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校对)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522

  大旱一直在持续着,洛阳的粮价已经疯了,由平时的百钱一石左右一路涨到了一千三百钱,而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三公九卿大部分都有地有俸禄,他们不愁没粮吃,可是这不代表他们就不用关心粮价,特别是司徒袁隗、河南尹何进、洛阳令周异三个最紧张,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最直接的责任人就是他们三个,袁隗是最直接的责任人,周异却可能是第一个要倒霉的。周异官职太低,没资格列席这种会议,但是他已经到袁隗府上叫过苦了,请袁隗无论如何不能见死不救,甚至把他推出去当替罪羊。
  袁隗也没办法,他家是有粮,可是他能拿自家的粮出来平市吗?且不说他们家的粮有没有这么多,就说有,他也不能这么干啊,谁知道这大旱还要持续多久。万一再旱个一个半载的,他袁家也吃紧。
  河南尹何进和洛阳令周异感到了极大的压力,何进甚至没时间来找刘修的麻烦了,一旦洛阳发生动乱,他这个河南尹可是直接负责人。他绞尽脑汁的想找些粮食来救济,可是哪里有粮,有粮的人家他不敢碰,敢碰的人家没粮,他只能跳脚。
  司徒袁隗也非常紧张,十月上计再加上大考已经够让他头疼了,现在又多上了一个论道,可想而知十月的洛阳将会是一个什么景像。他觉得自己这个司徒真的做不长了,一旦到洛阳的士子吃不上饭,肯定要骂他这个主管天下财赋的司徒。被刘修骂,他不怕,可是要被天下的读书人骂,他也吃不消。
  这可是袁家真正的倚仗啊,几十年才积累下来的资本,岂能一朝尽失。
  这个问题同样没能议出个结果。其实只要这些人愿意出手,大家都拿出一部分粮来,仅以朝堂上这些人的实力,就算不能完全解决这个危机,也不至于让危机失控,问题在于谁也不肯这么做。一方面他们不肯主动做这个善人,另一方面就算要拿,他们也希望别人先拿,自己再等等,等到粮价更高的时候再卖。
  也不能说没有思想高尚的,比如杨赐,比如桥玄,他们就主动提出拿出一部分粮食来平市,可是愿意出手的都是一些实力不强的,真正的大鳄如袁氏根本无动于衷,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朝议再一次陷入僵局。
  回到司徒府,袁隗越想越生气,他觉得造成目前这个局面的罪魁祸首就是刘修,明知道饥荒已经很严重了,刘修居然还提出征召天下有道之士入京论道的提议,这个提议让洛阳的饥荒雪上加霜,粮价飞涨,事态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百姓们都恐慌不已,千方百计的囤粮,实在买不起粮的人干脆出去逃荒了。大户人家不缺粮,可是也不敢卖粮,谁都知道粮食涨价才刚刚开始,等到大量的游士集中到洛阳,那才是真正考验人的时候。
  顿时出离的愤怒了,他知道请刘修来司徒府是不可能的,只好亲自赶到太极道馆质问刘修:你在搞什么鬼,不知道洛阳的饥荒已经迫在眉睫了,你还召全国的贤良文学、有道之士入京,到时候哪有饭给他们吃,饿死人你负责?
  面对袁隗的质问,刘修很淡定,他嬉皮笑脸的对袁隗说,你别找我啊,那是你司徒大人还有河南尹、洛阳令的事,还有大司农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是建议而已,天子准了,那就是天子的事,你怎么不去问天子?你要是觉得这个担子太重,你上疏自免让贤就是了。
  袁隗哑口无言,拿刘修没办法,只好又去找卢植。找卢植就不用屈尊登门了,他让马伦写了一封请柬,请卢植到袁府叙叙旧情,卢植虽然知道这是个鸿门宴,也只好应了。
  刘修作为卢植的弟子,也在邀请之列。卢植不好意思亲自对刘修说,让卢慎去传话。卢慎一见到刘修,还没说话,脸就红了,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193章
用其所长
  刘修不在步云里这段时间,卢家父子的日子不好过。大大小小几十口人要吃饭,要交房租,每天都要用钱,卢植做了大半年的庐江太守,一个钱也没攒下来,几乎是空着手回到洛阳的。一到洛阳,看到满满当当的一家子人,开始也没太在意,当时一切开支都是刘修负责,他也没想到一个月要花多少钱,刘修到太极道馆“闭门思过”了,家里的一切开支都要卢植来打理,他这才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首先要吃饭,近二十个人,一个月要四十石粮,且不说他的俸禄根本只在帐面上,就是真能拿到也不够,必须到市场上去买,按现在的时价,一千三百钱一石,一个月仅吃饭就要四五万钱。其次是房租,一幢大院子,月租一个月一万钱,这还是当初看在刘修面子上给的价。再其次,十几个仆人的佣钱,每人两三千钱,一个月又是四万多钱。
  再加上十几个人的衣服、化妆品,再怎么节省,一个月没有十金肯定是拿不下来的。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卢植以前要么是和卢敏父子两个光棍在外面苦熬,要么是一家四口在老家过日子,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以前过惯了苦日子也就罢了,不觉得怎么苦,现在已经过上了好日子,再重新过苦日子,那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虽然在卢植的威严之下,从张氏到卢慎都不敢说什么,但是从刘备、毛宗三天两头跑到太极道馆打牙祭的频率上,他们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现在要到袁府做客,卢植发现自己没车,张氏发现自己没有新首饰,卢慎他们没有新衣服,自从刘修离开步云里,他们就没做过新衣服,身上穿的还是两个月前做的。
  一文钱尚且逼死英雄汉,更何况这么多钱。至于卢敏要的那些粮食就更不要提了,卢植一想到这件事就做噩梦。
  刘修看着一脸窘迫的卢慎,叹了一口气,什么也没说,先让人给他们安排一顿好吃的。刘备和毛宗是经常来,卢慎不好意思,一次也没来过,下巴都尖了,相比于被他养得又胖了一圈的唐英子,卢慎可有点寒碜。
  “先生和你阿母还好吧?”
  “好。”卢慎一边小口小口的吃着面,一边说道:“只是宫里催得紧,太后派人来让我们几个入宫陪她,大皇子也哭着闹着要英子。”
  刘修没说话,他不在步云里,卢慎他们是不敢入宫陪太后耍钱的,没钱还怎么耍,陪太后耍钱要有资本的。唐英子到了太极道馆之后,也不太愿意进宫,这里多好玩啊,从刘修开始一直到胡女招待都把她当宝贝疙瘩,谁愿意到宫里去陪小心。大皇子?谁认识他啊,哭死活该。
  现在正常进宫的只有张飞,他也不是自愿的,只是身负刘修安排的重任,不得不去,但他现在大部分时间也不在永乐宫,他跟着掖庭令毕岚他们做画工。从六月初开始就在洛阳挑选秀女,张飞画技一流,又是刘修的弟子,毕岚不能不给面子,这份美差当然要给张飞留一份。
  其实说起来,宫里的画师在业务上还真没哪个能超过张飞的,这一点就连那几个史上留名的大画家也没有什么异议。
  两个月的初步筛选,一共选出了一千多名年龄在十三到十八岁之间的官宦人家的女子,王楚名列其中,根据初评,大概在二百名以内,既不是非常出色也不算差,最后入选的机率在两可之间。这个结果让王家父子在充满了希望的同时,又有些焦虑不安。
  这些当然是刘修百忙之中抽空去夜会王楚的时候,王楚亲口告诉他的。
  “先生最近在忙什么?”
  “在写书。”卢慎放下筷子,细心的抹了抹嘴,又冲着送茶过来的罗掌柜致了谢,这才接着说道:“他写了一部《三礼解诂》。”卢慎说完,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刘修,刘修眨了眨眼睛,明白了他的意思。卢植这是被逼得没办法,豁出老脸,准备著书只为稻梁谋了。对于一个把学问当成经天纬地之业的大儒来说,混到这一步也算是厮文扫地。
  “大兄要粮,可是他送来的那些钱……实在不够。”卢慎底气不足的解释道,他低下了头,觉得非常惭愧。卢植写这本书当然是花了精力的,学问也不能说不好,但是想靠这种专业性非常强的书来挣钱买粮支援卢敏,不如说是自欺欺人。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卢植居然知道要挣钱养家了,不能不说是个进步。
  刘修叹了一口气,不知道自己是做了件好事,还是做了件恶事。“先生的学问,那自然是没话说的。你回去问问他,如果放心的话,到时候把书稿交给我吧,我来替他经营。做学问我大概是没什么出息了,只能在这方面出点力。”
  卢慎大喜,他知道这件事只有刘修接得下来,刘修开了口,事情就算是办成了。
  刘修让人上市里买了新衣和礼物,然后一起回了步云里,卢植夫妇坐在堂上,看到刘修笑容满面的走进来,总算松了一口气,张氏是一脸堆笑,亲热无比,卢植却还端着架子,不肯落了威风,捻着胡须说,“你闭门思过,思得如何?”
  刘修干咳了一声,一本正经的说道:“还没想通,也许还要再思几个月。”
  卢植眼睛一翻,不吱声了,刘修再思几个月的过,他就要断炊了。他虽然有些迂,可是不笨,知道自己写的《三礼解诂》真要论卖钱,肯定是卖不过刘修的《洛阳志》。
  张氏见他们又要呛起来,生怕这师生两个再闹崩了,连忙打圆场道,“德然啊,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实诚呢,闭门思过也没有必要天天呆在道馆里啊,那里吵得很,哪有这儿安静。你那屋子我让人收拾好了,你还是搬回来住吧。你先生有什么事也好和你商量,我一个妇道人家,子言又是个孩子,他们能拿什么主意……”
  刘修连连称是,张氏这才放了心,让人送上酒菜来,让他们师生说话,自己躲到内室偷听,防止卢植又一言不合和刘修吵起来。
  卢植默默的喝着酒,过了好半天才开了口:“德然,你知道洛阳的粮价多少吗?”
  刘修点点头,太极道馆的帐目每天他都要看一遍,岂能不知。
  “一天一个价,经常还买不到粮,饥荒已经开始蔓延,你还上书奏请天子征召天下有道之士入京论道,这得来多少人,要吃多少粮?”卢植虽然强行压制着不快,可是语气中还是透露出强烈的不满。
  刘修一听就知道这是袁隗向卢植发过飚了,他歪着头想了想,面无愧色的说道:“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卢植没想到刘修这么干脆的就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不禁一时语噎,半天才说道:“是你上的书,怎么和你没关系?如果和你没关系,那和谁有关系?”
  “书是我上的,可是下诏的是天子,要负责任的是司徒,与我何干?”刘修很坦然的说道:“我只是提建议而已,如果提建议就要负责,那我就提议把那些贪官污吏全都杀了。”
  “德然,你这什么话?”卢植有些压不住自己的火气了,刘修这话分明有些无理取闹,建议是你提的,当然和你有关系,虽然不能说要你负全部责任,但也不能说一点责任也没有吧。
  “嘿嘿,先生,是司徒大人怨我吧?”刘修阴阴的一笑:“他是司徒,陛下下诏,如果他觉得此事不当行,他可以封驳,如果他觉得此事当行,而他没有这个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他应该请辞,现在他两个都没有做,那我就有一个恶意的猜想。”
  卢植眉头一皱,不由自主的跟着刘修的话题走了,“什么猜想?”
  “他明知此事会加剧饥荒,却不阻止,他想看陛下的笑话。”刘修像说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一样,说出了一句非常诛心的话。卢植面色剧变,厉声喝道:“德然,你太放肆了!”
  “那先生以为他是怎么想的?是不敢封驳陛下的诏书,还是贪恋权位,不肯让贤?”
  卢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真的怒了,腾的站了起来:“让贤?你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我明天就上书袁隗,谏他让位于你,可否?”
  刘修微微一笑,笑而不答。他清楚这其中的意味,天子这是故意的,宋奇带了近三万金去交州购粮,最多还有两个月就能回到洛阳,那时正是洛阳饥荒最严重的时候,几百万石粮从天而降,洛阳的饥荒就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饥荒的问题看起来很大,但对天子来说却根本不是一回事,这时候如果他不为难一下袁隗,那实在是说不过去了。袁隗如果知趣,他就应该主动请辞,可是他恋栈,既不肯拿出粮食来解决危机,又不肯主动放弃三公之位,那当然要被天子羞辱一顿了。
  这个时候他帮袁隗解决问题,那岂不是得罪天子。
  刘修不想和卢植就这个问题再发生冲突,主动换了一个话题:“先生,听说你写了一部《三礼解诂》,能不能让我先睹为快?”
  卢植也觉得有些讪讪,转过脸对闻讯赶出来的张氏摆了摆手,让她把书稿拿出来给刘修。张氏听得卢植说话声音越说越大,以为他们又说僵了,现在见两人还算克制,这才松了口气,连忙把书稿拿出来放在刘修面前,陪着笑道:“德然,你先生还没写好,就说要让你先看看了。”
  刘修很客气的笑着,翻了几页书稿,如果不论这些学问有用没用,仅论学问本身,不得不说卢植的学问还是很精到的。他略微看了几页,合上书稿,轻轻的拍了拍:“先生如果放心的话,就安心的做学问,你做夫子,让我附骥尾做个子贡,如何?”
  刘修和卢植说了这么久的话,就这句话最好听了。卢植虽然觉得刘修这话说得太冒昧,脸色还是缓和了不少。刘修趁热打铁,接着说道:“先生,我正好也有个事要求你。”
  “你说得这么客气,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吧?”卢植难得的开了个玩笑。
  刘修干笑了两声,又收起了笑容,有些无奈的说道:“确实不是什么好事,这事儿弄不好会被人骂的。不过,这事还真是非先生不可。”
  卢植见他说得郑重,也收起了笑容,淡淡的说道:“你说说看,只要于国于民有利,就算被人骂几句也无妨。”
  刘修暗自叹了一声,卢植和卢敏一样,就是可欺之以方的那种君子,虽然君子大部分不怎么招人待见,但总的来说还是比口蜜腹剑的小人要好得多,要不然也不会有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说法了。
  刘修把自己去长安的事情简略说了一遍,上次一回来就和卢植吵了一架,一直也没机会详谈。他游览了长安的一些建筑遗址,比如城南的辟雍和太学,他后来一查资料,才知道这些都是由王莽搞起来的。更让他惊讶的还在后面,东汉的很多制度,都是沿袭的王莽所定的制度,而古文经学也是由宗室大儒刘向、刘歆父子大力推动,并得到了王莽的支持才正式登上政治舞台,总之一句话,东汉的方方面面都有王莽和刘氏父子留下的阴魂。
  这让刘修大感意外。
  当然了,他找卢植不仅是因为这件事,还有最近的舆论问题。在他本来的计划中,有了曹鸾事件的铺垫,再加上张奂的复出,读书人总会温和一些,不那么激愤,可以逐步推进党禁的开解。没曾想这些读书人还是太书生气,一下子以为春天来了,一个赛一个的肆言无忌,结果把天子搞怕了,这解党禁的事也就搁浅了。
  要和这些文人论战,说实话,凭他那几句论语、孝经的底子,他还真不是人家的对手,和这些人说话,不仅要有理,而且要有出处,不仅要引经据典,而且要有文笔。这种事只有蔡邕和卢植这样的大儒能胜任,之所以要撅卢植一阵子,就是想先让他冷静一下,然后再请他出马,利用印书坊这个强大的宣传机器和卢植的学问和名气,尽量把舆论引导向正确的方向。
  刘修不反对民间舆论,可如果是为了骂人而骂人,那就没什么意思了。既然是精英,总得说出点有建设性的东西,而不是只图嘴快活,只为自己的名着想,那跟泼妇骂街有什么区别。
  显然,卢植具备这种忧国忧民的意愿和能力。
  “我想请先生写几篇政论,要切中时弊,而不是空言德行或者灾异之类的虚妄之词。”
  卢植笑了:“不是有现成的好政论吗,为什么还要我再来写?”
  刘修不解。
  “安定王节信(王符)的《潜夫论》,本郡崔子真(崔寔)的《政论》,都是针砭时弊的上乘之作,你何不印一些出来,传之于众?”
  刘修对《潜夫论》还略有耳闻,对《政论》却是一无所知。他详细的向卢植询问了一番,这才知道个大概,心中大喜,却不肯放过卢植。他说那些大块文章当然是好的,可是对眼下的时局毕竟有些隔靴搔痒,还是劳请先生如椽巨笔写几篇文章,让那些人清醒清醒吧。
  卢植倒也不反对,爽快的应了。他性情刚直,对那些丑恶现象早就看不惯了,刘修请他写这些文章是信手拈来,可谓是找到人了。
  ……
  曹破石匆匆走进了内室,见曹节闭目垂帘,一动不动的坐在榻上,连忙放轻了脚步,自己找了个地方坐下。他刚喝了口水,曹节慢慢的睁开了眼睛,淡淡的扫了他一眼:“有什么消息?”
  “袁隗又请卢植师生赴宴了。”曹破石放下水杯,连忙把打听来的消息说了一遍。越骑营离太极道馆不远,他手下好多人都是太极道馆的常客,他本人倒没怎么去过,最近领了曹节的吩咐,他到太极道馆去了一趟,才知道掌柜罗敷居然是自己手下伍伯的老婆。
  更重要的是,这个女人长得还真是漂亮。
  曹节嘴角颤了颤,“袁隗打了他师生一把掌,现在又要给个枣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5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