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航海(校对)第1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313

  曹丕沉默了片刻,让人觉得他不是随口而发。“儿臣以为,可能是大将军,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更合适的职位了。”
  “大将军?”曹操喃喃自语:“难道我大汉又要出一个不是外戚的大将军吗?”
  曹丕忽然灵光一闪,明白了曹操的用意,不由得大怒。曹家是外戚,他的妹妹曹节现在是皇后,按理说,父王曹操应该是大将军,可是天子一直没有这个心思,反而利用这次孙绍征服夷洲的机会封孙绍为抚夷大将军,透露出可能会让孙绍做大将军的意思,那岂不是在曹家脸上扇了一个大耳光?父王曹操在大汉已经颐指气使了十几年,难道到老了,反而要受这样的屈辱?曹操要反击,他要争夺这个大将军之位,所以才兴师动众的把身为幽州牧的曹彰和汉中太守曹植召回来。
  换句话说,曹操对他不满意,他不想把这个任务交给他。
  曹丕的眼角抽动了几次,随即又变得若无其事,脸上看不出有一点异样,可是眼睛的余光却紧紧的盯着曹操的脸色。从他这个角度看过去,只能看到曹操的侧脸,眼角的一块指甲大的褐色老人斑显得特别醒目。曹丕忽然想到,父王今年已经六十八岁了,再过两年,他就将迈入古稀之年。
  人生七十古来稀,虽然父王这两年一直在服用和黄金等价的鱼油,身体看起来很不错,可是到了这个年龄,谁知道他哪一天睡下去就不会再醒来?曹丕越想越多,他又想起,父王这半年以来,沉思的时候多了,说话的时候少了,他经常把儿孙们叫到玄武池来,目光似乎总是有意无意的在那些孩子身上逡巡,以前他一直以为父王在享受天伦之乐,可是现在看来,这个看法显然是幼稚的,不充分的,父王应该是感觉到了时日无多,他在留恋这最后的时光。
  一想到此,曹丕不自由主的屏住了呼吸,脑子开始飞快的运转起来。他忽然之间后悔莫迭,这两年只顾着在邺城处理政务,误以为父王已经很快就要立他为太子,可是现在看来,父王根本没有这个心思,他一直对他不满意。他看似占住了邺城,可是他并没有占据父王的心。
  他很失望,他很愤怒,他很焦虑。
  虽然玄武池的气温已经很低,可是曹丕还是觉得手心汗津津的。
  “以儿臣看,有这种可能,但是……”曹植淡淡的说道:“这更象是洛阳发出的一个暗示,陛下或者丞相也许在提醒我魏蜀吴三国履行当初宛城时的誓言。”他顿了顿,又道:“吴有山越,蜀有南蛮,我魏有北狄和西羌,如果大家都把兵力用到对外征伐上去,洛阳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曹操眯着眼睛,一声不吭,似乎睡着了,听了曹植的话,好半天才似有似无的嗯了一声,也不知是同意呢,还是不以为然。曹彰却点点头道:“不如我们也出兵讨伐,驱逐鲜卑人和乌丸人,把他们逐出我大汉的疆界,这样我魏国也能得一个抚狄大将军什么的。”他眼珠一转,又笑道:“当初越王曾经和我说过,如果我们征讨鲜卑人的话,他可以把那些锋利的战刀卖给我们,我们何不趁此机会增强一下实力,省得每次向他买刀,他总是推三阻四的。”
  “你和他有这样的约定?”曹操忽然睁开了眼睛,诧异的看着曹彰。曹彰笑着点点头:“正是,这还是当初在渤海的时候约定的,只是后来他协助我拿下襄平城之后就回了钱唐,我们又一直没有动静,我也没有再和他联系。”
  “我倒是有些奇怪了。”曹操坐起身来,扭过身子看着曹丕兄弟三人:“为什么同样是下邳的铁,到了他的手里就能变成锋利的战刀,我们却炼不出来,只能花大价钱向他买?”
  曹丕等人愣住了,一时之间谁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曹操。曹操看了看他们,又问道:“楼船入海易倾覆,可是你们听说过他的船倾覆吗?子文,每个月都有大量的越国商船来往于幽州和越国之间,你听到他们有翻船的事吗?”
  曹彰嚅嚅的说道:“听说过一些,但是肯定不多,越国的商船不仅大,而且安全,就连那些夷商都喜欢搭乘越国的船。”他想了想,又道:“我想起来了,在大辽口的时候,我曾经去看过江东水师和越国水师的演练,江东水师虽然船多,可是以小船为主,震旦水师船的总数不及江东水师,但是大船多,基本不用小船,把江东水师打得无还手之力。”
  “船稳,刀利,怪不得他在海上如鱼得水,把孙权打得狼狈不堪。”曹操沉吟道:“子桓,是谁帮他改造了战船?”
  “我听子丹说过,好象是一个叫葛衡的人,和葛玄有些关系,对了,葛玄也在孙绍的手下,他还写信邀请左慈等人去朱崖。”曹丕忽然停住了,片刻之后,他惊叫道:“我明白了,道术学院!”
  曹操愕然,过了片刻,才苦笑道:“子桓,我们明白得太迟了些,那些人,恐怕再也要不回来了。”
  曹丕也苦笑,而且有些尴尬。和孙绍合作,派人参与到道术学院去搞研究,正是他听从了曹真的建议,极力鼓动曹操批准的,没想到却在不经意之间帮了孙绍一个大忙。
  “嘿嘿,这个竖子,又占了老夫一个便宜。”曹操笑了两声,颓然的倒在凭几上,大手轻轻的拍着腿:“我们都要土地,要农夫,没把工匠当回事,唯有他看出了工匠的妙用,在我们没注意的时候就要走了大批的匠人,等我们明白过来,却是迟了。”
  “那些工匠只能做些无用之物,当初谁会想到……谁会想到是这样的。”曹丕觉得嘴里发苦,脸上也有些火辣辣的。他从来没有把这些匠人放在眼里,他一心要抓住的是世家,更何况他送给孙绍的是原先皇宫中尚工的匠人,那些人只会做一些豪奢无用之物,他们也打造兵器,但是却以华丽为主,锋利程度并不比普通的匠人更好,所以就很大方的给孙绍送去了。
  “这么说,他敢在钱唐只留下数千兵,自己却远征夷洲,也是有备无患的了?”曹植抬起了一直垂着的眼皮,有些吃惊的说道:“他有什么样的利器,能保证钱唐足以抵抗孙权的大军?”
  “孙权内乱不已,他拿什么打钱唐?”曹丕笑了一声,透着几分不屑。
  “我觉得不尽然。”曹彰应声答道:“以我和他的接触来看,他不是那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兵法云,不恃敌之不我攻,恃我之不可攻,孙绍就是那种任何事都把后路想好的人,他打仗看起来很冒险,实际上却是未算胜,先算败,决不肯冒险的。”
  “子文,你是意思是说,以胆大妄为著称的越王实际上是个谨小慎微的人?”
  “如果你一定要这么说,也不算错。”曹彰毫不客气的反驳道:“他要不是早有准备,能在宛城的时候那么从容?能在一夜之间变出两千份文稿?我们好象到现在也没搞明白这些大汉公报是怎么搞出的吧?”
  曹丕有些恼怒,曹彰有意无意的在提醒他宛城的事,而宛城的事更是他被孙绍耍得团团转的事。他很想问曹彰,孙绍是不是在青州的时候就想好了怎么利用他打襄平,可是考虑到这些纯属意气之争的话无益于事,便淡淡的笑了笑,避而不答。
  “任何权谋在强大的实力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曹操忽然挥了挥手,淡淡的说道:“既然我们已经落了后手,那就不要再想得太多了,子桓,你立刻着手和孙绍联系,就说我魏国要征讨西羌,希望他能支持我们一些兵器。”
  “西羌?”曹家三兄弟同时竖起了耳朵。
  “对,西羌。”曹操点点头,又说道:“如果他不同意,那再改成北疆不迟。不过,我还是希望是西羌,北方苦寒,拿下来也没什么用,而西羌则不一样,平定西羌,我们就可以重开丝路,青徐的丝绸生意,不能让孙绍一个人做了去。”
  曹丕恍然大悟,立刻追问道:“父王,谁出征西羌?”
  曹操挠了挠嘴角:“我还没想好,你们三人各自考虑一下西征的方略,到时候我看看,谁的更好,就由谁去。说不定……老夫要亲征。”
  曹丕等人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出了热情。曹操说要亲征那只是借口,他是借这次机会来考校他们的水平,谁要是有这本事平定了西羌,谁就可能是抚羌大将军,可能是下一任大将军,也就是下一任魏王。
  曹丕看到曹彰和曹植对视了一眼,露出心有灵犀的笑容,不免暗自冷笑一声,他们大概以为凭曹彰和孙绍的交情一定能争取到更好的条件,可是他们忘了,夏侯尚的女儿夏侯徽现在可是孙绍的妾,他只要派出夏侯尚,完全可以争取到更好的条件,谁能笑到最后还真是未知数。
  “我去朱崖?”夏侯尚一听,就皱起了眉头:“这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曹丕瞥了夏侯尚一眼:“伯仁,你甘心在家里呆着?如果西羌开战,我魏国的一半实力将转到关中,你应该清楚,如果这些实力落入子文或者子建的手中,我们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而如果能落入我们的手中,伯仁,除了你和子丹,还有谁能担当得起这个重任?”
  “我……”夏侯尚犹豫了一下,苦着脸没吭声。
  “伯仁,不是我说你,男子汉大丈夫,当心在天下,整天迷恋一个女子,是不是太英雄气短了?杜袭看不上你,还真是没有冤枉你。”
  夏侯尚的黑脸顿时胀得通红,他不快的瞪着曹丕,好半天没有说话。他在魏国是重臣,不仅因为他是夏侯渊的侄子,是曹丕的亲信,更因为他本人文武双全,功勋卓著,好多人都不敢轻视他,唯有杜袭从来不肯对他假以颜色,甚至对人说他器小。夏侯尚因此十分恼火,不过杜袭也是魏国的重臣,是颖川的名士,所以他虽然不高兴,却不敢对杜袭如何。现在曹丕当面提这件事,让他十分不高兴。
  “你和子丹是我的左膀右臂,你们如果不和,我还能依靠谁?”曹丕又放缓了口气,耐心的劝说道:“子建推荐杨修去朱崖,明显是想利用杨修和孙绍的旧交来获取优惠条件,可是杨修和孙绍的关系再好,还能好过你们之间的关系?伯仁,你以前帮了我那么多次,难道就不肯再帮我一次?”
  夏侯尚看着曹丕恳求的面容,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好,我去朱崖一趟,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最后能不能成,我不敢肯定。”
  “你放心,只要你去,肯定能成。”曹丕松了一口气,得意的笑道:“孙绍那个人,别看他诡计多端,可是他重情,而且有那么股子以天下为已任的傻气。只要说是征伐蛮夷,他肯定是会支持的,你要做的是,尽量让他同意支持征西羌,而不是征北。”
  夏侯尚点点头,如果征北,很可能是曹彰领兵,跟曹丕没什么关系,只有征西羌曹丕才有机会。
  “你多带些金银去,闻说朱崖奇物甚多,你到那里多买一些,免得入宝山而空回。”曹丕松了一口气,拍着腿道:“孙绍这竖子真是好眼力啊,居然抢了那么好的一个地方,那些夷商不知给他带了多少稀奇之物,让他大发横财。”
  夏侯尚横了羡慕不已的曹丕一眼,没有接话。曹丕感受到了夏侯尚的不快,又笑道:“好了,伯仁,你也不要愁眉苦脸的,你不是喜欢美人吗,我可告诉你,朱崖有不少西夷的女子,与我中原女子相比另有一番风味,你到了朱崖,焉知你那女婿不会送你一些歌伎?他对关羽多慷慨,你也看到了吧?一出手就是两千匹战马。唉呀,这小子真是败家啊,两千匹战马,那得多少钱啊,关羽得了这些马,你看他在蜀国活得多自在?同样是岳丈,你怎么就不知道多和他亲近亲近?他可是如今大汉最有钱的人啊。”曹丕越说越兴奋,向前挪了挪,半边身子伏在案上,凑到夏侯尚面前说道:“伯仁,你知道不,那些夷女……”
  夏侯尚愣了一下,看着面露贪婪之色的曹丕,忽然来了精神,原本呆板的眉眼也生动起来。他和曹丕两个人谈得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相同的爱好,他们喜欢珍奇之物,喜欢美人,喜欢尝试各种新鲜刺激甚至变态的享受。他有钱,但是在朱崖、南海层出不穷的新奇货物面前,没有人觉得钱包是掏不空的,特别是夷女,夏侯尚早就心动了,但是夷女的价格太高,他犹豫了很久,一直没有下手,所以至今还不知道这些夷女除了长相与众不同之外还有哪些异处,平时听同僚们提起时都是一种神秘兮兮的样子,早就让他眼馋耳热了。
  曹丕凑在夏侯尚面前嘀咕了一阵,夏侯尚目瞪口呆的看着曹丕,曹丕喋喋的笑了,笑得十分猥琐,而夏侯尚随即也笑了起来,笑得十分下流,单从他们脸上的笑容来看,谁也不敢相信他们一个是能文能武的魏王子,一个是能征善战的将军。
  “我去!”夏侯尚一拍大腿,随即皱了皱眉,又提醒道:“子桓,我觉得大王有点捉摸不定啊,你推荐我去,子建推建杨修去,这分明是各怀心思,以大王的睿智,他难道看不出这里面的问题?”
  曹丕沉下了脸,长叹一声:“伯仁,不瞒你说,我也看不懂他在想什么。你别看他好象精神得很,可是我知道,要不是那些鱼油,他恐怕早就不行了。有时候啊,我真是恨你那女婿,要不是他献那什么追风散和鱼油,事情哪有这么复杂?”
  这话透着大逆不道,可是夏侯尚对曹丕知之甚深,听到这话一点意外也没有,他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有说,可是曹丕看到了,他盯着夏侯尚的眼睛:“伯仁,你想说什么?”
  夏侯尚犹豫了片刻,慢慢说道:“魏王天天服的那些鱼油,是谁在经手?”
  曹丕眼珠一转,考虑了片刻,又摇摇头道:“不行,不行。”
第四十一章
事情搞大了
  共和三年三月,夏侯尚和杨修到达钱唐。得知父亲来了,夏侯徽高兴异常,特地出城到码头相迎,孙绍随即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宴会。杨修和孙绍是老相识,不过几年不见,他们的地位与当初已经有天壤之别,而夏侯尚却是第一次见到自己的这个女婿,着实好好的打量了他几番,孙绍很客气,给足了夏侯徽面子。
  宴会之后,大鸿胪孔竺和夏侯尚、杨修开始正式会谈,在得知魏国有意征西羌,需要越国资助一些武器之后,孔竺笑了:“魏国真是准备好了出征西羌吗?”
  夏侯尚没吭声,杨修却听出了弦外之音,孔竺似乎根本不相信他们的话,他和夏侯尚交换了一个眼色,微微一笑:“兵者国之大事,岂有儿戏之言?”
  孔竺点点头,淡淡的笑道:“杨长史参与军事多年,这句话应该是有切身体会的。我虽然是个书生,不谙军事,却也知道打仗不是只要有武器才行的,特别还是征西羌。当年段颎上书请征羌人,预计步一万,骑五千,三冬两夏,花费五十余亿,不知如何魏国准备出多少步骑,又准备花多少钱?”他的目光在杨修和夏侯尚的脸上扫了一下,嘴角一挑,很不客气的说道:“依我之计,魏国恐怕拿不出五十亿钱的军费吧?”
  杨修哑口无言,他一直觉得孔竺是个老儒生,根本不懂这些打仗的事,只是因为他孔家是会稽大族,所以才做了这九卿之一的大鸿胪,没曾想孔竺一点不糊涂,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你们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孔竺说得一点也不错,当年大汉虽然内外交困,但是在黄巾起义之前,大汉的底子还在,桓帝还能拿得出这么多钱,现在的魏国则不然,中原一带虽然富庶,可是经过三四十年的战乱之后,如今也只剩下冀州、豫州实力不错,司隶被天子要走了,青州、徐州相当于自治,曹操的国库里根本没有支撑打西羌的军费。
  “孔君所言有理,但又不尽然。”夏侯尚放下杯子,从容不迫的说道:“如今的大汉已经不是当年的大汉,以魏国一国之力,更不能和当年的大汉相比,可是,如今的羌人也不是当年的羌人。征西将军(夏侯渊)虎步西北,数年间羌人望风而逃,这几年我魏国与民作息,羌人才趁隙复起,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只要一将军率步骑万人,再加上越国提供的利器,荡平羌人又有何难。”
  孔竺看向夏侯尚的眼光有些变了,一来他知道夏侯尚的身份和杨修不同,二来夏侯尚也说到了点子上,让他不得不刮目相看。他思索片刻又道:“夏侯将军言之有理,可是,羌人虽然不复从前,但是万里征伐,物资准备总不能儿戏的,我想知道的是,魏国在方面的准备充分吗?你如何能让我们相信,你们有足够的实力应付这场战争?”
  “这……好象不太方便告诉你们吧?”夏侯尚皱起了眉头:“我魏国的军事部署,那可是机密。我们来越国,只是想求购一些军械,并不是合作,孔君似乎有些误会了。”
  孔竺并不以为忤,他只是笑笑:“夏侯将军,并不是我想刺探魏国的机密,我只是不想我越国出产的利刃最后砍在我大汉人的身上。你们如果不能让我们相信你们确实是想征讨西羌,嘿嘿嘿,恐怕我们不能卖一口刀给你们。”
  “岂有此理。”夏侯尚火了,他腾的站了起来:“我要见你们大王问个究竟。”
  “将军稍安勿燥,这正是我家大王定下的规矩。”孔竺不紧不慢的说道:“而且是我越国公卿一致的看法,就算夏侯将军与大王有姻亲之故,能说服大王出手相助,可是如果公卿决议不能通过,这笔生意还是做不成的。”
  “哼!哼哼哼……”夏侯尚嗤之以鼻,觉得孔竺真是一派胡言,如果说孙绍不同意,这笔生意做不成那他还相信,说孙绍同意了,公卿不同意,这笔生意还是做不成,那可成了笑话了,这越国究竟还是不是孙绍的越国?他不耐烦的一挥手:“闲话休提,待我见了你家大王自见分晓。”
  杨修也觉得孔竺有些故弄玄虚,冷着脸站了起来:“请孔君通报一声。”
  孔竺点点头:“那二位在驿馆稍待,大王有空时,自然会接见二位。”说完,客客气气的行了礼,走了。杨修觉得不安,他对气呼呼的夏侯尚说道:“将军,你是不是想办法见见令爱?”
  夏侯尚点头应了,随即派人进宫请见,时间不长,夏侯徽派人请夏侯尚进宫相见。父女一见面,还没说话,夏侯徽眼圈便红了,投入夏侯尚的怀中,喜极而泣。夏侯尚叹息一声,抚着女儿的肩膀说道:“孩子,苦了你了。”
  “不苦。”夏侯徽含泪带笑的说道:“大王对我极好,只是想念阿翁、阿母以及兄长。”
  夏侯尚也有些黯然,他用粗糙的手抹去夏侯徽脸上的泪,盯着夏侯徽的眉眼看了一会,忽然皱起了眉头,拉着夏侯徽的手紧张的说道:“孩子,他不喜欢你吗?”
  夏侯徽莫名其妙:“此话从何说起,大王对我很好啊。”
  “那……那为什么你现在还是……”夏侯尚久经风月,经验丰富,他一眼就看出了女儿还是处子之身,只是这话当着女儿的面不太好意思说出来。夏侯徽也聪明,她很快明白了父亲的意思,脸红了,忸怩了一阵,这才轻声说道:“大王说,女儿还小,要……要待身子长成……才……不伤身体。”
  “哪来的鬼话?”夏侯尚话说了一半,又咽了回去,他沉默了半晌,不敢相信的看着夏侯徽:“他真是这样想的?”
  夏侯徽脸红得象似要滴血,她娇嗔的扭过身子:“阿翁,女儿还会骗你嘛,他的确是这么说的。”
  夏侯尚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又有些庆幸的说道:“想不到你倒是个有福气的,能找到这么一个知道疼人的夫君,虽然不是正妻,倒也值了。”
  夏侯徽诧异的看着夏侯尚,很快从夏侯尚那不加掩饰的高兴中知道了答案。她原本以为孙绍是敷衍她,所以才一直没有与她同房,可是她知道夏侯尚于此道颇为熟悉,他如果说确实有这么回事,那说明孙绍真是为她考虑才这么做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阵甜蜜,神态更显得羞答答的,自有一番犹带着些青涩的迷人风韵。
  夏侯尚是风月中人,对女儿此刻的心思自然能猜出一二,他笑着摇了摇头,把自己的来意说了一遍,特别是解释了这件事对曹丕的重要性,希望夏侯徽能帮着说说好话。既然孙绍对她这么关爱,那她应该多少能帮点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3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