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校对)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303

  “杀!”吕布大喜,轻拍赤兔的脖子:“好赤兔,再冲!”
  赤兔昂首长嘶,发力狂奔。
  鲜卑人还没有转过头来,就听到了背后急促的马蹄声,顿时吓得面色大变。他们一边呼喝着,一边向两侧奔逃,谁也不愿意被吕布追上。正面迎战也许还有一丝侥幸的机会,被吕布这种级别的对手追着打,那肯定是死路一条。
  “不要脸!”见鲜卑人四散奔逃,吕布气得破口大骂:“没卵子的阉货,还没打就逃!”
  鲜卑人看不到吕布的鄙视,但是他们看到了两侧升腾起的烟尘,顿时目瞪口呆。
  在他们的左右前方,各有百余骑迅速接近。
  在他们的正前方,魏续和曹性已经冲到了他们面前,曹性拉弓放箭,弓弦响处,数名骑士落马。
  鲜卑人陷入了包围之中。他们的身后虽然只有吕布一人,却让他们更加恐惧。
  有机灵的鲜卑人见大势不妙,不待接战,拨马就逃,消失在茫茫草原深处。
  半个时辰后,战斗结束,吕布跳下赤兔,拍了拍手,埋怨道:“你们来这么快干什么,你看,都没能一网打尽,至少跑了七八个。”
  郝萌笑了起来:“府君,你现在可有点苛求我们啦。这么大的草原,四百多人,只跑了七八个,已经是很难得啦。”
  吕布看看郝萌,咧嘴一笑:“对你们中原人来说,这已经不错了,可是对我们草原上的汉子来说,跑掉一个,就是多一份麻烦。更何况我吕布出马,居然让他们活着离开,传出去,岂不被人笑话。”
  众人大笑。魏续等并州人笑得最大声。郝萌是河内人,投入吕布麾下的时间最短,不过他统兵有方,吕布让他做了都尉,统领百人。这也让不少老部下眼红,见吕布取笑郝萌,他们都觉得很开心。
  郝萌嘿嘿笑了两声,却不见气。“府君,附近的马贼也剿得差不多了,现在都和鲜卑人交手了,是不是该见好就收?免得引起鲜卑人大举进攻?”
  吕布摇摇头,抬起头,看了一眼天边的山峦:“不然,我们的声势还不够。”他张开双臂,拥抱天地:“我就是要挑起鲜卑人的怒气,好一网打尽,把这一片草原变成我们的马场。”
  郝萌愣了愣:“府君,你……要在这苦寒之地安家?”
  “不是我,而是我们大汉。”吕布伸手一指,“我们不仅要打到狼居胥山,重现霍骠姚的辉煌,我们还要打到北方极远之地。那里,才是龙的故乡。”
第173章
老成谋国
  “三百步外一箭命中?!”柯最站了起来,碰翻了手边的金杯,美酒流淌,酒香四溢。柯最却失魂落魄,恍然不知,瘦长的脸上满是惊愕。
  “怎么可能?!”柯驹一脚踢翻面前的木案,拔刀出鞘,直指那些刚逃回来的骑士:“定是你们胆小怯战,临阵脱逃,这才连累得我兄长战死,却拿这些屁话来蒙人。你当我们是三岁小儿吗,什么人能在三百外一箭命中?难道吕布打仗不用弓,会扛一架巨弩?”
  骑士们哭天喊地,却无法辩驳。他们也奇怪,人怎么能射出比弩还强劲的箭来。弩是汉人的利器,因为结构复杂,鲜卑人一直无法批量制造。对于他们来说,汉人的弩是唯一值得敬畏的武器,这种武器不仅射得远,而且射得准,是骑兵的天敌。
  不过,弩也有致命的缺陷,一是射速慢,弩的射速只有弓的十分之一,二是弩身重,只适合步卒用,不适合骑兵用。能射三百步远的弩至少是六石弩,非人力可及,一匹战马根本无法驮动,何况在奔驰的战马背上也无法上弦。别说柯驹认定他们说谎,就他们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可他们看到的情景的确如此。
  “住手,他们没有说谎。”柯最拦住柯驹,面色阴冷,眼神中却有一丝强烈的不安:“没有人会说这种谁也不会信的谎。”
  “大哥,他们怎么可能没有说谎?”柯驹叫了起来:“汉人怎么可能射出三百步远的箭?就算他们最强的三石弓,也射不了这么远。难道你觉得吕布会扛着一架弩打仗?”
  “能一箭射出三百步的人的确不多,可是并不等于没有。”柯最瞪了柯驹一眼:“大王就能做到。”
  “大王,那个废物……”柯驹哑然失笑,笑了一半,突然瞪起了眼睛,惊讶的看着柯最:“你是说……檀石槐大王?”
  柯最点了点头,摸着硬如岩石的下巴,慢慢的踱起了步。他仔细的盘问了逃回来的骑士,连一点细节都不放过,最后挥了挥手:“把他们关起来。”
  柯驹应了一声,命令把这些骑士关押起来。回到帐中,看着柯最忧郁的眼神,柯驹也有些不安起来。
  “大哥,难道吕布……和大王一样,成神了?”
  柯最看了柯驹一眼,沉吟片刻,眼神突然变得凌厉起来,仿佛刚刚下了一个决心。
  “三弟,你还记得那个汉人元节先生吗?”
  柯驹想了半天,还是不太肯定:“就是那个号称汉人八匹宝马的那个?”
  “什么八匹宝马,是八俊,俊杰的俊,不是骏马的骏。”柯最没好气的瞪了柯驹一眼:“他曾经说过,人都有本命,有的是禽,有的是兽,一旦明白了自己的命,他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变成神一样的存在。”
  柯驹愣住了,眼睛瞪得溜圆。“你不会是说,檀石槐大王不是真神,只是明悟了自己的本命吧?那这么说,吕布……也成了神一样的存在?”
  “很有可能。”柯最长叹一声:“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恐怕要步匈奴人的后尘。据老辈们口耳相传,当年匈奴人横行草原,就是遇到了明悟本命的汉人将军卫青、霍去病,才被打得七零八落,从此一蹶不振。如今檀石槐大王病死,草原四分五裂,如果汉人中再出一个卫青、霍去病,我们可就惨了。”
  柯驹咽了口唾沫,半天没有说出话来。他知道匈奴人曾经辉煌过,不过檀石槐大王横空出世之后,草原就成了鲜卑人的草原,如今的匈奴人只能在汉人的土地上做客。不仅要受到汉人官吏的压榨,还经常成为鲜卑人的两脚羊。如果鲜卑人也沦落到那个境地,他觉得不如死了算了。
  “这事关系重大,不能大意。你守好部落,集结人马,不要轻易与吕布交战。”柯最站了起来,“我去弹汉山面见大王,商量对策。”
  ……
  雁门关,刘辩在裴茂的陪同下登上了关楼,极目远眺。
  后人曾说雁门关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由此可见雁门关的重要性。虽然此时的雁门关并非后世的雁门关,却同样地势险要,左西陉,右句注,两山夹峙,如雁双翅,又似两扇大门,牢牢的护住了并州中部。
  自古以来,并州就是游牧民族进出中原的通道,从北向南有三道防线,最北面的一道是大同,其次是雁门关,最南面的是太原。在中原民族强盛的时候,通常能把战线推到大同以北,甚至直抵阴山,将草原上的胡人赶到漠北,而最惨的时候则是在太原对峙,大半个并州沦为胡人的牧场。一旦太原失守,胡人由太原南下,快马一日可至洛阳境内。大多数时候,双方纠缠不下,都是在雁门对峙。
  此时此刻,汉人虽然实力减弱,但还能守得住雁门一带。不过,匈奴人已经在并州腹地的美稷一带的河谷中居住,随着三国时代群雄并起,中原忙于内战,匈奴人很快就会趁势而起,将整个并州收入囊中。
  蔡琰就是在随后几年中的某一天,被游弋到河东的匈奴人劫走的。
  刘辩看了一眼不远处正和杜氏指着远处的山峦说得眉飞色舞的蔡琰,微微一笑。
  因为我,这小姑娘悲惨的命运算是不会再上演了。
  “陛下,鲜卑人虽然猖狂,可是檀石槐病死以后,鲜卑人四分五裂,元气大伤,已经不足为患。山东正乱,陛下何必急于北伐,置山东于不顾?”
  面对裴茂的疑问,刘辩沉思了片刻:“我想给儒门一个机会。”
  裴茂更不解了:“给儒门什么机会?”
  刘辩轻笑一声,做了一番解释。裴茂是他倚重的边将,如果不把这里面的考虑解释清楚了,他可能会有一些想法。此外,裴茂虽然不算山东人,但他也是读书中,以儒生自居。就像皇甫嵩一样,虽然不是党人,却处处为党人考虑。在与皇权对峙这个观念上,读书人是基本一致的,区别只在于是不是改朝换代,要不要选择造反这么激烈的方式。
  刘辩在嵩高山大败袁术、曹操,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刘辩孵化出了巨龙,知道的人也不少。在他们看来,如果挟胜出击,袁绍除非及时孵化出凤鸟,否则根本无法对抗。一旦山东四分五裂,以刘辩的实力完全可以各个击破,迅速平定叛乱,统一天下。
  可是,刘辩可以用武力平定天下,但是他无法铲除儒门。袁绍、荀彧是儒门中人,难道杨彪、皇甫嵩等人就不是?就算刘辩这次平定了天下,儒门的抗争并不会结束,只不会重新潜伏起来,或者换一批人,积累力量,卷土重来。更重要的是没有人知道巨龙不在刘辩身边,更没几个人知道刘辩寒毒侵体,性命堪忧,他很可能支撑不到平定天下的那一天。
  因此,刘辩选择了暂时与山东对峙的战略。一方面,他要先解决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也想解决与儒门的理念之争,结束相互之间千年的对抗。在他看来,他离不开儒门,儒门同样也离不开他,只是儒门现在还没有认清这一点。包括裴茂在内,他们也许会将这次山东的叛乱当成一次机会,却不会认为儒门反对皇权就是错了。正如皇甫嵩可以尽忠,却不代表他赞同皇室重用宦官和外戚的做法一样。
  所以他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证明他们错了的机会。
  刘辩寻求与儒门的合作,当然能得到裴茂的支持。
  “我想让儒门里的有识之士看看,袁绍不是他们希望的圣王。”刘辨转过头,严肃的看着裴茂:“他们期望的上古之世、内圣外王,终究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
  裴茂半信半疑,他思索片刻:“那陛下以为,什么才是可行的?”
  刘辩笑了笑,心道裴茂在心里果然还是赞同儒门的主张的。他心里倒是有些想法,不过,现在说为时过早,和裴茂说民主好象有点不合时宜,而且以他的身份,如果真谈民主,估计他立刻就会被推翻。
  “朕现在还不清楚,所以要等一等,看一看。为了长治久安,耐心的等一等还是有必要的。”刘辩留了个谜团,笑道:“不过,鲜卑人扰我边疆,杀我百姓,却等不得。”
  裴茂叹息一声:“陛下高瞻远瞩,深思远虑,非臣所能及。不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陛下虽然志向远大,却也不能忽视眼前的隐患。就算陈留王有皇甫太傅辅佐,镇守洛阳,山东乱臣不能入洛阳,西羌却还是个麻烦啊。韩遂、马腾都是智谋、悍勇之士,若无大将镇守,恐怕长安不安。”
  刘辩哈哈大笑:“裴卿果然是老成谋国,见识过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关键。不错,山东虽然暂时可稳得一时,西凉却不能等。只是要解决西凉之前,朕要先敲打敲打鲜卑人,让他们安份一点,不要惹朕,否则后果自负。”
  裴茂笑了。既然刘辩并没有忘记西凉,并没有忘记山东,那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他满心欢喜,刘辩尚未弱冠,就能率领精兵勇将驰骋疆场,又能深谋远虑,从大局出发,而不是急功好利,贪功冒进,表现出这个年纪少有的冷静,这是大汉的福气啊。
  有这样的明君,大汉何愁不兴,天下何愁不太平?
第174章
匈奴
  “陛下要北伐鲜卑,可要征调匈奴人?”
  “当然。”刘辩不假思索的答道:“他们吃我们的,住我们的,如今朕要北伐鲜卑,他们当然要出力。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裴茂笑了笑,刘辩这句话很粗俗,但是道理却很实用,简单的字眼中,透着主人的骄傲和自信。即使是大汉到了这一步,刘辩依然没有失去中原王朝的尊严。不过,尊严是要用实力来维护的,希望刘辩还能像在嵩高山一样大展神威,打败匈奴人、鲜卑人,重振大汉雄风。
  “陛下,匈奴人内乱,恐怕一时半会的出不了兵。”
  “匈奴人内乱?”刘辩愣了一下:“怎么没听你说?”
  裴茂也很诧异:“陛下不知道?于扶罗不是诣阙自讼么?臣也有奏疏送往朝廷,陛下应该知晓才对。”
  刘辩皱了皱眉:“可能是朕最近身体不适,他们没有来打扰朕吧。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给朕说说。”
  裴茂没有再问,他久经宦海,知道这里面肯定不是一时疏忽那么简单。他将匈奴人内乱的事说了一遍。
  建武二十四年,匈奴人分裂为南北两部,南部迁入大汉境内,先在五原立单于庭,随后转往云中,最后又迁往河西郡的美稷。他们驻牧于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上谷等地,部众有多有少,多者数万人,少者几千人。
  匈奴人住在汉人境内,平时牧马放羊,自食其力,战时出兵助阵,随汉人出战。汉人每年供匈奴人一一亿九千万钱,战时征调匈奴人做骑兵,算是互惠互利。一开始,双方合作得还算不错,大汉边疆安宁,匈奴人的生活也安定了,一派和谐景象。
  可是最近这些年不行了。大汉内部纷争四起,征调频繁,匈奴人不胜其扰,叛乱增多。而叛乱增多,也伤害了相互之间的信任。中平四年,前中山太守、渔阳人张纯叛乱,朝廷征调匈奴人出征,匈奴人怕伤亡太大,起兵反叛,攻杀单于羌渠。
  羌渠死后,其子于扶罗立为单于,但是那些杀了羌渠的人担心报复,于是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起兵攻击于扶罗。于扶罗独木难支,只得向汉朝求援。所以,现在于扶罗本人不在美稷,他应该在洛阳。既然刘辩不知道,那就不知道他在哪儿了。以匈奴人的习性,说不定已经成了流寇,甚至有可能被袁绍招安,成了雇佣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3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