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2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9/249

  “韩信、周叔是西楚王从行伍之中提拔起来的将才,陈余本来就是大梁的名士,他们三个又怎么会有机会给大王。”虞姬也轻声的叹惜了一声,倒了一杯酒,双手递到项羽面前。项羽接在手中,呷了一口,却什么滋味也没有,寡然无趣,喃喃的说道:“难道我就只能在彭城等着被他们合围吗?明年,明年他一出关,我就更没有机会了。”
  虞姬无言以对,不知道怎么安慰情绪低落的项羽,这时,腹中的胎儿动了动,虞姬低下头,轻轻的抚着腹部,怜爱之情代替了沮丧,脸上也多了几分光彩。项羽见了,心中一动,却更觉酸楚,自己的儿子还有机会看到这个世界吗?
  “虞姬,要不你先回会稽吧?”项羽看着外面已经漆黑的天空,忽然说道。
  “为什么?”虞姬诧异的抬起头。
  “彭城一战,可能凶多吉少。”项羽缓缓的摇摇头:“韩信三人的兵力已经两倍于我,他再领着关中精锐出函谷关,西楚的兵力将达到四十余万,他们兵精粮足,又有锋利的钢剑,坚固的铁甲,相比之下,我东楚只剩下十五万人,粮食又不足,最近又接连战败,龙且、项悍战殁,周殷、桓楚只身而逃,曹咎投降,士气已经低落到极点了。如何能胜?”
  虞姬看着面沉如水的项羽,犹豫的开了口:“既然大王觉得不能胜,何不……”
  “何不什么?”项羽忽然转过头,目光严厉的看着虞姬,虞姬一惊,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你让我投降他?不行。大丈夫宁可站着死,也不能跪着生。他曾经是我封的王,我怎么可能跪在他的面前,做他的臣子?万万不可。”
  虞姬叹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过了好半天,才幽幽的说道:“既然大王要在彭城决一死战,臣妾也不用去会稽,不管是生是死,臣妾都要陪着大王。”
  项羽张嘴欲劝,虞姬伸手掩着他的嘴,轻轻的摇了摇头,两行清泪滑落:“大王,不管会稽能不能守住,若是大王去了,臣妾又焉能独活。”
  “唉——”项羽长叹一声,伸手将虞姬搂在怀中,相对而泣。
  整个新年,彭城都是在一种近乎绝望的备战气氛中渡过的,项羽每天都奔波在各个可能作战的关口,认真巡查防务,亲切的询问士兵的情况,他的脸上,也一直挂着自信的笑容。东楚的将士虽然知道来年这一战凶多吉少,可是看到项羽时,又不由自主的多了几份勇气,都拍着胸脯向项羽保证,一定奋勇作战,不让西楚军占了便宜去。
  相比于项羽在彭城的紧张,项伯在咸阳是轻松的、快乐的。他和张良相谈甚欢,干脆不回驿馆去住了,要求住在张良的家里。张良也不反对,派人向共尉请示了一下,共尉爽快的答应了。于是项伯每天就和张良呆在一起,张良出去访友,他也跟着去,几天时间,几乎把咸阳城转了一大半。
  转眼之间,新年到了。正月初一,宫里有盛大的庆典,项伯也有幸参加。在祭祠了宗庙之后,共尉在咸阳宫举行大酺,请各郡县上计或进京述职的官员以及京中二百石以上的官吏吃饭,同时参加的还有各地来的力农(种田能力)、秀才等,两千多人把偌大的咸阳宫挤得水泄不通。
  正月初五,在上林苑举行与民同乐的大会。早在新年之前,来参加大会的人就挤满了咸阳街头,大会的内容也成了街头巷尾最热闹的话题,每一家客栈或是酒楼都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场所。从各地赶来参加大会表演的艺人、勇士在各个场所成了最受欢迎的人,这其中还包括了不少深鼻高目的西域人,说话象鸟叫的南越蛮夷,大冬天也不穿棉衣的巴蜀蛮兵。
  阿房宫基址在新年前就开始整修,将作大匠陈乐派人在基址上增筑了夯土,形成一个西高东低、宽一百二十步,分成三十级的看台,而表演的区域,就在看台的东面。咸阳的百姓消息灵通,知道阿房宫是主会场,初五一大早就扶老携幼的赶往上林苑占地方。
  太阳初升,共尉的车驾出了咸阳宫,在虎贲郎和羽林骑的护卫下,来到上林苑。文武官员,各国使者前呼后拥,煞是威风。车驾一进上林苑,围观的百姓就欢呼起来,万岁之声不绝于耳。共尉站在马车上,笑容满面的向围观的百姓挥手示意,缓缓来到看台前,虎贲郎和羽林骑在看台边护卫,共尉拉着王妃白媚的手,登上看台,却没有坐下,而是站在看台的入口处,静静的等待着。
  百姓们不解其意,都停住了欢呼,等着看大王接下来的举动。
  奉常叔孙通峨冠大服,双手举着一块玉笏,站到了看台前的台阶上,清了清嗓子,拉长了高声大喝:“大王请太学祭酒登台——”
  紧跟在车驾后,红光满面的孔鲋下了车,在孔腾的搀扶下快步来到看台前,恭恭敬敬的站好。
  叔孙通继续高喝:“大王请太学诸院老师登台——”
  西楚太学各院的老师在将作大匠、工学院老师陈乐的带领下,鱼贯而出,在孔鲋的身后依次站好。共尉夫妇一起向他们躬身行礼,齐声道:“请祭酒、诸位老师入座。”
  “谢大王。”孔鲋带着众老师毕恭毕敬的躬身带礼,然后一脸骄傲的缓步登台,坐在看台中央的第二排。他们虽然不敢笑出声来,但是从他们眉眼中的得意可以看得出来,在上万人面前被大王如此礼遇,他们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特别是工学院和商学院、农学院的老师更是兴奋的眼珠子发亮,商人、工匠、农夫,以前都是最底层的人,现在却得到如此尊崇,这是他们这些人开始研究这些学问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们的胸中涌动着万丈豪情,一定不能辜负大王的这一份心意,要将学问切切实实的做好,为西楚的富强贡献更大的力量。
  “大王请三公登台——”
  上柱国白公、令尹陆贾、御史大夫郦食其缓缓而出,在共尉面前站成一排。
  “三公辛苦。”共尉和白媚躬身施礼。
  “谢大王。”白公三人躬身还礼,然后缓缓走过去,站在共尉的背后。
  “大王请四柱国登台——”叔孙通继续唱礼。
  四柱国之中,只有北柱国吕释之、西柱国桓齮从边疆赶回来了,其他的两个柱国韩信、周叔都在前线,不能亲临,由他们的夫人全权代表。西楚以东为尊,东柱国韩信的夫人木不韦盛装而行,随后是周叔的夫人,而桓齮和吕释之两对夫妇跟在后面,款款来到共尉面前。
  “柱国们辛苦。”共尉夫妇和三公一起施礼。
  “谢大王。”木不韦带着,俏声应道。还了礼之后,也跟着站到三公的后面。
  紧接着,九卿登台,各军的将军登台,来与会的各郡守登台,他们到了台上之后,都没有坐下,而是沿着登台的甬道站成两排,文东武西,井然有序。
  众人看得更是不解了,大王表示对三公九卿,各军将军以及郡守的恩宠,这他们可以理解,可是这些人都登台了,为什么大王还不入座?
  就在此时,叔孙通响亮的声音再起:“大王请太学士子,各地秀才登台——”
  “哄”的一声,众人都交头结耳的议论起来,太学的士子也好,各地推荐来的秀才也好,都是没有身份的白丁,怎么大王也会对他们一样尊敬。更让他们惊讶的事情接着发生了,士子、秀才们鱼贯入席的时候,三公九卿,将军、郡守们居然一齐躬身施礼。
  原来他们不入席,是等着给士子、秀才们行礼啊。众人恍然大悟。
  士子、秀才们都有些不知所措,他们没有想到自己会得到这样的礼遇,大王亲迎,朝庭的最高官员给自己行礼,一时之间都愣在那里。好在叔孙通在共尉通知他如此制礼的时候就预料到了这个情况,立刻有相关的人员引着他们入席。
  士子、秀才之后,是军中的功臣,再往后,是各地的力农,各地的富商代表,是各工坊的优秀匠师。士农工商,一个不少。直到他们全部入座了,共尉这才带着三公九卿入座。
  最后一项,典客带着来进贡的使者依次来到看台前,向共尉行礼,献上礼物。项伯坐在张良的旁边,看着一个个穿着奇装异服,长得稀奇古怪,不类中原人的人操着生硬的语言,在共尉面前依次说着赞美的话,送上一份份精美的礼物,好奇得眼珠子都凸出来了,一连声的问张良:“这是什么人?这又是什么人?”
  张良不厌其烦,耐心的给他介绍,这是匈奴的使者,那是夜郎国的使者,那是西域大月氏的使者,那是据说从万里之外的大食国来的使者,一个个如数家珍。项伯听得目瞪口呆,这些人闻所未闻,这些事同样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实在是让他大开眼界。
  “你们……你们和大月氏、大食国都有交往了?”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我们西楚的商人。”共乔得意的插了一句嘴。
  “哦——”项伯惊叹。
  “没什么稀奇的,以后还会有更多你没听说过的国家。”张良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项伯,示意已经看傻了的项伯坐下:“坐吧,使者们献完礼,马上就要开始表演节目了。”
  “好好。”项伯一连声的应道,他觉得自己的脑子有些不好使。本来他觉得咸阳的新鲜事他已经了解了不少,可是今天一看,自己不知道的还有很多。
  各国使者献完礼之后,令尹陆贾起身宣布大会开始,一声令下,围观的百姓顿时鸦雀无声,都瞪大了眼睛看节目。刚才的礼仪虽然热闹,但是对他们来说,却不是主要目的,他们只有羡慕,只有眼馋,而接下来的节目,却是解馋的。
  在众人注视下,一百个赤足的蛮人举着盾牌,拿着短剑走到了台前,两个举着大旗的年轻人站在前面,先带着蛮人向看台施了一礼,然后用力的挥动了手中的大旗。
  大旗一舞,周边站着的十几个腰挎大鼓的蛮人一齐击响了大鼓,雄浑的鼓声冲天而起,气势惊人,惊得围观的百姓大吃一惊。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那一百个蛮人举剑击盾,大腿板跺得地皮发颤,大声的呼喝着,跳起了一种阳刚气十足的舞蹈。他们来回周旋,做出各种击刺拼杀的动作,吼声极具暴发力,配合着战鼓和大旗,让人仿佛到了激烈厮杀的战场。
  关中百姓大多都习于战阵,关中的歌谣也极是粗犷,初始的惊讶过去之后,他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种充满了杀气的舞蹈,围在前面的人不由自主的跟着蛮人的节奏,跺着脚、大声吼叫。
  “嚯嗬!嚯嗬!”
  “这就是巴渝舞?”白媚凑到共尉耳边,笑着轻声问道。
  “是啊,听说牧野之战,他们在阵前一舞,吓得纣王的七十万奴隶军倒戈。”共尉点点头。
  “白虎军果然名不虚传。”白媚赞了一声:“有这样的部下,怪不得彭越不愿意回京任职。”
  共尉哈哈一笑。彭越等人带降了南越之后,张良上表论功行赏,彭越升为将军,要调回咸阳任职,哪知道彭越上表拒绝,说赵佗虽然降了,可是不少蛮夷还不服,比如夜郎国还没有称臣,他要带着白虎军继续征战。白媚开始不理解,彭越不是一直想衣锦还乡吗,怎么现在可以还乡了,他却不回来了。现在看到气势雄壮的巴渝舞,总算是有些明白了。
  白虎军的巴渝舞之后,各种各样的表演节目一一上场,有军中勇士的武艺比赛,有外国来的杂耍艺人的表演,有摔角,有蹴鞠,精彩的比赛层出不穷,看得看台上下的观众如痴如狂。
  上午过后,表演的人开始分区,有比赛武艺的,有比赛诗文的,有比赛说唱的,不一而足,比赛场地周围还有各种小摊,有卖酒的,有卖饼的,有卖书的,还有卖各种玩具的,应有尽有。
  项伯在张良的带领下,看了不少地方,最让他感兴趣的还是以比武为主的赛区,不少军中来的勇士各展手段,比剑术,比射艺,比骑术,比投石(相当于现在的铅球),比超距(跳远),一个个生龙活虎,互不相让。更让项伯惊讶的是,在这些勇士里面,他还看到了田荣的儿子田广,这小子穿着一身的郎官衣甲,骑着火红的战马,与一帮郎官们纵马奔驰,弯弓放箭。还别说,他虽然没拿到什么名次,可是至少架势不错,看起来蛮象那么回事,甚至在单独放对的剑术比武中,他居然还连赢三场,引得旁边观看的少女们惊叫连连。
  “这……”项伯指着那些年轻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我西楚首重战功,年轻人喜欢武艺,不足为奇。”张良微微一笑:“列侯、功臣子弟入太学,大部分都选军学院,就是想以后从军,这些小竖子,一个比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好象天下就是任由他们驰骋的一样。”
  项伯倒吸一口冷气。他刚要说些什么,却看到了几个熟人,曹咎、英布、梅鋗几个正挤在一起,围着比武的人大呼小叫,英布卷袖子、撸胳膊,一副恨不得跳进场比试一番的架势。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七节
方寸已乱
  看到项伯,曹咎和梅鋗都有些尴尬,他们老早就知道项伯在咸阳,但是不好意思见他,一直有意的避着他,今天看比赛看得太兴奋了,居然忘了避让,被项伯撞个正着。让无可让,他们只好上前施礼:“项公。”
  项伯哼了一声,视若未见。梅鋗投降西楚也就罢了,他本来就不是项家的部属,来去自由,可是曹咎投降西楚却说不过去,他是东楚为数不多的几个非项姓却能得到重用的将军,项羽把南郡的重任交给他,他却带着南郡投降了,直接让东楚的左翼暴露在西楚的面前。
  项伯脸色不好,梅鋗和曹咎更尴尬了,头低得几乎要碰到膝盖,英布却不以为然,走过来大大咧咧的冲着项伯拱了拱手:“项公,你也来了?”
  项伯一听,瞪了他一眼,语带讥讽的说道:“九江王好气色、好雅兴啊,不用守九江,跑到咸阳来看热闹了?”
  英布哈哈大笑,凑到项伯面前,挤了挤眼睛,压低了嗓音,故作神秘的说道:“在九江不好啊,离霸王太近,睡觉不安稳,到咸阳来呢,再也不用担心被人下黑手了,一夜睡到大天亮,自在。”
  项伯语噎,哑口无言。英布得理不饶人,又拍了拍项伯的肩膀,一副很同情的表情:“项公,不是我说你,你那个令尹做得也无趣,不如早点到咸阳来,你看这儿都热闹?比你在彭城舒服多了。不要犹豫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一点我英布是深有感触啊,要是早点到咸阳来,我又何至于只有三万户?当然了,更委屈的人还有,比如那个陈大名士,他要是早点识时务,又何必现在要在东楚头上找功劳,增食邑?哈哈哈……”
  英布说完,仰天大笑,拉着梅鋗和曹咎扬长而去。项伯面红耳赤,看着英布嚣张的背影,却又无可奈何,只得苦笑道:“这个死刑徒,还是那副德行。”
  张良一直站在旁边含笑不语,听了项伯这句话,才接上去说道:“英布虽然粗豪,这句话却是说得实在,你也听我一句劝,不要再犹豫了,免得到时候玉石俱碎,又何苦来哉?”
  项伯故作不快的哼了一声,心事重重,再也没有心情看下去了,怏怏不乐的打道回府。
  共尉一直没有再召见项伯。正月十五,张良参加了最后一次朝会,然后就奔赴战场,项伯不好再在张良家里呆下去,便搬回了驿馆,继续等待。可是出乎他的意料,直到正月末,他也没接到共尉要召见他的消息。他自己沉不住气了,主动到咸阳宫请见。
  共尉看到他,还没说话,先笑了:“季父急什么,既然子羽要时间准备,我就多给他一些时间准备好了。你放心,我不出关,子房先生他们都不会主动出手的。”
  项伯脸一红,感情自己要拖时间的目的人家一清二楚,而且根本不在乎,你要时间吗,我就给你足够的时间,看你什么时候能准备好。他放了心,又试探的问道:“那大王准备什么时候出关?”
  共尉不假思索,应声答道:“等春耕结束了。”
  项伯大惑不解,不是说年后就出关的吗,怎么还要等到春耕结束?
  看着项伯疑惑的眼神,共尉又笑了,他晃了晃身子,让自己坐得更舒服一点,捻着手指说道:“季父有所不知,去年韩信拿下了燕、赵、齐,子房先生拿下了衡山、九江、南郡,还有江南的大片土地。那些地方如果不抓紧时间耕种,今年秋天就没有收成,我又如何能保证那些地方的百姓丰衣足食?他们现在是我西楚的子民,如果不能让我的子民吃饱饭、穿暖衣,我这个王还怎么当?”
  项伯愣了一下,转念一想,立刻暗自叫苦。西楚有足够的兵力优势,他们把彭城团团围住,后方可以轻松的进行耕种,秋天一到,就有收获。而东楚则不然,大战在即,百姓哪敢去耕种啊,地荒了,到了秋天,颗粒无收,不要说百姓,恐怕连将士都会缺粮。
  感情西楚不是给时间让彭城准备,他是要跟东楚比消耗,不战而屈人之兵啊。项伯虽然不是什么大才,可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他明白,只要东楚一旦缺粮,而西楚却家给人足,这仗就不用打了,百姓和将士都会向西楚跑。现在西楚的实力摆在那里,东楚想拦都拦不住。
  项伯额头冒出了一颗颗的汗珠,屏住了呼吸。他现在一天也不想在咸阳呆了,他想立刻回到彭城去,把共尉的打算告诉项羽,让他立刻做出决定,开战也罢,投降也罢,越快越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9/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