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4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1265

  可能是刚才朱栩的话给了老者信任,刚要说话,他儿子,那青年人就笑着道:“可不是,这番薯倒是好东西,半亩比得上近两亩的米,生吃熟吃,炒菜做馒头都行,朝廷收的价格与其他也都一样,明年我打算都种番薯,可我爹就是不让……”
  老者皱了皱眉,没有说话。
  朱栩倒是知晓老者的心思,无非就是求个稳妥,朱栩也觉得,番薯还不能做主食,笑了声道:“我倒是赞同老丈,稳妥一点,哪一天朝廷要是突然就不收番薯了,那不就亏大了。”
  青年人一怔,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老者看着朱栩笑道:“还是公子见多识广,正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馒头比较大,可毕竟菜少,朱栩吃了几口就有点干,又不习惯跟别人一个碗喝汤,只好拿着馒头看向老者,随意的问道:“老丈,你们这一年能有多少收成,可还吃得上饭?”
  老者倚靠在树上,先是诧异了下,然后才道:“公子出身富贵人家,对我们不了解倒是正常。”
  他顿了顿,看向不远处的地,有些自豪的道:“我们一家有二十二亩地,其中一亩用来交税就足够了,剩下的都是我们自己的,一年吃喝不愁,还能有不少结余。不过啊,这要是放在五年前,也就是天启,或者万历年间,那不好过,各种苛捐杂税不说,还要外加豪强恶霸,起码一半以上归了别人,其他还有各种往来,一年下来,勉强能吃饱就不错了。”
  朱栩身后不远处的刘时敏听的微微点头,这是政治清明的直接结果。不过这是在京城附近,天子脚下,各个衙门的眼皮底下,要是远一点,只怕就难说了。
  朱栩心里有数,他下一步要整治的就是相对底层的官吏,闻言就拍了拍手,从怀里掏出一张惠通商行银票,五钱银子,刚要说话,树后面传来一阵得意的大笑声。
  “王叔,王叔,吃了吗?”
  声音落下,一身锦罗绸缎,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一个大胖子,满脸的奸猾之色,笑呵呵的小跑过来。
  老者也就是胖子嘴里的王叔,听到声音就是眉头一皱,满脸的不悦之色。
  那青年以及几个人女人也都是如此,却都忍着没有说话。
  朱栩颇为好奇,抬头看去。
  胖子也没有想到有外人在,打量了朱栩几人一眼,没有在意,直接看着王姓老者,一面恭敬一面埋怨的道:“王叔啊,你说,这件事你又不吃亏,只要将番薯,麦子卖给我,我比朝廷给的多出一成,您老还要什么不满意的?”
  老者伸手拿起一个馒头,在菜汤里沾了沾,语气冷淡的道:“我们都是守法的小老百姓,比不上你是大掌柜,只想安安分分的过日子,王三,你还是找其他人吧。”
  这王三眼睛骨碌一转,越发的赔笑道:“王叔,您可就打我的脸了,您说,您是我亲三叔都不卖我,别人哪敢卖我?”
  王姓老者瞥了眼朱栩,或许是想到了他刚才报的身份,神色越发冷淡的道:“我知道,你买了我们的粮食,然后运到别的地方,朝廷收的粮价就会高出很多,你这是在骗朝廷的银子,我不会跟着你干的!”
  朱栩眉头一挑,看了眼老者,又转向那王三。
  王三没有料到他这三叔会当着外人点破,神色毫无惧色,挺起胸口,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道:“王叔,既然你这么说了,我也不瞒你,像我这么做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反正是赚银子。你卖给我又不吃亏,其他事情都是我做的,官府要查也查不到你身上,你到底怕什么,还是跟银子有仇,我可是你亲侄子!”
第525章
年后动手
  王三话音落下,老者只是沉默,如果有个烟袋,配合着抽几口就更有范了。
  那青年以及几个妇人都看着老者,样子看上去颇为意动。
  朱栩也会意过来,表情若有所思。
  大明向百姓,商贾收购粮食,作为储备粮,随时以应对各处出现的旱情,本身没有什么。只是大明各地发展不均衡,以江南最为发达,物价也相对较高,所以收购的粮价也就高于其他地方。加上现在交通相对方便了很多,将粮食从北方或者其他地方运送到江南的应天,苏杭一带,价格会高出很多,而运送成本却很低。
  这种情况让朱栩想到了后世的茅台,城里的卖几千,多走几步的郊区就几百,这是十倍的差价!当时有人从城外向城里倒,还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声。
  虽然粮价没有那么没有离谱,可如果量大,那差额也会非常的可观!
  这是一个漏洞,朱栩对着刘时敏做了个手势,让他记下,到时候要找傅昌宗商议,堵上。
  刘时敏会意,轻轻点头。
  尽管王家其他人意动,可老爷子不说话,谁意动也没用,王三盯着王姓老者,拍着大腿道:“叔,到底有什么好犹豫的,行了行了,我再多出半成,您这个我不赚了,您就给我撑个面子行不行?帮帮本家侄子,难不成还要我去请父亲来劝您吗?”
  老者面无表情,又强忍着怒气,语气生硬道:“不卖就是不卖!”
  王三也没有想到,他这叔叔会拒绝的这么干脆,根本不留余地,脸色变了变,终究没有撕破脸,冷哼一声道:“你不卖又的是人卖!”
  青年以及妇人们看着王三的背影都有些欲语还休,倒是老者松了口气,看着朱栩微笑道:“让公子见笑了,都是些歪门邪道,不走正路。”
  朱栩笑而不语,心里感叹,任何时候,都是歪门邪道赚大钱啊,自然,也伴随着风险,比如这个王三的风险就突然这么的来了。
  青年闷头喝了几口汤,抬头看向老者,嘟囔道:“爹,咱家的房子该修修了,我看大柱哥家的红砖房就不错,挡风挡雨,还挺结实。”
  老者倒是没有意义,沉默一会儿道:“嗯,行,我去找大柱,问问红砖是哪买的,那泥浆我们自己就能弄。”
  青年低头好似在吃饭,闷声道:“要是能有几块玻璃窗户就更好了,总比糊纸来的好……”
  老者冷哼一声,也不顾朱栩在场,直接教训道:“那玻璃多贵你不知道吗?你大哥的彩礼刚有着落你就要折腾,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爹!”
  青年低着头,使劲的嚼着馒头,虽然没有说话,显然还是不满。
  朱栩能猜出这青年的心思,无非就是大的有好处他没有,朱栩拍拍屁股站起来,看着老者笑道:“玻璃有的,你们想要多少,我送你们!”
  老者与青年以及一干妇人都是一怔,不等他们说话,朱栩站起来,背着手已经往回走了。
  他心里已经有了大概,按照西南的田亩,灾情来看,有二十亩,一家七口应该勉强温饱的,三十税一也是合适的。接下来要做的,一是转移受灾人口,二来是组织受灾地的民众联合起来,集体耕种,集体用度,增加抗灾的能力。三来,就是朝廷要做的,包括及时了解灾情,以工代赈,打击底层腐败官吏等等。
  老者一家人都面面相窥,他们知道眼前的少年是个贵人,却没有想到,他能轻而易举的将昂贵无比,是富家人专属的玻璃器物送给他们。
  一个禁军上前记录了他们的姓名,地址,然后快速追上朱栩已经缓缓启动的马车。
  朱栩做在马车,神情若有所思。
  明年是崇祯五年,按照原本历史是崇祯四年,状况相对还可以,虽然越往后日子越难过,面对的情况也会越复杂,可他是越来越有信心了。
  朱栩坐在马车内,摇摇晃晃的向着京城里走去。
  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朱栩的目标是——大明最是庞大,根基最厚的一群,他们握有大明基层的一切权力,所谓的乡绅,所谓的地主阶级。
  这群人是最难对付的,这如同一艘战舰在向整个大海宣战,看似可以驰骋无畏,可随时都可能会有风暴来袭,船翻人亡。
  朱栩面色凝肃,轻轻吐了口气。事情还要一步一步来,过犹不及。
  他很清楚,自从他登基以来,改革太快,很多人都跟不上,看似他皇权稳固,可也危机重重,下盘不稳,理智来说,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稳,慢慢的稳住这四年的改革效用,一步一个脚印,缓慢而行。
  “情势不由人……”
  朱栩暗自摇头,事实上,他要与时间赛跑,只能小心翼翼的小步快走,必要的时候还要大跨步前进。
  回了皇宫,朱栩就招来了魏忠贤,还有傅昌宗。
  待刘时敏一说,傅昌宗就眉头一皱,抬手向朱栩道:“皇上,这收购是从今年的夏收开始,再秋收,总共两次,这种情况,应该还是第一次,或者为数不多,整治还来得及。”
  朱栩神色冷肃,目光隐含杀气,道:“储粮事关朝廷根本,任何人都不准插手!户部要想办法堵住漏洞,对于这样的行为,要进行严格规定!东厂可以根据这些规定调查,但凡有人想要从国库吸血,都要严厉惩处,不容宽贷!”
  皇帝大规模储备粮食,自然是应对越来越严重的旱情,不论是傅昌宗还是魏忠贤,都心里有数,听着皇帝语气毫不掩饰的凛凛杀气,心里都一惊,连忙抬手道:“臣遵旨!”
  朱栩微微点头,看向傅昌宗道;“现在十大仓库储粮有多少?”
  这个傅昌宗熟烂于心,抬手道:“回皇上,每年朝廷用度在一千万石左右,十大仓储备有四千三百万石,外加番薯一千万石。”
  朱栩神色不动,心里默默计算。
  之所以能有这些,一来是朝廷靡费减少,官员俸禄以及其他用的现银增多,粮食支出少。二来是今年收购了不少,增加了库存。三来就是番薯替换了一部分。四来就是西南赈灾所需减少。
  林林总总,让朝廷节省了不少粮食,变相的又让商业活跃起来,其中商税也在不断增加,如此倒是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朱栩心底一时间转过许多念头,看着傅昌宗点头道:“嗯,粮食收购不能停,番薯的播种面积还要扩大,尤其是辽东等地,要大规模开垦……”
  辽东可以说是一片待开垦的荒地,关键在于人少,朝廷的移民一时半会也移送不了多少,人口少,开垦就慢,这需要时间。
  傅昌宗提议的号召天下人去辽东开垦换银子,这还需要与辽东总理大臣孙传庭商议才行,犹豫着没有奏报给朱栩。
  朱栩说了一阵,又转向魏忠贤,道:“朕让你养案,养的怎么样了?”
  魏忠贤躬身在那,表情纹丝不动的道:“回皇上,已经差不多了,若是动手,单江苏,至少有三十个知县涉及贪污,索贿,抢占民田,殴伤人命,夜宿青楼等等,足以罢官夺职,捉拿下狱。”
  朱栩颌首,现在的江苏有后世安徽,江苏,浙江三省那么大,是江南人文,经济,文化最为繁华鼎盛的地方,自然,蕴含的问题也是最多。
  江南的奢靡之风,吹遍天下,所谓的十里秦淮河,所谓的苏杭,所谓的西湖河畔,那是读书人的天堂,诗词歌赋,美酒名妓,醉生梦死间,足以忘掉世上的一切!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好一会儿,沉声道:“好!就从江苏开始,你命东厂做准备,年后等朕的旨意!”
  魏忠贤等这个机会也很久了,道:“奴婢遵旨!”
第526章
朱由检扛不住了
  两日后,袁可立终于回京,同时回来的,还有从西南归京的毕自严。
  景阳宫偏殿内。
  朱栩,毕自严,孙承宗三人,围在一个棋盘前,朱栩与毕自严在对弈,孙承宗算是一个观棋不语的君子,兼裁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