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249

  “别的?”共尉想了想,一本正经的摇摇头:“没有。”
  “一点也没有?”共乔泄气的松开共尉的胳膊,脸上的笑容渐渐淡了,又有些不死心的问道。
  “当然没有。”共尉摆了摆手,似乎有些不耐烦的说:“不早了,赶快回去睡,明天还要行军呢。”
  “行什么军嘛!”共乔跺脚道:“你这做大兄的,也不管妹妹的事,我不跟着你了。我明天就回彭城去,我要找阿翁去告你的状,你们两口子都欺负我。”
  “回彭城?”一只脚已经踏进大帐的共尉停住了脚步,眼神带笑的看着共乔:“你真的打算回彭城,不去新郑了?”
  “回彭城,不去新郑。”共乔气哼哼的说,转身就走。刚走了两步,又停住了,眼神亮亮的看着共尉,惊喜的一拍手:“去新郑,你要去新郑?”
  共尉嘎嘎一笑,也不理她,闪身进帐。共乔站在那里想了片刻,喜笑颜开,雀跃着去了。
  第二天,共尉升帐再次军议,商议向北攻击的问题。这次韩(王)信一声不吭,韩王成也没有多说什么,共尉说什么,他就应什么。桓齮和周叔见了,心知肚明,也不点破。当下按原先的部署,细化了方案。韩(王)信带其本部五千人马向西一路攻击阳翟、阳城,直抵太室山下,如果有可能的话,能拿下轘辕关最好,实在不行也要守住太室山。周叔向东攻击鄢陵、尉氏,进入魏地,与魏豹会合,共尉率大军向北攻击颍阴、新郑,争取能够击破京县、荥阳,饮马黄河。
  计议已定,大军又休整了两天之后,韩(王)信、周叔率兵先行出发,又过了两天,共尉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的一路向北,诸县闻风而降。韩王成一路走一路征召人马,九月中到达新郑时,他手下已经聚起了近两万人马。新郑投降,韩王成宣布择日即位,韩国正式复国。听到这个消息,韩国的遗老遗少们蜂拥而来,没多长时间朝庭的官员就齐备了,与此同时,大军总数猛增到五万。不久,韩(王)信捷报送到,他一路势如破竹,如今已经占据了太室山,手下人马达到三万余。
  韩王成闻之大喜,下令举城欢庆,大酺三天。
  在等待诸国贺使到来的日子里,张良用韩王成赏他的财物重新安葬了弟弟,然后就兼职做导游,带着共尉游览新郑附近的山水。说起来新郑也是个名城,古称有熊,轩辕黄帝即在此建都,帝喾时代又是祝融氏之国,西周时是郐国,郑国灭郐,在此为都近四百年,韩国灭郑后,又以新郑为国都一百四十余年。直到秦灭韩之后,以韩为颍川郡,阳翟做了郡治,新郑城才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如今韩国复建,新郑再次成为韩国,骨子里的那股傲气一下子又迸发了出来。
  共尉听张良说得头头是道,也是大开眼界。
  也许是多年的心愿已了,张良往常眉眼之中总带着的些许忧伤消散了,说到开心处经常开怀大笑。那天共尉和张良在颍水边长谈之后,共乔又带着几个女卫回到张良身边照料他的饮食起居,虽然还是以弟子相称,并没有挑明什么,但是大家心照不宣,只是留着那张纸不捅破而已。
  共尉也没有闲着,利用韩王成忙着准备即位的时候心情好,他以各种名义向韩王成讨要了许多精铁。韩国出精铁,出劲弩,从战国时代起韩国的兵器加工业就是有名的,所以才被称为劲韩。共尉如何敢放过这个大好时机,他不仅重新装备了手下的人马,还将一船船的精铁沿着洧水进入淮水,送往东海,可谓是大丰收。至于韩王成谢他的宅子和钱财,他倒没有太在乎,宅子退回去了,钱分了,全分给手下的将士,论功行赏,皆大欢喜,山呼万岁。
  大半个月之后,先是楚怀王的使臣到了,来的是项伯。项伯是右尹,算是相当给韩王面子,韩王十分高兴,给予了极高的礼遇。项伯和张良是老相识,相见甚欢,一时倒把共尉给挤到一边去了。
  楚国的使臣来了,离得近的魏国使臣却落后了两天才到。让共尉感到很意外的是,来的居然还是个项家的人,项佗,身份是魏相兼将军。
  共尉很诧异,项家的人什么时候和魏豹扯上关系了?看着共尉莫名所以的神情,项佗十分满意,他笑盈盈的对共尉说:“君侯,武信君听说你兵力不足,既要助韩,又要助魏,压力实在太大,所以就派我领一万人助魏王复国。有君侯大军压制,秦军不敢轻动,佗侥幸成功,连下十余城,如今只剩下大梁未复。这次我到新郑来,一是庆贺韩王即位复国,二是想请君侯、韩王帮忙,拿下大梁,魏王也好象韩王一样,即位复国。”
  共尉看着项佗那张笑盈盈的脸就觉得不舒服,他总觉得这个小子太假,换句粗一点的话说,猪鼻子里插大葱——装象,不象项羽那样,不管是好还是坏,都是发自真诚。虽然他自己现在也蛮虚伪的,也蛮会装象的,可是他还是喜欢真诚一点的人。
  他从项佗的话里听出了意思,魏豹不鸟他了,转而投靠了实力更强的项梁,项梁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让项佗带着一万人马去帮魏豹复国,顺便还做了魏相,先把坑给占了。
  这一手顺手牵羊做得真够绝的。共尉虽然不爽,还是不得不暗自挑大拇指,要说见缝插针捞好处,还真没有人干得过项梁,就是不知道这是项梁自己的主意呢,还是范增那个老头的主意,反正都够狠的。只是项梁不是跟章邯死掐吗?怎么还有这闲情逸志帮魏豹?
  “武信君在东阿城下大破秦军,章邯被打得落花流水,现在窝在濮阳不敢出来了。”项佗忍了好久,总算没有笑出声来。他太得意了,共尉装病蜇伏了那么久,终于等到拉拢韩魏的机会,没想到叔公一出手,轻而易举的就把魏国给拉到自己阵营里了,间接的还利用共尉吸引了秦军注意。
  “武信君大破秦军?”共尉慢慢的回过神来,并没有如项佗期望的那样大失所望,而是很平静的说:“这可太好了,武信君用兵果然高明,一出马就打了章邯一个落花流水,不愧是项家的后人。”
  项佗见他并没有太多触动,不免有些失望,脸上却不好表现出来,连连谦虚道:“君侯过誉了,武信君说了,如果没有君侯支持的一万人马,我们也没这么容易。刘季虽然粗鄙,打仗却极是凶猛,特别是手下的那几个人,每次都是奋勇当先,就是比起阿叔来都不遑多让呢。”
  共尉嗤之以鼻,项佗这种小伎俩,他根本不屑一顾。他摆了摆手,打断了项佗的话:“既然章邯现在在濮阳,那武信君在何处?”
  “武信君正在猛攻定陶。”项佗皱皱眉头,似乎有些沮丧:“定陶城太难打了,武信君围了一个多月城,还没能拿下,正准备召集阿叔和刘季他们一起去围城呢。”
  “子异和刘季不在定陶?”共尉和张良都感到有些意外,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说。
  项佗摇了摇头:“不在,阿叔和刘季分兵去打外城阳了。”
  共尉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项梁这个时候还分兵去打什么城阳,攻什么定陶?趁你病,要你命,章邯军败,不趁这个时候把章邯彻底干掉,还等什么时候?打定陶?脑子坏了吧?
  项佗见共尉脸色惊诧,还以为他被项梁的战功给吓住了,暗自得意的一笑,拱拱手说:“君侯,我还要去拜访一下几位朋友,就不多打拢了。对了,这位是周将军派来的使者,说有事要呈报君侯。”
  项佗走了,那个站在他身后一直沉默不语的那个中年人上前一步,冲着共尉和张良各施一礼:“阳武陈平,拜见君侯、司徒大人。”
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二十四节
阳武陈平
  共尉一下子愣住了,刚才对项家人的想法一下子抛到了后脑勺后面,他看着这个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的年青文士,一时居然不知道说什么好。这就是那个七出奇计的陈平?汉初有三杰,里面没有陈平,但是陈平的名声够响,并不下于三杰中人。
  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家里算不上有钱,基本得靠地里刨出来的那点钱过日子,不过他有个好兄长陈伯。陈伯虽然自己不识字,可是他觉得自己这个弟弟长得好,又聪明,将来一定是个人才,不会像他一样是土里刨食的命,所以他省吃俭用,供陈平读书。不仅如此,他还特别注意爱护陈平的面子,他的夫人因为看不惯陈平成天不干活,说了几句牢骚话,就被他给休了。在兄长的关照下,陈平读了不少书,特别喜欢黄老学术,结交了不少文人隐士,眼界开拓了,志向也大了,他想游历天下,增长见识,可是凭陈伯的本事,已经做不到这些了。正在他为难的时候,一个大好机会送到了他的面前。
  户牖乡有个富人叫张负,他有个孙女,出嫁了五次,都是刚刚嫁出去不久,丈夫就死了。大家都说她命太硬,谁也不敢娶。但是陈平却看中了张家的家财,如果他能和张家结亲,他就可以得到资助出门游历。有了这个想法,他就特别留意和张家接触的机会。有次邑里大丧,陈平去助丧,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张负见了几次,就记住了这个身材高大、白白胖胖,一点也不象穷人的陈平,就示意陈平留下,然后跟着陈平一起回家,到他家里看了看。陈平这时候已经和兄长分居了,他住城墙下面的一个小房子里,穷得连个门都没有,只能用一张席子挡着,可是陈平却泰然自若,并无窘迫之态,而且门外有很多车辙印。张负觉得他是个人才,就作主把孙女许配给了他,不仅借钱给陈平让他行纳聘之礼,还特地告诫孙女说,到了陈家不可恃富而骄,要好好侍奉陈平。
  有了钱,陈平交游日广,学识大进,也有了些名声。魏王咎在临济称王,他赶去相投,因为他的名声,魏咎让他做了太仆,可谓是平步青云,一时春风得意。但是他没有想到,他这富贵来得太快了,招人忌恨,有人在魏王咎面前说,陈平人品不好,陈伯的前妻就是因为和陈平私通,才被陈伯休了的。魏王咎虽然没有立刻相信,可是对陈平的态度也变了。陈平多聪明的一个人啊,他一见形势不妙,辞官不干了。说来也巧,他刚跑没多久,临济就被章邯给围了,他反倒逃过一劫。
  陈平辞了官,又不好意思回家,在附近游荡了几个月,到高阳混了几天,就住在里监门郦食其的家里。郦食其的弟弟郦商手下有四千多人,周叔带着人马回到魏地之后,就想把郦商拉拢过来,听说陈平也在,就向他讲述了共尉对他的赏识。陈平有些心动,就答应作为周叔的使者来见共尉。
  说实在,陈平虽然答应来见共尉,却没有说一定要投靠共尉。对他来说,共尉名不见经传,虽然有些勇名,但和世家大族比起来,号召力差多了,那些王族就不提了,就是项家这样的贵族,也不是共尉能望其项背的。所以陈平只是想来看看,然后找机会再去见见项梁,比较一下再做决定,没想到在半路上遇到了项佗。
  项佗在魏豹身边做相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偶尔也听人说过这个曾经盗嫂的故太仆,颇为不齿,言语之间就比较冷淡。陈平当然看出来了,而且他通过和项佗身边人的交流,大致也搞清楚了项梁的举动。对于项梁的行动安排,他很不以为然,并且从中嗅出了一丝不祥,本来想去项梁手下找找机会的念头立刻打消了。
  刚看到共尉第一眼的时候,陈平的心全凉了,如果不是出于对周叔的信任,他几乎要扭头就走。这个年轻人也就是刚刚成年吧,看他这模样,勇力估计是有一点,至于其他的应该有限。但是听了共尉和项佗短短的几句对话后,陈平的观点稍微变了些,共尉不经意之间表现出来的冷静让陈平觉得,这个人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只是匹夫之勇,特别是共尉听说项梁攻打定陶时,脸上刹那间显现出来的惊讶,让陈平快熄灭的希望之火又慢慢的旺了起来。
  “久仰久仰。”共尉露出灿烂的笑容,冲着陈平拱了拱手,“请坐。”
  陈平微微一笑,谢了共尉,安安静静的坐下,将周叔交给他带来的竹简双手递给共尉。共尉解开扫了一眼,默默的收了起来。低着头思考了片刻,抬起头直截了当的说:“陈君与项君一路同行,想必将武信君那边的情况都了解得差不多了吧?”
  陈平无声的笑了,带着三分得意的点点头。
  共尉盯着陈平的眼睛,眨也不眨:“陈君对目前的态势有何看法?”
  陈平被共尉的直接搞得有些措手不及,不过他先前是做了功课的,倒也不至于手忙脚乱。他犹豫了片刻,不自觉的抬起手挠了挠鼻翼:“俗话说打蛇不死,反被其害。章邯虽然败了一阵,可是并没有伤筋动骨,秦军又耐苦战,散兵很快就会归队,关中又会增派援兵,章邯的实力很快就能恢复。而且王离等人在河北连战连胜,一定他们平定了赵地,挥师过河,到时候如何对付?为武信君计,当此之时,应该全力击杀章邯,据河而守,至少可以保得河南安定。到那时候再回头夺取定陶,自然要更稳妥一点。章邯未灭,定陶不会轻易投降,不顾强敌在后,顿兵于坚城之下,并非上策。”
  他看了共尉一眼,眨了眨眼睛,把后面的话又咽了回去。
  共尉笑了,陈平虽然没有把话说全,但是从这些分析里面,能看出他对未来的形势不怎么乐观。他端起酒杯冲着陈平示意了一下,然后缓缓的饮了两口,又问道:“陈君以为,我军当如何行动才更为妥当?”
  陈平顿了片刻,咬了咬牙,似乎下了决心:“君侯以为,如果武信君败了,君侯能挡住秦军吗?”
  共尉微微的皱起了眉头,没有立即回答陈平,而是思索了好一会,才摇了摇头:“如果武信君败了,秦军尽数南下,章邯、李由两部大概能有十万之众,以我现有的兵力……”他苦笑了一声:“不是秦军的对手。”
  “那君侯打算往哪里退呢?”陈平追问道:“是退往南郡,还是退往陈郡?”
  共尉为难的挠了挠头:“这还真不好说。”
  “其实……”陈平忽然笑了,“以陈平看来,君侯还是退往南郡的好。”他不等共尉发问,又接着解释道:“楚王在东,君侯在南,可以让秦军难以并力。万一形势不利,还可以退往江南,有大江阻隔,保一时平安还是可以的。秦军虽然节节胜利,但是咸阳不安,章邯也好,王离也好,都不会长久的。君侯只需耐心等候,形势很快就会有转机。”
  共尉眨着眼睛,看着这个胸有成竹的陈平,也笑了。他们互相打量着对方,笑意越来越浓,渐渐的放声大笑起来。张良捻着胡须坐在一旁,垂着眼皮,一直没有说话,似乎快要睡着了。但是他的心里,却是波涛汹涌。共尉和陈平两个人说了半天,却不约而同的忽略了提醒项梁或楚怀王这个可能,他们似乎已经做好了准备,在等项梁败于秦人之手,他们考虑的,只是自己如何在其后的局面中生存,并获取最大的利益。
  这两个人遇到一起,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张良的心里一阵阵的发寒。他无法理解共尉,也无法理解陈平。共尉是楚人,他的心里没有楚怀王,陈平是魏人,他的心里也没有魏王,他们想到的,全都是他们自已。
  两个乱臣贼子!张良悲哀的想道。
  共尉和陈平说得正投机,根本没有注意张良的表情,他们谈笑风生,共尉忽然放下了酒杯,郑重的看着陈平:“陈君,有件事,想要劳烦陈君。我已经盘算很久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今天一见到陈君,我就知道,我要等的那个人终于来了。”
  陈平有些兴奋,拱手谢道:“君侯谬赞了,不知道是什么事?”
  共尉却没有直接说,而是对站在一旁的田伦摆了摆手:“去请桓将军来。”田伦应了一声,大步走了。陈平有些奇怪的看着共尉,不知道他说的那个桓将军是谁。直到桓齮大步走进来,对着共尉躬身施礼,自报姓名,他才回过味来,不禁站起身来,目瞪口呆的指着桓齮道:“南阳守桓齮?你……你不是战死了吗?”
  桓齮上下打量着这个陌生人,没吭声,用疑惑的眼光看着共尉。共尉淡淡一笑,请桓齮坐下:“老将军,这位是阳武人陈平,贵家眷的事,我想拜托在他的身上。”
  桓齮顿时动容,他在共尉军中,最担心的就是家中的亲人,生怕一不小心走漏了风声,家人就会横尸街头。一听共尉说他要找人去解决这件事,不管他能否解决,首先他能有这份心,桓齮就觉得自己当初决定投降的选择没有错。
  “多谢君侯。”桓齮感激涕零。
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二十五节
高阳酒徒
  陈平来得突然,走得更突然,除了张良等有限的几个人知道之外,陈平仿佛就没有在共尉面前出现过。共尉还是像往常一样在新郑城里游览,甚至连出城练兵的事都懒了,项佗表示了几次想去军营观摩观摩,都被他装聋作哑的推了。
  韩王成即位大礼一成,项佗、项伯就离开了新郑。共尉和韩王成提起下一步的军事行动,韩王成有些为难,表示刚刚即位,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暂时还不能动手。实际上他是觉得自己手下已经有近十万人马,根本无须再听共尉这么一个刚刚弱冠的小子指挥,供他粮草、军械,还要看他脸色。共尉自然把他的心思看得通透,顺势提出要回陈郡休整,顺便协助项佗、魏豹攻克大梁。韩王成正中下怀,满口答应,不过一谈到出多少人马时,他又直咂嘴,说手下虽然人多,可是都没有经过多少战事,恐怕去了也帮不上忙,不如就让司徒跟着你吧,就算我韩国尽了一份力。
  共尉无可无不可,既没有高兴,也没有不高兴。张良却急得上火,共尉明显是觉得形势不对,想要趁早脱身,韩王成还沉醉在复国的兴奋之中,根本没有感觉到危机。当然了,不仅是韩王成没有感觉到,就连项伯、项佗都没有意识到。张良曾经在和项伯、项佗闲谈时提醒他们说,目前项梁的兵力部署有些不妥,应该先趁着章邯新败的时候,彻底消灭了他,再回头攻击定陶。可是项伯、项佗根本没当回事,在他看来,项梁连战连胜,章邯已经奄奄一息,只等着咸阳来人斩他的首级,哪里还需要防备。
  说得多了,连张良自己都有些不自信了,细细想来,项梁的处置虽然有些骄傲,可是他的实力在那个地方,似乎章邯确实没有多少反抗力了。张良不再多说,既然韩王成让他跟着共尉,他就顺便到那里去实地看一看,然后再下结论。
  十月上,共尉到达启封,和周叔汇合。跟着周叔一起来的还有郦家兄弟。郦食其六十余,瘦瘦高高的,一把长胡子,两只眼睛看人的时候总象是在翻白眼,见了共尉长揖不拜。他的儿子郦疥跟在他后面,见他那副狂傲的模样,担心共尉生气,暗地里扯了他的衣摆几次,他都没理。郦商四十余,和他的兄长不一样,他中等身材,一张国字脸,沉默寡语,不苟言笑。
  共尉见到他们特别高兴,热情的请他们喝韩王成送的美酒。郦食其一看到酒,顿时变了一副表情,热情如火,谈笑风生,恨不得把酒瓮抱在怀时。众人见了禁不住放声大笑,这高阳酒徒的名声果然不是盖的。郦商和郦疥叔侄本来还有些是担心,见共尉不以为忤,这才放了心,跟着开怀畅饮。
  古往今来,酒都是最好的媒介,觥筹交错之间,生人能变成熟人,泛泛之交能变成好朋友,许多平时不方便说的事,趁着酒遮脸都给说了。一顿酒喝完,相互之间的生涩便淡了许多。不过也有喝多了误事的,郦食其大概就是这样,喝到最后,他居然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凑到共尉面前,硬是拉着共尉的手,和他连碰了三杯,这才一扔酒杯,旁若无人,摇摇晃晃的走了,狂傲之态溢于言表。郦疥冷汗直流,连连向共尉致歉,共尉只是哈哈一笑,一点也不计较。
  郦疥也搞不清共尉是真的不介意,还是捺着性子,惶惶不安的退了席,追着郦食其去了。回到府中,郦疥一面安排郦食其躺在榻上,让人打了水来,要替他洗脸,一面埋怨道:“阿翁,你平时使酒便也罢了,今天怎么在共君侯面前也如此?他虽然出身贫贱,可是少年骤贵,难免性子古怪一些,今天是看在周将军的面子,他不好计较你,可是心里只怕对你有了疙瘩呢。”他说着转过身来,却被郦食其的模样吓住了,张着嘴,呆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
  郦食其倚着枕头,脸上的酒红虽然还没有退去,但是两只眼睛却出奇的清明,一点喝醉的样子也没有。他目光炯炯的看着看着郦疥,有一丝恨铁不成钢的失望,不过更多的却是一种兴奋。
  “疥儿,你算算看,有多少人从高阳经过了?”
  郦疥不明所以,不过还是掰起手指细细的算了算:“先有宋留,后有周市,再然后是韩(王)信,然后是周叔周将军,现在是共尉共君侯,别的不说,势力比较强的就有五个了。”
  “嗯。”郦食其点点头,坐直了身子,“宋留粗,周市傲,韩(王)信自以为是,周叔沉默寡言,他们在乃公的面前,都象清水里的鱼一样,看得一清二楚。只有这个共君侯,虽然是最年轻的一个,却又是让乃公看不清的一个。”
  “以阿翁的眼力,都看不出这个共君侯?”郦疥也有些吃惊。郦食其虽然穷困聊倒,可是在高阳却是一霸,这不是因为他有多少财力或者勇力,而是他的口才过人,那些豪强们都不敢轻易惹他。而他的眼力,虽然不如口才那么有名,却也是平时自诩的。平时评人,他最多三五个字,就将这人的特性点透,象今天这样承认看不清共尉底色的情况,郦疥有史以来还是第一次看到。
  “是的。”郦食其吐出一股浓烈的酒气:“周叔说,这个共君侯眼光独到,慧眼识人。从他能够重用周叔、陈平这样的人来看,周叔所言不虚。但是从今天的表现看,他又似乎不是那种求贤若渴的人,就算乃公手无缚鸡之力,他看不上,可是你叔叔手下有四千人,应该是一支不小的力量,你看他出言招揽过吗?没有,从头到尾都没有。”
  郦食其揉揉眼睛,似乎要把眼神擦得更亮一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