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1265

  待曹化淳走了,朱栩暗吐一口气,继续翻着奏本。
  这一道,是来自山东锦衣卫的,其中历数了鲁王,李精白,阎鸣泰等人的一举一动。朱栩细细看了看,旋即笑了笑,随手扔到一边。
  这几人有私心朱栩是知道的,只要在他能容忍的范围,按照他的既定轨道走,朱栩也不怎么在意。
  更何况,他们再怎么闹腾,也是他一句话就可以终结的事!
  轰轰轰。
  突然间,外面响起了炸雷般的响声,整个景阳宫都在跟着颤,旋即天色飞的黑暗下来,朱栩都看不清奏本了。
  曹化淳也神色微惊,抬头看向外面,走过来道:“皇上,外面要下雨了。”
  朱栩没办法看下去,走出门,站在屋檐下,望着乌云压顶的天空。
  哗哗哗。
  几乎是转眼间,瓢泼大雨倾盆而下,将整个院落都湿透,没多久,小溪成河流,成湖泊,积满了院落。
  曹化淳站在他边上,大声道:“皇上,钦天监那边说了,这场雨要下好几天。”
  朱栩默然点头,‘小冰川’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大旱大涝,大雨集中短暂,大旱绵延时长。
  朱栩看了一阵,见雨势越来越大,道:“让各地准备存水,各地做的怎么样了?”
  曹化淳道:“回皇上,各地都有准备,具体的,还得再观察。”
  朱栩轻吁口气,看着院子的流水。
  这场大雨,并不是一个好兆头啊。
  果然,这场大雨,下了几天几夜都没有完,皇宫内到处都是积水,内宦宫女,整天忙着通水。
  乾清宫前,朱栩望着雷声不绝的天空,道:“外面,怕也是积涝成灾了吧?”
  曹化淳也看着黑蒙蒙的天色,道:“是,不过倒是没有形成洪水,这一多年的疏浚河道,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朱栩点头,番薯就要收获了,好在不是全国范围大涝,影响应该不会太大。
  “皇上,温大人,钱大人来了。”
  刘时敏从后面冒着雨过来,放下伞道。
  钱谦益与温体仁都是礼部侍郎,加上文昭阁的施鳯来,还有吏部,翰林院,贡院,国子监都一干人,负责此次秋闱。
  朱栩摆手,道:“让他们去文昭阁,此事全权交给文昭阁安排。”
  刘时敏微怔,旋即躬身道:“是。”
  温体仁与钱谦益接到旨意,都是一愣,两人楞的又都不同。
  钱谦益是朱栩的人,温体仁半个都还算不上,两人心思各异对视一眼。
  钱谦益才华横溢,在江南,尤其是东林内,享有盛誉,一直都被称为‘魁’,不过这个魁相比东林大佬赵南星等人,或者杨涟,左光斗等人又差了些,不论是资历还是官位,也就是文名很盛。
  温体仁见钱谦益不语,笑道:“钱大人,请吧。”
  钱谦益好似反应迟钝,连忙道:“是是,温大人请。”
  温体仁看了眼钱谦益,迈步向文昭阁方向,身后打伞的小厮慌忙跟着。
  朱由检对于朱栩的这次真正的放权有些意外,却也很是些兴奋,在班房内,对着施鳯来,温体仁,钱谦益三人笑道:“今年,乃是崇祯年第一次选士,意义非凡,三位大人务必同心协力,为国选材。”
  三人都颇为恭敬的应声,躬身立在那,没有先说话。
  朱由检对这些人的心思早就看透了,心里越不满,却笑容满面的道:“钱大人,对于这次科举,有何安排?”
  钱谦益微微躬身,道:“回王爷,下官计划奏请皇上,重开南京贡院,会试分两场,南京,京师各一场,各录取三百人。”
  朱由检见他对主考官,出题人,审题人都只字不提,眉头皱了皱,以一种坚定的语气道:“考题,主考官,卷帘官等都由本王决定,三位大人先做好准备,其他的,等本王命令。”
  施鳯来神色有些担忧,虽然景阳宫将权力下放,可也得分清里面的尺寸。
  温体仁与钱谦益神色倒是没变,心里却都有些不满,这分明就是夺权,不信任他们!
  不过,他们有的是手段应付,都面色带笑的道:“是。”
第377章
主考官
  这场大雨下了五天五夜,才改为淅淅沥沥的小雨,依旧没完没了,仿佛要将一年的雨水都在这几天下完。
  雨势无止境,可该忙碌的丝毫未停。
  码头上,一堆堆货物从船上卸下,然后被一辆辆大车拉走,密密麻麻,热火朝天。
  “哎,幸好有这新路,否则这些货物非得泡汤不可!”
  “可不是,我听说德州那没有修筑新路,不少船公都欲哭无泪,全都被大雨给淋透了。”
  “还好之前朝廷花大力气疏浚了运河,不然也要倒霉。”
  “这码头,怕是也只有应天可以比拟了。”
  船夫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站在船上,监视着劳力们卸货,一边庆幸的交谈着。
  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人从里面出来,望了望天色,道:“别闲聊了,一起下去搬,后面还有上百条船等着了。”
  几个船夫连忙答应,一个陪着笑道:“是是,不过二爷,咱们运这么多好布过来,真的能卖完吗?”
  有人开口,连忙就有人接着,道:“是啊二爷,咱们这批货,可足够做五六万件衣服,要是在应天府多好,人多,有钱人也多,卖的肯定快,为什么辛苦运到京城来啊?”
  这中年人倒也不生分,笑着指了指那些卸货的帮工,道:“你们猜猜这些人一天能赚多少文?”
  几个船夫一怔,打量着光膀子卸货的帮工,想了想,道:“能赚三十文吧?”
  那中年人看了几人一眼,道:“跟你们说实话,是一个时辰五十文,这还是低的,一旦船多,还应声涨价!”
  几个船夫顿时就震惊了,其中一个结舌道:“那岂不是,一个月下来要六七两银子?”
  这要赶得上一个普通大户人家的管事了。
  那中年人看了看天色,道:“少见多怪,都给我去卸货,要是在下大雨前没卸好,我全扣了你们这趟的银子。”
  那几个船夫连忙赔笑一声,也没有当真,撸着袖子就去卸货。
  中年人看了眼,望向远处朦胧可见的北京城,脸上带笑的感慨轻声道:“崇祯新朝,真的不一样了……”
  不止是运河,各地官道,只要是修筑了水泥路的,做好防雨,来来回回的商贩也都没有耽搁,打着马,运着车,南来北往,热闹并没有减多少。
  眼光敏锐的人都现了‘商机’,纷纷加入到了修路的队伍中,遍布大明的大小县府,到处都是长长的筑路队。
  同时,随着京城大雨,其他各地越加紧疏浚河道,甚至重新挖掘,开通河道,一来是预防大涝,二来也是为了抗旱。
  整个大明都仿佛进入了某种热潮中,修路挖河,开垦荒地,方兴未艾。
  惠通商行内。
  朱栩与傅涛,傅昌宗等人都在座,在听着魏良卿几人的半年汇报。
  第一个是魏良卿,他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账簿,看了眼朱栩,轻咳一声,道:“皇上,傅大人,大公子,今年惠通商行的存银有九千万两,大部分都来自咱们的合作商会,这个是常数,有几次甚至到了两万万两。咱们的盈余是八百万两,另外就是贷出去的款项,还有五百万两没有收回。”
  朱栩听的点头,惠通商行能够简单的反应大明整体的运营状况,还是向好的。
  他说完,是惠民商会的贺云杉,他接着道:“皇上,傅大人,大公子,惠民商会现在已经铺展到了大部分县府,预计今年会覆盖到全国,大大小小的分行,分社,过五千家,还有合作的商户也有近万户。半年的盈余是二百万两,只要今年番薯丰收,全年预计会过六百万两。”
  朱栩笑着颌,这是他最关心的了,是赈灾的一个重要渠道。
  贺云杉颇有些紧张,说完便退到一边。
  周建宇上前了一步,对着朱栩三人微微躬身,道:“皇上,傅大人,大公子,船行还在飞展,漕运盈利过两百万,海运也有五十万两,另外就是南洋那边,获利颇丰,大约有三百万两,目前还没有结算。”
  朱栩也赞许的笑了笑,这个他通过海关可以大致知晓,随着海关渐渐成型,出海的商户也开始习惯,单单海关半年就有一百多万的税收,可见海外贸易的利润。
  然后就是傅涛站起来,对着朱栩道:“皇上,父亲,另外就是其他大大小小的合作商会,包括之前的惠晋商行,南方的几个大商会,盐务,丝绸,药材等,盈利也过三百万两,具体的数字,还要年底才能核算清楚。”
  朱栩听出了傅涛话里的意思,实际上,这些都是账本上的收入,真正的都核算清楚,怕是还要多出很多。
  他手指敲着桌面,心里思忖,几大商会的收入稳中有升,这让他很放心。加上夏粮在即,还有就是番薯等也要成熟可挖,对于他这个皇帝来说,着实可以松一口气。
  傅昌宗看着朱栩的表情,能猜到他的想法,笑着道:“皇上,今年番薯的播种数量远去年,一定会对抗旱有大作用的,据臣的估算,最起码也会有三千万石,可比税粮翻了一倍。加上今年支出的会减少很多,会有很大盈余。”
  所谓的减少,就是省去了宗室的那部分。
  朱栩点头,道:“舅舅,番薯,玉米这些,还得增加种植亩数,宗室那些地,全都种上,再命各地巡抚加紧推广,开垦的荒地,荒山,也都只能种番薯,关于海边养殖,在各地大仓储备粮食,都要加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