院的旗下,以便于总统府抗衡。
  “呵呵!一定、一定!”听到徐树铮包含着其它意思的回答后,司马笑呵呵的开口回答道,司马相信自己一定会在京城见到徐树铮,但不一定会是在督军会议上!
第195章
坦克
  位于工业区最北端位于长城脚下,过去这里不过是一片荒山野岭,群狼出没的地方,而现在这里经过半年多的建设,占地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的西北民团综合训练基地就位于此处。占地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的综合训练内的地形很是复杂,包括有山地、丘陵、平原、河流、森林等多种地形,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在经过重重筛选后,选择这一带作为训练基地原因,就是冲着这里复杂的地形条件。
  民团的官兵就是在这里接受着各种各样的野战以及其它种种适应性训练,占地面积庞大、设施齐全的训练基地,同样是目前西北第二机械公司各个军工厂进行新武器的试验的试验场。
  “哒……哒……”在训练基地的一个处山谷内,不时响起的机枪声并不会吸引别人的注意,毕竟在训练基地内,这种机枪声可谓是此起彼伏,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当然除了整个山谷的入口是处于封闭状态之外,围墙上有几外岗楼之外,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个并不算特殊的山谷的,就是训练基地内少有的几处综合试验场中的一处,除了民团各部队不会在这个山谷内接受训练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当然因为他的特殊的性质,所以这里的保密级别较高。
  “这钢轮子的装甲车,也太灵活了吧!”站在山坡上的观看台上的几名军官,拿着望远镜看着从谷地内的泥沼里冲出履带装甲车的机枪哒哒的响了起来、又轻松越过了一道战壕。任刚不可思议地开口说道。
  山谷中的那辆虽然模样有些古怪的装甲车。但是他古怪的模样的出色的越野性能,完全颠覆任刚这个总团直属装甲营营长对装甲车的认识,作为装甲营的营长,任刚可是知道自己营里现在装备的那几十辆装甲车是什么样子。装甲营中现在装备的三十多辆用卡车改装而成的装甲车,虽说越野能力比民团现用的卡车要好上许多。
  但是任刚可知道,如果把那些装甲车扔到山谷中经过人为特意修整,完全参照战场条件建立的布满弹坑、战壕、散兵坑、坡地、泥沼的复杂的形里,那些装甲车恐怕开不了百把米就在趴窝。像之前那辆装甲车通过的有一米来深的泥沼时,装甲营的轮式装甲车根本不可能通过,眼前的这种履带装甲车出类拔萃的性能完全把任刚征服了,而且相比之下更让任钢吃惊的是那辆装甲车前粗大的野炮炮管。
  “当然。他的复杂的形通过能力是最好的。以前的轮式装甲车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这是我们二机公司,利用外国进口的集材拖拉机,新近刚刚设计制造成功的装甲战车,相比于过去公司制造的轮式装甲车,它的通过能力更强,装甲更厚,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强大的火力,装备一门固定式75野战炮,配弹80发!车顶小型旋转炮塔上装备有一架五式重机枪。配弹3000发,机枪右侧有一支专用50榴弹枪,配弹80发,可用于摧毁一般工事或掩体。和过去公司用的装甲车不同,这种装甲战车可以给士兵们披上一层装甲。让不惧枪弹的他们去攻克敌人的防线。在欧洲,这种装甲战车被称为坦克,已经被英法联军在战场上应用。”
  此时的史道姆看着在山谷中轰鸣着的那辆装甲战车。心里满是自豪之情,那辆车身上布满泥浆的装甲战车,此时仍然在山谷内的训练场中奔跑了,不停的对着假设目标开火。山谷中的那辆装甲战车此时在史道姆的眼里,根本就是工业技术成就下的完美的战争机器,史道姆知道在这台完美的战争机器面前,手拿步机枪的步兵们,只能接受被屠杀的命运。
  制造坦克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民团的战斗力,仅此而已。毕竟那怕是在二十多年后的抗战时期,在没有反坦克武器的中国,坦克无疑是一种制胜武器,而这个时代更是如此。史道姆口中的所谓的集材拖拉机,实际上是司马特意从后世购买的集材-50A拖拉机,和普通拖拉机相比,集材-50A拖拉机更适合改装成坦克。
  集材-50A拖拉机宽场的后部空间,为它的改装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且改装也非常简单,直接切除高大的驾驶室,然后对驾驶室稍加改进,主要就是降低了驾驶高度,以使其更能满足改装坦克的需要。因为受限于公司的技术水平,并不能提供合适的加装火炮的旋转炮塔,而且公司也没有合适的火炮可供改装,看着加装装甲后整体外形就像低矮版的M11式装甲车集材拖拉机后。司马脑海里就浮现起了二战老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突击炮,而改装完成后的拖拉机后部宽敞到奢侈的地步,使得这种装甲车有足够的空间改装成突击炮。
  最后司马绘出了一个突击炮的草图,而二机公司,正是在司马的这份草图上在装甲车加装了野炮,而他的改装非常简单,只不过是把公司制造的野炮拆除了轮架后,直接将其加装到拖拉机上,并加高了后部装甲室,便得炮手可以获得更大的操纵空间。
  最初的坦克制造出来的时候,仅只有一门固定的野炮,还有位于原本副驾驶位上的一架车前机枪,在司马在原型车制造出来之后,看着模样有点近似于的“坦克”,考虑到这种突击炮的缺陷,于是司马便提议在后部战斗室的尾部加装一个装备机枪和榴弹发射器的小型炮塔,以给坦克提供360度的火力。最后经过史道姆等人的努力,最终在司马提供的小炮塔简图和榴弹发射器原理简图上。终于制造出了现在的这辆正在谷地的训练场上进行着演练的装甲战车。
  “嗵!”“轰”伴随着一声低沉的炮声的一声爆炸的声。距离那辆装甲战车数十米外的一处土木碉堡被轰上了天,听着那声有些低沉的炮声,史道姆知道这是五零榴弹枪的声音。
  说实话史道姆不知道为什么司马竟然可以设计出如此绝妙的武器,尤其是榴弹弹壳内的高低压室的设计,在史道姆看来几乎完美到极点。
  就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榴弹,才使得这种可以发射重达500克的榴弹的武器,被惯名以枪,因为发射他的武器重量只有十三公斤,薄壁的钢制身管、轻微的后坐力,在史道姆看来除了像猎枪一样撅把式结构有些不尽人意外,这种榴弹枪却是一种完美的轻型武器。
  “也许以后应该造一架榴弹机枪!”看着被榴弹枪炸上天的工事。史道姆心说道。同时想像着在战场上榴弹机枪的威力得到充分的展开,那种每分钟可以发射百多发榴弹的武器,对于任何敌人来说,都是一场恶梦。
  “任营长,你们看,这型装甲战车的特征是装甲厚车首装甲高达25毫米、装备有一门野炮,火力强大!全履带地形通过能力强、速度快。可以牵引拖斗或者火炮,也可以单车独立用作指挥、搜索和警介等任务。车体由防弹钢板制成,装甲板内部贴有石棉板用于隔热。车体前部安装变速装置、变速装置侧方为发动机。发动机右侧为驾驶员坐席;左侧为前机枪手席驾驶员坐席后部为战斗室,装备一门固定式75毫米野战炮,战斗室有乘员三人,车长兼机枪射手在行军时坐在驾驶员背后的坐席上。圆锥形的炮塔安置在车体后部,中轴线偏右的位置。炮塔安装一挺6.5毫米五年式水冷机枪。机枪右侧是六年式榴弹枪。由车长兼机枪手操作。以肩部进行纯体力旋转。轻型装甲战车由车长指挥,车长一般对驾驶员使用拍打身体进行指挥……”
  当观看完那辆装甲战车的表演之后。史道姆带着任刚一行被惊呆的装甲营的军官们,走到山谷内的棚桉里,里面停放着一辆全新的涂着墨绿色油漆轻型装甲战车,这是二号车现在不过只制造出这两辆战车而已,史道姆指着眼前的这辆装甲战车向任刚一行介绍着这种战车。
  “这种装甲战车会大量生产吗?”看着眼前的这辆高度比过去的装甲车高出不少的战车,任刚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言语来形容这辆火力强大的装甲战车,之前的那辆战车的表演已经完全把任刚征服了,于是便开口问道,光有这两辆显然不够。
  “虽然现在公司正在组建重型拖拉机厂,但是因为公司已经从国外进口一批集材拖拉机,这批集材拖拉机将完全部改装成战车。现在这种装甲战车即将开始批量生产,之所以今天邀请任营长你们过来,是希望你们挑选出第一批一百名身高不超过一米六零的士兵,学习这种装甲战车的驾驶技术。”听到任刚的话后,史道姆开回答道。实际上在两周前这两辆装甲战车刚制造出的时候,史道姆就接到司马的命令,要求一完成试验就立即进行批量生产,现在完成试验了,那么建立战车部队和培训驾驶员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整个西北民团之中唯一与此有些关连的部队,恐怕就只有任刚的那支装甲步兵营,装备有三十余辆装甲汽车的装甲步兵营,恐怕是最适合改装成战车部队的团队了,因此史道姆才会邀请任刚等人来此参观。
  按照司马的设想,最终西北将会以这种突击坦克为核心,建立全世界第一支装甲机械化部队,在未来的一年内,西北第二机械公司下设的特种机械厂,会利用公司提供的几百辆集材拖机改装成突击坦克、自行榴弹炮甚至于装甲运兵车,而这几百辆轻型坦克将会在未来编成两个装甲旅,以及一个摩托化步兵旅。进而编成一个装甲突击集群。他将取代现在的民团第一旅成为整个西北民团的进攻作战的尖刀部队。毕竟在未来折损民团宝贵的有生力量,不符合西北的利益,同样也不符合司马的后续计划,因此最适合做进攻主力的,就只有未来这支世界上第一支装甲部队。
  司马相信在只要拥有这支跨时代的装甲部队。西北就会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也可以为自己未来的计划的成功以添了一副有利的筹码。
  ……
  “松坡,你的身体这些天恢复的不错啊!现在的气色比前些天好多了,看来是那些药起作用了。”在西北公园新建的植物园温室里,司马和蔡锷二人在温室中的各种热带植物间小道上走着,这处植物园温室的建立是一来是为了教育,二来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而建立的。因为蔡锷的身体患病的原因,尤其西北冬季的严寒不利于肺病的治疗。所以司马便在这处热带植物园温室外建了一座小型别墅,有通道与植物园相连,以便蔡锷的身体恢复。
  “让你费心了,室外是冰天雪地,而室内却是这般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像这些植物大都是云南那里的,想来总团长为了建这个植物园是煞费苦心了。最近身体感觉不错,应该可以开始工作了。”走要植物园里看着眼前的这些熟悉的热带植物,蔡锷开口说道。
  蔡锷很难想像在口外这种外人口中的苦寒之地,竟然还有一处这样的温室植物园。来到西北的这半个多月,蔡锷一直都被强令在这里休息疗养,每天都有专属医护人员,用西北医院开出的特效药对蔡锷进行的治疗。因为护士严格的看护。以至于蔡锷每天大都是在植物园内散步,这种生活让蔡锷闲得有些发慌。
  “等你的身体再恢复一段时间吧!估计再过些时候到时恐怕你连想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趁着现在难得的空闲,多休养一下,人不是钢铁,总是需要休息的。”听到蔡锷的话后,司马微笑着说道。
  见蔡锷这些天身体恢复的不错,司马是打心里高兴,再加上最近几天西北的之前面对的舆论压力基本上都已解除,所以司马的心情相当不错。
  “听说第一旅已经调驻黑龙河一带了,是不是准备要对热河动手了,现在舆论支已经偏向了西北,声势也造的差不多了,打一场禁毒战争,估计这篇文章出自调查部吧!”
  看着眼前的芭蕉树上的结着的青色的塔形的芭蕉,蔡锷轻声开口问道,虽然这半个多月以来,蔡锷一直是在休养之中,可是仍然可以通过十多份报纸上的新闻,来了解外界的形势,从报纸上蔡锷知道西北现在已经成功的为自己解围了。不过在解围的同时,西北直接以禁毒的名义把矛头指向了热河,如果说西北对热河没有野心,蔡锷根本不会相信。
  “什么都瞒不过你,上次我说过,控制热河、绥远两省是必然的,想保护蒙古仅只依靠察哈尔一省之力,显然有些不太现实,察、绥、热三省本系一体,建立大西北是必须的,现在这般造势是为了西北的声誉,松坡你也知道因为炮击事件,西北的声誉受到一些影响,所以在对热绥上面我们要谨慎行之。”
  因为对热河一事的处理上是早在蔡锷来张家口之前,就已经进行了操作,因而司马并没有告诉蔡锷,而现在蔡锷已经同意出任西北军总指挥,这时司马当然需要向其解释一下。
  “我明白,通知张镇国让他做好进军承德的准备吧!这场仗打不起来,至少在热河境内打不起来,姜桂题太老了,他早都没有了争雄之心,除了让贤之外,他已经没有其它的选择了。”看到一吊芭蕉已经发黄蔡锷便走过仔细看了一下,同时开口说道。
  在从报纸上看到各地通电对姜桂题的斥责后。蔡锷知道姜桂题已经没有了选择。毅军根本不敌西北军,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选择体面的请辞,蔡锷不知道自己还能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呵呵!松坡,姜桂题那里已经没有问题了,姜桂题已经请辞了。热河都统一职暂时将由郭云深暂代。手中没有一兵一卒的郭云深已经发函给我们,要求我们派出缉毒专员和缉毒力量协助热河实行全面禁毒。新组建的宪兵第二、三大队已经出发了。在明天的报纸上报道姜桂题去职的同时,宪兵第二、三大队将进驻承德协助热河禁毒。”司马面带着喜的对蔡锷说道。
  什么是舆论的力量?现在的姜桂题的去职、西北军不费一枪一弹进驻承德,就是舆论的胜利。
  在姜桂题给司马的信中,姜桂题特意问道报纸上的那两句话,到底是谁临的。姜桂题自认自己的那手破字。一般人肯定写不出来,可是姜桂题看着报纸上照片上的字,知道那的确是自己的字迹,所以才想弄个明白。对于这个问题,司马只是回答他是找专人临的,至于其它并没有说什么,司马当然不会告诉姜桂题说,这些字实际上是用电脑扫描你的信件后,一个字一个个拼在一起再打印出的一封信。
  利用现有技术合成照片、信件、包括谣言之类来污蔑他人。这种事调查部有专门机构负责,实际上在对田中玉下手之前,调查部就已经伪造大量的田中玉勾结日人,之所以入侵西北,实际是为了满足扩军需要。进而能够直接京城,入主中央。而日人就是这一切的幕后策划。
  再加上后来在都统署内搜出的一些田中玉与日本领事、公使之间的信件、公函之类。又可以作为佐证。后来这些真实的证据混杂在大量的伪造的证据之中,被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交给了北方政府,之所以没有传给报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多少人会去追究死人的责任,以此彰显自己的度量的狭小。毕竟现在这个时代并不像后世那般,人们所信奉的并不是那种“不是同志,既是敌人”的那种绝对对抗信条的时代,因此西北没有必要做这种恶人。
  “蒋雁行不是秉性刚强的人,相信只要条件得当,其就会把绥远让出来,不过恐怕手握第四旅的李际春会心有不甘,现在的李际春等于半个绥远王,如果绥远并入西北,恐怕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但若想解决绥远,恐怕解决李际春的问题才是根本。”
  听到热河的事情已经解决了,蔡锷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本来就在蔡锷的意料之中,现在热河、绥远只剩绥远一地尚未解决,于是便轻声分析着,这些都是蔡锷按照过去对这些人的了解自己做的分析。说话间蔡锷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像已经基本都恢复了,嗓子里并没有过去的那种刺痛的感觉,呼吸也顺畅了许多,说话的语速也比平日快了一些。
  “绥远和热河不同,热河的毅军各部的主官都是姜桂题一手提拔,姜桂题做出的决定那些人即便是心中不甘,但也不敢明着违犯,有姜桂题的余威在那,我们可以轻松拿下热河。但是绥远却不同,蒋雁行在绥远并没有任何根基,出任绥远都统时,也不过仅带着一营护兵到归绥上任,而第二师第四旅旅长李际春于两年前就率所部步骑炮第10营驻防包头,以清剿绥远巨匪卢占魁的土匪武装,论到在绥远的根基、实力,去年才就任都统的蒋雁行,根本比不上李际春。按照我们和蒋雁行的接触,虽然蒋本人有意与西北合并,但是却因为担心李际春的威胁而不敢有所举动。所以若想解决绥远,就必须要解决掉李际春部,这也是蒋雁行和我们交涉时提出的条件。”
  在这个时代接触了不少历史上的名人之后,对于蔡锷能自己分析出绥远的局势,司马并不觉得意外,司马知道这些人能在历史上留名,无疑是因为他们种种的过人之处,于是开口说道。
  “总团长,那么你准备怎么做?”在植物园里的小径里走着,蔡锷问道司马,其实蔡锷已经知道了司马决定,只不过是再问一下罢了。
  “松坡,李际春的存在对于未来的西北而言,是一个障碍,所以这个障碍必须要拔除,西北的剑不会雪藏里起。”看着植物园里的植物,司马开口说道。尽管司马在内心深处并不愿意做出这种决定,但是司马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就像一些人说的那样,牺牲一小部分人,是为了大多数人,而李际春就属于必须要牺牲掉那部分。
  “这次还用第一旅做主攻力量?把第一旅从察热省界调防至包头恐怕需要几天的时间,到时恐怕只能伺机寻求与李际春部决战的机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