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就会跑(校对)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485

  想要成为最好的运动员,那么等待着你的将会是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你需要胜利,不断的胜利,只有用胜利来书写,才能够踏上顶尖的行列。
  而且,这场400米比赛的胜利虽然让叶钦感觉到难以形容的兴奋,但真正最让他激动的点却还不只是这一场尤金站比赛的冠军上,而是他找到了自己突破的关键。
  他在今年4月份的全国田径特许赛赵庆市的比赛上,以45秒23的成绩刷新全国纪录,当时虽然破纪录,但他自己感觉得出来,就是感觉这个成绩还不够。
  后面在大阪站的比赛也是如此,虽然拿到了冠军,但并非那个成绩不要说兰迪·亨特尔,就是他自己都感觉有些不对。
  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再度能够突破的一个契机,那就是他的前半程,他以前控制节奏太过于压制速度的前半程,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按照以前的路数去跑。
  他现在个人的整体实力已经增加了很多,不再是当年那个刚开始训练的少年,体能不足的情况下,需要特别细致的分配速度体能和控制前半程的节奏。
  他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去跑,将自己的前半程再提升一些,不用像这一组这么快,这一组他的400米节奏还是有些乱,但只要这个成绩跑出来,他完全还有进步的空间,还能够再进一步。
  45秒08已经跑出来了,那进45秒也就不远了。
  而现在离世锦赛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他想要在世锦赛上有所斩获,那就需要更进一步不提升自己。按照去年奥运会和往年世锦赛的成绩,世锦赛的前三甚至前六都是接近44秒这样的水平,他要走的路还很远。
  但没关系,路已经有了,剩下的就是不断调整优化,进一步提升自己。
  叶钦站在终点线附近,抬头换看着众多冲他鼓掌的华人华侨,还有自己随行的工作人员,人群之中朝他竖起大拇指的大姚等人,内心火热一片。
  这组选手的总体水平是他跑400米以来接触过最高的水平,虽然这些选手们可能都不是在各自职业的巅峰期,但名将自然就是名将,他和这些人比赛,先天上内心就存在了不小的压力。
  “我要争取下一场,下下场跑进45秒,再然后刷新亚洲纪录,再然后跑进44秒。
  脑海里,叶钦没来由的就给自己定下了下一阶段的目标,这种没来由的感觉,来自于这场比赛的胜利,也来自于他对自身突破和下一步提升有了隐约可见的清晰计划。
  亚洲男子400米纪录是44秒56,一个放在各种大赛上都具备争夺奖牌的成绩。这个纪录的创造者是阿曼选手马勒基,在1988年的布达佩斯所创造,距离现在已经差不多快有17年。
  而这名选手是黑人,至于亚洲选手,这个时候能够跑道45秒左右就已经凤毛棱角了。
  而世界纪录,此时叶钦还不敢去想,那还是一个十分遥远的成绩,但虽然遥远,可他相信随着他成绩的不断提升,将会慢慢的一步步愈加接近。
  一步一步,步步朝前。
  在确立下大的目标之后,叶钦一时间对于各种细致的阶段目标都在心底有了可行的方案。
  他相信自己是有机会的,是有可能的。
  这是一场又一场比赛的积累,叶钦能够感受得到那种身体的变化,蕴藏的能量,好像自己现在远远没有极限一样,想提高就能提高,想突破就能突破,一次比一次更为可能成为现实。
  不要被以往的经验所束缚,不要被其他人的言语所动摇。
  在你还没能抵达巅峰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说法、诘难、非议,他们都会围绕着你。
  只要跑下去,一直跑下去——
  我一定会站上世界之巅!
第二百七十二章
身世挖掘
  在男子400米项目结束后的二十分钟,时间来到了13点50分,海沃德体育场内直线跑道上,八个道次,每个道次总共10个栏架的摆放已经整整齐齐出现在跑道上。
  叶钦在跑完男子400米之后,稍微缓和了一段时间,身体渐渐恢复了体力后,并没有离开赛场休息,而就站在场边,和大姚等人,等待着男子110米栏的开始。
  俄勒冈州尤金站大奖赛的比赛,刘阳宇也是第一次参加,作为雅典奥运会的冠军,踏上了美国本土这个田径强国,他也希望能够有上佳的表现。
  同组选手的实力都不是弱者,阿兰·约翰逊、特拉梅尔、多米尼克·阿诺德等等,在男子110米栏的比赛里,除了奥运冠军刘阳宇一名是亚洲选手之外,其他七人都是美国本土选手。
  比赛枪声响起之后,刘阳宇就凭借着快速度的启动加速,顺畅的跨过了第一个栏,在三个栏架之后,已经拿到了领先优势,最终在冲过终点线之后,刘阳宇以13秒06的成绩拿到了尤金站男子110米栏的冠军。
  而作为昔日在男子110米栏上最具有统治力的名将阿兰·约翰逊,在这一组比赛开始之后,却因为碰倒了栏架而未能完成比赛。
  此时全世界关注于男子110米栏项目的人都能够看得出,刘阳宇在拿到奥运会冠军之后,士气如虹,正在完全取代阿兰·约翰逊,成为该项目上新的统治者。
  ……
  隔天,当尤金站大奖赛落下帷幕,消息传回国内时,这一次,媒体上的热潮再次涌现。
  6月4日的尤金站大奖赛,离大阪大奖赛过去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刚刚稍稍冷寂下去的体育版块,田径版块,再次被很多人所关注。
  两站大奖赛的冠军,刘阳宇不断的巩固和提升着自己在全国人民和世界田坛的影响力,而叶钦搭着这趟顺风车,也开始越来越多的为人所知。
  很多媒体上的报道,除了主要关注刘阳宇现在的训练和比赛之外,叶钦已然也开始能够占据一些单独的版面,甚至其中关于他曾经就读的秀水二中的报道,也被很多媒体人所挖掘了出来。
  以叶钦的成绩和取得的成绩,能够获得如此多的媒体关注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不用说,都是刘阳宇的奥运会冠军,让很多人觉得我们或许在田径短跑项目上大有可为。
  而叶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众多媒体能够热炒的要点。
  他的成长经历更加具有励志和故事性,成绩上,世少赛两枚铜牌,世青赛两枚银牌,奥运会第六名,全国200和400米纪录的保持者,成绩足够,话题度也高。
  一时间媒体上关于这名新晋崛起,逐渐引起了许多人关注的年轻运动员的文章越来越多。
  《乡村少年,二度刷新全国男子400米纪录》
  《叶钦,是我的中学培养了我》
  《世界田坛崭露头角,又一个田径天才崛起,他到底能走多远?》
  《两站大奖赛冠军,叶钦自称赢得侥幸》
  《400米项目可能成为中国田径第二个突破,专家解释称白人选手是去年奥运会冠军》
  《刘阳宇:叶钦的天赋比我还好》
  《大姚:比赛十分激动人心,我为叶钦骄傲》
  ……
  除此以外,一篇名为《泥沼中的少年》的文章,更是从体育版块,跳到了主流媒体的社会版块之中,引起了一阵轰动。
  “……很多人近来都在关注一位年轻的运动员,大家都都知道了他参加过的比赛,获得过的荣誉,甚至连他从来没有进过市队、省队这些专业队,直接进入国家多的过程很多人也都如数家珍。
  在去年的雅典奥运会前夕,国内能够参加男子短跑项目(100米、200米和400米)的,只有两人。一名是百米运动员陈建,一名是200米项目的最好选手杨耀。
  对于中国男子田径在奥运会舞台的表现,这么多年我们都再熟悉不过,和世界顶尖的短跑选手,我国的短跑项目有着巨大的差距。
  而就在雅典奥运会前的一个月,意大利格罗塞托正在举行的世界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一名中国少年却是异军突起,在男子200米和400米项目中都拿到了银牌,并且都达到了奥运会参赛的AB标准,其中男子200米更是一举打破了沉寂八年的全国纪录。
  那就是叶钦。
  这名来自海西省秀水县的少年,在进入国家队之前,从来没有进过专业队训练,那他又是如何成为第三个能够参加奥运会男子短跑项目的运动员的呢?
  ……走访了秀水二中的时候,我才发现,叶钦改变了秀水二中,而秀水二中也倾尽全力培养出了叶钦。在中国教育史甚至是体育史中,都是罕见且让人惊叹的。
  如今的秀水二中已经走上了一条体育强校的道路,叶钦也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的荣誉,而两者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是相互成就。校园体育这个名词我们很早就知道,但真正如同美国一样成为一种文化,则任到重远。但不论如何,秀水二中的模式,都应该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且完全重视起来。
  ……在深入了解叶钦的生活和经历的时候我才发现,叶钦更大多数的乡镇少年一样,不,应该说,他的成长经历比大多数农村少年还要来得坎坷。……在八十年代国内的农村地区医疗条件普遍差,因为一场难产,刚刚呱呱坠地的孩子就没有了母亲,而他的亲身父亲更是不愿意承担抚养责任,想要将他送给其他人抚养。看不过眼的爷爷奶奶心疼孙子,以年迈之躯肩负起了抚养他长大成人的重任……
  贫寒的生活磨练了意志,艰辛和困苦让他早早的能够知道生活不易,我其实很难想象,这样令人有些唏嘘的成长经历,最终不但没能打压他的成长,反而宛如岩石峭壁中的野草,不屈不挠,刚强长大着……”
  这篇报道出来的时候,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人注意到,采访者是海西省一个体育媒体的记者,因为叶钦是这几年海西省出现的最优秀的运动员,很多媒体记者都盯着叶钦做文章。
  而这名记者则和其他人不同,是真正花了大力气深入挖掘的,除了从学校之外,甚至专程到了叶钦的家中,还有和邻里之间做了不少的功课,甚至他一度还想邀约叶钦生活在孝里镇的生父和继母,只不过最终未能找到人。
  这篇文章除了开始的一些体育报纸报道之外,很快就引起了一些社会版面的注意,其中著名的《读者》杂志,也转载了这篇稿件,并且在下月刊的时候发行。
  就在全国媒体转载着这篇颇为激励人心的成长经历时,某个南方系的媒体,却突然爆出了另外几篇报道,引起了轩然大波。
  《父母首度发声,并非遗弃,而是迫不得已》
  《他不认我们,但我们依然希望他过得好》
  ……
  而此时身在美国的叶钦,还并不知道在他尤金站刷新全国男子400米纪录拿下了冠军之后,国内众多媒体开始对他连篇累牍的挖掘和报道。
  6月6日,在结束了尤金站大奖赛之后,叶钦和刘阳宇两支团队几乎马不停蹄的就赶往了美国纽约,在那里,是他们美国之行的第二站。
第二百七十三章
纽约站跑200米
  “叶钦,你前半程刚跑太快了,完全没有节奏,300米的时候你就没劲了。”
  6月8日,美国纽约,伊坎体育场内,兰迪·亨特尔皱着眉头,看着刚刚跑完了一组400米的叶钦,神色有些凝重地说道。
  “呼……呼……”叶钦双手撑着腰,站在一边的跑道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好一会似乎呼吸顺畅了一些,才回答道,“教练,我是想试试看,自己前半程尽可能快,大概到了什么阶段会出现明显的速度下滑。”
  “我知道你是想放开你习惯的前半程节奏,但叶钦,这不是说让你完全丢了节奏,这样不行。”兰迪·亨特尔似乎微微蹙着眉头,前几天尤金站的比赛结束之后,师徒俩对于这方面已经有过沟通,都在进行叶钦400米项目上的调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4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