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校对)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1643

  但说实话,虽然陆舟是用改性PDMS薄膜解决了锂枝晶问题,但对于锂硫电池特有的穿梭效应,他并不看好在正极材料上同样采用添加表面聚合物材料的方法。
  至于理由,他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可能只是直觉吧。
  想到这里,陆舟不仅有些哭笑不得。
  忽然“白学”现场,总感觉自己选谁都会得罪不少人。
  毕竟在锂电这块他不是什么小透明,以对吕老对自己意见的重视,他也是有所自觉的。自己手上握着的票,怕是一张能当两张,甚至是三张来使。
  早知道会变成这样,他就推说有事儿不来了。
  陆舟叹了口气。
  没办法了。
  本着严谨的态度,他不想拿着尚未完善的研究成果出来显摆,但再继续推脱,就有些矫情了。
  而且若是被有心人利用,说他在国家项目上“不使劲”,享受着政策的支持却再浑水摸鱼,传出去影响总归是不好。
  思索了片刻,他开口说道。
  “非要我说的话,我个人更看好空心碳球方向。”
  此话一出,不少人都愣住了。
  尤其是孙教授,显然是没料到陆舟的选择。
  会议室内的教授、学者们表情各异,有的面露喜色,有的不置可否,也有的不屑一顾。企业那边的代表们则是眼睛发亮,期待着陆舟继续说下去。
  至于吕老,则是一脸重视的表情。
  “可以请教下理由吗?”
  “当然可以,”陆舟停顿了片刻,继续说道,“空心碳球具有大的内部空腔,适合作为高负硫量的碳基体。同时外部的多孔壳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多硫离子的扩散。此外,其本身的结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我个人很看好。”
  陆舟的话音落下之后,来自燕大的吴院士开口道:“我有一问。”
  陆舟做了个请的手势:“吴院士请讲。”
  吴院士不紧不慢地说道:“空心碳球是一个很新的概念,但新的概念往往都存在隐患。技术上来讲,当锂离子嵌入时会导致材料发生体积膨胀,随着充放电循环进行,这种体积膨胀会导致合金粉化。我还是那个观点,这种技术很难应用到工业生产中。”
  陆舟:“减少活性物质的颗粒尺寸,可以降低微粉化程度,从技术上来讲这是可以实现的。”
  吴院士目光锐利,继续问道:“那体积膨胀的问题呢?你考虑过体积能量密度吗?”
  这位吴院士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对固态电解质方向之外的方向采取“怼”的战术,却避而不谈自己的观点,不给人反怼的机会。大概是打算等到研讨会的最后,来个一锤定音。
  不过,这也算是正规手段之一。
  科学技术是客观的,好不好用却是主观的。
  技术上的问题,并不存在那么多非黑即白的定论,从学术会议诞生以来,学术交流本身就是在互怼中展开的。
  和和气气地照本宣科,一千张嘴都是一个论调,那就不叫开会了,也根本讨论不出来什么东西。
  对于吴院士的疑问,陆舟继续说道:“通过能与锂金属合金化的相,分散到不与锂金属合金化的非活性相中,在理论上活性成分的体积膨胀问题,是可以通过搭建‘缓冲骨架’进行补偿的。”
  吴院士暂时没话说了,然而另一个人又站了出来。
  只见先前还在和吴院士争论碳硫复合材料的可行性的王教授,用怀疑地语气问道:“你有多少把握?”
  一听这话,陆舟顿时不乐意了。
  吴院士怼我也就算了,毕竟不是一个方向,你个搞碳硫复合材料的怼我搞毛线啊!大家的方向都是差不多的,还是说怼了我你就不用考虑“体积膨胀”的问题了?
  对于王教授的疑问,陆舟一本正经,严肃道。
  “科研不是搞基建,不要指望钱扔进去了就一定能成功。你问我有多少把握,我就算告诉你1%或者99%,除了信口开河之外又有什么用?”
  这一句话把王教授给呛的脸色涨红,说不出话来。
  吕老轻轻咳嗽了声,打圆场道:“大家的初衷都是好的,我们的讨论还是以学术为主,和气为重。”
  这时,先前怂恿陆舟起来说话的孙教授,似乎是见陆舟的回答没有符合自己的预期,又起来说话了。
  “我再来说一句吧。”
  只见老先生和煦地笑了笑,说道:“王教授也是出于担心才这么问,其实关于空心碳球这个方向,我也有些困惑。不过听说陆教授是计算材料领域的专家,想必应该是有独到的见解,不知道是否方便,为我们解答一下其中的玄机?”
  孙教授问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并不认为他真能从数学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怕这小子在会上信口开河,忽悠了几个教授倒是没什么问题,就怕他把坐在那儿的吕老也给忽悠了。
  毕竟,解决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
  那自然是自己正在研究的表面聚合物材料好啊!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发问正中陆舟的下怀。
  只见陆舟不好意思一笑,看向了吕老开口问道。
  “这个好说,有黑板吗?”
第304章
那就证明给你看吧
  黑板当然是有的。
  即便没有,只要他需要,也会有人拖来。
  听到了陆舟的要求之后,吕老立刻吩咐了坐在他旁边的秘书。
  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会议的工作人员便从礼堂旁边的阶梯教室,拖来了一块立在架子上的活动黑板,搁在了礼堂的正前方。
  走到了黑板前,陆舟拿起了粉笔,构思了片刻之后,开始在上面板书了起来。
  类似的研究,他在普林斯顿研究球面的拓扑变换问题时,其实已经做过了。
  尤其是空心碳球的各项电化学、力学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他都做过系统性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建立过数学模型。
  现在不过是从已经做过的研究中,选取部分成果加以推广。
  以陆舟的数学水平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会议仿佛进入了中场休息环节,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默不作声,看着他往下写。
  孙教授目瞪口呆地看着陆舟在黑板上板书,显然是没想到,这家伙还真能拿笔就写。
  其实,如果他对数学有过研究,或者哪怕对数学界有所了解,都不会产生陆舟给不出证明如此天真的想法。
  毕竟站在黑板前板书过程的那位,可是曾经因为现场证明孪生素数猜想,而在普林斯顿留下了一段传奇的牛人。
  相比之下,对已经完成过的理论进行推广,这还真不是什么难事儿。
  一直到写下了最后一行算式,陆舟停下了手中的粉笔,回头看向了会议室内的其他教授。
  “根据我的计算结果,比表面积在【2326m2g-1,3762m2g-1】区间,直径在【60nm-70nm】区间的空心碳纳米球体,理论上可以有效减缓多硫化合物的扩散,从而抑制穿梭效应。”
  “当然,这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行性。更具体的产物化学式,分子形态,以及更多的结论,都需要在实验中进行验证,这里仅论证可能性。”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了,还有问题吗?”
  这个……
  必须没有了。
  在座的教授、学者一脸严肃地盯着黑板上的算式,心中却是懵逼的。企业来的工程师疯狂地做着笔记,不管有没有用看不看得懂,总之先记下来再说。
  吕老的眼睛发亮,虽然更加的看不懂,但他却看见了新能源的曙光。
  心中暗叹一声果然如此,陆舟放下了手中的粉笔。
  MRS会议上,没有人能看懂他的数学证明,一群锂电材料的大牛们只能看着他的结论点头,一个出来提问的都没有。
  在这里,也是一样。
  ……
  其实在研究“残骸一号”的时候,陆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不是关于技术本身,而是技术之外的东西。
  客观的来讲,一项技术的诞生,必然是符合某种客观规律的。
  以随处可见的拉链为例,人类文明为了遮体发明了衣服,为了让衣服更方便的穿戴,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逐渐发明了纽扣。很快到了19世纪,工业革命使得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发生了飞跃性的突破,进而诞生了拉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1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