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8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5/3147

  赵顼想了想,“要不……”
  他和沈安相对一视,一个念头涌上来。
  稍后他回去请见赵曙。
  赵曙正在吃大力丸,咬一口,觉得酸酸甜甜的,很是有趣。
  赵顼进来见了就说道:“官家,这东西不能吃太多。”
  “为何?”
  赵曙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个大力丸开胃,可却能倒牙,还有,吃多了伤胃。”
  赵曙一愣,赵顼接着说道:“方子是沈安请了几个名医琢磨出来的,药材很是简单。”
  没坏处,可以吃,但任何东西吃多了都有害处。
  “罢了。”
  赵曙觉得自己喜欢上了这一口,但还是控制吧。
  “官家,这个大力丸怕是能挣到不少……”
  赵曙一听眼睛就亮了。
  可怜他身为帝王,可宫中的花销大,外面的进项多年没变过,而且他还减免过不少地方的贡献,说起来真是可怜啊!
  “能挣多少?”
  帝王和商人般的谈钱,让陈忠珩不禁叹息不已,想起了先帝。
  只要听到哪里受灾或是有难处,外朝的官员们面露难色,一句没钱了,赵祯就打开内藏库,只管往外拉钱。
  这样的帝王堪称仁君没有问题,只是后续的帝王日子就难过了。
  赵曙摸了一枚大力丸,摩挲着外面的油纸,不禁口舌生津。
  好东西啊!
  “第一批少说能挣十八万贯。”
  “多少?”
  赵曙剥开了油纸,有些愣神。
  “十八万贯。”
  “好!”
  赵曙满面红光的道:“十八万贯是小事,我看重的却是此事对辽国的破坏。这就和赌钱一般,一旦沾上了就没法脱手,民风大坏啊!”
  他心情一好,看着儿子分外的顺眼,“赏大郎一千贯钱。”
  一千贯钱在如今可不少了,赵曙觉得自己很大方。
  赵顼苦笑道:“官家,后续加起来,估摸着能挣百万贯。”
  赵曙不禁把剥开的大力丸送进嘴里,用力的咀嚼着。
  “百万贯?怎么有那么多?”
  “是啊!”赵顼把事情分析了一遍,最后说道:“坐着就有钱挣,那些人会发狂的去拉人,然后让自己发展的人再买……关键这东西它只有五文钱的成本。”
  赵曙不禁震惊了,吸吸鼻子道:“五文钱?那个沈安……他上次竟然骗了我和宰辅。”
  成本那么低,关键这事儿就和滚雪球差不多,越滚越大。
  赵曙倒吸一口凉气,说道:“你能分多少?”
  他有些失态了,赵顼低头道:“大概有三十万贯吧。”
  “三十万贯呐!”
  赵曙突然有些发楞。
  “就在前几年,朝中钱粮吃紧,几万贯就能让宰辅头疼,让三司使绞尽脑汁……那时候真是难啊!”
  那几年大宋的日子并不好过,每到年底就是三司使想自杀的日子,各处的窟窿要想方设法的去补,就和后世的补锅匠一样。
  “可如今三十万贯却唾手可得,何其的轻松。”
  赵曙起身往外走,赵顼跟在身后,给了陈忠珩一个试探的眼色。
  陈忠珩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官家在想什么。
  “我幼时在宫中,经常听到的就是规矩,祖宗规矩。”
  “后来第二次进宫,那些先生说的最多的也是规矩。”
  赵曙在往后宫去,赵顼见了就止步。
  从出阁开始,他就是个成年人了,不得允许不得进后宫。
  赵曙回头莞尔一笑,“走吧。”
  赵顼这才跟在后面。
  “祖宗规矩是做什么的?”赵曙负手走在前面,嘴角带着冷笑,“我以为祖宗立下的规矩,怕的是后世子孙不争气,所以就用这些规矩框住他们,不得逾越,那么即便是不争气也坏不到哪去。”
  “可到了臣子的手中,祖宗规矩却成了他们的利器。但凡对他们有利的就是祖宗规矩,而对他们不利的,自然就不是,可笑!”
  陈忠珩缩缩脖颈,想到了好基友沈安。
  三十万贯啊!
  宫中都能分到三十万贯,沈安能分多少?
  七十万贯,那么多钱怎么用?
  富可敌国不是好事啊!
  陈忠珩决定等哪次找机会给沈安说说。
  父子二人会和了高滔滔,赵顼把事情说了,高滔滔只觉得脑子有些发蒙。
  “我们家有三十万贯?”
  三十万贯,这么一笔巨款就要从天而降了。
  高滔滔马上慈祥的看着儿子,“大郎,你帮了他什么?”
  三十万贯,皇家无功不受禄!
  高滔滔在惊喜之后,马上就提出了质疑。
  赵顼说道:“臣寻了御医,最后的方子大多是以御医的为主。”
  操蛋啊!
  高滔滔心中一松,觉得这钱拿的心安理得,同时和赵曙相对一视,苦笑道:“御医是咱们的人,他们有着无数方子,可能用一个方子挣到百万贯的却不是咱们。”
  赵曙摇头笑道:“那沈安……若是论挣钱的本事,他说第二,当世无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高滔滔有些艳羡的道:“若是他进宫多好啊!”
  沈安若是进宫,执掌皇室资产,用不了几年皇室就会发达了。
  赵曙面色古怪,赵顼别过脸去在忍笑。
  陈忠珩看了高滔滔一眼,“圣人,沈安决计不会进宫的。”
  想让沈安割了自己是不可能的,若是逼着他干,以陈忠珩的理解,那厮绝壁会造反。
  高滔滔叹息一声,赵曙知道媳妇心情郁郁,就笑道:“咱们是小家,大宋是大家。我时常在想啊,若是沈安再大些,哪怕只是大十岁,我就把他一脚踢到三司去,执掌大宋的钱袋子。”
  他这话说的很是轻松,但陈忠珩却不禁为好基友感到了高兴。
  官家这是许诺了。
  沈安现在二十多,十年后三十多,官家许诺十年后让他担任三司使。
  大宋最年轻的计相将会在十年后诞生。
  史册上将会重重的记上这么一笔。
  远处,得了消息的曹太后已经出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5/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