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249

  这个共尉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张良也在暗自揣摩。
  共尉不以为然的笑了笑,转换了话题:“先生以为,眼下的形势当如何应付才好?”
  张良犹豫了一下。共尉这句话问得很含糊,他是问眼下义军的形势,还是问眼下他自己的形势?张良虽然没有和共尉接触过,可是他在下邳的时候也听到了相关的消息。共尉现在的困境,他是一清二楚,共尉的野心,他也多少能猜到一些。但是,从他的立场来看,他又不能给共尉出谋划策。
  他是韩国人,是韩国的贵族,他首先要为韩国的利益着想。张良的心里有个痛,陈胜起义之后,六国之中除了韩国以外的五国都不甘寂寞,楚、赵、齐、魏、燕相继复国,不管是不是原来的君王,但是终究复国了,唯独韩国却一直没有消息。他不是没想过去寻找韩王的后人复国,但是他的实力太小了,十几年的逃亡,已经让他耗尽了家财,他再也没有实力去招兵买马,趁乱而起。手下虽然也有百十个人,但是和动辄成千上万的其他人比起来,他的实力弱得可以忽略不计。他能做的,只能是投靠一个有实力的势力,希望能获得他们的支持,重建韩国。
  陈胜派葛婴徇东海的时候,他没有站出来,从他的内心里,他觉得陈胜虽然有胆气,却未必有那个能力,正如他的所料,陈胜起得快,败得更快。共尉去下邳的时候,很多小势力去投奔他,张良也没有轻举妄动,他对共尉这个勇名在外的年轻人也没有多少信心,甚至直到共尉力挽狂澜,在城父击败秦军,又夺回陈县,他依然对共尉没什么信心。情况很明显,共尉的能力也许比陈胜强一些,但是他的环境并不比陈胜好,在几个强大的势力包围下,他的情况其实很危险。
  正因为这个考虑,他才会劝刘季去投项梁。他自己也想去投靠项梁,希望能获得项梁的支持,复兴韩国。机缘凑巧,让他遇到了共尉,共尉对他恭敬有加,使他对共尉的印象略有改变。但是,也仅仅是略有改变而已。如果他愿意为共尉出谋划策,也许共尉的情况会更好一点,可是他的心思不在这里,他要去复国,那是他十几年的心愿,怎么会为一个共尉改变?
  但是,他不能帮他,不代表不能利用他。
  共尉的实力虽然不是最强的,可也不是可以忽视的,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他能和项梁携手合作,楚国内部的两大势力之间的矛盾化解了,那么楚国还是诸国之中实力最强的。自己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相信项梁也好,共尉也好,都会感激他,就有可能支持他复兴韩国。
  张良沉默了片刻,试探着说:“将军以为,与上柱国相比,将军何处为长,何处为短?”
  共尉有些尴尬,他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刹那间沉稳的气度露出了一丝破绽。他想了想,忽然狡黠的笑道:“共尉与上柱国相比,不论是家世还是智谋,都相差甚远。不过,共尉以为,如果有先生的教诲,共尉也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张良有些讶然的看了一眼共尉,随即又笑了。他当然从共尉的话中听出了招揽的意思,可是他却不能答应,只能继续装糊涂。“将军谬赞了。良一介病夫,如何能有这么大的作用。”他顿了顿,假装没有看到共尉眼中的失望之色,接着说道:“诚如将军所言,上柱国有家世之声,手下精兵猛将不计其数,闻其在江东以兵法部勒宾客,过江以来,实力发展之迅猛,远胜陈王当时之势。他的官职又比将军高,将军如果能与他合,则两利,不能合,则两伤。”
  共尉摸着下巴上刚冒出的胡须,若有所思的看了张良一眼。正好张良也向他看过来,两人眼神一对上,张良的眼神稍微闪了一下,随即又镇静下来。但是这一刹那间的躲闪却被共尉捕捉个正着,他不由得心生疑窦,张良说这句话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他仅仅是劝自己和项梁合作,为什么会心虚?他一定有其他的目的。
  但是他的目的是什么呢?共尉沉思不语。在张良看来,他可能是在考虑与项梁合作的可能性,但实际上他却是在揣摩张良的真实用心。两人谁也不说话,一时沉默着,各自揣摩着对方的心思,等对方先开口。
  共尉不是没想过与项梁合作,但是他不想一点条件也没有的向项梁低头。他让陆贾去东阳请项梁来大泽乡会丧,就有试探的意思在其中。如果项梁有意合作,他自然会做出反应,如果他不想合作,他肯定会一口拒绝,那么就没有其他办法可想,准备开打吧。以眼下的形势,如果他们打起来,只能是两败俱伤,而且他估计会败得比项梁惨。
  现在陆贾还没有回来,共尉对项梁会不会接受他的好意并没有把握,张良提出这个建议,共尉并没有太多的惊讶,他惊讶的是张良片刻间的心虚。
  “我不是没考虑过这个。”共尉想了好久,才缓缓说道:“眼下秦军势强,我也好,上柱国也好,想要独自应付秦军,都不太现实。只是上柱国过江以来,一直在东阳按兵不动,即使陈王兵败,他也没有出手相助,实在让人心寒,摸不清他究竟在想些什么,我担心他不会接受我的好意啊。”
  张良轻轻的吁了一口气,松开了捏紧的拳头,泰然自若的笑道:“将军,上柱国深明大义,就算对将军有什么误解,只要将军派个合适的人去解说一下,相信一定能说得开的。”
  共尉有些明白了,谁是最合适的人?大概眼前这个张良就是。
  他淡淡一笑,半眯着眼睛看着张良,上下打量了他一会:“先生说得有理,的确应该派一个合适的人去见见上柱国大人。唉,可惜先生不是我张楚国的人,要不,先生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张良笑着摇了摇头:“将军此言差矣,我虽然不是张楚国的人,但我是韩国的臣子。韩国和楚国同属山东六国,都是秦的敌人,何必分什么彼此。”
  共尉心里的疑问终于豁然开朗。张良原来是想做个交易啊,他愿意帮他去说服项梁和他合作,条件就是让他支持韩国复国。唉,自己还是没有王霸之气啊,花了这么多心思,装了这么久的孙子,这位大才还是一心想着他的故国。不过这也难怪,他为了替韩国报仇,散尽家财,连弟弟死了都不葬,这份忠心可想而知。眼下五国复国,唯有韩国不见踪影,他心里一定不好受。
  这些贵族,思维还真是与众不同。饶是共尉已经领教过不少贵族的想法,还是觉得不解。
  共尉感慨之余,反倒又对张良增加了几分敬意。他考虑了一会,决定接受张良这个条件,反正现在天下大乱,谁也说不准谁能统一天下,至少他自己眼下不敢这么想。既然如此,何不把水搅得更浑一些?成了,那多一个国家做朋友,不成,也算是卖张良一个人情。
  “先生,韩国还有后人吗?”共尉突然说道。
  张良大喜,连忙点头:“有,他们虽然流落在民间,但是还有不少人活着,只要花点时间去找,一定能够找到。”
  “陈王兵败之后,宋留投降了秦人,听说被押到咸阳去了,颖川郡大部分又落到了秦军的手里。先生这个时候想去找,恐怕不太安全,不如等我军夺取颖川、南阳之后,再去寻觅吧。”
  张良欣喜异常,连连拱手称谢:“将军大恩,良没齿难忘。存亡继绝,霸主所为,将军如能助我韩人复国,我韩人一定会与将军永结同盟之好。”
  共尉有些遗憾的摆了摆手,随即又笑道:“不过,要想夺回颖川,还要先生的帮忙才行。”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九节
天命所在
  “夫君,你真的打算帮助子房先生复韩?”吕媭递上一杯肉羹,有些担心的问道。“子房先生是大智大勇之人,有他帮助韩王,只怕以后是个劲敌啊。”
  共尉端着碗,一投肉香扑鼻而来,不由得赞了一声:“少姁,好手艺啊。”
  “哪是我做的。”吕媭既有些得意,又有些失落的说道,“是阿姊做的。阿乐和阿盈最近吃了那么多苦,瘦弱得不成样子,所以阿姊做了肉羹给他们补补。听说你喜欢吃,特地多做了一些送来,说是感谢你这些天来对她们母子的照顾呢。”
  “哈哈哈……”共尉大笑,三口并作两口将肉羹吃完,一抹嘴,不介意的说道:“都是自家人,那么客气干什么。现在好了,他们夫妻团聚,你阿姊也不用多多伤心了。”
  吕媭瞥了他一眼,欲言又止,沉默了片刻,又说道:“夫君,你是不是还在担心?”
  “不是担心。”共尉摇了摇头,伸手将碗推开,沉吟片刻:“子房先生心系故国,我就是想勉强他留下,他也不会真心为我出谋画策,而且他也不会甘心,肯定会寻找其他的人去支持他复国。这样的人……”他瞟了一眼吕媭,苦笑了一声:“不仅一个。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既不能阻止韩人复国,韩人会记恨我们,枉自又多了一个劲敌,何苦呢?既然如此,不如主动支持他,也算是交个朋友。至于以后的事,唉,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先把眼前的难关渡过去再说吧。”
  吕媭沉默不语,她知道共尉不想重蹈陈胜的覆辙。陈胜倒是不同意六国之后复国,但是六国之后还是复国了。他的手下又没有什么人才,最后导致大败,身首异处。共尉吸取了这个教训,让孔鲋教将士们识字、读书,学习兵法,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虽然见了一些成效,但是和项梁他们比起来,根基还是不足。凭他目前的实力,他是挡不住张良复国的,他不支持,项梁也会支持。
  “少姁,不用担心。”共尉见吕媭有些沮丧,又笑着劝道:“以我们现在的实力,灭了秦之后,裂土分封总是不成问题的。再说了,眼下我们的实力不够,可是只要我们同心同德,还是有机会的。”
  吕媭撅着嘴,不情不愿的应了一声:“同心同德?刘季打了败仗,不回来找夫君,却在下邳乱转,现在又要去投项梁,连他都这样,其他人还不知道在想什么呢。”
  “呵呵呵……”共尉笑了起来,拉过吕媭揽在怀中:“少姁啊,强扭的瓜不甜,眼下情势复杂,我们还是低调一些的好,实在有不想跟着我的,还是让他们去吧,何必闹翻了脸?上柱国也是我们楚人的上柱国嘛,他们去投上柱国,还是我们的战友。”
  “夫君……”吕媭还要再劝,共尉摇了摇头,低下头轻轻的吻了一下她的鬓发,握着她的手,忽然觉得有些奇怪,抬起来一看,发现她的手上有些水泡,不禁皱起了眉头。“怎么回事?”
  “没什么。”吕媭笑着抽回手,掩饰的笑道:“闲着无事,我去营里做了点活,没想到平时锻炼太少,居然起泡了。”
  “有这必要吗?”共尉心疼的放到嘴边吹了吹,感激的说道:“好了,做做样子就行,没有必要真把自己当成干粗活的。收买人心当然有必要,可是说白了,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不给他们利益,你就是天天跟他们在一起吃糠咽菜,他们也会离开你的。”
  “嘻嘻嘻……”吕媭笑了,抬起手刮了一下共尉的鼻子:“你小心让老夫子听见,不然的话,又得用圣人的教导淹死你。”
  共尉一想到孔鲋,脸上的笑容顿时有些僵。孔鲋现在担任营里的文化教习,不仅把那帮军官训得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对共尉这个主将更是关心,一副要把他往内圣外王的路子上培养,搞得共尉哭笑不得,却又不好拒绝,只好借口军事繁忙,能躲则躲。
  “等拿下咸阳,我一定要让他在书里淹死。”共尉咬牙切齿的说道。
  看着他这副又恨又怕的模样,吕媭不禁咯咯的笑了起来。
  ……
  “夫人,你胖多了。”刘季喝着肉羹,满意的看着吕雉。“还是你做的羹好啊,比我嫂子做的羹好多了。唉,不说了,一想起这个,我就恼火。”
  吕雉看了他一眼,一声不吭,细心的喂刘盈吃羹。刘季年轻的时候不务正业,一天到晚和一帮无良少年鬼混,时常还带着人回家吃饭,说是回家吃饭,其实是到他大嫂家混。时间长了,大嫂烦了,就在他去吃饭的时候故意在家刮锅,搞得刘季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刘季是个记仇的人,他一直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只是在外人面前从来不表露出来而已。
  “还是阿尉有本事,我连肚子都填不饱,他居然还有肉羹吃。”刘季将碗里的羹一口喝尽,又去舀了一碗,有滋有味的喝着,一边喝一边羡慕道:“难怪夫人这些天胖了。要是早知道有这么好的待遇,我又何必到处乱转呢。”
  吕雉喂饱了刘盈,让刘乐带着他去玩了,再看看釜,却已经被刘季喝得干干净净。刘季不好意思的摸着鼓胀的肚皮,自我解嘲的说道:“饿得狠了,居然忘了给夫人留一些。”
  吕雉无动于衷的放下碗,抬起头看着刘季:“夫君有什么打算?是留下还是去上柱国那边?”
  刘季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皱起了眉头咂了咂嘴,想了片刻:“夫人,我正在考虑这件事,只是还没有想定。要说现在的实力,当然是上柱国更强,他是项燕将军之后,陈婴、英布那些人都投了他,现在兵强马壮,人马众多,又是上柱国,诸军合在一起之后,大概就连阿尉都要听他的号令。我如果现在去投他,肯定要比在共尉手下强一些。只是……”
  他有些为难的挠了挠头,似乎很难下决定。他本来是不喜欢共尉的,一心想脱离他。可是共尉那天很离奇的识破了张良的真实身份,让他十分震惊。共尉与张良从来没有见过面,他怎么什么知道十多年前在沙丘博浪沙行刺始皇帝的人就是张良?张良那个样子,怎么看也不象个敢行刺始皇帝车驾的刺客。这个也就罢了,更离奇的是,共尉居然还知道张良受书的事,这件事他从来没听过,共尉怎么会知道?从张良震惊的表情可以看得出,就连足智多谋的张良自己都对此大惑不解。
  他怎么会知道?刘季想来想去,觉得只有一种可能:共尉是有神助的。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解释。如果共尉真是上天眷顾的人,那么他离开共尉去投项梁,岂不是个天大的错误?
  一想到这些,刘季的心理就有些酸溜溜的。为什么上天会选择了共尉,而不是他刘季?他在沛县混了这么多年,连萧何、曹参那样的人都被他收拾得服服贴贴的,为什么一遇到共尉之后就处处吃瘪?他下意识的抚着左腿。他的左腿上有一大片黑痣,每当他喝多的时候,他就喜欢露出来让大家数,很多人数了很多次都没有数清,最后还是吕雉说,是七十二颗,是上天眷顾他的标志。因为这个原因,他在曹参那些人的眼里一下子神圣了许多。
  可是现在,连他自己都在怀疑,会不会是吕雉数错了?连他自己都数不到七十二颗,为什么吕雉会坚持说是七十二颗?
  我不是上天选中的人吗?那共尉为什么要杀我?刘季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会是他的对手?可是照眼前的情况看,我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啊。要么,我的机会还没有到?
  那我的机会又在哪里?刘季进退两难。
  吕雉斜睨着刘季,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犹豫,看到了不甘,看到了羡慕和嫉妒,还有一丝迷茫,一丝怜悯油然升起。嫁给他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看到他这么为难过,就算他亡命大泽的时候,他都是意气自若,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沮丧。
  “你……愿意听我的吗?”吕雉犹豫了一会,抬起头说道。
  “当然愿意。”刘季脱口而出。本来他打算去请教张良的,是张良的一句话,让他没有去投景驹,避免了被共尉一起宰掉的下场,可是现在张良被共尉抢走了,是共尉的智囊,他要想离开共尉的打算当然不能再跟张良说了。想来想去,能信得过又能出主意的人也只有夫人吕雉了。
  “你和阿尉是姻亲,和项梁却是素未谋面,从亲近上来说,你应该选择阿尉。”
  吕雉看着刘季闪烁的眼神,语调平静,不急不躁,但是在刘季看向她的时候,她却下意识的垂下了眼睑,避开了刘季的目光。刘季没有注意到,只是催促道:“还有呢……”
  “项梁兵势是强,可是也没有能强到能轻而易举的战胜阿尉。如果你去投项梁,他手下人才济济,对他来说可有可无,可是如果你留下来,对阿尉来说却是雪中送炭。这其中的轻重,我想你一定很清楚。”吕雉说到这里,忽然觉得嗓子有些干痒,只得停下来咽了咽唾沫,看着刘季不语。
  “哦。”刘季若有所悟,仰起了头,眨巴着眼睛沉吟不语。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十节
意外之败
  “夫人的话很有道理。”刘季良久才点了点头,可是皱着的眉头却没有舒展开来,他心有余悸的说:“可是,我总觉得阿尉看向我的眼神中带着些许不善,让我寝食难安啊。”
  吕雉不解的看着刘季脸上的不安神色,有些意外,“有这回事?”
  “嗯。”刘季郑重的点点头,没有一丝开玩笑的意思,他瞟了一眼外面,接着说:“我第一次看到他,就觉得他的眼里有杀气,看得我后心凉嗖嗖的。还有,我觉得这次他杀秦嘉……是早有预谋。”
  “你是说……”
  “他早就看秦嘉不顺眼,以前不杀他,不过是要安抚宁君他们几个的心,现在宁君他们都被他收服了,秦嘉又不知死活的跳出来了,他正好可以下手铲除他。秦嘉一死,他的那些人马就全散了,以后只能听命于他。我有时候都怀疑,他把白公调离郯县,恐怕不是要娶亲那么简单。”刘季越想越怕,秦嘉被共尉杀了满门,自己会不会也有一天落到这个下场?他越想越不安,冷汗从后背沁出,衣服沾在身上,粘乎乎的特别难受。富贵固然重要,可是比起性命来,富贵还是可以舍弃的。一想到这里,他连连摇头,“我不能留在这里,夫人,你们收拾一下,我们找机会离开他。”
  吕雉不语。
  刘季起身已经走了两步,见吕雉坐着不动,不解的回过头来看着她。“你怎么了?”
  “你这样子能走得掉吗?”吕雉蹙着眉头看着他。
  “我……”刘季顿时语塞。自己手下只有二百人了,要吃的没吃的,要喝的没喝的,除了手中的兵器,身上的盔甲,胯下的战马,他是一穷二白,如果现在脱离共尉,还能活几天都是个问题。再说了,这样子去见项梁,项梁能把他当回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