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校对)第3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2/522

  禇燕应了一声,拉过不情不愿的唐英子,向张角所在的院子走去。进了院子,他们直奔大堂后面的正室,唐英子撅着嘴,狠狠的瞪了正襟危坐的张角一眼,歪着身子坐在他对面,闭紧了嘴巴,做出一副懒得和你说话的表情。
  张角摆了摆手,禇燕会意,反身出门,顺手带上了门。
  张角微微一笑,露出和蔼的笑容:“英子,还是那句话,你告诉我圣物的用法,我就送你离开,回到你大哥哥的身边。”
  “且!”唐英子翻了个白眼,看都不看张角一眼。
  “你不告诉我,我就不让你走,我想你迟早会告诉我的。”张角也不着急,慢悠悠的说道:“你如果想早点回到你大哥哥身边,那还是告诉我的好。”
  “我才不告诉你,我大哥哥会来救我的,到时候看你怎么死。”
  “他不敢来。”张角很自信的说道:“他是要敢来,他早就来了。”
  “且!”唐英子不屑一顾。
  张角不动声色,静静的看着他,两人就这么耗着,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自从唐英子被张鸣他们带回来之后,隔三岔五的都要上演一回,只是最近张角比较忙,有些日子没演了。
  唐英子忽然眼珠一转,转过身看着张角,两只眼睛弯了起来,露出小狐狸般的笑容。她冲着张角勾了勾手指,张角忍不住笑了一声,向前凑了凑:“肯说了?”
  “我告诉你一件事啊。”唐英子挤了挤眼睛,捂着嘴,好像想到了什么好玩的事,还没说给人听,自己先忍不住想笑了。张角看在眼里,也觉得有趣,静静的看着唐英子,等她笑完了,这才问道:“说吧,想告诉我什么事。”
  “你……”唐英子指着张角的鼻子,面无表情,一字一句的说道:“死定了。”然后拍着手大笑起来。
  ……
  焉支山下,刘修一手轻摇马鞭,一手搂着坐在身前的刘和,看着远处正在纵马奔驰的风雪和刘协,笑盈盈的说道:“阿和,阿翁带你跑一跑,好不好?”
  “不好。”刘和摇摇头,打成丫髻的头发在刘修的鼻子上擦来擦去,擦得刘修总想打喷嚏。“阿和怕摔下去,阿和要慢慢走。”
  刘修很无奈,这丫头也不知道像谁,胆子小得要命,在焉支山呆了几个月,刘协都已经驯服他那匹小马了,她还不敢独自骑马。有时候刘修都怀疑这丫头是不是他的,俗话说得好,女儿像爹,可是他这女儿一点也不像他。
  “那阿翁就和你慢慢走,不过要比平时快一点儿,好不好?”
  “嗯……”刘和歪着脖子想了很久,总算点了点头:“那阿翁只能快一点点哟,太快了,阿和会怕。”
  “好的,只快一点点。”刘修轻催战马,战马小步轻跑起来,刘和吓得紧紧的抱住刘修的手臂,小脸都有些发白了。刘修不忍心逼她,只好让马再慢一些。
  “卫将军……卫将军……”一匹快马从远处奔驰而来,刘修勒住了缰绳,凝神细看,原来是郭嘉。他吃了一惊,郭嘉身体不是很强壮,马倒是能骑,但像这样狂奔却很少见。他不敢怠慢,把刘和抱起来递给许禇,自己催马迎了上去。
  “卫将军,出大事了。”郭嘉赶到跟前,来不及下马,就气喘吁吁的说道,脸上冷汗直流。
  “别急,慢慢说,究竟什么事?”刘修伸手拉住郭嘉的马缰,郭嘉也顾不上客气,从怀里掏出一份密报递给刘修。刘修接过来一看上面那三道朱砂,顿时紧张起来,按照他和戏志才的约定,这是最重要的情报才会有的标志,迄今为止,这个标志只在檀石槐率三千玄武营突袭落日原袁术押运的辎重时才用过一次。
  刘修手一抖,打开密件,只扫了一眼,就倒吸一口凉气:“怎么会这样?”
  郭嘉苦笑一声,耸了耸肩。
  刘修再看一遍,将密件塞进怀里:“公孝先生在哪里?”
  “我已经让人去请,现在应该在大帐里等将军呢。”
  “那我们快走。”刘修二话不说,猛踢战马,郭嘉也跟着用力抽了一马鞭,两人并肩而驰。许禇等人一见,连忙叫回风雪和刘协,一起回营。
  刘修和郭嘉一起奔回大帐,阎忠已经坐在帐里,听到刘修急促的脚步声,他含着笑抬起头,还没说话,就看到了刘修铁青的脸色,不由得吃了一惊:“将军,怎么了?”
  “你看看吧。”刘修苦笑一声,把密件交到阎忠的手里,阎忠愣了一下,连忙接过来,只扫了一眼,也愣住了:“张角……死了?”
  “是的,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刘修长叹一声:“没想到被袁绍捡了一个大便宜。”
  ……
  内黄,袁绍大营,袁绍在帐里焦急的转着圈,冀州的秋收已经进入尾声,张角粮食问题一解决,马上就要大举来攻,他将要以区区五万大军迎战三十万黄巾,而朝廷却不肯调一兵一卒来帮忙,而袁隗能给他的只有刚从南阳战场抽调过来的桥蕤所率的三千骑士。
  这仗怎么打?
  袁绍头发都快急白了,五万对三十万,这差距也太大了吧,天子这是摆明了要他的命啊。战,是没有任何胜算,说不定还会战死疆场,不战,等着他的只有一道诏书和一辆槛车,然后等待他的就是诏狱那暗无天日的牢房,就算能活着出来,他也完了。
  怎么办?袁绍愁肠百结。
  “将军!”郭图突然冲了进来,一脸的狂喜。袁绍很不高兴,一是不高兴郭图闯他的大帐,二是不高兴郭图脸上的神情,这不是故意刺激人嘛。“什么事?”他冷哼了一声。
  “将军,张角死了,黄巾乱了。”
  袁绍一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拧起眉头,急急的说道:“你再说一遍。”
  郭图喘了一口气,笑了两声,这才一字一句的说道:“贺喜将军,刚刚得到消息,太平道贼首张角已经死了,现在任黄巾主帅的是地公将军张宝,他威信不足,张角的几个大弟子都不服他,正在邺城大吵大闹。将军,这是天赐良机啊。”
  袁绍睁大了眼睛,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
第五卷
天下崩
第407章
不白之冤
  光和五年八月末,把前将军袁绍打得狼狈不堪的太平道大贤良师张角突然身死,黄巾军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先是几个弟子不服地公将军张宝,互相争夺神上使的称号,大家互不相能,随着震使张鸣的愤然离去,陆续有黄巾大将率部脱离,前将军袁绍抓住机会突然出击,失去了统一指挥的黄巾军大败,地公将军张宝战死,八万多黄巾精锐被袁绍堵在滏水南岸。
  面对袁绍的步步紧逼和毫不留情的杀戮,遭受了重大打击的黄巾军幡然醒悟,他们知道,这些被他们夺去了土地和财富的豪强们不会放过他们,就算是投降,也是死路一条。这八万多将士浴血奋战数日,战死三万余,剩下的近五万人粮尽矢绝,赴水而死,坚决不肯投降。
  这五万人的决绝惊醒了剩下的黄巾将士,他们重新聚集到人公将军张梁的麾下,与袁绍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袁绍虽然士气旺盛,可是毕竟苦战多日,伤亡也不少,面对数倍于已的黄巾军,他打得非常吃力,几次濒临险境。
  就在此时,转战青徐一带的皇甫嵩得到张角战死的消息,来不及请示车骑将军宋丰,率领所部渡过大河,迅速突入清河,在短短的半个月内横扫冀州中部,张梁两面受敌,指挥失措,被打得大败,只得退入广宗城固守。袁绍和皇甫嵩赶到,紧跟着曹操也赶到广宗,三人合兵一处,包围广宗城。经过数日激战,张梁见形势紧张,便接受了王国的建议率部脱围,在脱围时,张梁被流矢所中,黄巾军再次崩溃,王国率领不到万人的黄巾残部逃入黑山。
  袁绍斩下了张宝、张梁的首级,又将已死的张角剖棺枭首,三颗首级一起送往洛阳请功。
  冀州黄巾被荡平之后,青徐各州的闻风而散,纷纷逃入各地的深山大泽之中,持续了两年的黄巾起义落下帷幕,山东总算又恢复了平静。
  黄巾是平了,但朝堂上却是暗流涌动,针对战后的论功行赏,袁家和天子展开了新一轮的博弈。谁也没想到,第一个倒霉的居然是立了大功的皇甫嵩,他被一道诏书召回洛阳,被控擅自行动,贻误军机,被免去前将军之职,贬为庶民。
  与此同时,一直在凉州忙着屯田和养马的卫将军刘修接到急诏,天子命他立刻带着皇嫡子刘协返回洛阳,理由是:述职。
  刘修接到诏书之后,心里明镜也似,他知道述职不过是个幌子,他年初刚从洛阳回来,一年时间,除了屯田就是养马,一仗也没打,能有什么职好述?就算是汇报工作情况,也无需他亲自赶一趟,派长史荀彧去一趟就够了。天子召他本人回京,其实是为了张角之死,张角的意外身死导致了黄巾的迅速崩溃,铲除冀州豪强的事业中途而废,反让袁绍以及支持他的冀州豪强立了大功,天子怒火攻心,却无法发泄,又怀疑是刘修派人杀死了张角,这才紧急召他回京。
  这个消息,自然是蹇硕派人用快马送来的。
  刘修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可是他也知道,天子怀疑他不是没道理,他已经听说了,张角是在和唐英子说话时被刺的,而唐英子随后也失踪了,再加上他之前为了唐英子的事威胁过张鸣,天子怀疑是他下的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刘修很头疼,他知道天子对张角的期望有多高,为了铲除那些豪强,他不惜让天下大乱,如今张角正干得热火朝天,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却突然被他“杀死”,不仅导致天子苦心经营的计划破产,反而让着意削弱的袁家立了大功,天子不恼火才怪。这次要他把皇嫡子带回洛阳,估计天子有意把皇嫡子留在洛阳,不再让他代养,这也意味着一旦他应对不当,不能洗清自己,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刘修也奇怪,是谁杀死了张角,劫走了唐英子?与前一个相比,他更关注后一个,唐英子已经失踪两年了,好容易得到了他的消息,却又突然消失,顺便还把他推到了一个难以自明的地步。这人究竟是谁?张角可不是一个普通人,他不仅本人道术高明,武技高强,而且身边还有大量的信众弟子,什么人能杀他?
  他自己也时候也觉得不论是动机还是能力,他的嫌疑都最大,天子怀疑他是有充分的理由的。问题是他的确没干,也没有授意任何人干这事,有动机,没行动,这就是一件冤案。
  刘修在潼关遇到了刚被解职的皇甫嵩,两人就在路边席地而坐,做短暂的交流。刘修已经知道皇甫嵩解职的原因,但是他不能告诉皇甫嵩背后的真相,只好装不知道的询问起来。
  皇甫嵩眼神中虽然有些失落,但是脸上却看不出一点不高兴,他温和的笑着,一如他以前在北疆初遇刘修时的谦和。“没什么,我搜到了一些阉竖与张角来往的信件,便送住京城,不料陛下被阉竖蒙蔽,以为我擅自行动,居功自傲,不听车骑将军指挥,这才免了我的职。”他饮了一杯酒,轻声笑道:“清者自清,我想陛下迟早会明白的,到时候自然会还我清白。将军,段公当然也遭受过这样的不白之冤,后来不也搞清楚了吗?”
  刘修眼皮一挑,看了皇甫嵩一眼,心道你这是提醒我吗?段颎的确遇到过这种事,延熹四年,时任护羌校尉的段颎与凉州刺史郭闳一起讨伐叛羌,郭闳想争首功,故意不让段颎进军,结果羌胡义从反叛,郭闳就把责任全推给了段颎,导致段颎下狱,输作左校,于是凉州的吏人赶到洛阳为段颎诉冤,朝廷这才召段颎询问情况,但是段颎只是谢罪,一个字也不说郭闳的责任,博了一个长者的好名声。
  皇甫嵩这时候和他提这件事,恐怕说他自己在其次,很可能是听到了什么风声,特地来劝谏他不要冲动,不要试图辩冤。
  刘修感激他的好意,但是他并不打算博这个长者的好名声,因为这名声是假的,段颎是博了个长者的好名声,可是他后来还是无法得到士人的接纳,说得难听点,他之所以不在天子面前告郭闳的状,是因为他根本告不了郭闳,只能卖个人情。
  而他刘修不一样,这次如果不辩清楚了,弄不好他就会和皇甫嵩一样被贬为庶人,数年的经营付之东流。他做不到像皇甫嵩这样淡泊。
  “义真,对恶的纵容,就是对善的伤害。”刘修举杯道:“我做不到以德报怨,我只能以直报怨,该我的,谁也别抢,不该我的,我也不想要。荣誉也好,罪名也罢,概莫例外。”
  皇甫嵩无声的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说什么。他这段时间和曹操共事,也多少听说了一些刘修在洛阳搞出来的事,为了一个女子就独闯曹节府,准备大开杀戒,刘修自然不是一个肯轻易让步的人。
  “那就祝将军一路顺风。”
  “义真也回家休息数日,待我回到关中,再去安定与义真把酒言欢。”
  皇甫嵩一饮而尽,微微一笑,拱手而别。
  ……
  五天后,刘修赶到洛阳,在洛阳城外的白马寺,他停了下来,把皇嫡子刘协叫到跟前。刘协对这次回京有些不高兴,因为一直和他玩耍的刘和没能跟着来,虽然有阎行、郝昭等人陪他,但还是有些寂寞。
  “还记得你天子叔叔嘛?”
  “当然记得。”刘协不解的看着刘修:“他们怎么了?”他想了想,又突然道:“难道是天子叔叔要责骂阿翁?”
  刘修苦笑一声,伸手把刘协腮边的一缕头发理顺:“阿协,今天是你最后一次叫我阿翁。”
  “为什么?”刘协吓了一跳,小脸都有些白了:“阿翁不要我了吗?”
  “不是我不要你,是因为我原本就不是你的阿翁。”刘修笑笑,“你是天子的儿子,你是皇后所生的皇嫡子。”
  刘协大吃一惊,瞪大了两只又黑又亮的眼睛看着刘修,眼中充满了疑问和惊讶,却不多说一个字。刘修很满意,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最后捏着刘协的肩膀说:“你父皇是为了让你能长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才把你交给我。我今天可以骄傲的说,你父皇交给我的任务中,这一件,我完成得最好。阿协,我相信,你……”
  刘修的心情一时有些复杂,不知道怎么说,这孩子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可是同时,他又在处心积虑的谋夺他的天下,这不是左手和右手打嘛。他稳定了一下心神:“我相你,你会成为一个好储君,将来继位之后,也会是一个圣明天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2/5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