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校对)第3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1/522

  张角及时的壮士断腕,果然获得了天子的原谅,天子下诏车骑将军宋丰继续向东,进入徐州,扫平青徐黄巾,名义上是扫除张角的后方,实际上是解除了对张角侧翼的威胁。
  张角抓住机会,重整旗鼓,准备再战,就在这时,他购买的两千匹战马送到钜鹿。张角早就集中了黄巾军中几千有一定骑术基础的战士,战马一到,他立刻组建了骑兵,在又一次与袁绍大战的时候,这支刚刚组建的骑兵发挥了奇兵的作用,利用他们对钜鹿地形的熟悉,绕到袁绍的背后,袭击了袁绍的辎重营。
  袁绍根本没想到张角会有骑兵,一下子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辎重营被烧掉大半,士气大落,连胜的势头被遏制,只得暂时退回广平休整。
  张角尝到了甜头,正好打劫了不少豪强,手头又有了一些钱,便决定再买两千匹战马,扩大骑兵规模。
  袁绍的攻势被阻的同时,南阳也在大战。袁术在朱儁、臧旻的帮助下,利用围三阙一,诱小城内的黄巾出逃,然后在后面掩杀的战术大破赵弘,斩首万余级。赵弘战死,黄巾复以韩忠为帅,韩忠迫于官军的兵威,向袁术请降。袁术接受了韩忠的投降,近十万黄巾一时平定。袁术大喜,摆庆功宴,与诸将痛饮,不料乐极生悲,在酒宴上,南阳太守秦颉因醉酒侮辱韩忠,惹怒了新投的黄巾众将。黄巾众将逼韩忠再叛,韩忠不肯,其副将孙夏就杀了他,自立为帅,带领黄巾军再据宛城。如果不是臧旻机警,带着孙坚把喝得大醉的袁术等人抢出宛城,只怕袁术他们几个得全军覆没。
  袁术气得要发疯,聚将再战,孙夏能力不够,又因为杀了韩忠而无法服众,坚守了大半个月后,宛城再次被攻破,孙夏带着三万多人逃出宛城,躲到西鄂精山之中。袁术再得宛城后,一面派朱儁等人追杀孙夏,一面向天子报捷。
  得到南阳传来的消息,袁绍一筹莫展。曹操立功了,袁术也立功了,现在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了他,他本来打得也不错,可是突然之间,黄巾居然有骑兵了,这大出他的意料,对他的士气影响也非常大。他的兵力不到张角的一半,之所以前面几次都能战胜,都是仗着骑兵的犀利击破张角的阵势,可是现在张角也有骑兵,他的优势被大大削弱,接下来的仗就更加难打了。
  可是他再难打,也不能请天子下诏派曹操和皇甫嵩来帮忙,更不能让袁术来帮忙,他必须独力打败张角,否则他以后将无法在袁家立足。可是,以他现在的兵力,他又无法独立取胜,而且拖的时间越长,对他越是不利。
  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给他带来了希望。
  这个人叫田丰。
  田丰字元皓,是钜鹿人。他家在钜鹿算不上很强大,但也算是小有资财。这次张角为了向天子取信,在钜鹿郡大杀四方,田家也在其中。
  田丰对袁绍说,张角为什么能在冀州起事这么久,却没有遭到冀州豪强的反对?是因为他们一直和豪强没有产生冲突,如今,他们对钜鹿豪强举起了屠刀,豪强们还会相信他吗?将军不用担心,张角很快就会为自己的举止后悔,到时候不用将军攻击,他就会陷入四面围攻之中。
  袁绍如梦初醒,一拍额头:“元皓,你就是我的张良啊。”
  袁绍随即派人将张角在钜鹿屠杀豪强的消息传遍冀州,正如田丰所料,冀州各地的豪强纷至踏来,一时袁绍的大营门庭若市,迎来送往,片刻不得闲。袁绍在广平呆了半个月也没上门的沮授来了,大儒郑玄的弟子、清河东武人崔琰来了,赵国人文丑来了……
  这些人要么带来了部曲,要么带来了家产,要么带来了名望,他们的到来让袁家实力大增,而张角却陷入了四面为敌的惶惶不安之中。他在决定杀人的时候就有所预料,但是他没想到冀州豪强的反应会这么强烈,他只是杀了钜鹿一郡,结果就逼反了整个冀州豪强。
  王国沉默了很久,他开始就不同意张角这么干,可是张角认为他这么想是因为他本人就是豪强出身,所以没听他的,现在惹出了大祸事,只好又把他请来商议。
  王国最后对张角说,既然事情已经做下了,后悔也没用,不如手更狠一些,索性把冀州豪强杀得干干净净,把他们的钱财抢过来,去买更多的战马,把他们的土地抢过来,分给流民,争取更多的民心,太平道的根基本来就是流民,而不是这些豪强,流民为什么愿意信仰太平道?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土地,无法生存。现在师尊把土地分给他们,他们为了保护这些土地,也会跟着师尊一起战斗。
  袁绍用这个办法增加了一万人,那师尊做这个办法就能争取十万、二十万流民,冀州百万人口,还怕几万的官军?更何况,师尊这么做,天子就不会怀疑你,说不定还会在暗中支持你。
  张角一听,觉得也只能这么干了,反正那些豪强们也不肯全力支持他,两面讨好,反而惹得天子不高兴,仅仅是曹操和皇甫嵩已经打得他焦头烂额,万一他再下令并州、幽州的兵马杀过来,那可就真麻烦了。
  既然做了,干脆做绝,张角不再犹豫,迅速展开了对冀州豪强的全面屠杀。
  一时间,冀州腥风血雨,血流成河。
第40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王国的计策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张角这一通杀,不仅抢到了大量的钱财,解决了他的经济困难,而且放弃了两面逢源的骑墙思想后,天子再次给了他莫大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他真正发现了流民蕴含的巨大能量。
  闻说张角在冀州分土地,幽州、青州、徐州的流民蜂拥而至,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冀州多了近五十万人,这其中不乏那些被曹操、皇甫嵩打散的黄巾军,这些人有作战经验,被张角挑出来后补充到军队里,再派那些经过初步培训的弟子来率领他们,而那些没有战事经验,或者体力比较差,不适合作战的,就被他安排去屯田,或者进行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军事任务,比如包围某个豪强的田庄之类。
  张角的实力猛涨,大军总数增加到近三十多万,而那些分到田地的流民战斗起来也够疯狂,他们也许战斗素养不高,也许他们行军布阵不够熟练,但是他们有一腔为生存而战斗的热血,为了家里刚分到的那几十亩地,他们愿意跟着大贤良师出生入死。
  黄巾军强大的战斗力让袁绍瞠目结舌,他悲剧的发现被他逼到了绝路上的张角似乎更加强悍,更加难以战胜了。田丰的计策是给他带来了不少助力,可是这点助力在张角迅速壮大的力量面前可以忽略不计,更何况那些家族依附他,是为了避难,可没几个人愿意和他同生共死。
  接下来的几场战斗让袁绍欲哭无泪。张角有足够多的兵力优势,他就那么光明正大的压了过来,不管袁绍用什么战法,他都毫无畏惧的迎上来,就连袁绍的杀手锏——骑兵都失去了以往的威力,张角如今也有了四五千骑兵,而且似乎越打越多。
  每次大战,袁绍都被漫山遍野的黄巾团团围住,他也许能大量杀伤黄巾,可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他也在承受着越来越多的伤亡,而他补充兵力的能力在张角雄厚到难以想象的兵源面前相形见绌,黄巾战死一万,随即又补充一万,可是他无法做到,而且随着战斗越来越惨烈,伤亡越来越大,那些追随者都开始动摇了,兵力补充更加成了问题。
  双方再战一个月,张角一直把袁绍赶到内黄一带,袁绍一只脚已经出了冀州,可谓是惨败。张角大获全胜,停下了脚步,集中兵力攻克那些据堡自守的豪强们,这才给袁绍留了个喘息的时间,没把他逼到绝路上去。
  袁绍一筹莫展,田丰、逢纪等人的确够聪明,可是在如此悬殊的实力面前,他们一时也找不到克敌致胜的法子。他们建议袁绍向朝廷请求支援,让车骑将军宋丰率领曹操、皇甫嵩威胁张角的左翼,让并州军东下威胁张角的右翼,再安排幽州的公孙瓒南下攻击张角的后方,四面合围,击杀张角,但是袁绍不肯,这不仅是因为他不肯让别人来分他的功劳——这个时候还谈什么功劳,保命才是最重要的——他实际上很清楚,真正想要他命,要袁家命的不是张角,而恰恰是天子。
  这个时候天子会派人救他?
  袁绍只能咬牙硬撑,派人回洛阳向袁隗告急。袁隗也有些傻眼,他怎么也想不到那些流民居然有这么大的能量。他能做什么?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能发动的人力、物力都已经发动了,如今他还能做的就只有在袁绍和袁术之间搬搬弄弄。
  可是袁术也不容易,孙夏带着三万多黄巾军躲到了山里面,随时都可能卷土重来,根本没有多少兵力可以抽调。
  袁隗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上疏请天子调兵,可是他也知道,这也只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天子明面上不好说,可是暗地里不知道高兴成什么样子呢,袁绍不死,袁家不败,天子绝不会调一兵一卒入冀州。
  正如袁隗所料,天子的心情现在非常好,张角听话了,袁绍打败了,袁隗那张老脸不再那么嚣张了,袁贵人……也更听话了,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不敢有丝毫违拗。
  以轻驭重,朕做到了,朕只用了四千匹战马,扶起了一个曹操,就把互相勾结的张角和袁家搞得你死我活,如今他们再也不能联合起来欺瞒朕了。
  天子站在德阳殿的廊下,看着宽阔的广场,轻轻的吐出一口郁结了很久的闷气。
  “陛下,马强来了。”蹇硕轻快的走过来,用崇敬的目光看着天子,他到现在才知道原来张角是受天子指使的,真正的敌人不是黄巾,而是袁家。
  天子很享受蹇硕的崇拜,他无声的笑了笑,什么也没说,转身向马强所在的偏殿走去。他知道蹇硕肚子里有很多疑问,但是他不会解答,他需要蹇硕去猜,去想,这样才更神秘,更高深莫测。
  马强恭敬的跪在门口,头抵在地上。天子迈着轻快的步伐从他面前走过,不作一丝停留,径直走到案前坐下,蹇硕连忙给他倒上一杯茶,天子拈起茶杯抿了一口,过了好久才问道:“如何?”
  马强连忙膝行到天子面前,低声说道:“回陛下,天公将军正在清剿赵国和魏郡的豪强。”
  “这时候清剿什么豪强,为什么不先打败袁绍?”天子冷冷的说道:“还想再联合一次?”
  马强汗如雨下:“陛下有所不知,大量流民涌入冀州,如今冀州形势一片大好,可是粮食也非常紧张,根本无法供应大军征战。天公将军攻打那些豪强,一方面是想再筹集一些粮食,另一方面是想等到了八月,秋粮收上来再征战。秋粮一入仓,大军有了粮食,天公将军自然会全力以赴,将袁家赶尽杀绝。”
  天子轻哼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他也知道冀州的粮食会紧张,因为洛阳的粮食也非常紧张。他算了算时间,现在已经是七月了,秋收即将开始,再等一个月就等一个月吧,他筹划这件事已经有几年了,也不差这一个月。
  “你告诉天公将军,不要再三思二意,否则朕只要一道诏书,就可以要了他的性命。”
  马强连称不敢。他当然也清楚天子安排在冀州周围的力量,天子的确只需要一道诏书,就可调并州、青州、幽州三路大军入冀州,黄巾军经过这么久的战斗,虽然在迅速成长,但是要同时面对这三路大军的攻击还是不够的。
  “天公将军让臣转告陛下,秋粮收完之后,他一定会全力以赴攻击袁绍,不给袁绍一线生机,而且他已经下领其他各州,依照冀州的方法招揽流民,铲除豪强,致天下太平。”
  天子无声的一笑:“早些这么做,又何必拖这么久。”
  马强汗如雨下,不敢分辩。
  ……
  张角站在邺城的城墙上,看着城外正在操练的一个个步卒方阵,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王国站在他的身边,神情也非常轻松,甚至有一丝骄傲,张角能走到今天,他是当之无愧的功臣,不仅是他帮张角迅速的提高了黄巾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他那破釜沉舟的一计起到了意外的效果。
  就连他自己,一开始也没想到那些如草芥一般的流民能爆发出这么大的能量,为了几亩土地,他们就愿意跟着张角浴血奋战,不死不休,用无数的鲜血汇成的潮水把士人领袖袁绍冲得东倒西歪,狼狈不堪。
  原来世家也不是不可以战胜啊,所谓民心,不仅仅是指那些人的心,流民的心也是民心。王国眼前似乎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以前读书有很多不能理解的地方豁然开朗。儒家经典里经常讲民心,可是那些民心并不是指普通的农夫,圣人说过,种地的都是小人,根本不值一提。那些熟读儒家经典的人一开口就是民心,但他们说的民实际是那些地方上的大小豪强。从汉初的与民休息,到汉昭帝时代盐铁会议贤良文学提倡不与民争利,要求取消盐铁专卖,他们说的民都是地方豪强,谋的都是地方豪强的利益,何尝与普通农夫有关。
  可是今天王国发现,原来这些农夫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在,这些人虽然和蝼蚁一样微不足道,在被欺压时也没什么反抗能力,可是当他们被逼到绝路上时,他们也能摧枯拉朽的击倒眼前一切的障碍。
  “你在想什么?”张角忽然问道。
  “弟子在想陈胜。”王国微笑着说道:“弟子以前读书,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强大如秦,居然会被陈胜一个黔首登高一呼就土崩瓦解,现在弟子明白了,原来覆灭强秦的,不是刘邦项羽,而是那些为生存而战斗的黔首。”
  张角也笑了,他转过头,看向洛阳方向:“元邦,你觉得我能做陈胜嘛?”
  王国轻轻的拍着城墙:“师尊,陈胜如何能跟师尊比?他只有九百戍卒,虽然登高一呼,率先举义,却根本没有任何准备,所以后来被刘邦项羽所趁,做了他们的马前卒。如今大贤良师布道十余年,信众遍于天下,一日举事,则天下震动。如今更是雄据冀州,精兵强将近三十万,户口逾百万,只待秋粮入仓,就可以生擒袁绍,威震天下,又岂是陈胜能相提并论?”
  张角轻轻的摇摇头:“元邦,你想得太简单的,冀州易得,却也易失啊。”
  王国笑着点点头:“师尊,你的担心,弟子知道,所以眼下还急不得,可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民心,找到了真正的致太平之道,只要假以时日,把今日冀州所行之道推广开去,天下还不是师尊的囊中之物?”
  张角哈哈大笑,伸手拍拍王国的肩膀:“元邦,你说得太对了。治大国如烹小鲜,急是急不来的啊。人皆知争强好胜,却不知弱胜强,曲胜直,无为而无不为,不争而天下莫与之争的道理,就算是我,也是到现在才真正领悟老君的妙义啊。”
第406章
人算不如天算
  夕阳西斜,操练了一天的将士们收兵回营,禇燕也回到了城里,她摘下头盔夹在腋下,抽出一块丝帕擦了擦脸,洁白的丝帕顿时黑了一块,她惋惜的看了一眼,决定还是回去洗脸,免得脏了丝帕。
  “飞燕,累了吧?”杨凤蹦了过来,嘻嘻一笑,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怎么样,什么时候我们再比一比?”
  褚燕白了她一眼,“比什么比,有本事和袁绍比去,自已人打来打去有什么意思?”
  杨凤笑道:“和袁绍比就和袁绍比,你以为我怕了?秋粮快收完了,我估计着最多还有半个月就能出征,袁绍这些天应该吃不香,睡不着了。唉,飞燕,你说我们打败了袁绍之后,会不会和曹操、皇甫嵩他们再打,然后和袁术打,最后再去打刘修?”
  禇燕还没有回答,城墙上响起一个轻蔑的声音:“呸,不自量力的臭丫头,就你们这些破烂阵势还能和我大哥哥对阵?”唐英子靠在城墙上,吐出两片葵仁壳,其中一片正好落在杨凤的脸上,杨凤伸手拈下葵仁壳一看,顿时大怒,仰着脸骂道:“你那大哥哥了不起么,真要厉害,他怎么不来救你?”
  “他当然会来的。”唐英子转了个身,趴在城墙上,翘起一条腿晃着,根本不把杨凤看在眼里,指着城下那些正在回营的黄巾军士卒:“这些种地的农夫,也就能打打袁绍那个笨蛋,真要和我大哥哥手下的人碰上,看你们一个个怎么死。”她转过头,瞥了杨凤一眼,嘴角夸张的翘了起来:“当初如果不是我大哥哥救他,袁绍那个笨蛋早死在沙漠里了。”
  杨凤气得满脸通红,张口正要反驳,禇燕扯了他一下,走到唐英子身边,轻声笑道:“你大哥哥最强的不就是骑兵吗?我们现在也有骑兵。”
  “你那也叫骑兵?”唐英子嘎嘎笑了一声:“连我骑马都比他们骑得好。”
  “我知道你马骑得好,不过,你大哥哥手下骑兵都和你一样好吗?”禇燕倚着城墙,不紧不慢的说道,有一句没一句的和唐英子闲扯。
  “还行啦,像吕布、赵云他们几个,也算是比我骑得好一点的。”唐英子大言不惭的说道:“你们这些嘛,只是骑马的步卒,放放火还行,真要打仗,肯定是不行的。论骑兵,你们是拍马也赶不上的啦。”
  “那不论骑兵,论步卒呢?”禇燕也不生气,微笑着看着唐英子:“我们的步卒有几十万,比你大哥哥的强吧?”
  “多有什么用?”唐英子耸了耸肩,嘴一撇:“羊再多,也不是虎豹的对手啊。要是遇到我大哥哥的虎士营,就仲康哥哥一个人,就能把你们打得落花流水。”
  “你吹吧你。”杨凤实在气不过,扭头就走。禇燕却不动声色,继续问道:“那你说说,虎士有什么厉害的。”
  唐英子闲得无聊,禇燕愿意听她吹牛,她是正中下怀,一通不着天不着地的胡吹,直到日落西山,天色漆黑,磕完了手里的葵仁,这才拍拍手,大摇大摆的走了。禇燕轻笑一声,刚准备离开,蓝兰快步走了上来,拦住唐英子,对禇燕说道:“大贤良师让你把圣姑带过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1/5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