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249

  准备赶来支援的楼烦王刚刚离开驻地不久,就得到了富平城破、白羊王战亡,西楚十万大军正气势汹汹的向他靠拢的消息,楼烦王大惊失色,不敢怠慢,他立刻返回驻地,带着自己的大军向东转移。西楚军兵锋太盛,以他的实力不能抵挡,他只能一面向东撤退,一面给头曼单于送出消息。与白羊王一样,他把白羊王如此迅速的覆灭归咎于有人向西楚提供了情报。
  西楚二年十月,共尉兵临高奴南的甘泉山,桓齮沿直道南下,沿葫芦河直抵雕阴西五十里的尸居山,翟王司马欣、大将军司马仁慌作一团。共尉带着大军到他的地盘上来,当然不会是为了跟他叙叙旧。司马欣也不是笨蛋,他当然知道项羽把自己安排在这个地方是干什么用的,现在共尉大军犯境,他一方面派人慰问,一方面派人到河东向项佗请示。
  共尉很客气,他感谢了司马欣的慰问,收下了司马欣送来劳军的礼物,然后笑眯眯的说,我不是来吞并你的,我是来打白羊王的,现在白羊王已经被我干掉了,可是楼烦王不识时务,居然派兵去救白羊王,因此本王很不高兴,转而带兵来剿灭楼烦王,没想到这小子跑得倒挺快,一下子窜到河东去了。我倒是想去追他,可是一想不行啊,河东是项佗的地盘,我没有照会霸王就自行入河东的话,有违当初的约定,不太好说话。因此呢,我打算在原先楼烦王的地盘休息休息,顺便等霸王的消息,看看他能不能协调一下,由我们三家合作把楼烦王干掉。我们都是中原人,理当通力合作对付匈奴人嘛,我想霸王一定会同意的,所以呢,我这十万大军的粮草,请你先借给我,等我们打完了楼烦王,我再从战利品里扣还给你。
  司马欣一听到使者的回报,汗就下来了。共尉说得很轻松,可是他知道这里面杀机重重。楼烦王的实力比白羊王还利害,他有骑兵近五万,共尉带着十万人来打他,他不敢硬碰硬,跑了。共尉占了他的地盘,一通打劫,楼烦王损失不小,如果共尉走了,楼烦王回到上郡,肯定要从他司马欣的头上把损失补回来。从这个角度说,配合共尉和项佗把楼烦王干掉,确实是比较好的选择,可是司马欣也不笨,他会相信共尉仅仅是为了干掉楼烦王来的?那桓齮驻扎西面的尸居山又是什么意思?他哪里是要干掉楼烦王,分明是要干掉他司马欣。只是不想给项羽攻击他的把柄,所以才借口这么说的,这种既要占好处,又不给人口实的事,共尉干得是得心应手。
  司马欣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根本不是共尉的对手。他手下原本没有什么实力,最近因为关中的惠民政策,他领地里的军民又跑了不少,逃亡的事情天天有,开始他还抓,后来他也知道了,堵是堵不住的,不如跟共尉学,他派人到咸阳去取经,可是取经的人还没回来呢,共尉的大军到了。
  司马欣不敢抵抗,但是也不敢随便投降,既然共尉这么说,他也就先这么拖着,好吃好喝的供着。好在共尉也不急,居然有闲情逸志的在上郡练起了兵,他在吕释之等人的陪同下,沿着长城巡视了一番,那份从容,奄然这里就是他的领地一般。可是司马欣也不好拦他,一来是没实力拦,二来也没资格拦,在共尉来之前,这里是楼烦王的领地,共尉是打跑了楼烦王抢来的,可不是从他司马欣手上抢来的。
  司马欣发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共尉虽然不打他,可是共尉其实已经张开大嘴咬住了他,就等最后合口了。共尉在北,桓齮在西,韩信在南,东面是大河,如果司马欣不投降,他只就有过河投靠项佗。
  另外还有一个让司马欣坐立不安的原因,共尉的十万大军消耗惊人,再过几个月,不用共尉打,司马欣就能穷死。共尉是说借,可是司马欣敢让他还吗?司马欣急得跳脚,日夜翘足东望,等着项佗的消息。
  项佗的消息终于来了,可是却让司马欣大失所望。项佗说,被共尉赶过河的楼烦王现在正在河东一带掳掠,他应付不暇,根本不可能抽身出来帮司马欣对付共尉,你好自为之吧,能拖一天是一天,尽量争取拖到霸王的命令,到那时候,共尉就不能不退了。
  司马欣欲哭无泪。
  又熬了半个月,项羽的军令还没有来,司马欣的府库却快见底了。他低估了共尉十万大军的消耗能力,不知是共尉的军中本来就是如此,还是共尉故意整司马欣,他向司马欣提出的额度是十打十的配给,不带一点虚的,十万大军,不谈马匹的草料,每个月人吃的粮食就要是二十万石,可怜司马欣的国库本来就没什么存货,这十万人一来,和蝗虫过境没什么区别,很快就将司马欣吃成了穷光蛋。
  更让司马欣郁闷的是,他得到消息,共尉从白羊王那里抢来的十万头牛全送回了关中,卖给那些没牛的农夫,价格便宜得很,实在没钱的还可以先赊着,明年用收成还。抢来的羊,共尉送了一部分回关中,留了一部分在大营里,好好的养着,就是不吃,还假模假式的对司马欣的使者说,羊肉真难吃,一点也不合中原人的味口。
  司马欣急眼了,他向项佗发出了最后通谍,十天之内看不到援军,老子向共尉投降了。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五节
无耻之尤
  项佗接到司马欣的求救,也无计可施。他和柏直、皇欣等人商量了半天,也没找到好办法。楼烦王在雁门、代郡之间来往,形踪不定,他根本捕捉不到他们的影子,更何况他根本不敢离开安邑太远,河西就是韩信虎视耽耽的两万大军,项佗估计,共尉把楼烦王赶到河东,说不定根本不是针对司马欣,而是看中了他的河东。
  对于司马欣近乎气急败坏的请求,项佗无法回答,十天之内他的援兵肯定到不了,别说十天了,只要楼烦王一天不死,他就一天不能离开安邑。可是他又不能说你投降算了,只能不作任何答复,用快马将情况送到彭城,请项羽作决定。
  项羽接到急件,气得鼻子都快冒了烟。范增坐在一旁,一声不吭,脸色十分难看,他十分惭愧,当初一时手软,没有及时做掉共尉,现在他成了心腹之患了。一年多的时间,他不仅喘过了这口气,而且有实力一口吃掉白羊王,又把楼烦王打得东奔西跑。
  两人谁也不说话,他们都是聪明人,知道当初安排在共尉身边的两个钉子都白废心机了。共尉既然能调十万大军攻击白羊王,不用说,章邯肯定投降他了,要不然共尉不可能调集十万大军。至于司马欣,他们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别说现在根本没有办法救他,就是有办法救,你救得了这次,还能救下次吗?司马欣就在共尉的嘴边上,他随时想咬一口就咬一口,只用拖都能把项羽拖垮——项羽要赶到那里去救司马欣,可不是想去就去的。
  这就是项羽生气的原因,共尉没有说要灭了司马欣,他只是要求司马欣和项佗配合他攻击楼烦王,甚至连粮食,他都说是借的,当然了,你如果真想他还,他肯定也不赖,但就不知道到猴年马月了。
  无耻,太无耻了。明明占了你便宜,还让你抓不到一点把柄。
  “司马欣保不住了。”范增咳嗽了一声,很沮丧的低下头:“让他退入河东吧,子异那里多两三万人,总是好的。”
  项羽不吭声,他知道范增说得有道理。河东郡地方大,北面是匈奴人,东面还要对付陈余和赵王歇,西面还要妨着共尉,压力很大,兵力不敷使用,多司马欣的人马,可以缓解不少。但是这样拱手将河西送给共尉,项羽还是觉得不爽,这样一来,共尉等于占有了天下之半了,更让项羽憋屈的是,共尉那一半,连个捣乱的都没有,而他这一半,却一大帮要收拾的人。
  不知不觉之中,共尉就占了先。
  “将来和你争天下的,就是这个共尉,也只能是这个共尉。”范增站起身来,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你好好的想一想吧,看看以后应该怎么对付他。”
  项羽不快的看了他一眼,话里有话的说道:“有亚父这个当世智者在,我还怕他不成?”
  范增一噎,无话可说。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听说在咸阳,博士孔鲋经常象训学生一样的训共尉,共尉虽然不同意他的意见,但是从来不恶语相向,孔鲋绝食的时候,他还三番五次的派人去劝,比对他的父亲共敖不遑多让。孔鲋是什么人?他只是一个西楚太学的祭酒,说到底,他只是个臣子,共尉根本不需要这么恭敬他。而他范增是什么人?他是项羽的亚父,是项梁的遗嘱规定的,亚父亚父,项羽要执子弟礼的,可是项羽对他,跟共尉对孔鲋根本就不能比。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范增忽然觉得有些灰心丧气。
  “亚父——”项羽见范增的脸色十分难看,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了,离了席,软了口气,歉意的看着范增,浑似一个自知犯了错的孩子。
  “阿籍,你知道吗,齐鲁等地的儒生、术士,都在络绎不绝的入关,西楚太学成立一年,现在人数已经过千了。”范增转过身,担心的看着项羽:“你就算得了天下,又到哪里去找那些多人才治理这个国家?”
  “那些酸丁……”项羽不屑的撇了撇嘴,刚要大放厥词,却见范增皱起了眉头,连忙把后面的话又咽了回去,低着声音说:“我帐下那么多人,正愁官位不够呢。”
  “打仗的能治国吗?”范增恼怒的喝了一声:“桓楚他们几个,打仗还行,可是哪个懂治民之道?你自己想想,你大营之中,能够担负郡守、县令的人有多少。”
  项羽不以为然,默然不应。
  “不能让共尉这么安稳的呆在关中了。”范增仰起头,长叹一声:“要不然,你扫平了天下,精疲力尽,他正好来捡便宜,还打着替诸王讨还公道的大旗。把河西给他,但是不能白给他,让他出关帮你对付齐赵。”
  “让他出关?”项羽的眉梢挑了挑。
  “嗯,你们反正要有一战,让他出关帮忙,一来是消耗他的实力,二来把他逼到诸王的对面,让他只能跟你站在一边,以后他就不好借着为诸王讨公道的名义与你为敌了。”范增叹了口气,详细向项羽解释了他的想法,项羽听了,半晌无语,最后点了点头:“好,我这就给他写信。”
  司马欣、司马仁兄弟垂头丧气的进了共尉的中军,在一个虎贲郎的引领下,进入共尉的大帐。进了大帐一抬头,司马欣脸就白了,不由自主的跪了下去:“将军。”
  正和共尉对弈的章邯抬起头,似笑非笑的看了司马欣一眼,又看了一眼紧跟着跪下去的司马仁,这兄弟俩以前一个是他的长史,一个是他的部将,现在见到他还叫他将军,可见还没忘了他。
  “二位来得何其迟也。”章邯摩挲着手里的棋子,戏谑的笑道。
  “卑职有眼无珠,不识天命,归降来迟。”司马欣满脸惭愧,冲着章邯连连磕头,意思很明白,将军,你帮着说说好话吧,无论如何保我一条命,最好还能保住富贵。
  章邯笑了,回过头看看共尉,把目光转回到棋盘上,拍拍手,淡然笑道:“大王,臣输了,大王的棋艺,正如大王的兵法,如绵里藏针,无孔不入,臣甘拜下风。”
  共尉抬起眼皮看了章邯一眼,忍俊不禁的笑了,他站起身,走到司马兄弟面前,将他们扶起来,拍拍司马欣肩头,拈去一根枯草:“翼侯说笑,二位不要当真。”
  “不敢。”司马欣连忙躬身说道。
  “闻说司马君与武信君有旧,可有此事?”共尉出人意料的说道。
  司马欣愣了一下,连忙点头:“确有此事。”
  “这么说,你跟项佗一定能相处融洽了。”共尉示意了一下,薄昭连忙递过一支竹简来,共尉掂在手里看了看,叹了口气:“我本来是想请二位帮忙的,但是兄长说,项佗对付匈奴人太吃紧,希望我能派人过去帮忙,我想来想去,就你最合适了。”
  司马欣不解的看着共尉,又看看章邯,这是什么意思?占了他的地,不收他的人?章邯站起身来,解释道:“大王刚刚收到霸王的急信,说河东吃紧,齐赵又不安份,要大王出关相助。可惜关中一时抽不出人手,所以想请你们兄弟先行一步,先帮项佗对付匈奴人,守住河东。待明年春天,大王准备停当,就出兵上郡,与项佗夹击匈奴人,把匈奴人赶出长城。”
  司马欣明白了,项羽为了拉共尉下水,把他们给卖了,而共尉根本不想配合项羽一起对付其他人,所以又把他们反过来卖给了项羽,白吞了他的封地。
  这他娘的兄弟两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司马欣骂归骂,可是脸上却不敢露出丝毫不快,还得陪着笑脸说好。他临走之前,又结结巴巴的表示,自己的府库被共尉吃空了,连行军到河东的粮都不够,不知道共尉能不能先借一点。他当然不敢要共尉还,只能说借。
  共尉很大方,这很简单,你回去收拾,准备起程,我立刻下令韩信从关中运粮,保证你到渡口的时候就能收到。司马欣一听就知道,自己如果不离开雕阴,是一颗粮也得不到了,只得忍气吞声的走了。
  十一月初,司马欣兄弟带着三万人马渡河,在夏阳,他们收到了韩信送来的五万石粮食,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正好够他们三万人走到河东和项佗会合的。一想到共尉一个多月强要了他二十万石,现在却只还给他五万石,而且还明显是往年的陈粮,司马欣气得破口大骂。项佗派来迎接的武满听了,也只得苦笑不已。
  司马欣骂什么,共尉听不到,他带着大军回到了关中。吕释之三万大军驻肤施,负责长城防线,骠骑将军傅宽带一万骠骑营驻守云阳——云阳是直道的起点,万一长城有事,从这里只要一天时间就可以赶到。他这次虽然击杀了白羊王,赶跑了楼烦王,全占了上郡和北地,但是以他的力量,目前还无法稳固的占有这些地方,只能依托秦人所筑的长城,还是以守为主,以攻为辅。
  与此同时,他给项羽写了一封信,言辞恳切,先谢谢项羽的通情达理,让他占了司马欣的封地,以后打匈奴人不用再绕圈子,然后再向项羽表示歉意,这次打匈奴,虽然所获不少,但是损失也不少,而且他还要防着匈奴人报复,所以暂时不能出关帮项羽打仗了。但是他也不是一点力也不出,他派司马欣三万人到河东帮项佗去对付匈奴人,想必以项佗的能力和司马欣的本事,再加上接近十万的大军,他们肯定能把楼烦王赶出长城。至于陈余,项佗赶跑了匈奴人,和兄长东西夹击,他还不是兄长鼎里的肉?
  共尉还顺便把章邯已经主动归附他的消息告诉了项羽,说章邯在陇西混不下去,他也不好见死不救,只好勉为其难的收下了,没有提前和兄长商量,还请兄长见谅。
  写完了信,共尉叫来了虎贲郎周宇,让他立刻快马把信送到彭城,亲手交给范增。
  十一月中,大胜而归的共尉回到咸阳,上柱国白公、令尹陆贾率百官出城相迎,在霸桥相会,君臣尽欢。入城之外,陆贾随即向共尉汇报了最近咸阳的情况,共尉安静的听着,直说到日已西垂,还没有说完。共尉看看外面的天色,愣了片刻,忽然笑道:“陆君,在这里说话,颇为枯燥,我们不如一起去酒坊喝点酒,一边喝一边说,岂不是更好。”
  陆贾不太明白共尉为什么忽然有这个想法,但是他也不反对到酒坊去蹭点酒喝。武嫖开的酒坊现在是咸阳城最好的酒坊,酒价要比其他几家酒坊高上一倍,但是咸阳城里的人听说酒坊老板娘是大王的相好,而且这酒是大王所制,一个个还是趋之若骛,供不应求。
  当然了,武家酒坊的生意好,跟武嫖的秘方也不无关系,武家酒坊的美人酒,那绝对是咸阳独此一份,别无二家的。想到武家酒坊喝酒并不难,但是要喝美人酒,那得提前预定。有共尉这么一个天大的后台在,即使是灌婴那样的粗人,也不敢到武家酒坊耍横,只能规规矩矩的提前预定。
  陆贾很忙,他就更没有时间去喝酒了。今天有共尉请客,他乐得跟在后面占点便宜。
  两人换了便衣,带上十来个虎贲郎,出了咸阳宫后门,绕过几条干净的青石道,来到咸阳城最热闹的北坂。这里原本是秦始皇安置从山东六国抢来的珍宝和美人的宫殿群,后来珍宝和美人都没了,依六国原样建造的宫殿却安然无恙,成了咸阳城里高官们的府邸,这里集中了咸阳城最有钱的人,而武嫖的武家酒坊就开在最热闹的十字路口。
  武嫖坐在高高的柜台里,手边放着一只金镶玉的算盘,那是尚方所作的宫中器物,是王妃白媚亲自送来的,手里握着一只羊毫笔,这也是咸阳城里现在卖得最好的毛笔,能有这样的一管笔,是西楚太学的学生们最得意的事情,当然了,一般学生是买不起的,这样的一管笔,足够他们一个月的伙食费。别的不说,就这配置,在咸阳城找不到几个。
  算完最后一笔帐,武嫖直起腰,捏起拳头捶了捶有些酸痛的腰眼,扭动了几下细长的脖颈,正好看到门外陆贾从车上下来。当朝令尹大驾光临,她不敢怠慢,连忙移步出了门,刚要笑脸相迎,却见共尉站在陆贾的身边,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了。
  “参见大王!”酒保们也看到了共尉,连忙跪下行礼。共尉摆摆手,迈步走到武嫖的面前,盯着武嫖的脸上下打量了一下,轻笑道:“我来喝酒,你不会拒我于门外吧?”
  武嫖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向后退了一步,提起裙子就要跪倒行礼,共尉叹了口气,伸手拉住她:“好了,我是微行,你们不要太多礼了。给我安排一个好位置吧,我和陆君有事要谈。”
  “喏。”武嫖面无表情的应了一声,起身站在一旁:“大王请,令尹请。”
  共尉微微的摇了摇头,跟着武嫖进了酒坊,上了三楼,来到一个清静而视野极好的阁间,虎贲郎们不用吩咐,各占要地,都尉栾布在外间栏杆旁占了一桌,所有进出武家酒坊的人,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共尉和陆贾坐定,不大一会儿,武嫖亲自带人上了酒菜,也不太多,荤素搭配的四五样,颜色鲜艳,看起来就让人食欲大开。原本关中人吃菜是很少用蔬菜的,贵族们认为只有庶民才吃蔬菜,但是共尉入关中之后,提倡荤素搭配,蔬菜也上了宫中的餐桌,有不少在宫里办公的官吏慢慢的就把这种吃法带了出去,渐渐的在咸阳风行起来,不少酒坊都开始提供各式各样的蔬菜。冬天能提供的蔬菜是极有限的,但是武家酒坊特别一些,他们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在冬天也能种出新鲜的蔬菜来,但这是天价,一般人吃不起的。
  所以陆贾一看到那些碧绿如玉的蔬菜,顿时食欲大开,略微和共尉客气了两句,先挟起一片叶子送进嘴里,一边嚼一边说道:“香,脆,嫩,果然是名不虚传,咸阳独一份。”
  共尉微笑不语,武嫖能在冬天种出蔬菜来的办法,就是由他提供的,别人觉得稀奇,他却不以为然。他略微喝了两口酒,吃了两口菜,就将盘子推到陆贾面前:“我不在咸阳,陆君辛苦了,你多吃一点。”
  陆贾哈哈一笑,他和共尉君臣相处久了,知道共尉的脾气,也不客气,端过盘子风卷残云,一会儿就吃得干干净净,接着又将另外几个菜扫荡干净,这才捧着肚子,打着饱嗝说:“谢大王,臣这次是真的饱了。”
  共尉忍着笑,吩咐人进来收拾,准备一点清茶,他准备和陆贾谈正事了。功夫不大,案上收拾干净了,紧接着又有人送来几盘精致的点心。共尉愣了一下,那个长相清秀干练的侍女抿嘴一笑,看了一眼陆贾道:“菜都被陆君用了,只怕大王腹中未饱,所以……”她瞟了一眼旁边的屋子,神秘的一笑:“准备了一点私房点心,请大王享用。”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六节
黄老之道
  共尉沉默了片刻,点点头,挥手示意侍女退出去。侍女出门时,顺手带上了门,隔壁一声轻响,紧跟着也带上了门,两个脚步声渐行渐远。
  陆贾一直垂着眼皮,好象什么也没看到,直到脚步声听不到了,他才轻轻的咳嗽了一声,呷了一口清茶,有滋有味的品了品:“大王,吃完肉食用此茶,果然是齿颊留香。”
  “嗯,最近这个茶在咸阳城的销量怎么样?”共尉顺口问道。
  “很好。”陆贾应声答道,“听东市令曹参说,运茶的车从进市到卖完,前后只有一刻钟的时间,等着买茶的人排队排到东市以外,为了争夺,差点打起来,亏得他早有准备,安排了大量的市卒,才镇住场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