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249

  “如此甚好。”听完共尉的讲述,紧张了一夜的李左车、郦食其等人长出一口气,相视而笑。
  “基本上情况按我们预想的发展。”共尉喝了口水,润了润有些干的嗓子,接着说道:“上将军分封之后,天下很快就会大乱。关东连年激战,民不聊生,如果再打下去,流民将会激增。如果我们能稳住关中,到时候会有大量的人口流入关中,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他转过头看了看宝珊和萧何:“你们必须抓紧时间,在大量的流民入关之前,统计好关中可资利用的土地。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千万不能伤害到关中原有百姓的利益,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宝珊和萧何躬身应诺。宝珊道:“请君侯放心,我们已经举得了丞相府所有图籍,天下土地、人口,均在掌握之中,现在要做的只是核对一下损失的人口,重新分配。关中官吏久习秦法,效率极高,相应十月上计之时,丞相府就可以收到精确的数目。”
  共尉满意的点点头。宝珊精于运筹,心算能力惊人,萧何精通吏治,对下层官吏的那些事务熟悉得很,由这两人搭挡来负责关中的恢复生产,正是最佳组合。但是最让他既意外而又欣喜的却是宝珊提到的关中官吏的办事效率。
  他本来以为,封建社会的官吏都是贪污腐败横行,都是官逼民反的恶棍,关中的官吏也不例外,可是他入主咸阳不过短短的几天,得出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咸阳的达官贵人们顾然都是过着腐败的寄生虫生活,但是相比于山东的那些贵族来说,他们相对还是收敛一点的。这些还算不上惊讶,给他最大震惊的却是中下层官吏执行政务的效率,或许是商鞅制定的严刑酷法已经深入人心,或许秦始皇是个极其变态的控制狂,总之关中的这些中下层官吏的严谨和高效让共尉不敢相信,他们如同机械一般的准确和快捷,比起后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来,除了速度上有所不及之外,其他的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共尉经手的公文,全都写得整整齐齐,上面连一个错别字都没有。后来共尉才知道,他们之所以这么精确,是因为有法规定,错一个字要罚俸,错两个字要坐牢,错三个字,杀头。
  这可是实打实的规定,不是后世那种挂在墙上落灰的规章制度。而与后世“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部门相比,秦朝这个号称最残酷的帝国官府简直比最民主的国家还要民主,只有持之有理,任何一个普通百姓都可以向官吏质询。
  在这种高压之下,关中的官吏象机械一样的精准,就不足为其了。至于贪污腐败这样的事,当然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是可以打包票的说,关中的秦朝官吏是相当的廉洁的,如果不是当官可以免去相当一部分沉重的劳役,还有不错的俸禄,共尉相信,在秦朝做公务员,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别说后世那种几千人争取一个公务员职务的事情不会发生,就是“学而优则仕”这样的信条,在关中也是不吃香的。
  共尉对秦朝的印象有了些改变,他开始重新审视秦朝的法制,秦法真是多,多得让他无所适从,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详细了解,只能从大概上先搞清楚究竟有些什么内容。在这个问题上,公子婴帮了他很大的忙。公子婴熟悉秦法,对其中的利弊也比较清楚,从宏观上帮助共尉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秦法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
  在对秦法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共尉感慨不已,他要求相关的官员在改动法制时要谨慎从事,不要矫枉过正,不能纯从道德上着眼,只是因为觉得秦人暴虐,秦法残酷,就把秦朝法制中好的成份一起抛弃。在这一点上,很多人对共尉的说法是抱有怀疑态度的,但是一来他们都不是纯正的儒生,虽然对秦法有些不好的看法,但远远没有上升到那种舟度,二来共尉坚持这么做也不是没有道理,所以宝珊和萧何在组织人修改秦法的时候,也十分谨慎,并没有大刀阔斧的一废了之。
在这种谨慎的心态指导下,关中的权利移交进行得平稳而有序,一切都显得那么波澜不惊。咸阳城里的百姓在不经意之间,淡忘了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时玄,直到项羽率领大军进驻上林苑,秦人才恍然大悟。秦帝国已经在不经意之间离他们而去,他们已经不再是秦人,而是楚人了。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三十三节
项羽称霸
  共尉在上林苑已经准备好了大批的营帐。上林苑地方大,安排几十万大军是轻而易举,更重要的是上林苑里树木茂盛,处处浓荫,用水又极其方便,对于这个炎炎夏日来说,实在再合适不过的驻营之所。而且上林苑里野兽很多,如果哪位将军想打猎了,只要出大营数里,随时可以尽兴而归。
  项羽到达的第一天,共尉就带着人到霸桥相迎,项羽将大军驻扎在宜春苑附近,这里三面临水,环境优美,共尉又将原本被赵高占据的府邸给收拾了出来,请项羽入驻。项羽十分满意,在宜春苑设宴高会。在宴席上,宝珊和萧何向项羽呈递了相关的财物名册,一笔笔帐目清清楚楚,无懈可击,章邯奉命检查了共尉派人送来的财物之后,证实了共尉向项羽的承诺,咸阳的财物,共尉确实没有私吞哪怕一点点。
  项羽大喜,随即论功行赏,将财物分给了众将,众将早就被那连绵不绝的车队晃花了眼睛,心里象是无数只小手在挠,哪有心思喝酒,就盼着项羽分赃呢,好容易等他们对完了帐目,听到了期盼已久的好消息,一个个欣喜若狂,山呼万岁,情绪高涨到了极点。
  萧何看着一车车的财物被人拉走,心疼之极,关中的经济本来就已经很紧张了,再没有了这些钱财,关中想要复苏,难度实在不小。他轻声对宝珊说道:“宝大人,这些钱全分给他们,实在太可惜了。”
  宝珊也觉得可惜,可是形势如此,共尉要想独吞是根本不可能的。她轻轻的笑了笑:“你放心好了,他们怎么拿走的,到时还得怎么拿回来,这些东西又不能吃又不能穿的,就算堆成了山,又有什么用?对了,那二十万人安排好了吗?”
  项羽很守诺,和共尉约定的第二天,他就把二十万秦军交给了共尉,当然了,为了给章邯留下一定的力量,他留下三万多精锐,给共尉的二十万人中,还有一部分是伤兵,种种地还行,打仗是根本不可能了。共尉也没有说什么,立刻安排宝珊和萧何把这二十万人遣散回家。
  “已经办妥了。”萧何直咂嘴,这二十万人的遣散费也是一笔巨资,按照共尉的吩咐,每人两千钱,二十万人就是两亿钱,几乎掏空了国库所剩无已的存钱。“可是我们也成穷光蛋了。君侯还要打匈奴,要准备至少两万骑兵,可我们哪来的钱啊?”
  宝珊也头疼,她曾经问过共尉这个问题,共尉只是笑笑说,人马他已经准备好了,两万骑兵只多不少,不用宝珊花一个钱。见他神秘兮兮的,宝珊也不好再问,现在萧何问起,她也只好含糊的应道:“君侯自有安排,就不必你操心了。”
  萧何笑了笑,不再多说。
  趁着大家拿到钱,心情好的机会,项羽开始论功行赏,按照既定计划,他宣布了分封方案。
  共尉为西楚王,王关中,都咸阳。
  章邯为秦王,王陇西,都冀县。司马欣为翟王,王上郡,都雕阴。
  韩王成派张良助共尉入关,有功,为韩王,王颖川,都新郑。
  张耳引兵从入关,有功,为恒山王,王赵地,都东垣。张耳嬖臣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赵将司马卬为殷王,王河内。徒原赵王歇为代王,王代郡。
  燕将臧荼为燕王,王燕地,都蓟城。徒原燕王韩广为辽东王。
  齐将田都引兵助项羽,为齐王,王齐地,都临淄。原齐王田市不肯出兵,徒为胶东王。齐将田安为济北王,王济北,都历城。田假为琅琊王,王琅琊,都莒县。
  番君吴芮命将佐入关,立为衡山王,都邾县。其将梅鋗有功,封十万户侯。
  英布力战有功,封九江王,王九江,都六。
  蒲将军有功,封十万户侯。
  ……
  臧荼等人早就等着封赏了,可是他们没想到,项羽居然封他们为王,大惊之下,随即大喜,在他们看来,现在有实力,不做王难道还向别人称臣?有项羽领头,就应该把那些只凭出身就做了王的贵族赶到一边去,大家分有天下。一念即此,他们立刻毫不犹豫的受封。
  项羽一口气封了十六个王,十几个侯,却没有提到给自己的封赏。当然不是谦虚,而是等着别人来请,这样的重任当然落在了好兄弟共尉的头上,所以项羽话音刚落,共尉就站了起来,大声说道:“上将军率我等血战灭秦,功最高,我等为王,上将军焉能自抑若此。请上将军为王,且为诸王之伯,以奖励天下,一统宇内。”
  项羽连连谦虚,顾盼自雄。眼睛却看着其他人。其他人马上明白过来,忙不迭的起身,七嘴八舌的说道:“西楚王言之有理,上将军不宜自抑若此,否则我等如何敢为王邪?”
  项羽笑容满面,按照既定章程,继续谦虚。
  张耳在人群中一看,知道自己出面的时候到了。项羽分裂齐赵燕,其用意不言而喻,这几国的将领都为王了,把原本的齐王、赵王、燕王挤到了一边,那么楚国焉能不分?细细一想,项羽封了这么多王,除了英布和吴芮占的是楚地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占的其他国的地盘,剩下的楚地足足有天下之半,他就算和楚怀王平分,那也是一个很大的地盘,已经足以对其他人构成威胁。这点如果都看不透,那么他张耳也就不要混了。因此他略一思索,排众而出,大声说道:“上将军领我等入关,功盖天下,而楚王无功,不可再为楚王。耳不揣妄陋,建议以赵齐燕例,分楚地,徒怀王为南楚王,居南郡楚国故地,上将军为东楚王,伯天下。”
  “恒山王此言有理,我等赞同。”众人七嘴八舌的说道。
  项羽却没有吭声,他可不想把怀王变成什么南楚王,还占据楚国旧都郢都,如果是那样的话,怀王岂不是还占据了道义上的高度,他和共尉一样,只是楚国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和田安、张耳等人又有什么区别?张耳这个主意,显然别有用心。
  项羽心里明白,分封诸王只是驱虎吞狼的第一步,他封他们为王,并不是到此为止,他要让他们去驱逐那几下正牌的王,等那几个人都死了,大家就和他差不多了,谁也不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到那时候,实力就成了唯一的因素,他既然有这个想法,怎么可能不先做好准备?他不是想分一块地,而是想全有楚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的实力最强。让英布做九江王、吴芮做衡山王,那已经是不得已的事情。一来英布力战有功,二来他和吴芮是翁婿,两人的实力加在一起,不可小觑,又在他的后方,如果不分封的话,万一他们起了异心,自己的后方不稳,万般无奈之下,他才封他们做王。而功劳与英布不相上下的蒲将军因为势力稍弱,不足以对他形成威胁,就没有封王,只是封了个十万户侯。
  范增咳嗽了一声,上前说道:“恒山王此言不妥。上将军虽然功盖天下,但是却还是楚将,怀王无过,不宜徒之。”
  众人一听,都安静了下来,项羽封了诸王,自己却又不想废怀王,难道他真想做个忠臣,还让楚怀王在位?可是他这副嘴脸,怎么看也不象是做忠臣的样子啊。众人互相看看,都有些狐疑了,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向了张耳。张耳是这些人里面学问最好的,只有他有可能看出项羽的用意。
  张耳心中一阵阵的冷汗,他看向共尉,共尉微笑不语。张耳有些不解,共尉和众人一样,都是项羽封的王,难道他不担心项羽一家独大,然后吃掉其他人?对了,他大概和项羽早就商议好了,他在西,占有秦地,项羽在东,占有楚地,天下的三分之二就是他们两个的了,再加上河东还没有主,那也就是项羽的囊中物了。
  张耳越想越害怕,他不敢多说,如果共尉真和项羽联手的话,那么天下就没有人能挡住他们了,他们这些王都得缩在他们的阴影下过日子。但是张耳又有些希翼,项羽封章邯为秦王,占据秦人故地陇西,司马欣为翟王,占据上郡,显然是对共尉有防备,这才按排这两个人一左一右的钳制共尉。那么共尉又是怎么想的呢?
  “西楚王,你和上将军是兄弟,并肩作战,共破暴秦,今日之事,你最有发言权了,以西楚王之见,上将军当王何地?”张耳笑容满面的看着共尉。臧荼、田安他们一看,不由得赞了一声,还是张耳聪明,知道关键所在。
  “亚父说得有理。怀王虽然无功,却也无过,徒他为南楚王,确实不妥。”共尉正中下怀,他伸出一根手指挠了挠鼻翼道:“依尉的愚见,上将军为东楚王自然是合适的,至于怀王嘛,我等既然做了东楚王和西楚王,他当然要再升一级。”
  张耳不解其意,王上面可就是天子了,共尉和项羽会甘心让楚怀王爬在他们头上?“为帝?”
  “非也。”共尉摇摇手:“义帝。”
  张耳恍然大悟,他眼神复杂的看了共尉一眼,暗自苦笑。这两人的情况大致如他所想,却又比他想的复杂。他们不是单纯的合作与对抗,而是既合作又对抗。项羽封共尉为西楚王,是合作,但是又让章邯、司马欣防备他,那是对抗。共尉建议项羽为东楚王,那也是合作,怀王是义帝,则是对抗,这样一来,怀王虽然在实力上没有了,但是在道义上却还占着上风,钳制着项羽。
  这两个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张耳心里明白,却又不能明言反对,只能看看其他人。其他人还没搞明白其中的意思,在他们看来,楚人怎么搞,那是他们的事,不去操那个心了。
  众人没有反对,那就算是默认了,项羽顺理成章的成了东楚王,伯(霸)天下,为诸王之首。
  分封完毕,皆大欢喜,再次入席畅饮。席后,共尉以东道主的身份,请诸王入咸阳小住。共尉热情洋溢的说,今日在此一会,此生恐怕都不会再有机会,本王愿意竭绵绵之力,与诸位尽欢。咸阳宫殿众多,就是这上林苑里也有不少离宫别殿,诸位想热闹的,可以去咸阳城,喜欢清静的,可以住上林苑,各取其便。
  众人大笑,齐声道:“西楚王慷慨,我等感激不尽。”
  共尉也笑了笑,随即又抬起手摆了摆,示意众人安静。众人见他有话要说,也都闭上了嘴,听他究竟要说些什么。共尉离席,在席间走了一圈,然后走到项羽面前,行了一个礼:“伯王,我有一个请求。”
  项羽沉浸在称霸天下的喜悦中,心情特别好,连声应道:“西楚王有话尽管说。”
  共尉微微一笑,转向众人说道:“诸位,本王有一句话想问大家,到目前为止,本王所作所为,可对得起诸位吗?”
  众人互相看了看,都觉得共尉很地道,虽然先入咸阳,成了咸阳的地主,但是他并没有把咸阳的财宝都私吞了,而是很公平的分给大家,这一点恐怕换了谁也做不到。现在又这么热情的邀请他们入咸阳城小住,开开眼,简直太对得起他们了。
  “西楚王慷慨大方,我等心服口服啊。”英布第一个站起来大声说道。
  “正是,西楚王处事公道,我等十分满意。”臧荼也站起身,大声说道:“希望西楚王有机会蓟县,让本王有个还你人情的机会。”他又咂了咂嘴,开了个玩笑:“只怕西楚王呆惯了咸阳,看不蓟县那个穷地方了。”
  众人大笑。
  共尉向臧荼拱了拱手,笑道:“多谢燕王的一番美意,我将来如果浮槎入海,一定要到燕王那里去讨一杯酒喝的。还有啊,我刚刚收到家父的书信,家父闻说能与燕王结亲,甚喜,已经允了,燕王,我们有了婚姻之约,以后走动是很正常的。”
  “哈哈哈……”臧荼大喜,走上前与共尉碰了一杯酒,又转向众人道:“诸位,是不是当为我高兴高兴啊,能和西楚王结亲,臧荼荣幸之至啊。”
  项羽早就知道这件事,倒也没有意外,他站起身,也拉着共尉的手臂笑道:“这么说,我们三个人都是亲家了。燕王,我可是与西楚王有约在先的,他家的长公子,那是我的女婿,你可不能抢了去。”
  臧荼大笑:“岂敢岂敢,不过伯王,你的爱姬好象还没生吧,说不定给你生个太子,我就要抢西楚王的长公子去了。”
  众人见他们说得有趣,都上来敬酒凑趣,一时热闹无两。共尉等众人说笑已定,这才对众人说。咸阳的宫殿他是准备好了,可是咸阳的民心初定,不宜扰动。因此希望诸王体谅,入城之后,约束手下不可扰民,万一有了冲突,可能不太好处理。
  众人受了他的大礼,虽然觉得有约束不太痛快,可是也不好说什么,只得应了。共尉谢过,随即把相关的安排说了一遍。各人住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地方可以去游览,大致有些什么宴会安排,都一一说明,众人记在心里,都觉得十分满意,本来的一点不快也烟消云散了。
  话已说定,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连声谢过共尉,临到英布的时候,英布咂了咂嘴,半开玩笑的对共尉说:“西楚王,不瞒你说,我对游览、酒宴什么的,都不太感兴趣,宫里的美人,西楚王也给我们准备好了,我也十分满意,只是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西楚王可能满足?”
  共尉看了他一眼,笑道:“九江王且说说看。”
  英布叹了口气,摸了摸额头上的黥刑说道:“英布当年受了刑,在骊山为那个独夫修陵,吃了不少苦头,这口怨气一直憋在心里,不吐不快。本来打算这次入关,一定要把那个独夫的尸体拖出来鞭上三百鞭的,可是现在关中已经是西楚王的,这骊山也是西楚王的领地,我这个心愿……”
  共尉有些挠头,这个事情可有些不好办,真要让英布掘了始皇陵,那关中的达官贵人,特别是公子婴为代表的那些秦宗室还是翻了天?他费了那么多心血,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才把关中安定下来的,被英布这么一搞,岂不是全付之东流?
  “这个……”共尉犹豫道:“九江王的心情我能理解,可是这件事……恕我不能从命。”
  “西楚王,我可不是眼馋陵里的那些财物,我就是想出出气罢了。”英布不依不饶。
  “我知道九江王的心意,只是……”共尉很为难,摊了摊手,婉转而又坚决的道:“实难从命。”
  英布还要再说,项羽走上来瞪了他一眼:“死刑徒,刚刚当上王,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灭人国,毁人社稷,这些无可非议,可是撅冢抛尸,你跟他有那么深的仇吗?你以为你是伍子胥?就算要掘他的陵,那也得我去,你跟他的仇,有我项家的仇深吗?”他顿了顿,又笑道:“我可听说,你受刑并不冤枉,听说是偷了六县哪一家的女子,却又手脚不干净,被人逮住的吧?”
  英布脸胀得通红,窘迫不堪。旁边的人看了,大笑不止,都过来打趣英布,英布招架不住,只得落荒而逃。项羽笑嘻嘻的拉着共尉走到一边坐下,碰了一杯,关心的说道:“兄弟,这么一搞,家底空了吧?”
  共尉呲呲牙,连连点头:“还真被兄长说中了,正有一件事要与兄长商量。”
  “你说。”
  “东海那边,我还有些产业,一时半会舍不得丢了。希望兄长能给我一个承诺,保证这条商路的畅通。”共尉笑眯眯的说道:“兄长放心,发了财,我不会忘了兄长,只是希望兄长下刀不要太狠,割得我肉疼。”
  项羽白了他一眼,不以为然的说道:“海里除了盐和鱼,还能什么东西,也值得你这么当真。好了,我允了就是,你的商队只要在我的地盘上,我保证畅通无阻,连税都给你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