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7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6/3147

  瞬间书店就被淹没了。
  “……别抢!特么的!那么便宜还偷!抓住那个偷书的!”
  “有,都有,后面还在印呢!别抢啊!”
  稍后一切都消停了,现场一片狼藉,只剩下几个狼狈的伙计在喘息,身前的箱子里装满了铜钱,地上也掉了不少。
  沈安在后面看着这一切,很是满意。
  “郎君,有五人偷书,三人没给钱。”
  陈洛一直在盯着。
  沈安摇头,“那么多人,竟然只有八人占小便宜,可见民风淳朴。”
  陈洛觉得郎君怕是有些想多了,“郎君,按理应当一人都没有。”
  “你没见过更可怕的。”
  若是在后世有这等场面,估摸着能收回八成的货款就不得了。
  所以沈安很是满意,吩咐道:“继续印!”
  书店开足马力,活字印刷的好处体现的淋漓尽致。
  “五文钱一本!”
  政事堂里,韩琦翻看着一本书,“字形不好,不过却不影响阅读。”
  包拯骄傲的道:“这是文教大事。诸位,你等可知道昨日卖了多少书吗?”
  他伸出三根手指头,“三千本被一抢而空,今日将会再出三千本,汴梁要多少,书店就印多少。”
  轰动了。
  当第二批书被堆放在外面时,抢购依旧。
  一群读书人远远的看着这一幕,有人皱眉道:“读书乃雅事,让一群农夫买书……拿去作甚?”
  “看看看看,还有个老妪在买,被挤得……哎!挤她的那人被打了,伙计打的,打得好!”
  伙计把老妪扶到了边上,问道:“妈妈这是要来买什么?”
  在大宋,妈妈是对中老年妇人的一种称呼。
  老妪哆嗦着伸出手,那粗糙的手心里有五枚磨的锃亮的铜钱,她抬头道:“买书,给家里的孙儿买书,昨日没抢到……”
  伙计返身进去,再出来时,手中拿着三本书。
  “不是一本吗?”
  老妪有些茫然。
  伙计不由分说的把五文钱拿了,说道:“另外两本是送的。”
  老妪看着那些在抢购的人,“他们为何没有?”
  “因为他们没见到我家郎君。”
  老妪抬头看着书店,见门外站着一个男子,“那个……那就是沈龙图?”
  伙计笑道:“正是。妈妈,另外两本书是包相的读书笔记,这是样书呢!郎君说让您带回去给孙儿,让他学了包相的硬骨头!”
  老妪的嘴唇哆嗦了一下,默然点头,然后小心翼翼的抱着三本书回身走了。
  走出一段时,她缓缓回身,冲着沈安福身为礼。
  沈安拱手还礼,陈洛问道:“郎君,其实咱们可以不收她的钱。”
  “那是尊严,不收不好。”
  “尊严?”
  “对。”沈安说道:“看到没有,这些百姓买了书回去,随后就会想办法让孩子识字,到时候大宋处处都是读书人,那时候……士大夫再想哄骗他们,那就难喽!”
  这年月的百姓堪称是愚昧,而不识字就是愚昧的起源,所以沈安这一下算是捅到了不少人的肺管子。
  “那些农夫也想读书?”
  “是啊!”
  “痴心妄想!哪有先生来教他们。”
  “县学和州学的教授都忙着呢,若是那些百姓蜂拥去请教,他们也得疯。”
  这是个问题。
  但沈安已经想到了解决之道。
  他在家里奋笔疾书,随后奏疏就被送进了宫中。
  “这个天下,终究要从下面开始变一变才好!”
  坐在书房里的沈安笑的很是惬意。
第1666章
朝阳
  “陛下,京城周边的学堂如今都被堵了个水泄不通,那些孩子们拿着书本在外面等候请教,教授们苦不堪言。”
  “还有人堵在了教授的家门口,进出都艰难。”
  赵曙苦笑道:“这……大宋百年都在鼓励百姓读书,朕也为这等风气而沾沾自喜。以往经常能听到有人助学,县学州学也有学田,以资助贫困学生……朕以为天下文教昌盛,至此尽亦!谁曾想沈安只是弄了个活字印刷,百姓们蜂拥而至……
  朕在想,这读书究竟难在何处?”
  韩琦说道:“陛下,首要是家中得有钱。臣当年读书是有几位兄长资助,否则哪能一路顺遂的到了汴梁。”
  “是啊!笔墨纸砚,还得吃饭,衣裳不能穿破的吧?会觉着丢人……”赵曙叹息道:“这些让一般人家都负担不起。有人说读书破家,大概就是这个了。”
  “笔墨便宜的也有,只是以前书本的价钱下不来。”这个包拯深有体会,“书本都是雕版印制,一卷书少说四十五文钱,一个学生少说得买多少本?十多本至少吧,那要多少钱?加上其它的耗费,百姓承担不起。”
  “当年范文正读书就很是刻苦,每日煮粥待冷,就划成数块,早晚各自吃两块。至于菜就是弄了菜蔬加些盐和醋,后来不少人说这叫做划粥断齑。”
  韩琦提及范仲淹总是充满了感情,“陛下,范文正都是如此,可见普通百姓读书的艰难。”
  赵曙点头,这一点他如今算是知道了,“读书艰难,朕在想,以后会不会变成士大夫和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读书?才能读好书!”
  这个是事实。
  有钱人家和士大夫人家的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就和后世那些学区房在名校附近的孩子,每天还得去各种补习班一样,他们在起跑线上就已经领先了一截。
  “可如今活字印刷一出,陛下,这读书就便宜了许多,这是大功德啊!”包拯难得的得意着。
  “是啊!书籍便宜,那些普通人家只要识字,随后就能自己买了书在家看,这也是一种读书法子。”赵曙欢喜的道:“如此这天下会有更多的良才进入朝堂,朕何其幸哉!来人!”
  陈忠珩上前,赵曙肃然道:“毕昇有大功于大宋,可追赠彭城郡开国郡公。”
  随后有人就去寻到了毕嘉七人,传达了官家的旨意。
  “陛下啊……”
  毕嘉也不年轻了,他老泪纵横,“爹爹,您可看到了吗?”
  在这个时代,事死如生是常态,所以大家见他们哭的伤心,都赞美不已。
  老毕家发达了,三个爵位,随后朝中竟然安排了马车送他们回去。
  你以为这就完了?
  不!
  沈安进宫了,不知道是怎么和官家说的,随后宫中出了一队亲事官,个个魁梧英俊,他们将一路护送毕嘉等人归乡。
  这是极大的礼遇,赵曙想借此来告诉所有人,对于大宋文教,他是认真的。
  毕家人的车队驶出了汴梁城,城中就有人在叫嚣,说是那等书只有穷人才会买。
  这话赤果果的表达了有钱一族和士大夫阶层对此的深恶痛绝。
  后来标点符号的出现并非是聪明绝顶,只是士大夫们扛不住了而已。
  识文断字!
  断字啥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6/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