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战将(校对)第13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8/1346

“我和诸位现在的想法恰恰相反。”
“我认为部队现在不仅没有困境,反而碰到一个反败为胜的绝佳战机。”
“整个军事行动到现在,表面上看我们损失惨重,实际上我们的行动目标已经达到一大半,从这方面来讲,大家不仅没有输,反而还赢了。”
副师长心领会神接口:“师座说的没错。”
“上峰给我们的任务是抢占浑源城,有条件的话再派兵进占广灵和灵丘。”
“如今我们占了浑源县城,对上峰而言,已经完成任务。”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在师座指挥下,彻底控制怀远,将守备团布置在浑源的兵力武力驱逐出去,顺便把我们缺粮的问题解决掉。”
“等部队在浑源站稳脚跟,我们就能再接再厉,继续蚕食守备团其他根据地,把它们全部变成我们的占领区。”
师长适时站起来,拿出一份电报开始宣读:“这是战区表彰我们成功占领浑源县城的电报。”
“一次性奖励我们师十万大洋,全师自我以下每个官兵都有分,最少也能分到十块大洋。”
“我们不是在来的路上损失了十二门山炮吗,战区答应再补充我们十二门山炮,装备,弹药,还有奖励我们的大洋,会和战区支援我们的弹药补给一起送过来。”
“另外,总司令还给我私人发了一份密电。”
“向我们许诺,只要部队彻底控制浑源,再顺势拿下广灵和灵丘一半的地盘,全师自我以下全部晋升一级军饷。”
“要是能把守备团根据地全部拿下来,这几个县就会成为我们师未来的驻地,地盘大了,师扩充成军就会变得名正言顺,到时候我们所有人都会升官,营长变团长,团长升师长。”
两份电报给大家带来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特别震撼。
没有军人不想升官,不想晋升军衔……听完师长介绍,会议室低落的气氛马上一扫而空,所有人都变得神采奕奕起来。
看着师长问:“师座,您下命令吧!”
“你让我们怎么打就怎么打,肯定能把浑源彻底拿下来。”
这才是师长想要的结果,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笑容,然后迅速恢复严肃表情,看着大家命令。
“我决定趁我们手里还有点粮食,主动出击,自己找到粮食来源。”
“浑源城这么大,人口超过十五万,现在隔秋收还有近三个月,就算每个老百姓只留了口粮,那也有一千多万斤。”
“每个老百姓给我们省十斤粮食,加起来就是一百五十万斤,足够我们吃三个月,撑到秋收。”
副师长马上反问:“可粮食都被老百姓藏起来了,老百姓又被八路军转移走了,想要找到粮食,太难了。”
师长冷笑一声回答:“一点也不难!”
“我想好了,破局的关键就在老百姓身上,只要找到躲起来的老百姓,我们就能顺藤摸瓜找到粮食。”
“县城周边的村子最多,人口最密集,三四万人肯定有。”
“我不相信八路军可以看住这么多人,让他们一直藏在山里不出来。”
“只要我们找到一两个人,就能找到更多老百姓。”
“老百姓要吃饭,要伺候用来保命的庄稼,只要我们承诺他们每人交十斤粮食,秋收前就不再向他们征税,保证他们安全,老百姓肯定愿意配合我们。”
“我决定明天早晨开始行动,部队以营为单位,兵分三路挨个搜索县城周边的村子。”
“能找到粮食最好,找不到粮食就找人。只要找到人,肯定就能找到粮食。”
“但有一点大家要切记,行动的时候所有部队都不能再分兵。”
“从之前我们的遭遇判断,八路军拥有神不知鬼不觉吃掉我们一个主力连的实力。”
“所以咱们不能明知故犯,自己去找死。”
城外五公里大同独立营营部,李浩的心情非常好。
三千多晋绥军一步步走进自己给他们下的套,困在浑源城内。
往浑源城运粮的晋绥军虽然送进去两万多斤粮食,但肯定杯水车薪,吃不了几天。
更重要的是,晋绥军为了把这些粮食送进浑源,在运输途中整整损失近十万斤粮食,两百匹骡马,还有近五百人的非战斗减员。
付出的代价不是一般的大。
第1523章
一荣俱荣
有了第一次阻止晋绥军运粮的经验,李浩肯定,他们第二次能给浑源城送进去一万五千斤粮食就不错了。
“团长,二连刚刚发来消息,晋绥军回去的路上,他们和突击队,侦查排,警卫排互相配合,又俘虏一个连的晋绥军。”营长黄胜兴匆匆跑进来报告。
李浩脸上的笑容更浓了:“老黄,我本来还以为晋绥军第二次能给浑源城送进去一万五千斤粮食,看这个架势,送进去的粮食能超过一万斤就不错了。”
“告诉下面的部队,让他们再接再厉,只要不动枪,不和晋绥军正面交手,他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多给晋绥军制造一些非战斗减员,把他们运输的粮食全给我抢下来,彻底断掉浑源的粮食补给线。”
黄胜高兴回答:“团长放心,同志们已经吃到这种打法的甜头,根本不用我们下命令,都抢着想招数对付晋绥军。”
说到这儿,黄胜突然想到部队这两天缴获的物资和武器弹药,满脸期待问:“团长,这几天我们在根据地缴获的粮食已经超过十万斤,还缴获了近两百匹被打死的骡马,折算成骡马肉的话至少六万斤!”
“地方部队和主力部队俘虏的晋绥军也很多:伤员有近五百人,完好无损的士兵有近三百人。他们手里的装备和弹药也全部被我们缴获,光轻机枪都有16挺。”
“最后一个大头就是整整一个骑兵连的所有战马和配套装具。”
“不知道团部打算怎么处理这些宝贝。”
李浩一眼看出黄胜的小心思,直接问:“告诉我,你们看中了什么?”
黄胜不好意思回答:“团长,说实话,缴获的粮食,骡马肉,轻机枪,战马,还有俘虏的晋绥军士兵,我都看中了。”
“每一样都是好东西,拿了就不想松手。”
李浩摇头回答:“全给你们肯定不可能。”
“我记得出兵前参谋长把团部最好的武器和俘虏兵都给了你们,所以缴获的装备,战马,俘虏的晋绥军你们就不要想了,不然其他几个营肯定会说团部厚此薄彼。”
“现在隔秋收还有近三个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根据地乡亲们和部队都过得很困难。”
“我把缴获的十万斤粮食和后续缴获到的粮食全部给你们,打死的骡马留下一半,剩下一半送到其他部队,让团里的其他同志也沾沾荤腥。”
听团长说武器弹药没自己的份,黄胜脸上明显闪过一抹失望。
但很快就因为李浩后面的话而消失了。
部队现在的情况确实很苦。
虽然团部通过各种手段储备了不少粮食,但它们只能保证根据地不缺粮,不因为粮食短缺而饿死人。
远远达不到顿顿吃饱饭的标准。
部队已经缴获十万斤粮食,根据侦查,后面还有十几万斤粮食等着运进浑源城,按现在的打法,这些粮食大部分都会落到自己手里。
加起来就是二十多万斤,算上团部送来的粮食,大同独立营全体将士顿顿白面馒头都够吃好几个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战士们吃饱了才有力气训练,打仗。
所以这二十多万斤粮食带来的好处远不止战士们吃饱肚子,还有大同独立营整体战斗力的蹭蹭上涨……
越想黄胜脸上的笑容越浓,身怕李浩反悔一样,赶紧回答。
“团长放心,我一定命令部队把缴获的装备和弹药如数上交。”
“粮食就不集中了,直接分散在各地储存,不仅省了运输,还安全,哪怕遭袭也不会被敌人一锅端。”
李浩回答:“放心,我不会打那些粮食的主意。”
“但有一个要求:你能从晋绥军手中缴获多少粮食我不管,但要拿出至少五万斤粮食出来补偿根据地因为晋绥军入侵而转移的乡亲们。”
“如果晋绥军不甘心就这么退出我们根据地,肯定会从乡亲们身上下手,想方设法找到被我们转移到山里的老百姓,然后顺藤摸瓜搞到粮食。”
“县城周边的人口最密集,如果被晋绥军盯上,我们必须在短时间内转移好几万人。”
“为了让乡亲们配合我们行动,除了做好大家思想工作,还要给大家一些补偿,弥补大家转移过程中的损失。”
“这样我们的坚壁清野才不会出乱子,晋绥军也就没了可乘之机。”
黄胜马上明白过来:“团长说的对,我打算给配合我们转移的乡亲每人两斤粮食补偿。”
“只需要跟我们进山躲起来,遇到晋绥军的时候赶赶路,一个人就能白得两斤粮食。”
“地方部队再做好他们思想工作,告诉大家晋绥军缺粮,一旦有人被他们找到,肯定会逼他们交出自己赖以生存的口粮。为了保住粮食,乡亲们肯定会无条件配合我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8/13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