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249

  现场的气氛一时有些压抑。
  共尉看着这个出乎意料的情况,却又十分高兴,这个夫祈把他想说却未必说得好的话的全说了,而且效果还不错,倒是个意外之喜。他看了看四周,摆了摆手示意将士们收起武器,退到一旁,然后上前扶起夫祈:“起来吧。”
  “谢将军。”夫祈抽噎着,举起袖子擦了擦满脸的鼻涕、眼泪,“夫祈的话说完了,请将军处置。”
  “唉——”共尉摇了摇头:“你说得很好,本将也是颇有启发。这样吧,你好好的洗洗脸,吃点东西,本将有些事要向你请教。”
  夫祈吃惊的看着共尉,见共尉神色凝重,不象是玩笑话,不禁大喜,连忙跪倒行礼。
  “都散了吧。”共尉对哭成一片的秦军俘虏说:“你们且回去等着,本将一定会妥善安排你们的。”
  俘虏们听了,纷纷跪倒磕头。
  夫祈洗了脸,又吃了些东西,精神这才好了些。“敢问将军,你打算如何处置我们?”
  “我正在愁这件事。”共尉很坦诚的说道:“我是希望你们能归降,可是你们如果归降了,家中的妻儿老小一定无法活命。但如果你们不归降,我又能怎么办?放你们回去,让你们再次拿起武器来和我作战?还是直接杀了你们,一劳永逸?”
  “将军,其实我们也不是不可以投降。”夫祈平静的说道:“这次我军惨败,一个也没有逃出去,朝庭根本不知道我们是战死了,还是被俘了。以现在的情势来看,估计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了。”
  共尉愣了一下,歪着头看着夫祈。
  “军中要想确认是战死还是被俘,要到战场上看到尸体才能确认。现在朝庭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再来城父检查战场,他们自然无法判定我们是死是活,只能以失踪处理。失踪,就是悬案,必须等到有确切证据之后才能处理。”夫祈向共尉详细解释了秦军中的相关处理办法,听得共尉目瞪口呆,那个商鞅真是鬼才,他居然能制订出那么详细的军令,把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想好了,就算在他之后有很多人进行了补充,也不能不让人佩服,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居然可以发挥到这个程度?
  共尉惊讶之余,问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那你们现在能投降吗?”
  “绝大部分人可以。”夫祈肯定的说:“至于极少部分的人,将军可以将他们暂时扣押,等时机适当的时候,让他们回去。”
  “让他们回去?”共尉皱了皱眉头,他倒不是担心这几个人回去又重新上战场,几个人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他担心的是,这几个人回去岂不是暴露了其他人投降的消息吗?
  “是的,他们感激将军的大恩,一定不会暴露这件事。而且,让他们回去宣扬将军的仁义,将来将军入关,秦人一定会拥护将军。”
  共尉心动了。如果照夫祈说的去办,真要出了事,反正死的是秦人的家属,跟他无关,而能给他在秦人中带来好名声,却是个很划得来的事情。刘邦能在关中站住脚跟,不就是因为约法三章,拉拢了秦人的心吗?自己抢先一步,岂不是更有胜算?
  “行,就照你说的办。”共尉沉思了好久,露出了一抹微笑:“你不用带兵了,跟着我身边做个司马吧。”
  夫祈愣了一下,惊讶的看了一眼共尉,连忙摇头道:“将军,不管怎么说,我还是秦人,我在你的身边,恐怕会惹人非议的。”
  共尉笑了,他摇摇头:“我连你们这七八千人都收下来了,还怕什么非议。”他顿了顿,又收了笑容:“不过,你一定要把他们的工作做好,真心想留下来的,才能留,心里有负担的,还是留在俘虏营,适当的时候再放他们回去,不要勉强他们。”
  “喏。”夫祈拜服在地,大声应道。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八节
立功立名
  共尉随即又把董翳找来,跟他商量了相关事宜。董翳知道,自己就算逃回去,也免不了一死,不如跟着共尉混。这个年轻人有独特的魅力,说不准能风生水起,自己也好跟着混个功劳,至于家人,那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现在二世当政,赵高乱权,天知道他们还按不按以前的规矩办事,说不定家人福大命大,还能免于一死。
  夫祈和董翳先找了那几个千人将、五百主商议,这些军官都不敢回去,左思右想之下,还是决定跟着共尉混,最后只有五百多人犹豫不定,还留在俘虏营里,剩下的六千多人被改编成两个营,暂时不发武器,跟着辎重营做些体力活。
  整编完了之后,共尉找来了孔鲋,请他去给两个俘虏营的军官洗脑,让这些野蛮的家伙学点文化,知道点忠孝仁义,哪知道孔鲋一听,连连摇头:“教秦人?不去。”
  共尉很奇怪,自从陈胜死之后,孔鲋已经接受了以前不愿意的接受的教学任务,怎么这次又不乐意了。孔鲋听了他的疑问,眼睛一瞪:“秦人也是人?那是蛮夷!他们就知道杀人立功,焚书坑儒,哪里懂什么仁义,无法教化。”
  共尉苦笑不得,他耐心的对孔鲋说:“先生,焚书坑儒的那是秦始皇干的,跟这些秦人有什么关系。再说了,烧诗书的命令从商鞅就开始有了,商鞅可不是什么秦人,而是卫人,夫子当年周游列国,可是在卫国住了好长时间的哟。”
  孔鲋神色一滞。共尉一说卫国,他首先想起的是夫子见南子那件事,顿时脸红了。
  共尉不知道他想了那么远,趁热打铁,又接着诱惑道:“先生教给秦人仁义,把蛮夷教成了华夏,那可是比夫子有教无类的功绩不差呢。再说了,你说秦人是蛮夷,那你在始皇帝朝不是还做过文通君?那又怎么说?”
  孔鲋的老脸越发的红了,神情有些不自在起来。
  “先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共尉陪着笑说道:“收服了秦人的心,我们才有可能入关,入了关,进了咸阳城,说不定我们就能拿到宫里藏的那些诗书典籍,到时候,还在烦请先生整理呢。不瞒先生说,等天下太平,我想请先生领头,好好的修一部史书,把从三皇五帝以来的事情,都详详细细的说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省得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执一词。”
  一听这话,孔鲋的眼睛亮了。始皇帝下令焚书,天下人不准藏诗书等经典,特别是秦以外的各国史书,可是宫里却是有收藏的,如果真能打进咸阳城,拿到那批藏书,他的功劳比起他的八世祖孔夫子整理天下典籍也不遑多让。立德立功立言,这可就是占了两样了。至于说修一部从古至今的通史,那功绩可比夫子著春秋还要显著。
  “好,就这么说定了。”孔鲋眉开眼笑,拱了拱手,转身就走。
  孔鲋走了,吕臣又来了。秦军俘虏的事情算是解决了,他觉得可以进军陈县了。共尉没等他把话说完,先将一份公文扔到他的面前:“司马仁带着一万人马,取道睢阳,北上昌邑、成武,很有可能会攻击齐国或者沛县,沛县只有一万人马,我怕吕泽挡不住,你去一趟吧。”
  “我去?”吕臣急了,连连摇头:“我不去!我要打陈县。”
  “陈县那么好打吗?”共尉不快的说道:“你我都在陈县呆过那么久,对陈县的城防知道得一清二楚,眼下项梁在南面按兵不动,居心叵测,韩信的人马被牵制在那里,一直没法动弹。司马仁在北面,骚扰我军的右侧,万一被他得手,我们就是两面受敌,这个时候我们去打陈县?”
  “那你说什么时候打?你可是和我击过掌,要取回陈王的首级,让他全尸下葬的。”吕臣也火了,大声说道:“陈王身首异处,到现在还不能下葬,你却让我去沛县和司马仁作战?”
  共尉又好气又好笑,他想说吕臣两句,又不好开口。他确实和吕臣有过约定,也派了李四去陈县想办法取回陈胜的人头,可是李四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也不知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他许下的诺言没有兑现,吕臣确实有理由不听他的号令。
  “这样吧,你再等两天,我估摸着,很快就能消息了。”共尉无可奈何,他知道吕臣在这件事上不会让步,只得打消了让他去沛县的打算。但是吕臣要立即攻击陈县的请求坚决不能答应。
  吕臣失望的出了大帐,他刚出去没几息的功夫,共尉就在帐里听到了他兴奋的叫声:“李校尉!”
  共尉一听,腾的一下子站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冲出了大帐。一出大帐,就看到李四拎着一个革囊冲了过来,吕臣还跟在他屁股后面紧追不舍。
  “将军,幸不辱使命。”李四满脸喜气的解开革囊,取出一个已经看不清真面目的人头,一股臭气扑面而来。共尉还没来得及细看,吕臣冲上来抢过人头细细的看了一眼,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悲呼一声:“大王——”然后一把将人头抱在怀里,号啕大哭。
  “怎么才回来?”共尉不满的看着李四。
  “章邯带着大军走了,陈县只有五千人马,庄贾那个叛徒做了将军,镇守陈县。”李四喘着气说道:“他们将陈王的首级挂在外面示众,派了五十人看着,我等了几天,总算抓住他们换班的机会,把人头偷回来了。”
  “陈县只有五千人?”
  “嗯,我查过了,只有五千人。”李四肯定的点点头:“据说,章邯把大军全部调到临济去了,看样子他要去剿杀魏王。”
  共尉屏住了呼吸,瞪着李四看了半天,忽然推了推吕臣,连声叫道:“快起来,快起来,召集众将议事,我们出兵陈县。”
  众人很快就赶到大帐,看着刚刚缝接好的陈胜尸身,大家都十分悲凄,不管陈胜是好是坏,他总是首先起事的英雄,如今却落得这么一个结果,总让人觉得不是滋味。
  “好了,大家暂且先节哀。”共尉大声说:“陈王的尸身虽然已经全了,但是叛徒庄贾还占据着陈县,陈王的仇还没有报,陈王还不能安息。我们现在就考虑一下如何攻打陈县,击杀庄贾,把他那颗心掏出来,祭献在陈王灵前,然后再送陈王入土。”
  众将听了,群情涌动,纷纷请战。吕臣霍的跳了起来,瞪着血红的眼睛,大声疾呼:“吕臣一定要第一个杀进陈县,活剐了庄贾那个贼子。谁要是敢和我争,休怪我吕臣不给面子。”
  正在争战的众将面面相觑,一个也不吭声了,默默的退回座次,只剩下吕臣一个人挺立在大帐中间,单腿跪倒,双手举过头顶,沉声喝道:“请将军准许吕臣首战。”
  共尉叹了口气,心里觉得十分惭愧。他抬起手,在空中停顿了半晌,又断然落下:“好,你做前锋,第一个攻城。”
  吕臣大喜,刚要称谢,共尉又说道:“不过,陈县虽然只有五千人,但是城防坚固,如果要强攻的话,恐怕损失不会小。阿臣,你不能冒进,损失了人马是小,伤了你自己,可就是大事了。”
  吕臣感激不已:“请将军放心,吕臣一定谨慎从事。”陈胜的尸身回来了,共尉又准备出兵陈县,吕臣急躁的心情有了缓解,他的理性和机智又回来了,只是脸上的煞气依旧。
  “吕兄——”共尉指着吕释之,吕释之连忙出列,按剑应喏。
  “你陪着阿臣,两个人可以相互照应。”共尉抬手挡住了吕臣,不让他说话,“你放心,肯定是你第一个攻城,我让吕兄跟着你,只是怕你被血糊住了眼睛而已。”
  吕臣略一思索,也只得应了。共尉走到吕臣面前,拍着他的肩膀,半天没有说话,可是从他的眼神里,吕臣看出了共尉对他的担心,他担心他冒进,担心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担心他因此伤了自己的性命,正如共尉在陈县外送他出兵时,关照他小心项家叔侄时的神情。当时吕臣不以为然,可是现在项梁按兵不动,坐视陈胜兵败身死,他的所做所为被共尉不幸而言中。想到这些,吕臣鼻子一酸,眼角有些湿润,他拱拱手,咽声说:“阿尉,你放心,我一定诸事都和吕将军商量,绝不敢鲁莽从事,累得你担心。”
  “如此才好。”共尉叹惜了一声,又关照了吕释之两句。吕释之微微一笑,凑上前去,俯身在共尉耳边说了两句,共尉眼前一亮,转过头看了看吕臣,吕臣也睁大了眼睛看着吕释之,连连点头:“诚是好计。”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九节
做贼心虚
  庄贾抱着腿,蜷缩在帷幕的后面,竖着耳朵倾听着外面的一举一动,任何一点轻微的响动,都能让他神经质的发抖。当上将军的喜悦早就被内心的悔恨和担忧所代替,每天一闭眼,他就想起陈胜那副不敢置信的眼神。
  庄贾相信,陈胜虽然遇到了那么多的背叛,可是他一定不会想到,他庄贾会背叛他。
  因为他曾经是陈胜最亲密的伙伴,是他最后能够信任的人。
  庄贾是陈胜从小到大的朋友。他比陈胜小两岁,从小身体瘦弱,总是受到同龄人的欺负,每次都是陈胜站出来,用自己的胸膛护卫他瘦小的身躯。陈胜就是他的兄长,是他人生成长路途上的领路人,是替他遮风挡雨的守护神,他已经习惯了陈胜走到哪里,他就走到哪里。
  他几乎见证了陈胜从一个农夫成长为一个风云人物的全部过程。陈胜第一次发出对世态不满的时候,他在一旁;陈胜说出那句“苟富贵毋相忘”的时候,他在一旁;陈胜出于各种目的结交武臣、吴广等人的时候,他也在一旁;陈胜和吴广商量起义的时候,他也在一旁。陈胜从来没有避着他,在陈胜的心里,他就是陈胜的影子。
  他也一直觉得他就是陈胜的影子。他看过陈胜获得意想不到的胜利时的喜悦,他看过陈胜在陈县称王的意气风发,他看过陈胜听到葛婴立襄彊为王的愤怒,他看过陈胜听到武臣自立为武信君时的失魂落魄,他看过周巿请魏咎回去为王时陈胜的狂暴……
  陈胜的一切,都展现在他的面前。那时,他曾经觉得这是莫大的荣耀,是他,最接近陈王的是他,最了解陈王的人是他,最受宠的人也是他。可是,现在这一切都成了让他彻夜难眠的噩梦。他一闭眼,就看到死不瞑目的陈胜在看着他,在质问他:
  “你为什么也会背叛我?”
  “为什么?”
  为什么?庄贾半夜惊醒的时候,也常常这样问自己。为什么我会背叛陈胜,为什么我会杀了视如兄长的陈胜,用他的首级来换取这个将军,这个万户侯?
  不知道。或许,他是看到宋留、葛婴、武臣、吕臣、邓宗他们一个个都成了领兵的重将,而跟陈胜时间最久,最受他信任的自己却一直是个车夫,心有不甘?可是自己当时不是一直很开心吗,不是一直觉得这是陈胜对自己的信任吗?不是一直以做陈胜的影子为自豪吗?难道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自己在欺骗自己,其实内心里也是在想着荣华富贵,只是不敢表现出来而已?
  为什么?
  庄贾一次次的回忆着自己拔剑刺死陈胜时的心情,可是一切都是那么的模糊,他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自己当时怎么会生出这个想法,怎么会拔出剑刺死陈胜的。
  到最后,他记得的只剩下两双眼睛,一双是陈胜的,一双,是陈姬的,是陈姬愤怒的眼神。
  为什么会想到她?庄贾百思不得其解。他似乎从来没有注意过陈姬,他对陈姬的印象,苍白得只有两样,一样是陈姬裸露的胸脯,那是陈姬逃过一劫之后出现在陈胜面前时没顾得上掩住衣襟时露出来的,一样是陈姬愤怒的眼神,是他一剑刺死了陈姬时,陈姬看着他的。
  他跟着章平回到陈县,当了将军,那种兴奋劲很快就退去了,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恐慌。虽然他现在有五百精锐亲卫,全是骁勇善战的关中秦军,可是他还是觉得恐惧,总觉得那两双眼睛一直在看着他,一直在逼视着他,即使他闭上眼睛,也无法逃避。
  他不敢从南门经过,因为那里挂着陈胜的首级,他不敢面对那永不瞑目的眼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