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1265

  汪文言之前是内阁中书,涉及到了为熊廷弼脱罪,行贿内廷官宦。
  几个人听着韩癀的话,都觉得牵强的很,却也找不出其他合适的理由。
  赵南星坐在那,神色冷沉,见过了这么久,也没有讨论出什么,他挺直腰身,摸了下白胡子,目光冷厉一闪。
  左光斗与他坐正对面,深知这位对手的脾气,一见就脸色微变,试探着道:“赵大人,莫非有什么主意?”
  赵南星目光平淡的扫过几人,漠然道:“孙承宗碌碌无为,且助长皇上任性胡闹,这样的人,如何能为内阁辅?”
  赵南星话一出,所有人都脸色变了。
  赵南星的意思很明白,他要对孙承宗下手了!
  叶向高与孙承宗多有交情,在辽东方面也很支持孙承宗,辽东能有今天局面,不至于崩坏,在他看来,孙承宗功不可没!
  不过赵南星一向强势,又是东林元老级别,威望卓著,而且手段凌厉,东林党能有今天的地位,他功劳最大,以至于他的话,叶向高都不能轻易反驳。
  高攀龙与赵南星同气连枝,向来共同进退,当即支持道:“孙承宗虽不是邪党,当皇上年幼乖戾,需要我们认真教导辅佐,决不能有小人在旁,任由皇帝胡闹!”
第240章
君臣过招
  除了赵南星,高攀龙两人,其他几人都不太热衷于太过激烈的手段。
  尤其这次还是针对同样为东林领袖的孙承宗!
  叶向高见杨涟几人不说话,沉默一阵,看着赵南星道:“赵大人,打算如何做?”
  赵南星面色冷峻,嗤声道:“辽东未清,内阁闲置,而今拥兵自重,肆意妄为,纵容皇上乱政,哪一条,都足够让他辞官归里了!”
  几人神色都不太平静,谁都清楚赵南星的手段,多半不是口头上这么说。
  当初他利用京察,将楚党,浙党等一网打尽,近乎全数赶出了朝堂,那可不是几本弹劾奏章可以做到的!
  不过,而今的都察院掌握在杨涟的手里,所有人的目光都忍不住的看向杨涟。
  杨涟也是一心做大事的人,可朝堂如深渊,一旦陷入就难以全心全力做事。他也明白赵南星话里的意思,也清楚众人目光的含义。
  他脸色沉默,脸上再现那种忧愤之色,许久,抬头道:“都察院,我并不能完全控制住,如果走漏了风声,只怕会引来信王不喜。”
  朱由检现在的地位越来越特别,东林党将他视为可以依靠的盟友,一直都是在全力帮扶。且朱由检很得朱栩‘信任’,大部分政务都交由他来处理,凡是都会问一句‘信王,你怎么看?’。
  这让他在朝野上下,有着特别的地位与权势,任何人都疏忽不得。
  赵南星沉着淡然,道:“我自有办法让信王帮我。”
  众人都不是太同意,虽然不清楚皇帝的意图是什么,但顾秉谦刚刚被下狱,他们就针对孙承宗,显得太过急迫,失了分寸,容易惹起非议。
  左光斗默然,这一次,东林党人都被排除在外,叶向高等人还好,毕竟有进入文昭阁的机会,但是他们这些人,确实一点好处都没有。
  杨涟心底是反对这么激烈的做法,但他在朝堂,在都察院也不是一言九鼎,很多事情根本不能顺意。
  在座的,能与赵南星相抗的,也唯有叶向高。
  他看出了其他几人的心思,眉头皱了皱,道:“新皇年幼,我等责无旁贷,不过孙大人历经三朝,劳苦功高,不宜妄动。不若待他回京,一起商议一番如何?”
  赵南星不同意,站起来,朗声道:“离新皇改元不过数月,正值多事之秋,岂可久待?我等立志匡扶社稷,整理天下,莫不是到了这最重要之时反而缩手缩脚,畏畏尾?焉能成大事,立不不世功勋!”
  东林党人,都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众人虽然都历经三朝,久经宦海,还是被赵南星说的热血澎湃,坐直了身体。
  赵南星眼神冷光一闪,大步走了出去。
  第二天一大早。
  乾清宫的院子里,朱栩披着单衣,打着太极,听着不远处的曹化淳的汇报。
  曹化淳手里拿着一本手札,一边看着一边道:
  “皇上,赵南星已经在收集孙大人的罪证。”
  “叶向高等人,应该是默许了。”
  “都察院被说服了不少人,科道也都在准备。”
  “信王府……王爷的态度,应该还在犹豫,两可。”
  ……
  朱栩一边慢慢的打着,一边心里暗叹。
  果然,人老成精,这些大臣们都不是好糊弄的,他有过河桥,他们也有翻墙梯,一切都不耽搁,他像似做了无用功。
  “麻烦大喽!”
  朱栩双手一案,收了功。
  一旁的内侍拿着毛巾,茶水递过来。
  朱栩擦了擦脸,喝了口茶。
  曹化淳看着朱栩有些苦恼的神色,道:“皇上,要不要让魏忠贤提早动手,将他们都赶出京城?”
  朱栩擦完手,又甩臂压腿,道:“不着急,魏忠贤朕留着做大事的,现在,还是朕先应付着吧。”
  曹化淳站在近前,语气有些担心道:“皇上,赵南星手段向来凌厉,朝野上下极少有人不买账,这次的动静只怕不小,孙阁老,未必承受得住。”
  大明的官员,向来注重‘清名’,如果赵南星找到了足够的东西,在朝堂上肆意夸谈以至于污蔑,孙承宗确实会如同历史上一样,愤然辞官,挂帅回乡,再不复召。
  这样的例子,还有袁可立。
  不过,有朱栩在,怎么可能让孙承宗离开!
  顾秉谦之所以倒台,是他看不清形势,威胁到朱栩头上。
  孙承宗有能力,有心思,很切合朱栩的口味。
  更重要的是,朱栩的目的是要搁置内阁,压制党争。
  有孙承宗这个挂名辅在,就挡住了叶向高等人,他们不进内阁,朝野的争斗就降低一大半。同时,也稳住了六部,没有了内阁,朱栩的意志就更容易贯彻!
  如果真像历史上的崇祯朝,隔三差五换辅,换六部尚书,只怕朱栩的下场不会比历史上的朱由检好多少。
  朱栩锻炼了一阵子,直起身道:“没事,朕不点头,谁能换辅!你传旨都察院,近来全国各地贪污甚重,命杨涟组织人手,分三路巡视诸省,严厉查处贪官污吏!另,各科给事中,十三道监察御史同行。”
  曹化淳稍微愣神,然后小心的道:“皇上,这是要调虎离山?”
  朱栩擦了擦脖子上的汗,向着文昭阁走去,嘴角一翘,笑呵呵的道:“他们还配不上老虎,最好能查到些什么,要不然……”
  曹化淳身体一哆嗦,他在朱栩的脸上,看到了熟悉的笑容!
  有人要倒大霉了!
  朱栩到了文昭阁,刘时敏已经在候着了。
  他转过身,跟着朱栩进来,一步走一边道:“皇上,内阁那边送来了明日廷议的条陈。”
  朱栩坐下来,伸手拿过条陈,随口道:“信王进宫了?”
  刘时敏道:“是,宫门一开,王爷就进了宫,先在正在内阁。另外,叶向高,韩癀,赵南星,高攀龙四人在太和门外候旨。”
  朱栩点头,翻开条陈一看。
  明天廷议的第一条,就是廷议推举内阁辅臣。
  朱栩没有再往下看,单这一条,明天都结束不了。
  他随手一扔,想了想,道:“传叶向高几人进来吧,安排是最右边的房内,茶水点心备足,不要怠慢。”
  “是。”刘时敏答应一声,亲自出去领人了。
  朱栩一边吃着御膳房送来的早点,一边翻起奏本来。
  “咦。”
  朱栩神色讶异,手里的奏本居然是来自四、川,是秦良玉上的。
  他对秦良玉一直心有崇拜,钦佩异常。
  在这个时代,能有这样的风华、成就,古往今来,不说绝无仅有,但也屈指可数!
  朱栩一目十行的看完,心里稍稍松口气。
  秦良玉的奏本简略的说了一下西南军事,言称孙承宗行事稳妥,有大家风范,一切都很顺利。最后提了一句,她一个侄子守城战死,请朝廷抚恤。
  朱栩安排过去的人,自然也有锦衣卫的密探,对于西南的军政,只怕知道的不比秦良玉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