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9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9/3147


第577章
沈安会名垂青史
  国家兴亡是个大题目,读史的人不少,得出的结论也是千奇百怪。
  但在当世之下,主流的看法是‘昏君佞臣’导致了王朝衰败。
  “臣看史书,每每在末期时必然是昏君佞臣操控朝局,可千年来都是昏君和佞臣导致的亡国吗?臣以为更重要的还是土地。”
  “当土地不足敷用时,百姓会饥饿,会流离失所,此时还是用老法子去统御天下,不思进取,那些饥饿的百姓就会绝望。此时的国家就是一个晒干的草堆,而这些百姓就是火种……他们会点燃这个天下……”
  “住口!”
  赵宗实面色铁青的喝住了赵仲鍼,然后躬身道:“这孩子年少不懂事,爹爹恕罪。”
  赵祯微微点头,说道:“是个好孩子。”
  他转身而去,曹皇后看了赵仲鍼一眼,有些好奇的问道:“这些都是沈安弄出来的东西?”
  杂学就是沈安的学问,在太学里是必修课。
  赵仲鍼低头,微微点头。
  他担心会给沈安招祸,所以不肯说更多的内容。
  等曹皇后走了之后,赵宗实叹道:“你这话太过大胆了,回去闭门两日。”
  “是。”
  赵仲鍼躬身告退。
  他不知道自己的一番话直接让赵宗实震撼之极。
  “仲鍼的见识竟然这般深远,某不及。不过这是好事,后事无忧,某也算是安心了。”
  边上有内侍说道:“大王,小郎君的一番话说的小的心中揣揣,总觉得这大宋就像是他话里的那个汉唐……”
  “此话不可再说!”
  赵宗实喝住了此人,说道:“今日仲鍼的话不许外传,否则……”
  “是,大王。”
  ……
  曹皇后跟在赵祯的身后亦步亦趋,见他面色漠然,就问道:“官家可是气恼了吗?”
  赵祯摇头道:“不是气恼,而是羞恼。”
  “羞恼?”
  曹皇后觉得这种情绪不该出现在赵祯的身上。
  “是啊!羞恼。”
  赵祯止步,负手看着侧面,“那小子举例说了汉唐的兴衰,黄巾之乱可不就是那些农户活不下去了吗?而前唐亦是如此,否则安禄山哪里能轻易撼动前唐的江山?土地土地……”
  曹皇后说道:“臣妾在家时,曾听闻前唐若是府兵制还在,至少安禄山无法横行中原……”
  安禄山造反后,各地军队措手不及。由于府兵制的没落,地方自然无法抵御,导致叛军所向披靡。
  “没有土地百姓就会造反……造反……”
  赵祯想起了大宋的现状,不禁苦笑道:“如今大宋可不就是土地不够了吗。”
  曹皇后心中骇然,“哪里就到这等田地了。官家,莫要吓臣妾。”
  她在深宫之中,觉得大宋江山稳妥的很。先前赵仲鍼的一番话震撼是震撼了,可还无法让她彻底改变对大宋的看法。
  赵祯微笑道:“史书要读,但不可死读,能读出自己的见解,那自然是好事。来人。”
  “官家。”
  “令人赏赵仲鍼玉如意。”
  “是。”
  消息传出去后,宫中哗然。
  官家这是对赵仲鍼很满意吗?
  赵祯是很满意。
  宰辅们开始还以为宫中是发生了些什么,等见到赵祯时,却发现他的心情不错。
  “沈安的杂学诸卿如何看?”
  皇帝抛出了这个让宰辅们不屑的问题,自然不是想闲聊。
  韩琦说道:“杂学于工农有益。”
  沈安鼓捣出了神威弩、望远镜,还有什么金肥丹,这些都是杂学的功劳。
  神威弩和望远镜自然是工,而金肥丹就是农。
  一个只能在工农上使劲的学问……
  那是什么?
  那就是个笑话罢了!
  此时儒学昌盛,各种思想都在酝酿之中,所以大家自然看不起所谓的杂学。
  赵祯点点头,说道:“朕今日听了一番话,觉着杂学实用,沈安潜心于此,数十年后当有美誉。”
  韩琦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久违的嫉妒情绪从胸口那里翻涌起来,怎么都没法压下去。
  而曾公亮和欧阳修也好不到哪去。
  欧阳修号称文坛盟主,可却不是首创。
  按照赵祯的说法,沈安死后会得一个杂学创始人的头衔,而且名垂青史。
  谁不想名垂青史?
  后来的新旧两党之争,骨子里是为了利益。双方为此使出了各种手段,什么当面笑眯眯,背后捅一刀……最终就是想让自己名垂青史,而对手遗臭万年。
  老夫不服!
  这一刻老欧阳忘记了自己批发的那些话,什么老夫当避你一头地。来来来,咱们作几篇文章来比试比试先。
  这是笑谈,但也说明了赵祯这话对臣子的诱惑。
  沈安,你娃好福气啊!
  有官家的话在,只要不犯错,等你死后那场面……
  啧啧!
  赵祯感受到了些羡慕嫉妒的情绪,但却不肯干涉:“韩卿这几日频繁催促练兵,可有心得?”
  韩琦心中还在发酸,闻言说道:“陛下,这几日臣看了看,京中的禁军怕都是不堪用了。”
  “不堪用了?”
  赵祯有些惊讶。在他看来,京中的禁军就是大宋最大的倚仗。禁军失去战斗力,那他晚上睡觉都得睁只眼睛。
  韩琦沉声道:“臣去看了操练,说是操练,更像是儿戏。臣当时就发了火,可那些将士们却麻木不仁……”
  他看着赵祯,痛心的道:“陛下,禁军……它不堪用了呀!”
  宰辅们面面相觑,曾公亮不满的道:“韩相为何一直不说?”
  你憋了几天才说出来,这几天你在想什么?
  赵祯也很想知道。
  韩琦苦笑道:“老夫想着定然是假的,于是连续几日奔波于在京的禁军各部,结果大失所望……”
  “陛下,辽人和西夏人若是看到大宋禁军是这般模样,第一件事就是倾国出击。而大宋禁军……除去边军,余者都是白费粮草的行尸走肉。”
  韩琦的沮丧谁都看得见,质疑也消散了,现在大家就担忧一件事,禁军成了烂泥,怎么才能重新撸起来。
  曾公亮想起自己先前积极要求上阵的勇敢,不禁脊背发寒:“陛下,这样的禁军上阵,怕是千古名将来了也无用啊!”
  欧阳修说道:“陛下,臣依旧敢去。”
  老欧阳就是忠心耿耿的代表,让赵祯心中感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9/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