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249

  范增缓缓的站起身,走到项羽面前,卷起袖子,露出皮包骨头的手臂,伸出瘦骨嶙峋的大手,用力掐了一下项羽的人中,项羽一声呻吟,缓缓的睁开了眼睛,双泪长流。
  “将军是不是想与秦军决战,为君侯报仇?”范增也不看项羽,有条不紊的整理了一下衣服,自顾自的坐在一旁,直到把衣服都理顺了,这才抬起头,淡淡的看了项羽一眼。
  “章邯杀我季父,这个仇不报,我还是人吗?”项羽坐起身来,圆睁双目,目眦欲裂,两只大手紧紧的握成拳头,关节咯咯作响。
  范增微微的皱了一下眉头,两根特别长的眉毛微微的颤了一下,顿了片刻,又问道:“将军手下有多少人马?”
  “一万三千人。”项羽不解的看着范增,他觉得范增的态度太怪异了。
  “你知道秦军有多少人马?”范增又问。
  “大概在十二三万左右,除去此战的损失,应该在八万以上。”项羽略一深思,随即给出了答案。范增点了点头,项羽的估计和他的估计很相符,如果考虑到秦军夜袭,基本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的话,大概人数还会更多一点。但现在不是讨论这些细节的时候,他抬起眼皮,平静的看着项羽:“将军以为能战胜吗?”
  项羽哼了一声,大手紧紧的握住了腰间的剑柄,怒声说:“纵使不能战胜又如何?难道让我置季父之仇不理吗?籍纵使粉身碎骨,也要斩杀了章邯,献其首级于季父灵前。”
  “将军,你的仇人就是章邯吗?”范增提高了声音。
  “先生这是说的哪里话?章邯杀了我季父,他不是我的仇人,谁是我的仇人?”项羽有些不耐烦了,大声喝道。
  范增沉默不语,他看着怒气冲天的项羽,忽然起身走到项梁的尸身前,拜了三拜,长叹了一声:“君侯,你看错了,项籍不是你项家的希望。范增无能,辜负君侯的希望了。”他站起身,又冲着项羽行了一礼:“将军,你去报仇吧,范增就不相陪了,我不想把这把老骨头扔在异乡,这就回老家去度此残生。”说完,也不等项羽说话,转身就走。
  项羽见他说得怪异,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等他回过神来,范增已经走出大帐十几步远,他才回过神来,连忙冲出大帐,几步就拦在了范增面前,躬身施礼:“先生留步。”
  在帐外等候的桓楚等人目不转睛的看着他们二人,只见范增叹着气,连连摇头:“将军,你要去报仇,老夫年过七旬,拉不得弓,提不得剑,帮不了你。”
  项羽恳切的看着范增,低声说道:“先生,项羽刚才有所冲撞,还请先生看在项羽年轻无知的份上,多有宽恕。季父战殁,项羽方寸大乱,不知计之所出。先生足智多谋,还请先生看在季父的面子上,多有指点。”
  “你……愿意听我的吗?”范增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抚着胡须,斜着眼睛看着项羽,态度极其傲慢。项羽虽然不快,可是却强忍着,稍微犹豫了一下:“籍愿听先生的。”
  “我只是一个无用的老朽,将军却力可扛鼎,英雄盖世,将军向我请教,不怕辱没了名声吗?”
  项羽的脸色有些僵,他平时确实不太愿意亲近范增,他总觉得这个老头脾气太倔,又不知礼数,有敬而远之的心理。可是眼下要求人,他只得按下心中的不快,忍气吞声。“籍先前对先生有不到之处,请先生海涵,从今日起,籍凡事一定向先生请教,还望先生不弃鲁钝。”
  “你是想以我为师?”范增咧了咧嘴,无声的一笑。项羽一愣,随即又点了点头。
  “拜师可不是这样的拜法。”范增得寸进尺,双手背到身后,摆出一副等项羽拜他的架势。项羽的脸突然胀得通红,他根本没有拜范增为师的打算,更何况在众目睽睽之下拜一个老朽?他猛的瞪起了眼睛,凛冽的杀气突然迸现,逼得范增眼睛不由自主的眯了一下,心脏不受控制的猛跳了两下。项羽紧紧的咬着嘴唇,看着镇静自若的范增,又缓缓的松开了拳头。这个老头是季父看中的人,听桓楚说,季父特别将自己托付给他,还给他写了个什么东西。既然季父这么看重他,又在临死前作出这样的决定,想必有他的道理。季父尸骨未寒,自己不能就违反了他的遗言,那样的话,不仅别人会说他不孝,他自己也会不安的。
  他向后退了一步,撩起大氅,单腿跪倒,双手抱拳举过头顶,刚要说话,范增忽然上前一步,用力将他拉了起来,拽着他就进大帐。桓楚刚要跟进去,范增猛的停住了脚步,怒喝一声:“在外面守着,任何人不得进帐。”
  桓楚一下子停住了脚步,眼睁睁的看着范增拉着项羽进了大帐,半天才回过神来,看着周围看着他的人,忽然有些恼怒,范增这老头今天太嚣张了,就是项梁在的时候,他也没敢这样喝过他。
  范增哪里有时间管桓楚怎么想,他把项羽拖进了大帐,摁坐在项梁的尸身之旁,然后指着项梁的尸身说:“将军,你知道君侯对你的期望吗?”
  项羽犹豫了片刻,点点头。季父是希望他重振项家的威名,他当然知道。项梁甚至有不臣之心,想代替楚怀王,建立起属于项家的王朝,他也知道。只是这样的话不能轻易说出口,要不然那就是乱臣贼子,千夫所指。
  “是什么?”范增追问道。
  “他……他想重建楚国,重振项家……”项羽话刚说了一半,就被范增打断了:“不,君侯岂止是想复兴楚国,重现项家的富贵?天下汹汹,民心思变,山东六国既然已经为秦所灭,他们的气数早已经尽了,又怎么可能复兴?”
  “先生?”项羽大惊,禁不住直起身来。范增圆睁双目,大手摁在项羽肩上,压低了嗓子沉声喝道:“我如果不知道君侯的心愿,君侯又怎么会将你托付给我?”
  项羽目瞪口呆,他知道项梁一直很信任范增,可是他不知道项梁会信任范增到这个地步,这究竟是项梁告诉他的,还是他自己猜到的?他瞪着范增,不知道怎么说才好。范增傲然一笑,直起了身子,挺起了瘦弱的胸膛,居高临下的俯视着惊诧不已的项羽,刹那之间,他感受到了无比的自信。
  项羽被范增看得有些不自在,缓缓的放松了身体,坐回自己的脚后跟上,脑子飞快的转动着,过了好久才说:“那先生何以教我?”
  “将军,你最危险的敌人是谁?在哪里?”范增弯下腰,几乎和项羽的脸贴在一起,眼睛紧盯着项羽的眼睛,厉声问道。
  项羽犹豫了很久,才结结巴巴的说:“在……盱眙。”
  “是谁?”
  “是……是……大王。”项羽憋红了脸,半天才吐出这两个字。
  “孺子可教!”范增重新挺直了身子,从袖子里摸出那片竹简,递到项羽面前。项羽茫然的接过竹简,打开一看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迹,眼泪又禁不住的流了出来。他看一眼,默然半晌,然后将竹简收好,揣入怀中,恭恭敬敬的伏在地上,拜了三拜:“亚父。”
  范增受了他三拜,这才扶起他:“阿籍,起来吧,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究竟该怎么做。”
  “喏。”项羽顺从的直起身,微低着头,就如受教的小学生一样。
  范增也坐了下来,轻声说:“君侯过江那么久,为什么一直按兵不动?他为什么等了几个月,才想到立態心为王,是他想不到这一点吗?不,他是不想给自己找一个麻烦。共尉以陈胜的继承人自居,君侯这才不得已,立熊心为王以压制共尉。君侯之为什么能放心的将大王置于盱眙?就是因为重兵在手,他不怕大王有什么异动——甚至他希望大王有所异动,这样,他才可以有理由废了大王——而且让大王呆在盱眙,不让他有立功的机会,将来君侯就可以大权独揽,慢慢行那田齐之事。可惜君侯一时大意,败于章邯之手,十几万大军毁于一旦,大好的形势顿时逆转。眼下秦军虽强,可是他们南面有韩魏,北面有燕赵,一时还顾不到我们,所以秦人并不是我们最可怕的敌人。君侯战败身亡,大军没了,以将军手中的现有的兵力,已经镇服不了其他诸将,自然也镇服不了大王。这种情况下,将军还要去与秦人血战,就算将军神勇,打败了章邯,又能如何?将军还能剩下多少人马,还能控制住大王吗?”
  项羽凛然心惊。真要与秦军血战,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个问题,还谈什么控制盱眙,到了那一步,项家就没什么希望了。
  “如今之计,不是报君侯之仇,而是立刻率军退回盱眙,控制住局面。”范增一摆手,“将军可知道,盱眙有哪些敌人?”
  “当然是大王了。”项羽想也不想,脱口而出。
  “不。”范增摇摇头:“大王当然是要注意的,但是如果没有其他人的支持,他不足为患。什么样的人能支持大王?当然是手中有兵的人。盱眙有哪些人手中有兵?”
  “陈婴?”
  “共尉!”
  “不能。”项羽不假思索的摇头,连连摆手:“先生多虑了。他和我是异姓兄弟,和大王又面和心不和,他怎么会支持大王来对付我?”
  范增冷冷一笑:“异姓兄弟?就是亲兄弟又如何?他一直与大王不和是实情,可是他为什么与大王不和?就是因为大王即位,抢走了原本属于他的位置。而大王是谁拥立的?是项家,是你们项家。与其说他反对大王,不如说反对项家更直接一点。眼下项家失势,你焉知他不会趁势拥立大王,先除了你项家的势力再说?”
  项羽沉默不语,他对范增猜疑共尉的做法有些不满。范增见他脸色不好,又苦口婆心的说道:“阿籍,你想想,君侯与秦军血战的时候,他在哪里,干些什么?他出兵帮助韩魏复国,收买人心,又夺了南阳。现在南阳、泗水、东海、南郡、半个砀郡、小半个陈郡都是他的,不出意外的话,南郡也将落入他的手中,他已经占据了楚国的大半江山。他在想什么,你还看不出来吗?”
  “他……他是受了伤,才留在彭城的,要不然……要不然他一定会和我并肩作战。”项羽结结巴巴的说。
  “并肩作战?”范增不屑的哼了一声:“如果他想和你并肩作战,他会把韩信放在淮阴?”
  “韩信,那个钻胯的竖子手下才一万人,能起什么作用。”项羽颇为不齿。
  “钻胯的竖子?”范增气得笑出声来:“子异是你项家年青一辈中的人才,你忘了他是败在谁的手中了吗?”
  项羽无言以对,他虽然不同意范增的看法,可是也不能不承认,范增的话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有道理的。共尉的势力实在大得有些离谱了,项家现在虽然占据了会稽和九江,又在东郡、砀郡占了不少城,可是与共尉比起来,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
  难道他也有问鼎天下的心思?项羽也不禁嘀咕起来。
  范增见项羽沉吟不语,知道他有些动摇了。他知道项羽这个人重义,一直对共尉很信任,一时半会不可能完全扭转他的看法。不过这些并不重要,可以慢慢来,现在最着急的是劝项羽立刻回兵盱眙,不让局面失控。他一天没喝水了,话又说得不少,嗓子有些痒,转过头想找杯水,却发现大帐里根本没有水,想让人送,亲卫们又被他拦在外面,想想便也罢了,舔了舔嘴唇,轻声说道:“阿籍,当务之急,是立刻赶回盱眙,不给那些人异动的机会,迟则生变,悔之晚矣。”
  “现在就回去?”
  “现在就回。”
  项羽沉思了片刻,重重的点点头,他站起身,恭敬的扶起范增,一起走到帐外,看着神色各异的众人,朗声说道:“从今天起,范先生就是我项籍的亚父,有不敬亚父者,如同不敬项籍。”
  众人互相看了看,同时躬身应诺:“谨遵将军令。”
  “我要奉君侯回乡安葬,然后再与秦军厮杀,大军明日起程,诸位回去准备吧。”项羽说完,也不看众将,恭敬的扶着范增从众将面前缓缓走过,送他回到大帐。等范增安顿好了,这才又倒退着出了大帐。众人见此,知道范老头在军中的地位从此不可动摇,纷纷散去。
  桓楚暗自松了一口气,还好刚才没有和范老头翻脸,要不然以后可就惨了。
  “子元,你来一下。”项羽把桓楚叫进大帐,轻声吩咐道:“你带两千人到陈留去问问刘季的意思。他要是想和我一起回盱眙,你就跟他一起回去,要是不愿意,你就帮他守陈留。”
  桓楚心领神会,连连点头。
  刘季见到桓楚,得知项梁战殁,十多万大军毁于一旦,项羽又准备撤回盱眙,惊得半晌无言。他刚刚得了一座大城——虽然几乎是座空城,可是毕竟是座不可小视的大城——正想着怎么扩大地盘呢,怎么突然之间就变成这样了?项梁死了,项羽走了,他的右翼已经暴露在十几万秦军的攻击之下。章邯、王离随时都有可能挥师南下,西面的李由一定也不会安份守已的在荥阳呆着,自己能守得住陈留吗?
  刘季沮丧不已,如同一只困在牢笼中的野兽,虽然有锋利的爪牙,面对的却是一只比自己强上十倍的蛮荒巨兽,随时都有可能陷入灭顶之灾。他背着手在厅堂里转来转去,又恼怒又后悔。自己怎么这么背呢?在沛县起兵,被雍齿那个狗贼献了丰邑,全家人都成了俘虏,差点家破人亡。好容易夺回丰邑了,又遇到了两个根本不能力敌的对手,先是被共尉欺负,后来又被项羽欺负,凭着自己混世的能力,他总算化解了这两个危机,和共尉成了连襟,又因为共尉和项羽搭上了关系,仗着手下一帮兄弟的悍勇,他也算有了点根基,现在共尉又送了他一个大城,他算是楚国的一个重将了。可是他还没开心两天呢,项梁死了,局势面目全非了。
  撤,还是固守?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撤了,自己唯一的一个地盘就算又丢了,不撤,自己是秦军的对手吗?会不会连小命都丢掉,一把就输得干干净净?
  “子羽怎么说?”刘季歪着头,看着桓楚。
  桓楚从刘季烦躁不安的举动中看出了他的矛盾,他随即很严肃的拱了拱手:“将军说,陈留四通八达,是山东要道,一旦丢失,秦军就会长驱直入,我楚国难免会如张楚一样覆灭。如果将军能守住陈留,那就是楚国的干城,他一定会在大王面前为将军请功的。”
  “别说那些没用的。”刘季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再大的功劳,也得我能守住陈留再说。”
  桓楚微微一笑:“将军,你怎么对自己没信心了呢?”
  “我有个屁信心。”刘季破口大骂:“老子手下就一万多人,陈留又没多少粮,秦军可是超过十万,兵精粮足,我能守得住?”
  “陈留积粟甚多,将军怎么会没粮?”桓楚大惊失色。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四节
无赖本色
  刘季不屑的哼了一声,半倚在案几旁,挑起小指抠了抠鼻孔,抠出一小块鼻屎在眼前看了看,然后屈指一弹。桓楚说这话的意思他心知肚明,共尉是什么货色老子我不清楚,还需要你桓楚来提醒?刘季对此十分恼怒,他从小要乡里横行惯了,只是遇到了共尉之后,手段和实力都不如共尉,这才处处吃瘪,遇到了项家叔侄这些贵族,又有些心理上的自卑才不敢张狂,可是对桓楚这样的人,他一点惧意也没有。
  你想玩我,我还想玩你呢。刘季暗自一笑,忽然换上了一脸的愤愤不平:“桓兄有所不知啊,陈留原本是有粮的。只是共君侯手头太紧,所以把粮食带走了。”
  桓楚本不是个什么良民,要不然也不会犯了事逃到大泽里去了。对刘季这种小无赖来说,他就是地地道道的恶棍。他见刘季这么无礼,心头火起,正待要翻脸,忽然见刘季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便想起临行前项羽关照的事情了,这才按下心中的怒气,装作不解的样子说:“共君侯手头会紧吗?他最近可没打什么仗。”
  “其实他本来也是不紧的。”刘季叹了口气,挠着头说:“他手下壮丁太多,看中了我从城阳带来的那几千女人,所以想用粮食和我换。本来呢,他是指望魏王兑现诺言,给他两三万石粮的,可是魏王说手头筹措不开,不能给他,共君侯只好自己拿出四万石粮,所以……”他一摊手,表示也无可奈何,他是拿到了粮,可是粮原本是陈留城里的,他也得到了陈留城,可是陈留却几乎是座空城,但是这是人家送的,你还能要求什么?
  “魏王?”桓楚虽然知道共尉将陈留的粮食搬了个干净,却不知道这个内幕,一时接不上话。刘季向前倾了倾身子,用一种很诚恳的口气说:“桓兄,你说我现在是和跟着子羽一起退回盱眙好呢,还是守住陈留,和韩、魏并肩作战,共抗强秦的好?”
  桓楚想也不想,应声说道:“当然是留下好,陈留地处要冲,一旦失守,楚韩魏就会被秦军分割开来,各个击破。如果将军守住了陈留,你不仅是楚国的功臣,就是韩魏也会对将军感激不尽的。”
  “是吗?”刘季抠着鼻翼旁的一个疙瘩,若有所思,犹豫了半晌又说:“既然我守住陈留对韩魏都有好处,他们是不是应该支持我一下?桓兄,子异在魏国为相,你帮我去求求他,让他派点兵,送点粮给我吧。要不然,我肯定是守不住啊,只能弃城而走了。”
  桓楚哑口无言,他发觉自己有些轻视刘季了,这个家伙不是一个小无赖,是个大无赖。在这种情况下,他居然还有心思去讹魏国。他几乎想站起来甩手走人,可是想到项羽的嘱咐,他又只能强忍着。只要能把刘季留在陈留拖住秦军,让魏国出点血也不是不可以。桓楚想到此,站起身来慷慨激昂:“将军说得是,桓楚愿住。我这就去大梁向魏王说明此事,请将军务必等待数日,我一定会带回好消息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