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2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8/249

  “难道不是吗?”项伯反问道。
  共尉叹了一口气,抬起手示意项伯稍安勿燥,然后很无奈的说道:“季父,我也是被逼无奈啊。”
  项伯更不解了,还有人能逼着他和项羽开战?虽然项羽让他来指责共尉背信弃义有些自欺欺人,但是大面上却是有理有据的,毕竟是西楚军首先进入当初划定给东楚的势力范围的。
  “我想请问季父一句,如果我攻击的是弑君的叛臣,还有背信弃义之说吗?”
  项伯一惊,警惕的看着共尉:“何来弑君之说?”
  共尉招了招手,旁边的郎中立刻取来一个皂囊放在他的面前。共尉走到项伯的案前,小心的解开皂囊,将里面的帛书铺在案上。“季父请看。”
  项伯眯起眼睛,仔细的看了一眼案上的帛书,顿时哑口无言。
  “季父?”
  项伯一惊,随即强辩道:“这种污蔑之词,大王也相信?”
  共尉笑了笑,摇了摇头,收起帛书,小心的放进皂囊收好,然后回到自己的席上,嘴角微微挑起,带着些戏谑的看着项伯:“季父,你说这种话,难道当我是三岁小儿吗?”
  项伯也觉得自己的话站不住脚,且不说现在义帝全无踪迹,当初行事的英布、梅鋗都已经投降了共尉,就说义帝的女儿熊英、女婿吕臣,现在可都在西楚呢,共尉就算没有这份帛书,他要说项羽杀了义帝,是个弑君的逆臣,也不会有谁怀疑。更何况,更何况还有这封义帝熊心的亲笔诏书。
  项伯一下子语塞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共尉手里居然有这么一份诏书。仅凭这一份诏书,共尉在道义上早就立于不败之地。
  “你为什么没有公布出来?”项伯越发的不解。
  “我不希望他成为一个逆臣。”共尉简明扼要的回答道。
  项伯皱了皱眉,搞不明白共尉究竟是什么意思。照理说,他和项羽现在已经是敌对双方,把对方的名声搞臭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为什么他捏着这么有杀伤力的诏书,却一直没有拿出来?不希望项羽成为逆臣,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共尉呷着茶,默默的看着神情纠结的项伯。项伯到咸阳来,他当然知道是为了什么。项羽的地盘越来越小,已经没有了回旋余地,决战在即,项伯入关,不过是拖延一点时间罢了。而他,也恰好需要这个时间,来给项羽增加足够的精神压力。
  “我搞不懂。”项伯叹了口气,承认自己无能,猜不透共尉的用意。
  “季父,你搞不懂没关系。新年到了,我不想在这全国大喜的时候打仗,你安心的在咸阳呆一段时间,慢慢想,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我们再谈。”
  项伯听共尉说暂时不会发动攻势,倒是立刻放了心,他来的目的就是争取一点时间,让项羽好准备彭城的防线,既然共尉本来就没有立刻决战的打算,他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他跟着西楚的官员来到为他准备的驿馆,刚到门口,就看到了张良。
  张良面色黝黑,但是声音宏亮,走起路来虎虎生风,项伯印象中的文弱模样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项伯恍惚之下,差点没认出来,直到张良走到他的面前,拉着他的手亲热的称他的字,他才恍然大悟,反手握着张良的手臂,笑道:“子房,几年不见,你简直换了一个人,我都不敢认你了。”
  张良压低了声音,嘿嘿一笑:“是不是一副莽夫样?”
  项伯作势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点点头,扁着嘴道:“正是。”
  张良仰天大笑,笑声震得项伯的耳膜都有些疼。他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张良,真是莽夫了,以前的他从来不会这么笑的。
  “你们且将令尹的行李搬进去,我和他先去喝酒叙旧,然后再将他送回来。”张良不由分说,吩咐项伯的随从自去整理,却把项伯拉上车,一边吩咐御者出发,一边笑着对项伯说:“不瞒你说,我也是今天刚回咸阳,一听说你来了,连家都没有回,先来接你。我让阿乔准备了家宴,没有外人,就我们俩,好好说说话。嗯,上次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项伯皱起眉头想了想:“虽然这几年也见过几次面,但是促膝长谈,却还是在新郑的时候,一算也有五六年了。”
  “是啊,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张良回过头看了一眼项伯:“你最近可老多了,上次见你,还没这么多白须呢。怎么,很烦心吗?”
  项伯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破口大骂:“你装什么好心人?我这胡子白了,还不是你们西楚害的,这其中也有你张子房的功劳。现在你威风啦,手握雄兵,取南越,两攻南郡,现在更是连九江、衡山都收归囊中了。我东楚的地盘,四分之一落入到你手中了,我能不愁吗。”
  “哈哈哈……”张良也不生气,放声大笑,项伯说说,也觉得无趣,已方无能,打了败仗,这哪能怪别人呢。
  张良笑了一阵,饶有趣味的看着项伯,又逗他说:“还记得韩王吗?”
  项伯点了点头:“听说了。听说他现在吃着十万户的食邑,在西楚太学做学问,过得很滋润。”
  “你也可以啊。”张良应声答道:“省得你操心,连胡子都白了。”
  项伯闭口不言。说实话,他不是没想过这件事,但是他是项家的人,还是项羽的叔父,别人可以投降西楚,他不能,就算要投降,也只能跟着项羽投降。
  “不要想太多啦。”张良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天下大势已明,以你的才智,不会看不出结果,又何必拘泥呢?一定要等到不可收拾,你们才满意吗?”
  “不是我们要打你们,是你们先打我们的。”项伯强辩道,可是想到共尉刚刚给他看的义帝遗诏,底气未免有些不足。他瞟了一眼张良的脸色,见张良并没有什么反应,不免有些奇怪,他是共尉的亲信,难道他也不知道那份遗诏吗?
  “这是争天下,不是两人打架,谁先打谁并不重要,关键是他们两人终将会开战。”张良摆摆手,毫不客气的反驳项伯,“明人不说暗话,我们不先动手,就会相安无事吗?”
  项伯语塞。
  “项羽没有先动手,不是他不想先动手,只不过是他自己没有机会先动手。”张良一点情面也不留,直接揭掉了项伯自欺欺人的遮羞布。“如果当初我家大王遵从楚怀王的诏书,直接从南阳入关,项羽能战胜王离吗?有机会称霸王吗?我家大王和他约好的,他全力协助项羽与王离激战,胜则取关中为基业。仗打赢了,你们项家起死回生了,可是项羽干了什么事?安排章邯和司马欣来夹击关中!这是对兄弟的做法吗?现在说什么是我们先动手的,这话你们说着不脸红吗?”
  项伯面红耳赤,期期艾艾的答不出话来。他的才智本就不如张良,再加上确实是他们理亏,现在优势又在西楚一方,他是处处吃瘪,根本找不出任何理由来反驳张良,只能任凭张良批驳。好在张良不为已甚,见他不吭声了,便收了话题,慨然说道:“我们是老朋友了,这些场面上的话,不说也罢。今天请你赴家宴,我们就叙叙旧情,不提公事了,免得提起来又伤感情。”
  “咳咳……”项伯尴尬的点了点头:“如此甚好。”
  张良的府第就在咸阳宫附近,是一座很大的宅院,项伯远远的看见了,赞不绝口,艳羡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当年嬴政所建的韩国宫殿吗?真够气派的。”
  张良笑道:“是啊,这是咸阳城里最好的房子,全是当初嬴政所建的六国宫殿。韩国的宫殿,大王赏给新郑侯、韩(王)信和我三人了。”
  “你们大王可真大方的。”项伯想起自己在彭城的房子,有些酸溜溜的说道。
  “你是项羽的季父,难道他没有赏点好宅第给你?”张良将项伯的眼神看在眼里,故意挑拨道。
  “唉,彭城哪有什么好房子,子羽住的是当初楚怀王的宫殿,又做了些修缮,还说得过去,我们这些人,就住得差了。”项伯咂了咂嘴,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他放眼看去,一眼看不到头的全是漂亮的宅第,六国风格各不相同,但是都有灯光露出,看样子都有人入住了,不免奇道:“怎么,西楚王真将这么多宫殿全部赏人了?那他自己住哪儿啊?”
  “也不能说全部赏人了,楚国的宫殿还留着几座大宅子。”张良意味深长的笑着说。
  “是吗?”项伯心中一动。
  “这还能骗你?”张良指着远处的楚式宫殿,笑着说道:“楚宫和齐国是宅院最多的宫殿,大大小小有十几座宅院,大王自己占了一座,给太上王住——太上王本来应该住到长乐宫去,可是他不喜欢秦宫,喜欢楚宫,大王便也由他了——上柱国占了一座,令尹占了一座,东柱国韩信、细柳将军吕臣各占了一座,其他人都住在别处。”
  “这个也可以自已挑吗?”项伯不解的问道。
  “可以。”张良点点头,“三公九卿、万户以上的列侯可以挑北阪的宫殿,普通的两千石可以挑普通宫苑,你要是喜欢清静的话,上林苑还有不少房子。”
  “上林苑?”项伯的眼睛瞪圆了:“那不是你们大王的牧苑吗,怎么也让臣子住?”
  张良点点头:“我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大王说要与众臣共富贵,再说了,这么多宫苑闲着也是浪费,不如赏给臣子们住,这样既省下了给他们建宅第的钱,又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说起来,这还要感谢嬴政那个暴君了。”张良说着笑了起来,语气中带着无尽的讥讽:“要不是他们父子建了那么多的宫殿,我们西楚又何至于不用动一草一木就安置妥当?”
  项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想到项羽定都彭城之后,大兴土木,只为虞姬建造宫殿,却把他这样的项家老人丢在一边不管不问,心里便感慨万千。
  胜败有因啊。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六节
新年气象
  大腹便便的虞姬拿着一叠字卡,一张张的指给项琳看,每指一张,项琳就用她那清脆如铜铃的声音把卡片上的字响亮地读出来,字正腔圆,虞姬喜不自胜,满脸都荡漾着笑意,全部读完之后,她开心的将项琳搂在怀时,用力的亲了一下她的额头,赞道:“琳儿真聪明。”
  “阿母喜欢琳儿吗?”项琳眨着大眼睛,认真的看着虞姬。
  “当然喜欢。”虞姬笑道:“琳儿是阿母的心头宝贝呢,阿母怎么会不喜欢琳儿。”
  “那如果你生了弟弟呢?”项琳胆怯的指了指虞姬的肚子,似乎有些紧张的问道:“是不是就不喜欢琳儿了,琳儿是个女孩。”
  虞姬有些意外的看着女儿一本正经的脸,忽然一阵心痛,她揽过项琳,亲了亲她的小脸蛋,柔声说道:“生了弟弟也喜欢琳儿。再说了,说不定是个妹妹呢。”
  “可是阿母总要生一个弟弟的。”项琳托着腮,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阿翁是大王,大王就要有儿子的。”
  虞姬大惑不解,这孩子才这么点大,怎么知道这些事情?“谁告诉你这些的?”
  “琳儿听别人说的。”项琳撅着嘴,眼睛里笼罩了一层水气,楚楚可怜。
  “别听他们瞎说。”虞姬本想劝项琳两句,可是又觉得底气不足。项琳说得不错,项羽是东楚王,他一定要有一个儿子来继承他的事业的。可是……一想到这个事,虞姬就有些心酸。项羽和共尉这对兄弟现在已经势同水火,战场上项羽节节败退,现在防线已经收缩到了彭城,在子嗣上,项羽更是望尘莫及。她生了项琳之后,一直没能再怀孕,项羽又一直不愿意纳妾,就守着她一个人,以至于到现在他还没有儿子。相比之下,共尉的几个妻妾都有了子嗣,不仅是名正言顺的,就连外妻吕雉都生了儿子。
  难道命中注定,项羽的事业就到此结束,根本不需要儿子来继承吗?虞姬的心里象针刺似的难受,搂着项琳说不出话来。项琳见她不说话,以为自己的担心成真了,更是觉得委屈,看向虞姬鼓鼓的肚子的眼神竟变得有些凶狠起来。
  “谁在胡说八道啊?”外面一声大笑,项羽大步走了进来,一看虞姬母女脸色,不由得愣住了:“虞姬,怎么了?”
  “大王回来了。”虞姬连忙挤出笑容,推开项琳,艰难的要站起来。项羽一把摁住她,倚着她坐下,将项琳拉过去,搂在怀里,惬意的用硬得象钢针一样的胡子在她的小脸蛋上轻轻的碰了碰,逗得项琳直躲,这才咧着大嘴笑了。
  “父王,要是阿母生了弟弟,你还疼琳儿吗?”项琳揪着项羽的胡子,严肃的问道。
  “疼,当然疼了。”项羽不假思索,疲惫的脸上泛出红光。
  “还是父王好。”项琳欢叫一声,搂着项羽的脖子,嘟起小嘴在项羽脸上用力的亲了几下,啧啧有声。项羽大乐,爽朗的笑声在大殿里回响。
  虞姬含着笑,看着这对父女亲热,等他们闹了一阵,这才轻声说道:“好了,好了,琳儿,让你父王休息一会儿,他忙了一整天了,肯定累了。”
  “唉。”心满意足的项琳开心的跟着侍女走了。
  “我这宝贝女儿,真是越看越让人欢喜。”项羽看着项琳的背影,依依不舍。
  “琳儿已经认了三百多个字了。”虞姬也十分高兴的拿起字卡给项羽看。项羽接过来翻了翻,笑道:“阿尉做的这个字卡还真不错,他啊,是真的聪明。”
  话没说完,项羽脸上的笑容有些黯淡,他索然无趣的翻了翻字卡,随手丢在一旁,有些沮丧的坐在那里,一声不吭。虞姬见自己的一句话破坏了项羽的大好心情,后悔不迭,转身想给项羽倒杯酒,可是一看桌上的琉璃杯,想起来这也是共尉送的,就连瓮中的美酒,也是共尉特地让人送来的,不免愣在那里。她转过头,下意识的扫了一眼项羽的腰间,项羽的腰间挂的那口剑,也是共尉送的。
  “大王,城防准备好了?”虞姬轻声问道。
  “准备好了。”项羽强笑了笑,点点头,却又不由自主的叹了口气。
  “怎么了?”虞姬担心的问道。
  “韩信、周叔、陈余这几个竖子,全都防备森严,一点机会也不给我。”项羽苦笑了一声,将刚刚收到的消息告诉虞姬。他在准备彭城防线的时候,也没有闲着。他知道,西楚的三路大军即将合围,将彭城紧紧的围在中间,到时候共尉再率大军从关中出发,西楚就有近四十万大军,而东楚现在只剩下十五万人,兵力悬殊,仗将变得异常艰难。所以他派项伯以责问共尉背信弃义之名入咸阳,主要目的就是想拖延一些时间,好让自己有机会击败其中一两路人马,打破合围之势。可是现在看来,韩信这些人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都在加固城防,一点机会也不给他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8/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