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战将(校对)第1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9/1346

第二天一大早,近两千晋绥军就带着干粮分兵出城,直扑城外各个村子。
隔县城近十公里的一个大庄子里,五百多晋绥军在里面翻箱倒柜,寻找老百姓和粮食。
团长带了一百多人在村口接应,看着村子里面望眼欲穿。
“团长,村子里没人,也没找到粮食!”一个连长跑到村口对团长报告。
“继续找!”团长很不甘心命令。
这已经是他今天出城后找到的第三个村子,要是再找不到东西,那就只能无功而返。
几分钟后,另一个连长冲出村子,脸上明显多了一丝笑容。
“团座,好消息,我们在村外找到老百姓撤退时留下的痕迹。”
“这个村子很大,人口超过五百人,上有老下有小。我想这么多人撤退肯定会留下些什么,擅自做主让兄弟们在村子周围搜索,还真让我们找到了。”
“车辙印,马蹄印,脚印,到处都是!应该是朝我们东北方向的山里去了!”
这绝对是团长今天出兵后收到的最好消息,凝重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很高兴命令:“干的不错,如果真能找到转移进山的老百姓,你的连就是首功,回去我一定向师长给你们请功,专门奖励你们两百块大洋。”
“谢谢团座!”连长激动回答。
团长当机立断命令:“既然已经找到老百姓的去向,那我们就不在这里耽误时间了。”
“你的二连到前面带路,其他部队紧随其后,我们现在就进山找人。”
“在外面忙活这么久,咱们肯定不能无功而返,一定要找到老百姓,搞到粮食。”
第1524章
这个代价值
追了两公里,路面开始变得崎岖起来。
周边的地形也越来越复杂,开始出现灌木和林子。
军人的第六感让团长下意识警觉起来,脑子里也闪出一丝不好预感。
但很快就被山路上越来越多的脚印给打消。
刚开始,大家还只能看到老百姓转移留下的车辙印,马蹄印,脚印,牲畜粪便。
追到这里,已经可以看到老百姓因为不方便携带而丢下的工具和罐子,甚至还在一个山沟的灌木丛里面发现一辆走不了山路的大车,这些证据都在告诉团长,自己要找的百姓就在前面。
“部队加快速度,继续追击,一定要快点找到它们。”团长越追越兴奋,不断催促部下加快速度。
正好追到大山边上时,快速行进的队伍突然停了。
打头的二连连长急匆匆跑过来:“团座,前面有一个三岔路口!”
“进山的老百姓好像分散了!”
“带我去看看!”团长赶紧往队伍最前面赶。
这是一个山脚下,山路走到这儿后一分为三,一条路继续沿着前脚进山,一条路沿着山梁走,还有一条路沿着山的另一面山脚走。
从地面留下的痕迹判断,三个方向都有大量百姓通过。
团长把每条路都看一遍后做出决定:“我们走前脚!”
“山顶这条路太崎岖,就算有老百姓走这个方向,那也是年轻人,跑得快,很难逮着他们。”
“山脚这条路好走很多,而且这条路比另一条路更容易进山,百姓中的老弱妇孺八成是走这条路。”
“他们在山里的行进速度慢,只要被我们盯上就没机会逃脱。”
“所以我们走这条路追击的胜算最大!”
又往前走了不到半小时部队就进山了,山路上被乡亲们丢下的破瓶烂罐也越来越多。
三连连长走在团长身边,抓住机会恭维道:“团座,您的选择肯定是对的。”
“前面一定有我们要找的老百姓……”
“啊……有陷阱!”
部下恭维的话还没说完,一声惨叫就在队伍最前面响起。
二连长再一次喘着粗气跑过来:“团座,前面有八路军布置的陷阱,和我们来浑源时碰到的一模一样,是个捕兽夹,一个士兵的脚被夹伤了。”
老百姓进山留下的痕迹越来越多,现在又碰到八路军布置的陷阱,团长更加坚定自己的判断,大家隔目标已经不远了。
毫不犹豫命令:“部队继续前进,伤员用担架抬着,但行军速度不能受影响。”
“我们要找的百姓就在前面。”
惨叫声不断在队伍前面响起,但并没有影响到部队继续前进的决心。
所有人都明白,找到老百姓就相当于找到了粮食,大家今后就不会再饱受饿肚子的苦。
走着走着,快速行进的队伍再次停下来,还没看到二连连长,他的惊呼声已经传到团长耳朵。
“找到了……”
“团长,我们找到老百姓藏身地了!”
连续喊了两声,二连长的身影才出现在团长视野。
一脸兴奋跑过来报告:“团座,老百姓的藏身点就在前面,但人没了!”
“我派人进去搜了一遍,灭掉的篝火还有余温,他们应该是提前收到临时跑了,但时间绝不会超过一小时。”
“部队赶紧追上去!”团长激动的马上命令。
“这些老百姓里面有很多老弱妇孺,跑不快。只要我们速度足够快,肯定能在两个小时内追上他们。”
越往深山跑,山路越崎岖,晋绥军碰到的各种陷阱也越多,队伍中间的伤兵也越多,行军速度在不知不觉中慢了下来。
就算如此,团长也有信心在三个小时内追上那些老弱妇孺。
但有一个问题他不得不面对。
时间已经很晚了,如果自己花三个小时内追上正在往深山转移的百姓,完了后,还要用至少四个小时走出大山。
现在是下午两点钟,如果七点钟天黑,这就意味着部队要在山里走至少两个小时夜路。
大白天山路上这些陷阱就给部队带来这么多伤员。
天黑以后走山路,陷阱造成的伤员数量一定会成倍增加?
如果伤员太多,潜伏在暗处的八路军趁机发动攻击,部队肯定不是对手,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只要条件允许,绝不能让部队夜里走山路。
但如果能在两小时内追上百姓,用三个小时离开大山,就不用夜里走山路了。
思来想去,团长决定违抗师长禁止分兵的命令。
留下伤兵,自己带领完好无损的士兵急行军追击,肯定能在两小时内追上对手。
这样做虽然可能导致几十个伤兵被八路军俘虏,但团长认为值得。
追上这些老百姓,部队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点粮食,还有打开浑源局面的一个机会,解决部队困境的一把钥匙。
从这方面来看,几十个伤兵的代价绝对值。
说做就做,团长当即命令部队留下所有伤员,然后带领其他部队轻装前进,继续追击正在往深山转移的百姓。
一个小时过去了,路上又被团长留下近三十个伤员。
虽然很心痛,但团长追上百姓的信心也变得越来越足。
百姓留在路上的脚印越来越杂乱,说明他们开始急了,只要自己保持速度继续追下去,肯定能很快追上他们。
两个小时过去了,山路上的脚印更乱,甚至还出现一包包衣服和被子被丢在路边。
说明他们已经被自己追得狼狈不堪,丢盔弃甲。
可就是看不到他们身影,有一种听得到,但就是摸不着的感觉。
这时,团长计划的两小时追击时间已经到了,如果继续往前追,部队不可避免要在林子里走夜路。
三连长跟在团长身边,犹豫着提醒:“团座,现在已经四点了。”
“再不停下来,七点前就出不了林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9/13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