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3/3147

  “沈安为何不回身?”
  他问了守门的军士。
  军士愕然道:“陈都知,沈郡公的胸前鼓鼓囊囊的一大块呢,咱们本该搜查的,只是看您在边上,就以为没事。”
  这个骗子!
  陈忠珩想起了瓷盆,不禁怒从心中生,冲着外面骂道:“你等着,你等着!”
  ……
  赵曙的心情不错,等张八年来了时还笑着问道:“此事沈安办的不错,你去晚了些,没捞到功劳,心情如何啊?”
  张八年低着头,木然的道:“陛下,那沈安令人传消息,说是拐子进城,那些百姓蜂拥而至,后来有人喊沈安已经问了口供,那些孩子的下落大多知道了,那些百姓就一起动手,那些拐子被打成了肉泥。”
  赵曙坐在那里呆着。
  “陛下?”
  张八年觉得沈安真的太过分了,但也不至于让赵曙这般生气吧?
  他看向宰辅们,就见韩琦也在发呆,曾公亮在摇头,包拯一脸的冷色,不,是杀气。
  “那套瓷器珍贵,朕说他有功,刚赏了他一套。”
  赵曙感觉自己被忽悠了,那股子怒火啊,就是消不去。
  陈忠珩回来了,一进来就请罪。
  “陛下,臣无能,被沈安哄了一个瓷盆回去。”
  “小贼!”赵曙怒不可遏,“那瓷盆都是有数的,为何让他骗了去?”
  陈忠珩老老实实地说了过程,赵曙气得想动手打人,韩琦等人浑身乱颤,忍笑忍的很辛苦。
  包拯叹息一声,出班说道:“陛下,那些人想借此说免役法是害民之法,沈安斩杀一人,正好震慑他们。至于他有意让百姓打死拐子,臣以为他的本意是想让那些反对新法的人知晓厉害。若是百姓被逼无奈,会不会把他们看做是拐子?”
  百姓一旦绝望了,什么权贵豪绅都是渣渣,在洪流前,全部会成为肉渣。
  赵曙点头,“朕正是想到了这个。那些人反对新法,万般理由归结在一起,就是一个字,钱!新法动了他们的钱,他们愤怒了。沈安此举虽然容易被人诟病,可却能有力的震慑住那些人,不然朕哪里会这般轻易的放过他?”
  陈忠珩垂首,先前在路上时,好基友说了,他见不得拐子,见到就想弄死他们。
  官家,沈安不是为了震慑什么人,他只是那个啥……嫉恶如仇啊!
  ……
  嫉恶如仇的沈安回到家中,得到了芋头的热烈欢迎。
  他抱起芋头往里走,边上的赵五五说道:“郎君,娘子都说了,说是大郎君不小了,不该抱他。”
  芋头一听就瞪了赵五五一眼,沈安说道:“父子天性罢了。”
  许多事情没必要刻度尺般的严谨,那样人活着太累了。
  闻小种挑着担子先进了后院,陈大娘赶紧接了,然后接着挑进去。
  沈安到时,杨卓雪正在欣赏那个瓷盆。
  “官人,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好瓷器啊!”
  杨卓雪心旷神怡的摸着小瓷盆,沈安笑道:“这可是为夫的功劳换来的,回头给你吃汤饼。”
  “用这种瓷盆吃汤饼,太过奢靡了。”
  杨卓雪真的有些意动了。
  筋道的汤饼(面条),翠绿的菜蔬,加点辣酱青葱点缀,晕染在这清雅的瓷盆里,那意境让人未吃就陶醉了。
  她正在愣神陶醉,就觉得手中一热。
  被赵五五抱着的毛豆一脸正经的在撒尿,只是那尿液却不偏不倚的进了那瓷盆里。
  得!
  这瓷盆只能当摆设了。
  撒完尿后,毛豆舒坦的靠在赵五五的怀里睡了。
  沈安和杨卓雪面面相觑,然后忍不住就笑了起来。
  稍后这个瓷盆就被摆在了偏厅里,沈安准备用来养两条小鱼,想来有童子尿镇压,小鱼能活滋润些。
  “安北!”
  曹佾来了。
  沈安笑道:“国舅这是告假了?”
  “今日某休沐。”
  曹佾一进来就看中了那个瓷盆,“这瓷盆真是漂亮啊!哪来的?多少钱?”
  沈安认真的道:“宫中的,某只是用个小功劳就换了一套,你上次在西北立功不少,去寻了官家求一求,保证能换一套。”
  “一套?”
  曹佾心动了。
  沈安知道赵曙定然有火气,这火气不发泄出去伤身,关键是下次见到自己时说不定就想起来了,然后下个黑手什么的不怎么美好。
  曹佾去求瓷器,赵曙估摸着会大怒,然后呵斥一顿完事。
  外戚立功太多不是好事,国舅,某这般帮你,你可得记情啊!
  曹佾不知道沈安已经给自己挖了个坑,“安北,大王不小了,成亲前按理该封皇太子,可上次有人建言册封时,不少人说大王还年轻,官家春秋鼎盛,不着急。”
  这是在威胁赵顼?
  沈安抬头,和曹佾四目相对。
  “对,那些人就是在威胁大王,关键官家确实是春秋鼎盛,那话一出口,大王只能拒绝,否则就有窥视帝位的嫌疑,很恶毒啊!”
  曹佾摇头晃脑的,沈安心中内疚了一瞬,然后说道:“此事某好好想想。”
  “好,那某就不操心了。”曹佾摸摸肚子,“饿了,弄些汤饼,某吃了回家。”
  他这也算是站队,表态支持赵顼。以后若是赵曙登基,曹家自然会稳稳的再上一层楼。
  这便是世家的算盘,每个家主都必备的素质。
  沈安叫人去弄,然后仔细想着赵顼封皇太子的事儿。
  “这大碗不错,弄去装汤饼。”
  曹佾看上了那个小瓷盆,世家子就是不一样,一眼就看出这瓷盆装汤饼最是恰当。
  “嗯,有眼光。”
  沈安赞了一句,然后想到了赵曙的脾气。
  赵顼成为太子后,除非是犯大错,否则就是皇帝预备役了。
  但大宋的太子很纠结,比如说太宗赵光义,那是晋王的封号,然后一夜之后登基,留下了千古疑团。
  而真宗赵恒也是在赵光义身体不大好了之后才封为太子。
  唯一好些的就是先帝赵祯。
  真宗在澶渊之盟后,整个人基本上就废掉了,大操大办,仿佛不把大宋折腾散架了不罢休。
  但他的子嗣却很艰难,好不容易得了赵祯,稍微大些就封为太子。
  及至赵曙时,赵祯没儿子,迟迟不肯封他为太子……
  所有的事儿合在一起就是一句话:天家无情。
  你是我的儿子没错,但你不能威胁到我的帝位,否则父子便是死敌。
  历史上这些例子数不胜数,堪称是血淋淋的父子关系。
  所以赵顼封皇太子的事儿算是个小刺激,有人反对,正好合了赵曙的心思。
  咱们父子慢慢走着,等朕哪日觉着身体不好了,自然会封你做太子。
  太子的封号不好上,也不恰当。
  这一点沈安非常清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3/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