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249

  共尉犹豫了片刻,挠了挠头:“叫沙盘。”
  “俗!”吕释之脱口而出,连连摇头:“这么好的宝贝,怎么叫这么个名字,怎么也得大气点,要有……要有……”他翻着眼睛想了片刻,得意的笑了:“叫九范吧。”
  “九范?”共尉一时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吕媭却白了吕释之一眼:“兄长,你也孟浪了,当此是非之时,岂能叫这种招人忌讳的名字。”
  吕释之哈哈大笑,连连摆手:“那我就不管你们了,谁你们叫什么吧,反正我是这么叫他了。”他笑了两声,忽然收住了笑容:“阿尉,你对彭城的形势怎么看?”
  共尉不答反问:“兄长又怎么看?”
  吕释之也不以为意,他抚着胡须,严肃的看着共尉说:“阿尉,你现在的处境很微妙啊。”
  “何以这么说?”共尉不动声色的看着他。
  “如果大王以伯父等人的性命逼你交出兵权,你如何应付?”
  共尉没有答他,抬手示意田伦取来了一些酒食,一边招呼吕释之饮用,一边沉思着,过了片刻,这才说道:“不瞒兄长,我已经急书阿媚,只要没有危急到性命,大可以委屈一下。我想以大王的城府,大概不会做出逼我跳墙的事情来。”
  吕释之呷着酒,咀嚼着共尉的话,半晌无语。
  “大王是个见过世面的人,楚国对他来说是第一重要的,一切事务,都不能损伤到复兴楚国的大业。项梁那么跋扈,他都忍了,我又没有明确反对过他,他又何必把我逼到绝路上去?”共尉虽然说得很有把握,但是心里却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他的一切布置,都是基于怀王是个理智的人,是个和项梁一样知道权衡的人,万一这个人是个愣头青呢?那可真砸锅了。不过这一切都不能露出来,不管在什么人面前,他都要表现出一种成竹在胸的气势,即使是在吕释之和吕媭面前。“何况目前他要对付项家,暂时恐怕还没有考虑到怎么对付我的问题。”
  吕释之长叹了一口气:“富贵险中求,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和大王没有见过面,也不知道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前一直以为他是个没用的人,一听到他以雷霆手段迁都彭城的事,我还真是看错他了。既然你这么有把握,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不提就不提。”共尉展颜一笑:“说实在的,我一直在等着你来。赵青到南郡去了,宛城没有信得过的人镇守,我不放心。你来了,我就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去颍川了。”
  “去颍川?”吕释之很茫然:“韩国已经来求援了?”
  “还没有。”共尉摇摇头:“不过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既然肯定会出手,我就早点做准备了。我准备近期带着大军到鲁阳去,就算要打仗,也要在颍川打,如果秦军进了南阳,今年的收成可就全完了,大军还指着今年的收成过冬呢。军无粮可不行啊。”
  吕释之摇着头笑了,他无奈的叹了口气:“我还准备跟着你去前线呢。在陈县呆了几个月,一仗没打,章平一来,我连他的战旗都没看到就跑了。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真正的上战场打一仗。”
  共尉摇头苦笑:“打仗有什么好的,不是杀人,就是被人杀,每一仗打下来,都有不少熟悉的面孔消失了。你要真想打仗的话,我在宛城呆着,你去鲁阳吧。”
  吕释之连连摇头:“还是我在宛城吧,你手下那帮骄兵悍将可不是那么好带的,我这一仗没打过,连秦军影子都没看到就弃城而逃的人,怕是指挥不动他们,还是老老实实的看着宛城吧。”
  “也好,你先去休息,趁着我还有两天再走,我把南阳的情况给你交个底,你也好方便一点。”共尉摆了摆手,示意吕媭带吕释之去休息,吕释之刚刚起身要走,共尉却又象是想起了什么,拍了拍脑袋,皱着眉头说:“你等等,我有个什么事要问你的,刚才说了半天,却把这件事给忘了。唉呀,这两天真是忙糟了,嘴边上的一件事,就是想不起来。算了算了,你先去休息吧,等我想起来再问你。”
  吕释之啼笑皆非的看了看愁眉苦脸的共尉,又看了看吕媭,摇了摇头,举步出了房间。共尉一个人坐在沙盘前,眼神逡巡不停,一会儿看向关中,一会儿又看向山东,一会儿看向南阳,一会儿又看向河北的邯郸,反复推演着可能的结果。房间里空荡荡的,只有司马田伦拱着手站在一旁,带着一丝敬畏的看着沉思的共尉。虞子期抚着剑柄,脚步轻无声息在外面来回走动着,不时的向房内瞟一眼。
  天慢慢的黑了下来,宛城陷入了夜色之中,浑厚的鼓声从远处传来,提醒着人们已经入夜,宵夜开始了,大街上已经没有什么行人,百姓们早早的休息了。陈胜起义之后,从桓齮驻守宛城开始,宛城就开始实行宵禁政策,入夜之后,闲杂人等不得上街走动,只要天一黑,所有的百姓就会关上门,留在自己的家中,宽阔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共尉击败桓齮,带着数万大军进驻宛城,宛城的百姓更是小心谨慎,虽然说共尉的军纪很严,除了陷阵营之外的所有人马又都驻在城外,但是百姓们还是很小心,生怕惹着了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当兵的,遭受无妄之灾。
  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正在来回巡视的虞子期迎了上去,低语了几句,不一会儿,陈恢急匆匆的走了进来,顾不得擦去额头的汗珠,两步迈到共尉的面前,从怀里掏出一个腊丸递到共尉面前:“大人,急报到。”
  如同一段朽木一样正在沉思的共尉仿佛一下子活了过来,几乎是抢一般的接过腊丸,手指一用力,已经捏破了腊丸,露出中间的一片帛,展开来是一个宽约一指、长约五寸的小布条,上面写着寥寥可数的几个字。共尉迅速的看了一眼,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站起身来,走到青铜灯前,将布条凑在火苗上点燃。帛条一接触到火焰,立刻燃烧起来,明亮的火光照得共尉的眼睛闪闪发光。
  站在两步之外的陈恢看着脸色被火光照得明灭不定的共尉,强忍着自己的好奇心,没敢去打听是什么事。虽然他现在是共尉的亲信,负责最机密的事宜,可是这件事却连他也不知道,就连这个腊丸是从什么地方送来的他都不太清楚,只知道这是共尉一件极隐秘的事情。
  共尉看了一眼低眉顺眼的陈恢,十分满意,这个人很知道轻重分寸,是个可用的人。
  “去请桓将军来。”共尉摆了摆手,重新坐在沙盘前,不过这一次他的神情变得轻松了许多,眉眼之间隐隐的有些笑意。
  “喏。”陈恢连忙应了一声,脚步又轻又快的退了出去。
  九月末,攻克了陈留之后的章邯移师大梁,魏豹和项佗面对着近三十万的秦军,惊惶失措,他们又想据城而守,又怕被秦军围住了之后想跑也跑不到,君臣激烈争论了几个时辰之后,终于得出了结论,放弃大梁,向南退入颍川郡,同时向韩王成和共尉派出使者,请求他们出兵支援。
  魏豹本来是不想向共尉求援的,因为薄姬的事情,他对共尉恨之入骨,可是形势逼人,他又不得不向共尉低头。他投靠了项梁,本来以为能因此不用理睬共尉,可是谁想到势头正劲的项梁居然一战就死了,刘季从他这里捞了不少好处,在陈留苦撑了大半个月,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偷偷的跑了,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大梁,要面对士气正盛的秦军,他实在没有这个胆气。他不想再重复兄长魏咎在临济城的遭遇,他自忖也没有兄长那种为国为民的勇气,他只能逃,在秦军合围之前逃之夭夭。至于看到共尉时怎么办,那是后一步的事情了。
  韩王成接到魏豹的消息时,也正焦头烂额,他刚刚接到太尉韩信的消息,三川守李由不知道抽了什么风,调集了三万人马出轘辕关,取道纶氏、阳人,似乎有意从梁县进入颍川。韩王成正在考虑是不是要向正在家修身养性的张良请教呢,又接到了魏豹退出大梁的消息,急得他直跳脚,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陈县的章平扑向召陵,似乎想从东路切断他的后路。这样一来,秦军三面夹击,大有将韩国一举歼灭之势,吓得韩王成再也不敢犹豫了,立刻驾车赶往张良的府中。
  张良从大梁回来之后,就辞去了司徒之职,不再关心政事,静心在家调养身体。每天不是和共乔弹琴读书,就是自己焚香静坐,再不然就由王祥陪着练练导引术。一个多月调养下来,他的身体明显有了起色,本来有些腊黄的双颊变得红润起来,他的面容本来就长得很柔美,脸色再一好,就更象个女子了。
  韩王成的车驾停在门外的时候,张良正弹着琴,共乔闭着眼睛,如痴如醉的坐在对面,不知是沉醉于琴声,还是沉醉于弹琴的这个人。听到外面急促的脚步声,张良轻轻的按住了琴弦,琴声嘎然而止,共乔也诧然的睁开了眼睛。
  杜鱼大步走了进来,冲着张良拱了拱手:“先生,大王来了。”
  “大王?”张良很诧异,韩王成忙得很,很少有空亲自到他的府上来,一般是派一个近侍来问问消息,今天这是怎么了?张良抬起头,看了看外面阴沉的天空,忽然觉得有些不安。韩王成这么放下架子,恐怕不是来探望的,而是有急事。他思索片刻,站起身来对面带失望的共乔说:“你先暂避一时,等我和大王谈过事之后,再教你这首曲子。”
  “不用暂避了。”话音未落,韩王成已经三步并作两步的跨了进来,扫了一眼屋内的琴和香炉,羡慕的笑道:“还是司徒大人悠闲,对美人,调素琴,奏雅音,何其乐也。”
  张良淡淡的笑了笑,连忙赶上前去,撩起衣摆就要跪拜。共乔犹豫了一下,也走到张良身边准备跟着拜倒。韩王成连忙双手抚起张良,又对共乔虚扶了一下:“先生请起,夫人也不必多礼。”
  共乔大羞,两朵红云飘上了脸颊,曲身一礼,匆匆的退到帷幄后面。韩王成知道她没有走远,只是不好意思,也没有多说,拉着张良的手,还没坐下就急不可耐的说:“司徒,你再也不能这么安闲了,韩国危矣!”
  张良大惊:“大王何出此言。”
  “唉呀,司徒真是一心修道,不闻窗外事吗?”韩王成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张良,似乎不相信他真的不问世事了。见张良一副茫然的模样,他也顾不得太多,连忙将刚收到的消息说了一遍,最后说:“司徒,我实在是彷徨无计,只好来请你参谋了。”
  张良捻着胡须沉思了片刻,看着韩王成略带惨白的脸,沉声问道:“大王有何打算?”
  韩王成一摊手:“我能有什么打算?秦军三路来攻,总兵力三十多万,我韩国总共人马不到十万,还有很多是新兵,根本不可能是秦军的对手。就算加上魏豹的人,也不到秦军的一半,这仗怎么打?而且秦军分三路来攻,章邯正面攻击,李由、章平抄我后路,竟似要赶尽杀绝一般,我……我真是无计可施了,只好来向司徒请教。”
  “大王想和共君侯合兵一处吗?”张良已经明白了韩王成的用意,他也不拐弯抹角,直接了当的说。韩王成有些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他来求张良,当然就是这个用意。上次共尉提议韩魏楚三国联盟,本来是个好事情,可是后来魏投向了项梁,韩刚复国成功就过河拆桥,惹怒了共尉,现在再去向共尉求援,实在是张不了这个口。可不是不向共尉求援,他和魏豹两个迟早要被秦军收拾掉,只有再次和共尉联盟,才有可能与秦军周旋一二。
  “大王不用担心,你直接派使者去见共君侯就是了。”张良平静的说:“共君侯是个明白人,他不会不知道韩魏之后,秦军的目标就是他,他一定会来支援韩魏的。”
  韩王成一听张良的意思,好象他不愿意去见共尉,不由得急了。“司徒,你也知道的,上次是我们先负了共君侯,三国联盟不欢而散,共君侯愤而退入南阳。现在……现在再去求他,一个使者哪能行?寡人的意思是……是……”
  张良苦笑了一声:“大王,你负了共君侯,我又何尝不是负了共君侯?如果我去见共君侯,只怕事情反而不妥。大王,你也不用担心,君侯虽然年轻,可是他很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不会因为一点私人恩怨影响大局的。”他顿了顿,摇了摇头:“至于我,是无颜去见他的,大王就毋须多言了。”
  韩王成见张良态度坚决,一时倒也不知道如何处置再好。他瞟了一眼帷幄后面的裙摆,沉思片刻:“既然如此,那寡人就不勉强司徒了,只是想请教夫人,不知共君侯有何所好?”
  帷幄后寂静无声。
  张良用眼角看了半晌,轻轻的叹了口气,他向韩王成躬了一躬:“大王,你如果真的觉得不放心的话,就将湛卢送给他吧,他喜欢神兵利器。”
  韩王成的脸色顿时僵了一下,愣了半晌,有些不舍地点点头:“也只得如此了。”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十节
知已知彼
  “这就是湛卢?”本来有些爱理不理的共尉诧然,他坐起身,接过使者关朝手中的木盒,打开一看,狭长的木盒里面躺着一柄古朴的长剑,暗黄色的剑鞘上镂刻着简单的夔龙纹,做工精致而简约,剑首上也没有什么名贵的装饰,甚至不如剑下面垫着的丝绸华贵,但是却透着一股大气,让下面的丝绸自惭形愧。
  共尉是学工的,虽然不是冶金专业,但是对技术有一种顽固的厚今薄古的观念,再加上到秦末一年多了,见多了青铜的或铁制的剑戟,除了腰间这一口用陨铁所制吴钩能算上得削铁如泥之外,其他的都很一般,刺杀还行,但是劈砍起来却比较容易折断,因此他对所谓的上古神兵不太感冒,总觉得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后世的总要超过前世的。但是对湛卢他却很有兴趣,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景仰的名将岳飞曾经拥有过这把剑。古代的名将中,他对抗金的岳飞最崇拜,岳飞的事迹他知之甚详,岳飞的诗词他朗朗上口,就连学拳,也因为形意拳据说是岳飞所创而练得特别用心,作为一个岳飞的超级粉丝,自然也知道传说中岳飞拥有的两大神器:大蛇所化的沥泉枪和这口湛卢剑。
  忽然之间,这把名剑居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他自然好奇心大起,传说中削铁如泥的湛卢剑就是这样的吗?他顾不上去分析使者的眼神变化,小心翼翼的伸出手准备去取剑,可是伸到一半,又无端的觉得手有些不太干净,连忙招呼道:“取水来。”
  一个侍女端来了一盆水,共尉用心的洗了手,又反复擦干净了手上的水,这才恭敬的捧起剑,一手握着温润的剑鞘,一手握着冰凉的剑柄,缓缓抽出了长剑。一抹寒光从缝隙处闪现,柔和的光芒并不刺眼,但是共尉还是不由自主的眯起了眼睛。他慢慢的拔剑出鞘,略显粗短的剑身如一泓秋水,散发出阵阵的凉意。共尉略一挥动,杀气森森而出。
  “好剑!”共尉赞了一声。
  “好剑!”吕释之和桓齮等人暗自赞道。
  关朝沉默不语,可是心里却十分不屑。共尉接见他时,并没有什么热情,懒洋洋的坐在那里,连起码的礼节都没有,直到看到了这口绝世名剑,才来了兴趣,可见也是个贪婪之人。看来张良还是对共尉知之甚深,知道什么东西能诱惑他,虽然这口剑是大王的心爱之物,当时逃离新郑时,大王随身只带了这口剑,想不到最终还是没能保住,落到了共尉的手中。可惜啊,可惜。
  共尉眼神一扫关朝,虽然关朝非常迅速的换上了一副恭敬的笑脸,可是他还是体会到了那抹眼神里的不屑,他也不屑于和他解释。本来他是对什么名剑不感兴趣的,再好的青铜剑,也不过是青铜剑而已,能好到哪儿去?他喜欢这口剑,只是因为岳飞,虽然历史已经改变,岳飞未必还会出现,可是他还是不能放弃那份景仰。
  军人,就得活得象岳飞那样保家卫国,才算个军人。
  “你们大王好手笔啊。”共尉从田伦手中接过剑鞘,小心的将剑还鞘,一边欣赏着剑鞘上的花纹,一边漫不经心的说。
  关朝不卑不亢:“我家大王说,名剑配英雄,只有君侯如此的英雄,才配得上这口剑。大王如今朝务繁重,难得上阵厮杀,留着这口剑也是暴殄天物。闻说君侯爱剑,故而转赠君侯。”
  共尉浅浅一笑:“你家大王谬赞了,我不是什么英雄,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不过,你家大王的心意我领了,不用多说了,请你家大王移兵鲁阳吧,我们在那里和李由一战。”
  关朝见共尉直接了当的答应了出兵援韩,倒也干脆,连忙谢过。他行了礼,刚要退下,共尉又叫住了他:“贵使留步,本将有几句话想问,阁下如何方便的话,还请直言,如果不方便,本将也不强求。”
  关朝愣了一下,似乎有些想不到那么傲慢的共尉还有这么客气的时候,他连忙拱手说道:“君侯垂询,只要我知道的,知无不言。”
  “那我就先谢了。”共尉转身向后室走去,关朝跟了上去,走到后院的门口,共尉轻声问道:“贵使可知道我家妹子的消息?她在韩国还好吗?”
  关朝点了点头:“君侯,令妹在张司徒身边很好。张司徒如今闭门修道,不问政务,日与令妹弹琴自娱,两人相处甚好。”
  共尉皱起了眉头,有些期待的看着关朝,见关朝茫然不解,犹豫了半晌,只好开口问道:“那她可有口信带给我?”
  关朝有些诧异,茫然的摇了摇头。共尉失望的叹了口气,埋怨道:“这个丫头,当真是铁了心了,连个口信也不捎来,真是个死心眼。唉,算了算了,多谢贵使。”
  “君侯客气了。”关朝恭敬的回道,回身就要走,身子刚要动,忽然又想起来什么:“君侯,我听说大王去司徒府上,想请司徒出面向君侯请援的时候,令妹从头至尾,一句话也没有说。”
  “是吗?”共尉恍惚有些明白了。共乔当时跟着张良走的时候,曾经说过,她夹在共尉和张良之间左右为难,以后两个人如果要发生冲突,她只能旁观,绝不会帮哪一个去谋划另一个。他叹息着摇了摇头,为共乔的信守诺言感到又好气又伤心,一时站在那里出神,竟忘了招呼关朝。
  “君侯……”关朝见共尉发呆,半天也没有说话,轻声提醒了一句。
  “呃——”共尉回过神来,有些尴尬,连连拱手,拍着额着说:“惭愧,一时为家妹的事感到头疼,怠慢贵使了。”
  关朝笑道:“无妨,君侯兄妹情深,着实令人感动。”
  “嘿嘿。”共尉不再多说,引着关朝回了前厅,当着关朝的面发布了准备出兵北上的命令,关朝欣喜万分的去了。共尉又宣布了由吕释之驻守宛城的命令,分部诸将,各负其责。他很早就做好了安排,韩王派人来,他也要北上,韩王不派人来,他还要北上,南阳秋收在即,他不能放任三十万秦军攻入南阳,将一年的收成毁于一旦。
  五日后,共尉带着三万大军离开宛城北上。无数新婚燕尔的将领和妻子告别,宛城外的长亭旁挤满了人,周勃的两个新婚妻妾也来送行,两个女人一左一右的拉着周勃的手,哭哭啼啼的说不出话来。周勃面红耳赤,想要推开她们,又有些舍不得,人到中年,打了半辈子光棍,忽然有了女人有了家,虽然她们都不是什么天香国色,可是却是他的心头肉。在部下的面前被她们拉扯着,内敛的周勃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老周,又不是生离死别,搞得这么伤心干什么?”虎豹骑将灌婴骑着高头大马,带着牛气冲天的亲卫骑勒住了战马,冲着周勃高声叫道:“不就是去与秦军打一仗嘛,很快就回来了。”
  周勃的脸胀得更红了,他掰开了女人的手,头也不回的跳上马,在亲卫的簇拥下飞奔而去。灌婴紧紧跟上,在经过周勃夫人的身边时,他哈哈大笑:“嫂嫂,不用担心,快不过两三月,慢不过半年,我们肯定能打败秦军,立功归来,你们就在家等着好消息吧。”说完,一催战马,卷起一阵烟尘,飞奔而去。路旁送行的人被呛得叫苦连天,胆小的在肚子里嘀咕两声,胆大的却叫出声来:“这个灌将军,又在抖威风了,少不得让君侯看见责骂。”
  看着依依惜别的将士们,吕媭笑着嗔道:“看,都是你多事,要给他们成家,成了家了,舍不得走了,出征时都哭哭啼啼的,多不吉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