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8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6/3147

  倒上美酒,剥开干果……
  王雱喝了一口酒,唏嘘的道:“你爹爹许你喝酒了吗?”
  赵仲鍼摇头,沮丧的道:“我爹爹倒是不说,只是我娘不许。”
  “我娘也不许,说某的身子不好,现在不能喝酒。只是我爹爹有时候给酒喝,我娘也就是说几句。”
  两人缓缓喝着酒,赵仲鍼突然问道:“你说包公是为何而来?”
  王雱一副智珠在握的讨打模样,嘚瑟的道:“今日安北兄进的奏疏太激烈了些,包公定然是为此而来。”
  沈家一阵鸡飞狗跳,被拍了满头包的沈安垂头丧气的回来了。
  老包气咻咻的跟进来,王雱悄然把第一张放在了他的手边。
  “这是什么?”
  一首好了歌引发了包拯的共鸣,他不由自主的往下看。
  包公……
  不知道过了多久,包拯听到了果果的召唤,就抬头,看到沈安三人坐在对面打瞌睡。
  “包公……吃饭了。”
  果果对吃饭的热情是沈家第一,而且最喜欢有客人来。
  吃了晚饭,包拯和沈安在院子里散步。
  “你那奏疏倒也平常,可官家才醒来,正在高兴的时候,你这份奏疏就是扫兴。不过大宋的财赋让人头疼啊!”
  包拯做这个三司使很是伤脑子,他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说道:“不过你提及了边境百姓跑到辽人那边去的事,这是在捅官家和宰辅们的心窝子,难怪他们要恼火。而且那些冗官冗费,好处大多都被官员宗室们得了,他们岂会认账?”
  “可太多了。”
  任何时代都会有不公平,好的时代会把这种不公平缩小,或是把蛋糕做大,能让更多的人也能沾些好处。
  这便是盛世!
  可大宋现在却处处危机,盛世……
  盛屎吧!
  沈安皱眉道:“包公,这官家和官吏权贵抱作一团,有好处都给了他们,可好处从何而来?”
  他有些怒了,“恩下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这是在竭泽而渔,而目的不过是为了奉养官吏和权贵,再不变革,大宋就完了!”
  包拯负手看着夜空,“冗官冗费都是从先帝时开的头,他三次封禅靡费无数,郊祭更是……还恩萌官员子弟……哎!这大宋啊,老夫做了三司使才知道里面的腐烂,再不变……老夫怕是看不到大宋的未来了。”
  他回身看着沈安,目光炯炯的道:“可这些没法一下去掉。目前大宋差的什么?钱粮!你有何办法?”
  后院那边传来了果果的欢笑,还有花花的叫声,伴随着夜空中的稀疏星宿,让人想沉浸在此刻,不愿思考。
  “贸易!”
  “贸易?”
  包拯说道:“老夫在三司看过,记得大宋三司岁入约有六十多万贯,很是可观,你还说贸易,哪来的贸易?”
  前面的三司指的是朝中的机构,后面的三司指的是:广州、杭州、明州三个对外贸易的市舶司,统称为三司。
  这三个对外开放的港口每年能为大宋赚取丰厚的利润,填补岌岌可危的财政。
  沈安微笑道:“包公,贸易……有很多种,大宋目前的不行。”
  ……
第519章
五年两百万
  华夏对外贸易的历史悠久,比如说著名的丝绸之路,那是最早的商路。
  而到了前唐中后期时,国事衰微,陆地上的商路被堵住了,于是海商就开始粉墨登场。
  赵光义灭掉了南汉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广州为对外贸易的港口,设置市舶司。
  这是大宋对外贸易的开端,及至如今,海洋贸易赚取到的钱已经成了大宋不可或缺的财政收入。
  可大宋现在主要是召集外藩商人来贸易,自家出海贸易所占比例不大。
  大宋的海船实际上并不差,可商路却被外藩商人掌握,利润会被盘剥……
  沈安早就对此有看法,只是赵祯为帝,许多想法他都不能实施。
  “市舶司那边还能再弄弄。”
  沈安自信的道:“海外有不少国家,许多国家不许大宋海商前去,只是自家运送货物前来。这不公平。”
  “你想如何?”
  包拯依旧冷静。
  沈安说道:“比如说博买,这好倒是好,可却没什么激励。”
  大宋的对外贸易方式很简单:你送货来,先抽解,随后大宋官方估价出钱买下,这事儿就算是完了,至于被官方买下的货物,会被统一发卖给大宋商人。
  实则大明以后的对外商贸制度就是在这个的基础上施行的。
  这种模式利润非常高,但却是建立在盘剥本国商人的基础上实现的。
  而沈安的想法却是釜底抽薪:“凭什么他们贩卖货物过来,又带着大宋的货物回去贩卖?这肉都被他们吃了,大宋却只是喝汤,这不公平!”
  他的声音很是激昂,包拯突然打个寒颤,问道:“你是想把那些外藩商人给赶走?”
  沈安诧异的看着他,说道:“这不对吗?”
  包拯平静了下来,说道:“你这太狠了。当初太宗皇帝差遣内侍出海,去海外诸国请那些商人来贸易,此刻赶走,名声还要不要了?”
  “名声?”
  沈安惊讶的道:“包公,那些商人垄断了贸易,赚了多少黑心钱?名声?和名声比起来,某更想多挣些钱。不说旁的,一年两百万贯!”
  他伸出两根手指头,包拯一巴掌打掉了一根,说道:“一百万……”
  目前三家市舶司一年能进账六七十万贯,目标定为一百万贯,这算是比较稳健。
  “很难。”
  包拯却认为这很难:“三家市舶司都做了多年,有什么能挣钱的他们早就去弄了,这三十万的差额,你怎么弄?”
  “好弄啊!”
  沈安轻松的道:“包公,只要那些商人站在某的面前,三十万贯,某就能弄回来。”
  包拯冷笑道:“说的轻巧,你以为自己能点石成金吗?”
  “能啊!”
  沈安很笃定的道:“比如说看似简单的沙粒就能炼成琉璃,还能加工成镜子。那镜子纤毫毕现……包公,真的能点石成金。”
  “镜子?”
  老包每天早上都会照镜子,不过却是铜镜。
  铜镜会锈蚀,所以需要经常磨。
  磨镜子就是一门很火的职业。
  “对,镜子。”
  包拯盯着他说道:“撒谎的后果……”
  “绝不敢。”
  沈安举手道:“此等大事某不会说谎。”
  包拯点头道:“好,此事老夫应了。”
  三司使的支持会使沈安的成功率更高,可还有宰辅。
  包拯迟疑了一下,皱眉道:“你写那些东西作甚?”
  小说只是在勾栏瓦舍里出现的东西,对于士大夫来说连解闷都不够资格……一句话,这玩意儿就是下等人写的东西,下等人喜欢的东西。
  沈安干笑道:“写着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6/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