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249

  吕光的额头渗出了一颗颗汗珠,两只手捏得关节发白。如果说前面三点虽然是事实,但是吕光还有办法应付的话,最后一点却是致命的。现在南海郡的士卒一大半是关中子弟,如果再加上江淮子弟,那几乎占了南越兵力的八成,这些人正如公子婴所说,无时不刻的想回到家乡,他们又怎么会愿意和西楚作战。
  “不瞒你说,我和你谈判的这几个月,也没有闲着。”公子婴胜劵在握:“你想必也知道,象郡和桂林的士卒,有一部分人退役了,有一部分虽然没有退役,但是也回过一次乡了。他们会把家乡的消息,送给还在南海郡的同乡。我估摸着,如果他们知道因为你们要求太过份而导致谈判失败,一定会很失望的。好了,我该说的已经说完了,你回去吧,让赵佗备战。半个月之内,我西楚的大军就会杀到番禺城下,有什么话,我们到时再谈吧。”
  公子婴说完,一挥手,大步走了,一点也不给吕光解释的机会。郦疥往门口一站,侧身示意道:“吕相请。”
  吕光站在原处没动。他从公子婴的话里听出了威胁,他也知道,这几个月的谈判看起来自己步步紧逼,其实根本就是中了人家的计。公子婴之所以一次次的让步,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打算接受自己的条件,他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向南越的将士做了大量的分化工作。正如公子婴所说,如果他们知道是因为自己的要求太过份而导致谈判失败的话,他们会把不能回家的责任全部归咎到他吕光的头上。最可怕的是,一旦发生兵变,他吕光的脑袋第一个不保。
  吕光汗如雨下,后悔莫迭。自己被公子婴一次又一次的让步欺骗了,以为西楚没有办法短期内征服南越,这才提出了要保留王位的要求,而这根本就是西楚不能接受的条件。南越的大部分人都知道,西楚不封王,这是常识,而自己要为赵佗保留王位,就是刁难,就是没有诚意。
  “郦大人,外臣……想见见令尹大人,不知可否?”吕光迫不得已,只得低声下气的向郦疥说道。郦疥皱了皱眉,似乎觉得有些为难。他看了看吕光,好久才点点头道:“吕相稍候,我进去向大人禀报一声。”
  “多谢大人。”吕光松了一口气,重新在座位上坐了下来,端起已经凉了的酒喝了一口。酒喝到嘴里,却一点滋味也没有。他不住的瞟着帐门口,盼望着郦疥或者是公子婴的身影。
  不知过了多久,郦疥回来了,却没看到公子婴的身影。
  “郦大人?”吕光紧张的站了起来,有些失望的看了一眼郦疥的身后。
  “令尹大人说了,如果你家大王还有意谈,就按我们最开始的协议吧。如果不同意,那就准备作战。”郦疥说道,然后躬了一身:“吕相请。”
  吕光十分失望,又觉得十分愤怒。他被公子婴耍了,谈了两三个月,又回到了最初的协议上。而最初的协议,只是封赵佗为万户侯,封邑在他的老家真定,官职是南海守,这个是随时可以变的,现在你是南海守,可是明年也许就不是了。而且西楚的郡守只治民,不掌兵,做了这个南海守,等于把兵权交出去了,赵佗打死也不会答应的。
  “这就是你们的诚意吗?”吕光又怒又急,声音都有些变了。
  “正是。”郦疥脸色不变,应声答道,想了想,又说道:“请转告赵大人,最新接到的情报,我西楚大军已经开始攻击赵国,如果大人现在投降的话,年底就可以返乡,还赶得上新年的祭扫。至于大人……”郦疥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以大人的才干,佩青纡紫,如俯拾芥尔,又何必在意这么一个南越相呢?我家令尹颇为大人觉得不值呢。”
  吕光心头一动,一句话也不说,立刻动身赶回番禺。
  “西楚动手了?”赵佗也有些不敢确信:“这么说,是不是说我们还有机会?”
  吕光连连摇头:“不是机会。相反,这是告诉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赵佗眼光闪烁,有些不解。
  吕光解释道:“大王,西楚一直在准备,北线是东柱国韩信的人马,从年头起他就开始征兵,大军总数达到十万。而南线是张良,张良的大军八万,这是西楚几个重将之中,兵力最雄厚的两个。我们本来以为张良目的在南越,可是现在想来,南越并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现在钳制我南越的,只有白虎校尉彭越、长史杜鱼两路人马,总数不到三万,而其余的大军,却在长沙北部,他的目标是项羽的南部。”
  “韩信在北,十万,张良在南,五万,再加上中路的周叔,五万人马,这么说,二十万大军都是为项羽准备的?”赵佗沉吟道。
  “不仅仅是这些。”吕光摇了摇头,抬起手擦着额头不住涌出的汗水。不知道为什么,他一直在流汗,整个袖子都湿了,还是不停的流。“关中还在征兵,虽然不知道具体数字,但是十万总是有的,这一路人马应该是出函谷关,由共尉亲自率领。”
  “三十万大军,三路出击?”赵佗倒吸了一口冷气。
  “正是。”吕光重重的点点头:“以西楚的装备,三十万大军的威力岂是东楚可以抵挡的?东楚虽然也有近三十万大军,可是有几个象韩信、张良、周叔这样的能独当一面的将军?项羽勇则勇矣,可是独木难支啊。一旦打起来,他必然疲于奔命,越打越弱,最后被西楚活活夹死。”
  赵佗揪着胡须,沉吟不己。他知道自己的实力不是西楚的对手,就算西楚现在不打他,可是收拾完了项羽,共尉一定不会放过他。现在投降,去除了共尉对侧翼的担心,共尉一定会很高兴,如果还能赶上对项羽的最后一战,他或许还能立点功劳。要是等项羽已经亡了再降,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可是,道理他是能明白,但就这么放弃王位,他又觉得舍不得。特别是吕光告诉他,现在公子婴能答应的,只是三个月前答应的条件,后来谈判争取到的权利全部取消了,更让他心有不甘。
  但是吕光的心思却不同了,公子婴通过郦疥转告他的那句话一下子拨开了他眼前的迷雾。对啊,费那么多心思为赵佗争取好处干什么?自己只要说服赵佗投降了,仅凭这件功劳,他就可以稳稳当当的在西楚封侯拜将,现在南越国只剩下一个南海郡,他这个南越相连南海太守都不如。与其如此,又何必和西楚对抗到底呢,说不定赵佗降了,这个南海太守的位置就是他吕光的了。
  因此,尽一切可能说服赵佗投降,如果他实在不识时务,那就怪不得我吕光心狠了。
  “大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吕光恳切的说道:“且不说西楚的实力不是我们能抗衡的,而且我南越现在军心不稳,根本不能齐心协力的作战。就说太子,他现在就在咸阳,一旦西楚恼了,斩杀了太子,到时候大王可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啦。”
  赵佗脸色一变,抚弄胡须的手僵了一下,眼睛转了两转:“军心不稳?”
  吕光一愣,他发现自己以为很重要的太子赵始居然在赵佗的心里并不重要,相反,赵佗对军心不稳却很关心。他迅速的扭转了思路,顺着赵佗的担心说了下去。他对赵佗说,现在南越的主力都是以关中子弟和江淮子弟为主。关中是西楚的领地,而江淮现在也被张良攻占了,这些人都想着回家,根本不会为大王努力作战。如果大王勉强把他们拉到战场上去,很难说会不会发生临阵倒戈的事情来,到了那时候,大王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不仅现在西楚答应的万户侯飞了,太子赵始也死了,大王可就什么都没了。
  赵佗被他越说越心惊,联想起这段时间手下将领们的表现,他也不安起来。
  “那依你之见呢?”
  吕光松了一口气。“大王,现在就答应西楚的条件,同时集结大军,派信得过的大将协助西楚作战,以示大王的诚意。西楚现在占据绝对优势,大王如附骥尾,万一立了些功劳,岂不是锦上添花?”
  “哦……”赵佗眨了眨眼睛,若有所思。
  “大王……”吕光心里没底,试探性的叫了一声。
  赵佗沉思了片刻,咬了咬牙,用力握紧了拳头:“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办吧。向西楚称臣,集结一万精锐,协助西楚作战。”赵佗又犹豫了一下:“这个……你看能不能让他们把我儿赵始放回来,担任这一万人马的大将?”
  吕光见赵佗这么大方,一下子派出一万精锐配合西楚作战,以为自己将是这一万人马的主将的,心下大喜。可是现在一听,赵佗却是为自己的儿子赵始着想,不免有些失望。他想了想,直接了当的摇了摇头:“大王,你觉得西楚会让太子领兵吗?”
  赵佗看着吕光,也觉得不太可能。
  “依臣之见,太子跟在西楚王的身边,将来立功的机会多的是,倒不急在这一时。”吕光偷觑了赵佗一眼,见他眼中有些失望,又接着说道:“现在让太子领兵,只会增加西楚的疑心,对太子来说,并不是好事啊。”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七节
野有遗贤
  赵始战战兢兢的进了咸阳宫,虽然已经是仲秋了,可是他的后心还是一阵阵的冷汗。在进宫之前,他在宫门处看到了来自南越的车子,知道肯定是南越有消息了,但是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他却不知道。好消息也就罢了,一旦是坏消息,他怀疑自己还能不能再走出这个宫门。
  “外臣拜见大王。”赵始恭恭敬敬的跪倒在共尉面前。
  共尉微微一笑:“从现在起,你就不是外臣了。”
  赵始一惊,随即放松下来,知道肯定是父王向西楚称臣了,他的小命保住了,再也不用担惊受怕的。可是放松之后,他又恍惚有些失落,从现在开始,他跟那个南越王之位就没有关系了。
  “你父王识时务,是个聪明人。”共尉赐了座,又将手边的一份奏章递给赵始手中。赵始小心的打开了,正是赵佗称臣的表章。和赵始所知的略有区别,赵佗要求辞去南越守之职,改任南越尉,也就是说,他还不愿意放弃兵权。赵始本来还有些担心,可是一想共尉的笑脸,再想想共尉控制手下大将的手段,估计赵佗就是掌握了兵权,也会被共尉不动声色的削弱了,不至于让他有为祸的机会,这才终于放了心,仔细看了两遍,将奏章又还了回去。
  “按照我们预先的约定,你父亲现在是南越尉了,做为两千石的官员,你可以奉荫为郎,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宫里的郎官。”共尉简明扼要的对赵始说道:“不知你可有什么想法?”
  赵始有些失望,他也知道,做郎官就在共尉身边,往好处想,那是近臣,升迁的机会多,往坏处想,那是就近监视,不过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共尉赏什么就是什么了。反正老子赵佗是万户侯,等他一挂,自己至少还有个侯爵可以继承。
  “谢大王。”
  “起来吧,去领你的衣甲。”共尉吩咐道。赵始刚要起身,共尉又说道:“好好练习骑射,届时随我出关作战。”
  赵始一听,知道有机会立功了,心中大喜,连忙大声应喏,起身跟着旁边的郎官出去领衣甲、兵器和马匹。
  原本宫里的郎官是要自备武器、衣甲、马匹的,因为一般担任郎官的都是官员子弟,所以也不在乎这点钱,后来共尉发现,这一笔开支对于普通人家的子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就改成公家供应了。最感激这个命令的是那些以良家子身份担任郎官的。做郎官是出仕的捷径,但是这笔开支,却让许多家境不太好的年轻人望而却步,现在由公家担任,对于他们当然是个利好消息。命令一出,陇西、北地一带的年轻人纷纷请试,共尉因此新建了一支羽林骑,大约千余人,全是由精于骑射的边郡子弟组建的。羽林骑的郎中称为羽林郎,和虎贲郎一样,从属于宫属禁卫。共尉外出时,他们就是亲卫步骑营,夹行拱卫。他们在共尉面前露脸的机会多,外放的机会也多,隔三岔五的就有人出去补缺,虽然都是从百人将开始补起,但是他们出身不一样,在军中很受优待,升迁起来也快。
  赵始就归属于羽林骑。
  赵始出了门,迎面正碰上新来的军谋陈余。赵始收了脸上了笑容,规规矩矩的站在一到,看着陈余昂首挺胸的进了宫,然后撇了撇嘴。这个大梁名士现在就剩下这个谱了。陈余到咸阳城一个多月了,赵始在那些达官贵人举办的宴会上见过他几次,知道他现在并不得意。本来想争取个王做做的,可是没成想最后一无所有,向西楚投降之后,只封了个南皮侯,三百户。很多人都以为他会愤而离去的,可是谁也不成想,他居然老着脸皮留下了。
  赵始很看不起这个名士,只是出于礼貌,他从来不把这种蔑视放在脸上。
  陈余没有正眼看赵始,但是他眼角的余光看到了赵始眼中的轻蔑,他只好装没看到,大步进了咸阳宫。门口的郎官看到他,都客客气气的行了礼,放他进去了。陈余现在是军谋处的军谋,隶属于军谋祭酒李左车,在宫门上有门籍。
  共尉和李左车正面对面的坐着,轻声讨论着什么,听到陈余的脚步声,共尉抬起头,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陈余在殿门口解了剑,脱了鞋,刚才的傲气藏得严严实实,低着头进了殿门,躬身施礼:“臣军谋陈余,见过大王。”
  “起来吧。”共尉摆了摆手:“坐!”
  “见过祭酒。”陈余又给李左车行了一礼。李左车点了点头,有些不自然的应了。他原本是陈余的军谋,可没想到,这才几年的功夫,两人倒了个个,陈余成了他的手下。他都有些怀疑,共尉是有意拿陈余开涮,可是没想到,陈余那么傲气的一个人却接受了这个职务,而且十分恭敬,每次看到李左车,都客客气气的打招呼。
  “陈君,先看看这份军报再说。”共尉一直很客气的称陈余为陈君,而不是称他的官职。这让陈余极受伤害的心灵稍有些安慰。他接过共尉递来的军报,认真而仔细的看起来。刚看了两行,眉梢就不禁跳了跳。
  ……
  七月下,项羽进入南郡,吃过云梦泽的苦头之后,他重新选择了一条道路,从安陆北上西行,沿着汉水逆流而上,在鄀县时渡过汉水,出人意料的出现在正在攻打鄢县的蒲将军之后。蒲将军防备不及,被项羽打得大败,一万精兵几乎损失殆尽,狼狈不堪的逃回了南阳。项羽紧追不舍,跟着进入了南阳郡,连克邓县、穰县和胡阳三县,赵青与他打了几仗,接连败北,险些丢了性命,后来干脆不跟他野战了,躲在宛城里不出来。直到南柱国周叔带着大军赶到,这才挽回了颓势,项羽见攻城无望,带着骑兵返回南郡,一路向南,在江陵城下,和张良对垒。张良五万步骑,项羽三万骑兵,加上曹咎的一万多人,双方兵力相近,谁也吃不掉谁。几仗打下来,张良还吃了点小亏,南郡的战事竟成了僵局。
  陈余对谷城山那一战耿耿于怀,对项羽有些畏惧的同时,又有些不服气,总觉得他当时如果在大营里的话,项羽一定不能成功。可是现在见西楚的张良居然也不能占到项羽的便宜时,他心里莫名的有些平衡了。以他的眼光当然看得出来,张良和韩信是共尉专门用来对付项羽的双杀手,现在张良都被项羽打得没脾气,他陈余也就不算什么了。
  “大王,项羽虽然连战连胜,可都是小胜,不足以影响战局,无须担忧。”陈余将军报还回去,很平静的说道。
  “是吗?”共尉笑了,似乎也同意陈余的看法。他和李左车交换了一下眼神,又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陈余皱了皱眉头,考虑了一会,点点头道:“臣以为,可以让周柱国攻击大梁。”
  共尉笑得更开心了,他连连点头,又说道:“还有呢?”
  陈余应声说道:“请韩柱国加紧攻击齐地的东楚军。”
  共尉放声大笑,爽朗的笑声在大殿里回响。陈余一直低着头,一声不吭,脸上既没有高兴的成份,也没有不高兴的成份。共尉笑了一阵,这才道:“陈君,祭酒一直说你善于用兵,我还不怎么相信,现在看来,你确实是个人才,做个军谋太屈才了,到前线去吧,如何?”
  陈余心中一阵激动,连忙低头:“臣谨遵大王令。”他因为一念之差,被韩信和臧衍左右夹击,短短的一个月之内就丢了赵国和代国,从一个人上人的赵国大将军、代王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三百户南皮侯,这个落差实在太大了。他之所以没有愤而离去,一方面是他确实没地方可去,真要让他再去大河边钓鱼,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的。另一方面他是不甘心,总觉得自己一身的本事,如果因为一时气愤,就放弃了这个机会,实在可惜。他在这里隐忍,就是等待机会。他相信,象朱鸡石那样曾经背叛过共尉的人都能重新得到作用,他相信自己也会有机会。
  而现在,这个机会来了。
  “蒲赵二人虽然都能打仗,可是对于兵法不太精通,周叔要用兵大梁的话,南阳就会不太顾得上。你到南阳去吧,好好守着武关道。”
  “喏。”陈余强自按捺着心中的喜悦,接了诏令,退了出来。
  看着陈余退出了大殿,李左车向共尉行了一礼:“多谢大王为臣周旋。”
  共尉轻轻的摇摇头:“陈余这个人虽然太贪心了些,却也是个人才。让他做个南皮侯,一方面是赵歇不过是个千户侯,他这个大将军不能超过赵歇,二来也是要压压他的性子,让他不要太贪。”
  李左车苦笑了一声:“臣还以为大王故意为难臣呢,把臣的故主安排到臣的属下,现在看来,原来大王早就有安排了。只是现在好人臣做了,坏人却由大王做了,臣心里如何过意得去。”
  共尉一笑,不以为然的摆摆手道:“有什么过意不去的,于我来说,这只是举手之劳罢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陈余如果能安心的打仗,倒还真的不错。你看他片刻之间想出来的法子,居然和我们的方案十分接近呢。”
  “那是。”李左车也笑了,“这个人除了心高气傲一些,用兵才能还是有的。现在南阳的三个人都在项羽手下吃过亏,想来以后作战会小心很多,不至于被项羽钻了空子。”李左车说着,连连摇头:“以前大王一直说项羽是个利害的对手,臣总是不以为然,觉得他只是个匹夫之勇的莽夫,可是这几仗看下来,他用骑简直是得心应有。明明要去救江陵,却偏偏先攻击蒲将军,这招声东击西,确实高明。”
  共尉叹了一口气,没有接话。他一直对项羽保持着足够的警惕,可是现在看来,即使如此还是低估了项羽用兵的能力。如果仅就单独的一场战斗来说,项羽简单是罕逢敌手,即使是张良也没有沾到他的便宜。
  “好在东楚只有他一个人这么能打。”李左车庆幸的说道:“而我们却有三四个。”
  共尉看了李左车一眼,笑了:“你也算一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