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就会跑(校对)第2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485

  开口说道:“杨,接受一个新教练的知道和训练,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且,也有教练和运动员合不合拍的问题。
  通过你刚才反应给我的情况,我觉得你想让我指点你一起训练,这个不是什么难事,但我希望你能够加强你个人的英语能力。
  我已经到了这个年纪了,想再学好中文是有一定的困难。但你应该最好能够掌握英文,这样我们沟通起来不会有障碍,也能够更加顺畅。”
  听完了旁边陈中州翻译过来的转述,杨耀点点头,又指了指叶钦,“像您和叶钦一样?”
  这一句他是用英文问的。
  虽然兰迪·亨特尔说快了他并不太能够完全听明白,但简单的几句对话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多少还是掌握了几分。
  “没错,是这样。”兰迪·亨特尔点了点头,“教练员和运动员最需要的就是沟通和交流,这一点如果不能解决语言问题的话,是很难达到更进一步的深层次交流的。”
  说着,又指了指叶钦,“我来中国执教的时候,曾经最担心的一点就是语言。你想想如果你是一个足球运动员,你在欧洲的各个联赛踢球,如果没有能力和队友以及教练交流,那么又如何领会教练的战略意图呢。”
  “谢谢兰迪教练,我会接下来会好好加强我的英语能力。”杨耀听到这里顿时点了点头,心中颇有几分豁然开朗的感觉。
  他在美国的时候,虽然是接受克莱德·哈特以及偶尔出现的迈克尔·约翰逊的指导,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执教方式是克莱德·哈特经常只是给他们做训练计划,通过数据分析之类的,然后传递给中方教练组成员,通过翻译人员翻译完之后,然后教练和运动员再开会讨论。
  这里面效率慢不说,天然的也使得他和克莱德·哈特这样的名教有了距离感,很多时候他所想要表达的,和克莱德·哈特希望他做到的都出现了背道而驰的情况。
  而且,再一个,杨耀心里隐隐也有几分感觉,就是在美国集训“求学”的这段时间,除了中途叶钦到来,掀起了一些波澜外,生活太过于安逸了几分。
  有那么一段时间似乎自己跟外界都隔绝了,没有特别强的训练态度,等到后面意识到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马上就要到世锦赛了。
  “杨,我看过你的比赛和录像,你的天赋是很优秀的,我欢迎你的加入。你可以尝试一下,但我也不能保证你一定就能够得到大的提升。不过,训练是需要搭档的,这里就有一个。”兰迪·亨特尔说着指了指叶钦,这段时间他本来也准备给叶钦物色几个训练搭档一起训练,让田径训练变得不那么枯燥。
  “那就太好了。”叶钦听到杨耀要跟着一起训练,顿时欣喜地笑了起来。
  在国家队,他和杨耀算是最熟悉的,两人在项目上是竞争对手又是队友,能够一起训练,相互进步砥砺,叶钦还是乐见其成的。
  而且叶钦也知道,兰迪·亨特尔只带他一个人,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浪费。主管教练主要负责一个运动员,但同时带多个不同水平年龄的运动员这才是常态。
  “好了,杨,现在世锦赛已经很近了,我暂时也没办法给你更多的建议,我们这段时间就先多增加一些了解吧。”兰迪·亨特尔看来看时间,接着又说道,“小伙子们,该开始动起来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
搭档
  “叶钦,你现在的训练主要针对哪方面呢?”
  田径场的跑道上,已经做完了两圈热身跑的杨耀朝叶钦低声问了一句。
  夏季的燕京气温太高,一天在户外训练的时间不长。晚上这个时间点来到田径场训练,自然是有针对专项的薄弱点。
  杨耀对于叶钦的训练倒是有些好奇,他是看着叶钦一步一步不断提升的,开始在是聂方平,然后是于伟利,到现在的兰迪·亨特尔,每个教练的执教风格都不一样,在他眼里,叶钦也随着教练的不断变化,技术越来越趋于完善。
  “主要是400米配速。”
  叶钦站在跑道上,轻轻活动着身体的肌肉关节,随口回答道,“最近这这段时间除了基础训练外,主要都在研究这个。”
  因为白天已经进行过了大量的训练,晚上训练前的热身跑并没有做太多要求,简单的跑两圈,身体活动开,防止受伤就可以。
  叶钦却是做得很认真,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每次训练前的反复热身,哪怕其实身体已经差不多达到状态了,他还是会细细的进行一次,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防止身体的伤病。
  何俊的伤病退役他印象实在太深刻了,到现在偶尔何俊发短信过来,跟他说的都是这些训练方面防止伤病的问题。
  “你原来的400米跑法有问题?”杨耀听到叶钦说起这个顿时有些感觉意外。
  要知道叶钦今年才刚刷新了全国400米纪录,而且是两次,全国田径特许赛一次,尤金站大奖赛一次。在他看来,叶钦的跑法应该已经很成熟了。
  叶钦原地伸展了一下关节,轻吐了口气,点点头,简单地解释了一句:“还是上次在贝勒大学迈克尔·约翰逊说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我的前半程以前节奏和速度压得太狠,应该要放开一些,但放到什么样的程度,从纽约大奖赛结束后回国,我和教练一直在训练研究这个。”
  其实400米项目在低级别的比赛中也并没有那么多的花花绕绕,50秒以下的水平真的一口气直接冲,最后拼体力和速度耐力去跑都没有问题。
  讲究体能和速度分配,还是要到了50秒以内的进入比较高的水平才需要重点注意。
  叶钦的问题在于他从开始跑400米的时候,是严凝开始教的。而严凝是中长跑出身,在径赛项目里跑圈的过程中就讲究配速。
  然后叶钦自己在校运会吃过亏,感觉也需要适当进行配速才能够更进一步。之后聂方平接受了叶钦的训练也没有在这方面多做调整,当时叶钦的情况是明显的后半程占优,自我摸索出来的跑法很适合他。
  而随着叶钦整体的个人实力不断提升,绝对速度比以前快了不少,体能充沛,速度耐力也得到了大大的增强,再按照原来的配速方式去跑已经不太合适他。
  叶钦开始想来调整自己的前半程节奏应该不会那么难,但兰迪·亨特尔却要求他纽约大奖赛放弃400米,只跑200米,尽管200米刷新个人最好成绩,拿到了冠军,但叶钦心底其实想的还是有些遗憾不能跑400米。
  对于他来说200米的成绩虽然足够好,但这并非是他的主项,或者说是一种情结,算不上是他的最爱。本身他的200米水平的提高,就是在练400的时候附带的。
  调整自己的节奏和配速的难点在于,长久的习惯跑法,已经让身体完全适应了。他可以放开前半程直接去跑,但想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持自己的速度能够充分发挥,又能有所保留,在后半程有体能加速和冲刺起来,这就不是一般的难。
  打破节奏容易,建立起新的节奏太难。
  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叶钦一直在努力做的就是建立起新的跑动节奏。他现在400米的成绩在45秒整到45秒10左右,这个成绩在国内,甚至在亚洲都算得上出色,但是想要在世锦赛中有所收获,却是不那么容易。
  400米最巅峰的时代是美国名将雷诺兹和迈克尔·约翰逊他们,1988年雷诺兹以43.29秒刷新400米世界纪录,原纪录是1968年创造的43.86秒,将400米的世界纪录提升了足足0.57秒之多。再之后迈克尔·约翰逊又以43秒18刷新了这一纪录。可以说那个时代堪称辉煌。
  去年的雅典奥运会男子400米项目算是水平比较低的一届,前三的成绩都没有进44秒。
  但叶钦心里却是很清楚,即便现在选手们的整体水平相比较起之前的名将们有所差距,但绝对也不会差距太多,很可能这届世锦赛就有人会跑进44秒。
  即便跑不进44秒,但整体晋级绝赛的实力水平应该也要达到45秒以内。
  他现在这个成绩不能说没有机会,但还是很危险。
  也正因为这样,400米的配速对他尤为显得重要。
  之所以兰迪·亨特尔和叶钦都会如此重视,最大的原因就是叶钦在400米的潜力上应该不止于45秒。
  以他现在的200米水平来参照,他的速度能力不弱,而且本身的速耐也算是强项,造成400米成绩达不到预期的原因,主要还是处在了配速上。
  以前叶钦前半程跑得太过保守,使得自己都是保持一个追赶者的姿态,而上次在尤金站打乱了节奏放开去跑,结果成绩再度刷新。
  这还是没有太过于精心准备的,只是一次尝试而已。
  想要重新建立符合现在水平,甚至能够随着之后自我水平提升还使用的新节奏跑法,这是需要一定时间,也是需要运动员一遍又一遍的跑,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的过程。
  场边,兰迪·亨特尔看着叶钦和杨耀两人完成了热身,手里拿着一个记录数据的本子,朝两人走了过来。
  先是看了看叶钦,接着又将目光转到了杨耀身上。
  “杨,我刚才思考了一下,我觉得按照现在的时间进度,在世锦赛之前我还没办法给你列出一个详细的训练计划,不过我你的百米和二百米的成绩都很不错。这样吧,等会叶钦跑400米的时候,你跑200米,用你最好的状态和水平去给叶钦领跑。”
  接着,兰迪·亨特尔又指了指叶钦,“我们以杨的200米水平来做参照,叶钦,你每趟400米的前半程都不要被杨甩开。我看看有具体选手参照的情况下,你能否将后半程的配速做得更好。”
  “好,明白了。”叶钦点了点头,他听懂了兰迪·亨特尔的打算,有杨耀这样在国内顶级的200米运动员作为他400米的前半程作为参照,却是要比完全自己凭感觉来掌握配速更加来得理想一些。
  杨耀在旁边同样点点头,虽然他是辅助性质的陪练,但以叶钦的200米水平,即便跑400米前半程有所控制,但依旧能够对他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短跑比赛的训练中,有高水平的选手在旁边不断刺激,对于个人提升同样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以赛代练这种训练方式比较能够提高选手水平的原因之一。
  “那就开始吧!”
  叶钦和杨耀两人对视了一眼,齐齐走到了起跑线前,很快,田径场上清脆的哨音和飞快的脚步声接连响起。
第二百八十八章
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田径世锦赛在即,田管中心副主任冯舒友今天对中国田径队的备战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中国队本届世锦赛的五大任务,不过冯舒友依然强调没有金牌,也没有奖牌目标,原因是强行制定目标没有任何意义。参赛的队员绝大多数都将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骨干,……从明年开始中国田径还会加大赴欧美训练的人数、次数,互相学习径赛,让队员习惯竞争场面,心理上更加得到实质性的进步……”
  “今年最重要的体育盛事———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明天将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拉开帷幕。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900名选手云集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在未来的九天里角逐田坛的最高荣誉。与两年前一样,只派出36名运动员的中国田径代表团也是低调出征。尽管队中有刘阳宇,邢惠那这样的奥运冠军,和新晋崛起的田径新人叶钦,但整体水平的偏低及冲金重点队员的状态不稳使得中国军团底气不足。“不提金、不设预定成绩”———如果把田径世锦赛比作是一桌盛宴的话,这个调子已经清楚地说明中国代表团“谦虚”地把自己摆在了“只需分几杯羹”的位置……”
  ……
  “赫尔辛基的天气真的是凉快啊!”
  8月4日,赫尔辛基机场出机口,庄威推着一个硕大的行李箱,刚刚从飞机上走了下来,忍不住轻吸了口气,感觉到格外的舒坦。
  “比燕京可能都快低了十度了,赶上平常开空调的温度了。”
  陈中州同样推着行李箱,感受着迎面拂过,带着几许海边城市特有的潮湿空气,同样感叹道。
  八月份的燕京正是一年温度最高的时候,而到了赫尔辛基这个欧洲北欧城市,顿时让人犹如刚刚经过了桑拿,倏然间被凉风洗礼了一样。
  特别是在经历了长久的国际航班,双脚踩在坚实的地面上,那种感觉格外的让人觉得不一样。
  “叶钦、杨耀,你们在这样的天气比赛,应该会比较舒服吧?”
  庄威走在前面回头看了一眼,跟在陈中州和兰迪·亨特尔身后的叶钦和杨耀几人,笑着打趣道,“想想在燕京的时候,嘿嘿,大晚上在户外进行训练一会,内裤可都能拧得出水来。”
  “庄哥,最怕热的就是你吧。”叶钦正左右远远打量着赫尔辛基机场,听庄威说得粗俗,转过头笑着回了一句。
  “天气是不错,可别下雨就好。”杨耀抬头看了看天空上有些厚重的云层,同样笑着说道。
  “不至于吧。”庄威同样看了一眼天色,“最多这两天下雨,离你的比赛还有好几天呢。我来的时候可做了一下功课,赫尔辛基可是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应该不会下雨,不会下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4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