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2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0/249

  吕释之和桓齮大喜,竖起耳朵倾听。
  “大王。”陆贾欠身行礼:“请容臣先报告一下今年上计的粗略结果。”
  共尉点点头,示意陆贾说。陆贾从袖子里取出几张纸摊在桌上,推到众人面前。“上计虽然还没有最终完成,可是我大楚主要的郡已经统计出来了。关东诸郡,今年基本没有收成,再加上大王施恩救济,反而要从关中运粮,因此,今年的收成虽然比去年略有增长,但考虑到对关东的抚恤,以及原东楚将士的遣散、安置,综合下来看,今年的净收入只有去年的三成。”
  随着陆贾的解说,吕释之和桓齮兴奋的心情渐渐的冷了下来。关中的形势虽然不错,可是关东的形势不好,地盘大了,要顾及的面也多了,远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你们也看到了,根据目前的情况,一两年之内对匈奴大举用兵,还是不可能的事情。”共尉最后说道:“因此,我们虽然要积极做好对匈奴用兵的准备,但是在真正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前,我们还是只能以守为主,以攻为辅。”
  “臣……明白。”吕释之和桓齮虽然有些失望,还是通情达理的赞同了共尉的意见。陆贾的帐摆在面前,他们不得不承认事实。
  “虽然暂时不可能开打,但是,我们却可以将兵力做一些调整。”共尉将目光转向韩信和周叔,韩信和周叔都是聪明人,共尉一开始说这件事,他们就明白了意思。不用共尉将话说得太明白,主要防区是关东的韩信便俯身说道:“大王,东线战事已经结束,无须那么多大军镇守。臣以为,这些将士如果只是驻守内郡,实在是可惜了,也容易生事,不如将他们调往边关,戍守边境,以防胡族入侵。”
  主要防区在东南的周叔也说道:“臣也以为,东南一带虽然事态复杂,百越杂呈,但是也不用十几万大军驻守。臣建议,当以兵威为辅,而以施恩吸纳为主,分化他们,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张良抚着胡须,缓缓说道:“南越已平,大可不必再留大军镇守,依臣之见,巴蜀只需五万人足矣。夜郎等国,也当以利诱为主,是个渐渐渗透的过程,不是大军能够济事的。”
  公子婴也附和道:“大王,臣也觉得,南越现在有赵佗的一万余人,足以应付。臣虽然不才,可是仰仗着大王的天威,再有张将军、周柱国为后援,纵使有事,也应付得来。”
  共尉看着这几个臣子,暗自松了一口气,封他们为十万户,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们有大功,可是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封赏,让他们能更容易的接受自己削减他们兵权的举动——以富贵换兵权,这是赵匡胤用过的招数,他只是变通了一下,不象老赵那么极端,一下子把能打的将领都闲置了——现在看来,这个目的是达到了,特别是自己的亲信韩信和周叔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诸位爱卿这么体谅国家的难处,我十分高兴。”共尉赞赏的说道:“韩柱国的兵,调一部分到燕地,我要先行扫清东胡和乌桓,周柱国的兵,调一部分入南海。具体数目,上柱国你们几位仔细商量一下。左尹,赵佗新降,其心不稳,你手里要有一些精锐,才能镇得住场面,我看不能削减,相反,我还要给你增一些兵。”
  公子婴吃了一惊,别人都是削兵,他却是增兵,这是怎么回事?共尉对他信任,可是这样会引起别人的猜忌的。虽然说不是让他就地征兵,也不是拨给他关中子弟兵,而是给他周叔的旧部,这同样有用周叔这个亲信牵制他的用意在里面,可是共尉作为一个王,怎么可能不防着一点呢?这个作法无可厚非。
  “大王,臣……”
  “你不用担心。”共尉笑着说道:“不瞒左尹,南海郡虽然暂时不会有事,但是在我的计划中,南海将是我大楚向大海要宝藏的通道之一。左尹在南海,要多多费心,尽快把南越化为我大楚的真正疆域。”
  公子婴听他这么说,便不再言语,心里的激动,却无以复加。
  “西南的事,正如先生所言,不是兵多就能解决的,依我看,还是由先生坐镇成都,徐徐图之。”共尉从旁边接过一份地图摊在桌上,指着巴蜀的西南方向说:“我得到消息,西域诸国也有蜀地出产的賨布,却不是由陇西入西域,说是西南有一身毒国,可以直通蜀地。先生当留心一二。”
  张良接过地图,仔细打量了一下,有些意外的看着共尉:“当真如此?”
  共尉暗笑,当然是真的,还能骗你不成。他郑重的点点头:“不错,千真万确。”
  “臣会留心的。”张良也兴趣大增,“臣会派商人先行探路。”
  “呵呵呵……”几个人都心领神会的笑了起来。西楚做事,谋而后动,不明深浅的地方,都是以商人先行。这些商人当然是为了赚钱,没有利益的事情商人不会去干。但是他们与普通的商人又不一样,他们考虑的是长期的利益,所谓风险与收益相伴,西楚有一部分商人就是愿意与朝庭合作,利用朝庭提供的便利,去为自己博一份可能的巨大收益。而官方在提供帮助的时候,也会安插一部分细作在里面,这在双方来说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未来几年内,很难有大的动作,所以诸位要做的,就是准备。”共尉笑着扫了一圈,最后把眼光落到桓齮的脸上:“桓柱国,你也不要担心,我看你的身体,超过廉颇是不成问题,不要担心老之将至的问题。”
  桓齮朗声大笑,他抚着花白的胡须,慨然道:“大王,臣不担心,臣能有今年的地位,已经是心满意足了。能为大王效命沙场,是臣唯一想做的,能不能封十万户,对臣来说,并非必得之物。”
  “老将军果然是快人快语。”共尉赞了一声,环顾众将:“愿我君臣,同心协力,共襄国事,同享富贵,希望能福延千年,恩泽万世,将来子孙提及,都要挑一挑大拇指。”
  “臣等愿为大王效劳。”众臣轰然应喏。
  ……
  年关将近,诸事繁多,确定了今后几年的大国策之后,众人开始根据确定的方针各自行事。韩信、周叔开始调动人马,将花名册尽快上报到上柱国府,交由白公统一安排。令尹陆贾抓紧时间,进行上计工作的最后冲刺,根据各郡的情况,作进一步的调整。大批大批的粮食经大河而下,运往关东,早到一天,关东的百姓就能早一天吃上饭。随着粮食送去的,还是大批的军费,东楚军除了项羽的八千子弟兵还保留建制之后,其余的基本都解散了,就连彭城尉项佗手下的一万守军,都换成了韩信所辖的西楚军。
  太学祭酒孔鲋和工学院老师、令尹府丞张苍提议改历,取消以十月为首的旧历,改用以正月为首的新历,西楚六年正月起实行。
  随着关东的平定,西楚做出大的调整,除了已经征召的大军实行三年兵役制以外,暂时不考虑增加常备军数量,但是百姓的武备练习并不取消,秋冬之际,各地依然实行大校,武艺突出者,选入禁军,特别优异者,进入军学院深造。
  诸项政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正月末,各方镇大将、柱国奔赴自己的防区,上计的郡守、尉留在咸阳,与三公九卿以及太学的学子进行联席会议,日夜商讨根据国家战略调整而做出的适应性政策调整。三月末,经各方商讨议定的政令随着四通八达的驿路到达各郡县级政府,与此同时,参加新年大会的各地力田、商人也回到家乡,将咸阳的最新消息传递到帝国的四面八方。
  军事行动暂时停止,如火如荼的恢复生产拉开序幕。在安排好了咸阳的政务之后,共尉带着虎贲郎和羽林郎,开始了他对新造帝国的第一次巡视,十柱国中的项羽、韩成、田荣、司马卬和臧荼随行。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一节
月氏之王
  会氏城,城门都尉花耆慵懒的趴在城头上,百无聊耐的看着下面稀稀拉拉的人流,作为月氏国的都城,会氏城是附近三百里以内最大的城池,会氏城的城门都尉,也是油水比较厚的肥缺。但是今年有些怪,已经到了暮春,往年已经开始多起来的西楚商人到现在也没看到几个,让一心等着刮油水的都尉有些心急。月氏国虽然很强大,城门都尉的收入也不少,但是跟西楚的商人比起来,他们还是太寒酸了,西楚商人随便孝敬一点东西,就够他们一个月的饷钱了。会氏城八门,唯有东正门和西正门的都尉腰包最鼓,就是因为这两个门是西楚商人最经常走的两个门。
  “见鬼了?”花耆嘟囔着,将手臂往袖子里拱了拱,揩了揩被风吹出来的清鼻涕,骂骂咧咧的问旁边的副手焉各:“那些西楚的肥羊怎么还不来?”
  焉各是个身材高大的武士,膀阔腰圆,他站得笔直,浑身散发出一股子凶悍。听到花耆的抱怨,他笑了笑:“听说西楚正在和东楚大战,大概盘剥得太紧了,商人们没有本钱了吧。”
  “是吗?”花耆叹了口气:“他们打仗,连带着我们的油水都少了,真是不应该啊。”
  焉各扭过头瞅了花耆一眼,嘴角挑起一丝坏笑:“我说,你可别总把西楚人当肥羊。我可听说,西楚人比秦人还狠呢。”
  “呸!”花耆不屑的唾了一口浓痰,撇着嘴说道:“他们比秦人还狠,我们月氏也不弱,他敢来惹我们?”
  “这可不一定。”焉各摇摇头,不赞同花耆的意见:“匈奴人的兵力不比我们弱,可是他们不是照样被西楚人赶出了河南?从我们这儿逃走的那个冒顿自作聪明,和西楚王做交易,结果转眼就被他坑了,现在象一只野狼藏在山里,可怜得很呢。”
  “那个傻鸟。”花耆听焉各提起冒顿,也笑了。“西楚人虽然把匈奴人赶出了河南地,可是他们过了大河就不行了,要不然他们会开放边市,和匈奴人做生意?再说了,我月氏国可不是匈奴人,楚人敢惹匈奴人,未必就敢惹我们月氏。”
  “你知道个屁。”焉各不愿意再和花耆胡扯,转身下了城楼。花耆一个人无聊的趴在城墙上,眼巴巴的看着东方,希望能看到一两个西楚商人的车队。就在他看得快睡着的时候,远处的一个黑点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昂起了头,眯起眼睛细看。黑点越来越大,慢慢的变成了一条弯弯的黑线,接着,黑线越来越粗,渐渐的,花耆看清了,那是一个车队,一个超长的车队。
  “大伙儿注意了,有肥羊来了。”花耆兴奋的将身子探出城墙,朝下面懒懒散散的士卒们大声叫道。听到花耆的提醒,士卒们也兴奋起来,一个个精神抖擞,横眉竖眼,用手中的矛柄对着还在门口磨蹭的几个百姓用力的抽打着:“快滚!快滚!你们这些穷鬼,别影响老子发财。”
  等车队来到城门前的时候,花耆已经从城上下来了,他挺着肚子,握紧了腰间的弯刀,威风凛凛的往门洞前一站,冲着车队伸出一只手:“停!”
  领着的是一个年轻人,穿着常见的西楚服饰,腰里佩着一口直刀,风尘仆仆,看起来是经过长途跋涉而来。但是他精神不错,拉住战马,敏捷的从马上跳了下来,大步赶到花耆面前,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还没说话,伸从袖子里掏出一大把钱塞到花耆张开的手里,笑嘻嘻的说道:“将军,我们是从楚国来的使者,这是我们的关文。”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份公文,双手递到花耆的面前。
  花耆正在掂量着手里的钱多少,一看到公文,顿时有些紧张了。他知道,西楚的一个叫陈平的大官就在会氏城,和大王的关系很不错,经常被邀请到王宫里去喝酒,如果自己揩使者的油水,万一事发的话,可不好收拾。可是,这么多天才遇到一只肥羊,如果就这么一把半两钱就放他们过关的话,是不是太可惜了。
  “田……”花耆看着手里的公文,只认识一个田字,后面的那个字太复杂,凭他那点学问,根本不认识。那个年轻人笑了笑:“那是一个伦字,是我家大人的名讳。”
  “田伦。”花耆皮笑肉不笑的咧了咧嘴,看着手里的公文,作势不语。年轻人眉头一跳,脸上便有些不悦,正要说话,后面的大车里咳嗽了一声。年轻人连忙告了罪,按着剑,一路小跑到大车前。田伦掀起车帘,瞟了一眼还在那里装腔作势的花耆,皱起眉头问道:“李青,怎么回事?”
  “大人,这个蛮子太贪了,我给了他足足一百个钱,他还不满足。”
  “这是会氏城,你当是那些小关小卡啊。”田伦瞪了他一眼,又看了一眼花耆:“给他一匹帛。”
  李青吓了一跳,可是一看田伦的眼神,又不敢多说,连忙点头,随即让人打开一只箱子,取出一匹泛着银光的丝帛,回到花耆的面前,将帛塞到眼睛瞪得溜圆的花耆手里。“将军,这是我家大人的一点心意。”
  花耆喜出望外,他只是想再多几百个钱也就心满意足了,毕竟这是西楚的官方使者,不是普通的商人,可是对方居然一下子就算他一匹帛,天啦,这也太大方了。他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直到焉各赶上来提醒了他一下,他才恍然大悟,一边将帛紧紧的抱在怀里,一边冲着发呆的士卒拳打脚踢,大声骂道:“你们这些该杀头的笨猪,西楚贵人来了,怎么还不打开城门,请他们进去,难道要赏你们几鞭子才能灵光一点吗?”
  士卒们看着花耆怀里的帛,都乐得眉开眼笑,手尽快脚乱的搬开了城门前的障碍物,又把半掩的城门推得大开,恭恭敬敬的请田伦等人进城。田伦经过点头哈腰的花耆面前时,还特意掀开车帘,冲着花耆点了点头,把花耆乐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等田伦等人进了城,花耆一边推开上来要分赃的士卒,一边得意的大声叫道:“你们看,我说西楚人是肥羊吧,就连大官儿都这么好说话。”
  “那是,那是,大人,你快点分钱吧。”士卒们七嘴八舌的叫道。一匹帛,十个人分,就算花耆和焉各多吃多占,他们也能捞到不少油水。
  今天发财了。
  田伦进了城,听着后面隐约传来的争吵声,嘴边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
  沿着笔直的大街向前走了一里多路,再拐过一个弯,车队停在了一个大院前。李青上前通报,时间不长,有人出来引着田伦他们入府。田伦下了车,跟着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往里走,进了第二进院子,一个长身玉立的中年人笑盈盈的站在廊下,一看到田伦,大步下了台阶,老远的就拱起手:“田大人,远来辛苦?”
  田伦不敢怠慢,赶上两步,深施一礼:“中郎将田伦,见过陈大人。”
  这个中年人正是黑冰台的当家人陈平。共尉入主关中之后,原本秦朝的秘密组织黑冰台就由他掌管,包括特勤组和黑杀组两个新建的秘密组织,一概由他统领。共尉给了他很多钱,让他全面掌握西域的情况。他一直以西楚使者的身份在西域各国游历,直到一年前,他才最终在月氏国定了下来,凭着他的学识和人见人爱的外表,再加上花钱如流水的大方,他很快就成了月氏王的座上客。
  “请。”陈平知道,田伦虽然只是个中郎将,普普通通的两千石,但是他是共尉的亲信,共尉把他派到月氏来,本身就说明了他对这件事的重视。
  两人进了内室,立即有人不动声色的将内室控制起来。内室里,一张描着凤纹的黑漆案,上面放着一卷书,几只琉璃杯,旁边一只小红炉,炭火烧得正旺,上面架着一只铜壶,水刚刚烧开,正咕噜咕噜的冒着热气。陈平自己动手,先用热水将琉璃杯浇了一遍,又从旁边的一只陶罐里取出一些茶叶放在两只琉璃杯中,然后提起铜壶,将滚开的水倒进杯中,一股清香随之溢了出来。
  “大人好雅兴。”田伦微笑着赞了一声。
  陈平微微一笑,盖上了杯盖,然后举起双手拍了拍,一个楚服的女子从旁边走了出来,陈平没有说话,却用手比划了几下,那个女子转身去了,不大一会儿,取来一只装了水的铜盆,还有手巾、胰子之类的洗漱用品。陈平示意田伦道:“先简单的洗洗脸,然后正好喝茶。”
  田伦恍然大悟,他一心急着要将咸阳的情况告诉陈平,陈平却不着急,心平气和的泡茶,让他洗脸,这就是气度的差别。他连忙洗了脸,那个女子又轻手轻脚的出去了,从头到尾都没说一个字。
  陈平见田伦有些诧异,轻声解释道:“她不会说话,是个哑巴。”
  田伦这才明白。
  “尝一尝,看看我的茶道如何?”陈平将一只茶杯推到田伦的面前。
  田伦深吸了一口气:“好茶,大人虽然不在咸阳,可是茶道却不弱于咸阳的任何一个人。”
  陈平呵呵一笑,瞟了田伦一眼,话中有话的说道:“咸阳有谁有我这么自在?”
  田伦哈哈大笑,喝了口茶,然后向陈平凑了凑身子:“大人,从现在起,你不能再这么自在了。”
  陈平微笑不语,看着田伦。其实他的心里也很急切的知道田伦的来意,只是做这份工作久了,已经让他养成了处变不惊的习惯。
  田伦将去年共尉逼降项羽,然后大封群臣,又调整政策的事情一一的给陈平讲了,最后说道:“大王说,天下初定,不宜大动刀兵,所以暂时只能做些准备。具体如何实施,全由大人掌握,只要及时报知大王即可。大王已经下诏给北柱国吕释之和西柱国桓齮,以及冀侯章邯,他们手中的十万大军,可以随时配合大人行动。”
  陈平看了田伦一眼,点了点头,他明白这句话的背后意思。动用兵力在十万以内就能解决的事情,可以干,十万人如果都解决不了,那暂时就不能动。一想到共尉将这件大事全权委托给他,陈平本来心里藏着的一些怨言顿时不翼而飞,心脏不由自主的猛跳起来。
  “大王大概要准备多长时间?”
  “根据令尹府的估计,风调雨顺的话,五年,如果保险一点,十年。”
  “那也差不多了。”陈平微微一笑:“北柱国和西柱国等不及了吧?”
  田伦也笑了:“东柱国韩信公和南柱国周叔公、镇蜀将军张良公都封了十万户,他们当然着急了。不过,大王对他们说过了,在做好准备之前,不会有大动作。”
  “嘿嘿,大王想得真周到。”陈平感慨的叹了一声。共尉这么说,就把陈平的后路给铺平了,五年之内没有事,吕释之和桓齮都不会有意见,因为这是共尉定好的方针。而如果能够提前行动,他们必然要感激陈平,因为是陈平的功劳,让他们能提前实现加封的愿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0/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