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8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4/3147

  他吃了一丸,可韩琦却把这药丸当做是了糖丸,不断在吃。
  “这药会送到北方,剩下的就是辽商们的事,和臣,和大宋无关。”
  沈安给了赵曙最后的定心丸,最后笑道:“这药大王也给了不少建议,所以……老规矩。”
  皇室有股子?
  赵曙心中一动,就盘算了一下。
  “这药值多少钱?”
  韩琦已经在算了,沈安说道:“这药吧,全是珍稀药材,为了寻这些药,暗香的人上天入地……”
  啪!
  包拯忍他很久了,见他墨迹就呼了一巴掌,“说人话。”
  沈安捂着后脑勺,赵曙等人含笑看着,心中大抵都觉得很是快意。
  叫你嘚瑟,被收拾了吧。
  “这个……不多吧。”沈安干笑道:“也就是……几……几十文钱的事。”
  “几十文钱?”
  韩琦不敢想象的舔舔嘴唇,感受了一下酸酸甜甜的味道。
  “这便是大力丸?”赵曙觉得自己怕是听错了,“几十文钱,你竟然敢卖三百文?”
  包拯苦笑着,觉得自己怕是没法教导这小子了。
  几十文钱的东西,他能翻了十倍的价钱去卖,自古谁做生意有他厉害?
  这样的沈安,就算是不做官,做生意依旧能影响天下大势。
  这便是天才吗?
  “三百文……”
  韩琦苦笑道:“老夫一生自傲,可在这里却没脸了。”
  这生意暴利的一塌糊涂,而且还能给辽人制造大麻烦,一举两得,堪称是好计谋。
  赵曙摇摇头,心中为耶律洪基同情了一瞬。
  “咦,怎地饿了?”
  韩琦突然皱眉道:“臣早饭吃了不少,怎地现在就饿了?”
  沈安挑眉道:“大力丸。”
  众人又去了隔壁的香露作坊,在香风中沐浴了一会儿,随后赵曙也觉得饿了。
  陈忠珩觉得大力丸定然是好东西,所以偷偷吃了不少,此刻饿的厉害,就问道:“沈县公,走了许久,某却是饿了,不知庄上可有吃食?随便弄些就好。”
  赵曙点头,觉得这厮够机灵,去金明池凿冰的事儿再缓缓吧。
  于是一行人在沈家庄吃了一顿,然后陈忠珩道貌岸然的说大力丸味道不错,他晚上没事做了想嗑几颗,于是沈安就每人送了一堆。
  包拯临走前单独问了沈安:“这大力丸是做什么的?”
  沈安很认真的道:“健脾胃……”
  操蛋啊!
  包拯指指他,“健脾胃的汤药满街都是,便宜的令人发指,你……”
  三百文啊!
  这个奸商。
第1147章
让沈安割了进宫吧
  赵顼寻个借口留了下来,和沈安去了书房。
  “一份药三百文,成本约有数十文钱。”
  赵顼在计算,很简单的数据,他却满头大汗。
  “一百人……一千人,最终能有多少人?”
  没有一个人数不少算。
  “十万人总是有的。还有,这个只有五文钱的成本,某没对官家和宰辅们说实话。怕人多口杂,回头你私下告诉官家。”
  沈安随口给了个十万人的数据,但对于这等大型骗术没有丝毫抵抗力的时代而言,十万人怕是打不住。
  “五文钱?你……十万人,一人算五份吧?”赵顼在哆嗦,一不小心成本就降低了十倍,他觉得沈安的心肠肯定是黑色的。
  沈安点头,“一份肯定是不够的,那些人尝到了甜头,定然会从上到下都增加份额。所以某让工坊现在就全力制作大力丸。”
  “五十万份,一份二百九十文,一亿四千五百万……”
  这是杂学的数字,赵顼抬头,觉得脑子有些发蒙。
  “多少贯来着?”
  “一贯就算八百文吧。”
  沈安没计算过这个东西,他只是想利用大型骗术搅乱辽国内部。当那些人无心做事,整日都在琢磨着还有谁可以发展成为下线时,辽国……呵呵!
  “十八万贯……”
  赵顼抬头,眼睛里全是贪婪,“十八万贯啊!能做几年?”
  “不,你该问能做多少次。”
  沈安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十八万贯,竟然能赚那么多?”
  十八万贯若是用在军队身上,就能养出几支精锐来。
  军队是一回事,赵曙登基后和臣子们的关系并不融洽,需要造势……
  沈安说道:“这生意不会只有一次,那些人会源源不断的进货,那十万人就能形成一个循环,在耶律洪基下禁令之前,咱们少说能挣到百万贯。”
  “百万贯啊!”
  沈安问道:“宫中如今的日子如何?”
  “还行。”
  原先赵曙从小金库里弄了不少钱给外朝,宫中的日子……一言难尽啊!连曹太后都重操旧业,开始了纺织。
  幸而有玻璃生意横空出世,宫中得了好大一笔分红,于是度过了难关。
  难关是过去了,可宫中的人口不少,富裕谈不上。
  汉唐时,皇室的日子堪称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到了本朝,从仁宗开始,皇室的日子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这个不妥啊!
  沈安指指计算的纸,说道:“官家最近太过强硬了,你说说……该怎么和臣子们缓和气氛?”
  帝王一味强硬并不好,比如说以后的明太祖,在他的眼中,官吏们大抵都是畜生,于是叫了人盯着他们,一旦发现贪腐,那没说的,直接剥皮实草。
  这样的日子官吏们都过够了,若非朱元璋是开国皇帝,手握兵权,大明定然是处处烽烟。
  于是官吏们就这么忍耐着,等朱元璋一去,朱允炆就悲剧了。
  那些官吏饱受朱元璋的‘虐待’,早就忍无可忍了,朱允炆一登基,大伙儿都觉得机会来了。
  各种奏疏进了宫,大抵都是一个意见,让朱允炆行仁政。
  何谓仁政?在此时大抵就是摒弃朱元璋的那一套,大伙儿和光同尘。
  这是外部因素,内部的话,朱允炆身边的那伙人每日念叨,让他要做仁君。
  何谓仁君,乱杀人的定然不是仁君。
  朱允炆本就没多少主见,还年轻,所以没几下就举手投降了。
  前面的朱元璋很强硬,如剥皮实草等,着实惨烈,可随后的反弹也不轻。
  官场风气骤然一变,等过了数十年后,已然不可抑制,贪腐变成了明晃晃的规矩,官吏们拿的心安理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4/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