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7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5/3147

  他站在朝堂上,一番话就得罪了许多人。
  连韩琦都是面色微红,可见这个时代对活字的态度,也让沈安了解了为何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直到死后都默默无名。
  在这群士大夫的眼中,第一位是自己,其次才是家国。
  什么活字印刷便宜,某是士大夫,不差钱啊!便宜关我屁事!
  朝堂上沉默着。
  最后不欢而散。
  出了大殿之后,沈安第一次单独走在最前方。
  这是一种姿态。
  哪怕你们全体站在某的对面,某也将义无反顾!
  “年轻人,果然是勇气可嘉!”
  韩琦说道:“活字印刷老夫是没怎么关注,可也没反对,这不他觉着委屈了?”
  包拯笑道:“他连老夫都不理,多年来第一次,这是真的伤心了。”
  富弼在后面说了一句公道话,“真宗皇帝的劝学诗很有用,此后读书人剧增。可这些都不如一个活字印刷,它能让穷人也能买书……诸位,这是天大的功德,毕昇此后将和活字印刷一起流芳千古,而我等只是一个名字罢了。”
  众人默然。
  沈安的姿态很孤傲,大伙儿都在等着他为活字印刷正名。
  距离散朝不到半个时辰,一个消息传来。
  “诸位相公,沈家传来消息,书店将会印制有用的典籍,用成本价卖出去,也就是说,不挣钱。”
  韩琦笑道:“那些印书店要哭了。”
  可这不算完,接着又传来消息。
  “但凡小说写得好的,可去书店投稿,一旦采用,稿酬多多……”
  “小说?”宰辅们哪有时间看什么小说,所以有些不解。
  包拯笑道:“石头记!”
  “哦!明白了。那也没什么意思。”
  韩琦摇头道:“动静大,不过估摸着没什么好结果。”
  富弼冷笑道:“他沈安用成本售卖典籍,定然便宜到令人发指,诸位,此后无数人将因此而受惠,无数穷人将因此而第一次能买得起书……他们会去寻找能识字的地方,这便是大功德。”
  大功德啊!
  人活到了这个岁数,最畏惧的就是死亡。
  而据闻大功德能让人死后不坠地狱。
  于是书店开始疯狂的印制书籍。
  “他卖给谁?”
  刘展手里拿着一块手绢遮着鼻子,皱眉看着对面的书店,幸灾乐祸的道:“看看那些书堆积如山,他若是卖不出去,大概只能送人。可这等粗制滥造的书谁要?最后只能拿去擦屁股……”
  说到这个,他干呕了一下,“那纸张上有墨,说是什么新式墨水……还被人摸来摸去,脏死了,擦屁股都嫌弃。”
  书店的里面全是书,只留了一条通道给人行走。
  若是在后世,这就是妥妥的消防隐患。可在此时却司空见惯。
  沈安出来了,见到对面的刘展,就笑道:“刘学士这是要来买书?”
  刘展摇头,笑的很是矜持。这时边上有个大汉路过,他皱眉用手绢捂住鼻子,“真臭!”
  沈安见状有些傻眼。
  这货的洁癖什么时候这么严重了?
  按照沈安的理解,洁癖就是多洗手,避开那些自认为肮脏的东西,可刘展这个还拿着手绢,动辄捂着鼻子……
  这个好像不是普通的洁癖了吧?
  是什么?
  若是刘展再翘起个兰花指甩甩手帕……
  沈安觉得自己造孽造大发了。
  “郎君,咱们的书太多了。”
  “卖!”
  于是书店的门口摆放了一张榻,上面堆积着许多典籍。
  “中庸、论语合集……五文钱一卷了!”
  “五文钱一卷?”
  我去!
  路人全部止步。
  按照大宋的市价来说,一卷书普遍的价格都是四十到五十文,当然,这个是雕版的价格。
  活字印刷很便宜,但究竟有多便宜谁也不知道。
  中庸和论语合集……注意,这是合集,就像是后世销售某样东西时还搭上了赠品。
  中庸加论语五文钱,这几乎就是纸张的价钱,印刷的成本忽略不计了。
  “两卷合一,五文钱了啊!”
  伙计喊的声嘶力竭,他自己也觉得沈安疯了。
  这两卷书若是雕版印刷,少说能卖六七十文,可现在只卖五文,一成都不到。
  就像是后世买手机,原价五千的手机只卖三百,伙计估摸着想死,而顾客估摸着会觉得卖的是手机模型。
  所以伙计见没人来,就拿起一本书冲着大家翻开,“看看了啊!看看!都是清晰的很。”
  “两卷合一,五文钱就到手,买回家给孩子看,不识字就去寻县学州学的先生问。官家都说了,要让孩子们读书,咱们不要颜如玉,可也不能让孩子做睁眼瞎吧……”
  “可先生不肯教呢!”
  有人大概去试过,“那些先生很是傲气,板着脸不理人。”
  有人说华夏文化在大宋登峰造极,这话没错。
  相比于汉唐,大宋的教育事业堪称是前无古人。
  说到教育,这个必须要提到太祖皇帝。太祖皇帝爱读书,手不释卷,连领军作战都是如此。上行下效之下,大宋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到了后来,教育甚至成了考核官员政绩的一个指标。
  你做地方官,地方教育没发展,那你就是不称职。
  而这股子风气渐渐深入人心后,捐资助学也成了风潮。
  但凡有些能力的都会去捐些钱助学,这算是风雅事。
  可哪怕是如此,大宋的识字率依旧不高。这个和教育成本有关。
  这个时代读书是件奢侈的事儿,不管是吃住还是购置笔墨纸砚,都不是一般人家能承受的。所以有人说富者愈富,为何?因为他们的孩子在读书时,平民的儿子却在玩泥巴,或是跟着大人干活,最后成为田间的一个麻木农夫。
  这个局面要想改变,降低读书的成本是最重要的。
  所以沈安出手了。
  “五文钱?”
  “没错,五文钱!”伙计得意的道:“知道咱们这里是谁的吗?沈龙图的产业,还担心什么?只管买!”
  “是沈龙图的书店?”
  “汴梁难道还有谁敢冒充沈龙图?”
  这句话让所有的担心都消散了。
  “某要买一本!”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5/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