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249

  前面在准备,共尉坐在后殿等候,项羽盛装坐在他对面,腰杆挺得笔直,目不转睛的盯着棋盘。回咸阳的路上,他和共尉下了无数次的象棋,每次都输得鼻青眼肿,心里特别的不服气,所以一有机会,就缠着共尉下棋。象棋和围棋相比,更直接的取法于兵法,正对项羽的脾气,他先前在彭城的时候,没有人和他下棋,他也不知道其中的妙处,现在被共尉勾引着上了瘾,直接把下棋当成了作战的替代品,一天不下棋就心里慌。今晚大宴,他借口说让虞姬带着项琳来宫里玩,刚过天午就来了,又拉着共尉下起了棋。
  共尉的棋术算是中上等,和李左车这样的高手过阵,他是输多赢少,可是面对项羽这个新丁,他却是游刃有余。看着项羽眉头紧锁,用心思索的样子,他特别有优越感,一手端着茶杯喝茶,一手将棋子在手里转得嘎嘎作响。项羽输了棋,本来就有些烦,再被他这声音一吵,更是坐立不安,不时的瞪一眼他的手,恨不得将他手里的棋子抢过来扔掉。但是他不时的提醒自己,兄弟归兄弟,但是君臣大义不能忘,再怎么说,自己现在是臣子,既然低了头,就不能乱了规矩,所以即使心里痒痒的,也只能憋着,憋得气也粗了,脸也红了。
  共尉也知道项羽为什么这样,但他就是故意逗项羽,看他究竟能憋到什么时候,一看到叱咤风云的项羽这么憋屈,他就浑身舒泰,每一个毛孔都散出着快乐,比赢了棋还高兴十分。项羽越是难受,他越是磨得响。
  和共展如、白展堂兄弟玩得开心的项琳偶然转头的时候,看到了项羽的脸色不好,再顺着项羽的目光看去,一下子就知道了其中的奥妙,她把两个小子拉到一边,不知道捣鼓了些什么,然后三个人一脸讨好的笑凑到共尉身边来,共展如、白展堂兄弟拉着共尉的手,将他手里的棋子夺了,然后嘻嘻哈哈的跑了。共尉没搞明白状况,还在和他们逗笑,却听得对面的项羽一声得意的断喝:“卧槽马,闷宫!”
  共尉咧嘴一乐,伸手去拈他早就准备好的棋子,准备屠杀项羽的卧槽马,却拈了个空,他坐起身来,四处寻找,忽然发现自己少了一只棋子。
  项琳趴在项羽的背上,举起小手晃了晃,拿的不正是共尉暗伏在那里的棋子?共尉瞪瞪项琳,又瞪瞪棋盘,笑骂道:“不会吧,偷棋这种上不得台盘的手段都用上了,可有些胜之不武啊。”
  项羽得意的将项琳搂在怀里,用力的亲了一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连亲生儿子都不帮你,你在棋界可真是个名符其实的孤家寡人啊。”
  共尉挠了挠头:“不对啊,我记得琳儿是个很听话的孩子,怎么也会玩这一手?”
  “这就叫生于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项羽一副惋惜的样子,长长的叹了口气:“那么好的一个孩子,怎么到了咸阳,就变得这么坏了呢?琳儿啊,我们还是回项城去吧。”
  “且!”共尉被项羽的无赖逗得无言以对。
  隔壁,白媚、吕媭、薄姬等人围着大腹便便、一脸幸福感的虞姬唧唧喳喳的说个不停,笑声此起彼伏。吕媭和薄姬的头上都围着布——不久前,她们一年生了一个女儿,还属于保护对象。
  “姊姊,如果你肚子里这个是个男孩,将来就娶我的诗诗做媳妇吧,我们两家再结个亲,亲生加亲,可好?”吕媭笑盈盈的拉着虞姬的手,温婉的笑道。
  薄姬掩着嘴,无声的乐了:“姊姊,你也太心急了些。再说了,为什么一定要娶你的诗诗呢?说不定啊,他会喜欢我的恒恒。”
  吕媭的女儿叫共展诗,薄姬的女儿叫共展恒,都是共尉亲自取的名字。
  “这还用说吗?虞姊姊脸上有些肿,而且肚子尖尖的,一看就知道是个儿子。”吕媭瞥了薄姬一眼,轻声笑了:“至于是我的诗诗还是你的恒恒,我看就不用争了吧。怎么说,我的诗诗也早出生两天,算是个姊姊,这哪有妹妹还姊姊争的呢?薄家妹妹,你说是不是啊?”
  白媚听了,扯扯吕雉的袖子,指着吕媭笑道:“你看,少姁又在挤兑人了。表面上说是诗诗和恒恒,实际上却是说她们自己,总拿这个姊姊的名头压人。是不是当初你拿姊姊的名头压她压得太多了,所以她现在要找回来?”
  吕雉淡然一笑:“王妃这可就说错了,她是姊姊的时候,自然是要挤兑妹妹的,可是她是妹妹的时候,却也是要挤兑姊姊的。难道王妃跟在一起这么久,还没认清她的嘴脸吗?”
  “谁说我挤兑她了?”吕媭撅起了嘴,“你们都欺负我。”
  “好了,我不欺负你。”虞姬忍不住的笑出声来,反手拍拍吕媭的手道:“如果我真生个男孩,一定要娶你的诗诗的。”
  “姊姊这可就偏心了。”薄姬不服气的笑道:“我的恒恒可不比她的诗诗差呢。”
  “你放心,我也不欺负你。”虞姬另一只手拉着佯怒的薄姬,越发的忍不住心中的喜气:“一并娶了,一并娶了,谁也不得罪。”
  “你想得倒美啊。”吕媭和薄姬同时推开了虞姬的手。白媚也笑道:“你还真是想得美,一个儿子,想娶我共家两个女儿,这心思也太大了些。”
  众人大笑。
  外间的共尉和项羽听了,相视而笑,两人一边摆棋,一边说着闲话。正说着呢,主持宴席的叔孙通提着衣摆,迈着小碎步赶了过来,冲着共尉一躬到底:“大王,众臣已经入席。”
  项羽一听,连忙起身,拜了一拜道:“大王,请大王稍候,臣先行一步。”说完,也不等共尉阻拦,自己匆匆的走到侧殿门口,叫了虞姬出来,扶着虞姬先去了。共尉看着恭敬有加的项羽,暗自叹了一声。项羽自己处处刻意的让自己符合臣子之礼,这本来是好事,可是他心里却有一些遗憾。
  “大王,请。”叔孙通将共尉眉宇之间的遗憾尽收眼底,微微一笑,却不点破。项羽这么懂礼,当然有项羽自己自觉的原因,但和他叔孙通也不无关系。项羽现在是列侯,所有的列侯初封之后,都要到主爵中尉处领礼,就是由主爵中尉安排人向他们讲解列侯的各项权利和责任,有哪些禁忌,其中礼这一项是由奉常叔孙通辅助的。一般来说,叔孙通是不亲自授讲的,一般都是派个人却配合周苛就行了。唯独项羽入咸阳的时候,叔孙通亲自出马,在讲解那些通用的礼节之外,还夹带了一些私货。
  共尉起身,在夫人白媚的陪同下,款款出了后殿。从屏风后面绕出来,登上了主席。以项羽为首的几个十万户排在最前面——项羽虽然是最后一个封十万户的诸侯王,可是他的积威还在,臧荼、司马卬曾经是项羽封的王,下意识的还以他为伯,韩成是老实人,不争这些虚的,而田荣更是连屁都不放一个,他看到项羽说话都不利索——其他的列侯按着封邑的多少依次排开。一见共尉出来,项羽领头,朗声说道:“臣项侯籍,携夫人虞氏,恭迎大王、王妃。”
  众人齐声致礼。
  共尉站在主席前,却没有坐下。在他的两侧,各排着十个席位,右边是安排十万户侯,右边是安排三公柱国等重臣的。右边的座位明显多于现有的十万户侯数目。众臣一看到这个架势就知道,大王今天要封赏了,不仅是十万户侯,可能有功的,今天都要一起封赏。有功的臣子都忐忑不安的等着呢,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样的封赏。
  共尉摆了摆手,大殿里顿时安静下来,一个个眼神热切的看着共尉。共尉朝叔孙通点了点头,叔孙通微微颌首,上前一步,郎声喝道:“大王请十万户侯入席——”
  项羽、韩成等五个十万户行了一个礼,赶到十万户席前,恭敬的站着,等即将加封的十万户到齐,再一起入席。十万户席一共有十个,项羽、韩成、司马卬、田荣、臧荼一入席,就只剩下了五个,不知道这五个十万户会最后花落谁家。不少人都将目光看向了白公,他是上柱国,又是大王的岳丈,理论上来说,他应该是最有可能封赏的。可是白公的脸上却平静得很,一点也没有韩信等人脸上的期盼神色。
  在让人紧张的寂静中,主爵中尉周苛双手托着一卷诏书,缓缓的走到台前。他挺直了身躯,威严的扫视了一眼下面的臣子,然后缓缓的打开了手中的诏书,扫了一眼已经烂熟于心的内容,清咳了一声,朗声念道:
  “大王有诏,东柱国韩信,取上郡、克雁门,夺赵破齐,功居第一,增食邑七万户,合前共为十万户——”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七节
休养生息
  众人顿时哗然,不由自主的将目光看向了白公和韩信。韩信封十万户在意料之中,但是白公却没有加封,不免让人有些意外。韩信也十分意外,他看了一眼白公,随即和夫人木不韦一起上前拜倒在地:
  “臣韩信,拜谢大王。”
  “请君侯入席。”一个郎官走到激动的韩信面前,躬身说道。韩信站起身来,牵着木不韦的手,站到第六个十万户席上。他又看了一眼白公,心想大王大概是先赏战功,然后再封白公等坐守咸阳的功臣吧。
  “大王有诏,南柱国周叔,取颖川,定大梁,增食邑七万户,合前共为十万户——”
  周叔带着夫人赶上前去,拜倒叩谢。他比韩信还要激动。他只是魏国名声不显的一个将军,如果不是共尉的赏识,他这一生都将埋没,哪里可能象现在一样封十万户,贵极人臣。
  “请君侯入席。”郎官走过来,引着感激涕零的周叔入席。
  “大王有诏,将军张良,定巴蜀,取南越,荡平江南,取陈郡,围彭城,有功,增食邑九万户,合前共为十万户——”
  张良、共乔上前拜谢,依次入席。
  五席去了三席,攻取彭城的三个武将全封了,剩下的两个十万户席位应该是文臣的了,大家都将眼光看向了以令尹陆贾为首的文臣。
  “大王有诏,左尹赢婴,平定南越,抚民有术,有功,增食邑六万户,合前共为十万户——”
  公子婴愕然,虽然在平定南越的过程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他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会封为十万户,直到有郎官上前提醒,他才回过神来,连忙带着夫人上前行礼谢恩。
  众人都交头接耳,显然这个封赏很出乎他们的意料。但是想想又并不意料,公子婴是秦朝的宗室,共尉入关,他带头向共尉投降,后来又一直很配合,对共尉尽快的平定关中有莫大的帮助,现在又利用他秦宗室的身份分化了南越的秦军,使张良轻而易举的拿下了南越,现在还主掌着南海郡的政务,可谓是举足轻重,封个十万户也在意料之中。
  只剩下最后一个十万户了,众人都屏住了呼吸,侧耳倾听。白公和陆贾的脸上还是很平静。依理来说,他们俩虽然没有征战沙场,可是一个是共尉的岳丈,三公之首,一个是共尉起家时的亲信,现在提丞相,对共尉平定天下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封个十万户,应该也是有可能的。
  “大王有诏……”周苛看看白公和陆贾,然后朗声念道:“陈侯乐……”
  周苛的声音一出,下面顿时哄然,谁也没有想到,最后一个十万户会是陈乐。但是大家随即又释然了,陈乐主管着咸阳的军工作坊,西楚军仗以横行天下的利器,西楚商人赚得盆翻钵满的各种新奇货物,绝大部分都是陈乐搞出来的,他不封十万户,谁封十万户?
  陈乐夫妻上前谢恩。白公和陆贾互相看了看,不约而同的笑了。共尉这次的封赏自然是和他们商量的结果,新增的五个十万户,他们早就知道花落谁家,只是为了保密,他们才不露声色而已。
  十万户尘埃落定,接下来开始封赏其他的人,一个接一个的赏赐,众人依次上前谢恩。共尉的封赏颇有讲究,不仅仅要考虑功劳,还要考虑各方的实力平衡,又不能太让人觉得这只是一个平衡的结果,因此他和三公等重臣商量了很久才定下来,总体上说还是比较公平的。大家虽然有些意外,但细想想自己的功劳和资历,也都没有太大的意见,大部分都开开心心的接受了。
  封赏完毕,十个十万户坐在共尉的右侧,三公还有西、北两柱国坐在共尉的左边,下面的人按官职和爵位依次入列。叔孙通一声高唱,宣布宴席开始。众人举杯,先贺大王一统天下,再贺大楚国运昌盛,一次又一次的举杯,一下子将气氛推向高潮。
  三巡酒过后,依惯例,共尉与白媚离席,向十万户侯、三公九卿、各郡守、尉等两千石以上官员敬酒,虽然他们只是浅尝辄止,嘴唇在酒杯边上碰一碰,说的也只是例行公事的致谢,但是臣子们感觉却不一样,从古到今,王者向臣子敬酒致谢的,共尉是头一份。而那些官员的夫人更是兴奋莫名,西楚的规矩,参加这种大宴,有夫人可以携夫人一起参加,共尉起带头作用,如无意外,重大场合一向是夫唱妇随,咸阳蔚然成风,虽然还远远没有达到妇女半边天的地步,但是妇女的地位和以前相比却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项羽看着共尉夫妇一个个的敬酒过去,暗自摇头,他觉得共尉这样做是得了人心,可是也将王家风范丢得干干净净,这还哪有一点上位者的样子。可是事实已经如此,再加上他因此能够光明正大的带着虞姬出入于各种场合,那么一点不快,也就无关紧要了。
  共尉来到少府宝珊面前,特地让捧着酒壶跟在后面的郎官加满了酒,然后和宝珊碰了一下杯,叮然有声,共尉笑着说:“宝少府,我要破例,向你敬个全杯。”
  宝珊抿嘴微笑:“臣何德何能,受大王如此恩宠,实在是感谢不尽。”
  共尉一仰脖子,喝尽了酒,又伸出手去,让郎官添满了酒,然后再次对宝珊举起酒。宝珊有些惊讶,共尉和别人都是意思一下,唯独跟她喝了全杯,已经是意外的恩宠了,怎么还要再喝?
  别人既妒嫉宝珊受到的恩宠,又不解共尉的用意,都停下了杯,向他们看来。
  共尉笑着说道:“刚才跟宝少府喝全杯,是因为宝少府替我赚了很多钱,如果不是宝少府的生意经高明,仅是太学和尚工的开销就能让我破产。因此,我要向宝少府致谢,过一会儿,孔祭酒和陈大匠还要来向宝少府敬酒,这一点,我就不饶舌了。”
  宝珊微微一笑,共尉说的话正是她最得意的事。西楚太学的一应开销,都是共尉的私房钱,而陈乐和徐福做试验用的钱,也全是从少府里开支的,没用国库的一枚钱。可以说,太学能如此顺畅的运行,陈乐能有十万户的食邑,都和她有莫大的关系。
  “但是,我现在这杯酒,却与那些无关。”共尉举了举杯中酒道:“我有一个要求,希望宝少府能够满足。”
  “大王有令,臣一定竭尽全力,在所不辞。”宝珊欠了欠身,恭敬的说道。
  “宝少府,你看这里,基本都是成双成对的,你是不是也加紧一点,明年大飨的时候,也……”共尉挑了挑眉毛,向旁边的人眨了眨眼睛:“诸位,你们说是不是啊?”
  侧耳倾听的臣子们一听,先是一愕,随即哄堂大笑。宝珊的脸腾的一下红了,一直红到耳根,她万万没有想到,身为天下之主的共尉会在这个场合和她开这么一个玩笑,当时就羞得无地自容。
  共尉转身,冲着大笑的臣子们大声说道:“我说那些尚未成家的儿郎们,你们也要多多用心,早日立功封侯,要不然,你们怎么才能配得上我大楚的这位女陶朱公?”
  “大王说得正是。”未成家的大臣们再次哄堂大笑:“臣等一定努力。”
  灌婴排众而出,举着酒杯大摇大摆的来到共尉面前,嘻笑着说道:“大王,你可说到臣的心眼里去了,看着宝少府一个人,我……们都着急啊。大王,你看是不是下一道诏书……”
  “一边凉快去。”共尉瞪了他一眼,“这是能下诏书解决的事吗?再说了,你灌婴已经有了妻妾,这事跟你有什么关系?唉,你夫人怎么没来?”共尉指着灌婴冷笑了两声,佯怒道:“我看要让主爵中尉查一查你的事了。”
  “臣冤枉。”灌婴大叫,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样子:“臣的黄脸婆正准备给我生二小子,这才没来,可不是臣家事不宁啊。再说了,周将军他的夫人也没来,大王怎么不查他?”
  众人再次哄堂大笑。
  项羽一边笑,一边连连摇头,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聚会,没想到居然会是这个样子,堂堂的大王和臣子当着这么多的面开玩笑,而且其他人好象也习惯了,一点惊讶的样子也没有,就连老孔鲋都自得其乐的喝着酒,眯着一双老眼笑眯眯的看着共尉,并无起来说两句的意思。
  礼崩乐坏啊,真正是礼崩乐坏。
  共尉不理灌婴,灌婴是标准的狗脾气,你越是打骂他,他越是来劲,有点恃宠而骄的味道。他回过头对还尴尬的站在那里的宝珊说道:“这件事就拜托宝少府了,我先干为敬。”
  宝珊手足无措,看着共尉一饮而尽,连自己怎么坐下的都不知道。治粟内史萧何的夫人坐在她左边,郎中令虞子期的夫人坐在她右边,见她这么窘迫,都笑着过来开导她,这才算把这个场面给圆过去了。看看旁边一对对的同僚,宝珊也十分感慨,她知道,共尉之所以要求大臣们带家属赴宴,有一部原因就是担心她一个女子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不方便。对于共尉的体贴,她感激得五体投地,这也是她愿意竭诚为共尉效忠的原因所在。
  第二天,新封的五个十万户侯入殿谢恩。共尉将他们留了下来,又请来了三公和另外两个柱国吕释之和桓齮。上柱国白公虽然没有十万户,可是昨天也增加了一万户食邑,总共达到五万户,陆贾、郦食其都各自增了食邑,陆贾四万五千户,郦食其三万户,吕释之和桓齮增得比较少,各加了三千户。但是他们知道,东线南线的战事已经基本结束,下面主要的战事就是北面和西面,是他们立功的时候了,因此也是信心满怀,并不因食邑增加得少而伤感。
  “在座的诸位,都是我大楚的栋梁。”共尉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说道:“四个柱国,两个已经成了十万户,剩下的二位,当努力。”
  吕释之和桓齮互相看了一眼,同时拜倒:“臣一定竭尽全力,不负大王所望。”
  “嗯,我相信你们的能力。”共尉摆摆手,请他们起身,然后看了一眼白公他们:“今天请诸位来,就是商量一下西线和北线的战事。为了东线的战事,我们对匈奴人已经忍了很久了,现在东线平定,该要考虑匈奴人的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