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校对)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303

  陈纪眼睛一斜,轻笑一声:“天子的诏书,他敢违抗么?”
  陈群愕然变色,急声道:“父亲当真要去?”
  陈纪笑而不语。
  ……
  天子诏书很快送到了洛阳城,随行而来的还有二百龙骑,率队的正是龙骑督张绣。诏书上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天子有疑,要向少府陈纪请教,特命龙骑奉安车蒲轮,护陈纪西行。可是看看张绣的态度,陈留王刘协也好,陈纪本人也罢,都知道这一趟非去不可。
  陈纪没有拖延,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就随张绣起程。
  陈留王刘协亲自到城外送行。陈纪的官职虽然不算最高,可是他的身份和名声在这里,陈留王送送他,一方面是表示对陈纪的尊敬,与他诀别,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展示自己礼贤下士的好机会。
  除了送行之外,刘协还亲笔给刘辩写信,报告了一个喜讯:经过刻苦修炼,臣弟进展不错,现在已经能拿起霸王戟了。
  ……
  陈纪走上了楼船,不紧不慢,不偏不倚,向刘辩行礼。
  刘辩起身,还礼:“陈公远来辛苦。”
  “陛下为国事操劳,比臣辛苦百倍。”陈纪温和的笑着,看着刘辩腰间佩带的黑刀,如见故人:“能在陛下身边再见到这把玄刀,臣倍感欣慰。不过,天子当佩剑,佩刀有些不伦不类啊。”
  刘辩摸了摸黑刀的刀环,非常意外。既意外这黑刀原本叫玄刀,又意外于陈纪的坦诚。他还没问他什么问题,他就开始主动解惑了。
  “关于此刀,陈公还知道些什么?”
  “此刀与龙一样,是个魔物,是个不祥之物。”陈纪抬起头,静静的看着刘辩:“陛下,此刀常伴陛下身边,陛下有没有感到不安,或者做一些坠入深渊的噩梦?”
  刘辩眨了眨眼睛:“以陈公的境界,难道看不出朕有没有坠入魔道吗?”
  陈纪目露疑惑之色:“陛下,臣愚钝,看不出陛下的境界。不过,臣能感觉到,陛下中正平和,还没有入魔的迹象。”
  刘辩笑笑,举起左手,向陈纪展示大拇指上的佛骨舍利:“也许是因为朕的心中有大慈悲。”
  “这是……”
  “天竺之神,佛祖涅槃后的佛骨舍利。”
  陈纪脸一沉,面露不屑之色:“‘蛮夷之有君,不若华夏之亡也’。蛮夷的神,不提也罢。”
第312章
家法
  荀彧昏昏沉沉,眼前一片雪白,空无一物。
  他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不知道自己是死是活。他已经彻底迷失了方向,一连十几天的大雪,看不到太阳,也看不到星辰,他只是凭着一腔信念在一眼看不到头的雪原上艰难跋涉,硬梆梆的肉干吃完了,半块麦饼也在七天前被他吃完了最后一小块,连续几天没进一口食,只能吞咽冰冷的雪,他终于没能走出雪原。
  他最后记得的印象是阴沉的天空,旋转的大地,就连这些最后也融化在一片茫茫之中。
  天地在摇晃,在颤抖,仿佛幼时的摇篮。
  荀彧的眼前忽然出现了一张熟悉而陌生的脸,那个给他带来超越常人能力,却又给他带来无尽负担的脸——母亲唐氏。
  这张脸已经在他的记忆中消失了很久,他一直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了母亲的脸。可是现在,这张脸却特别的清晰,特别的慈祥,就像他在襁褓中时看到的模样。
  他是母亲的骄傲,母亲却是他的耻辱。不为别的,只因为母亲是臭名昭著的阉竖唐衡的女儿。
  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荀彧知道自己与众不同,而这个不同就是来自于母亲的血脉。他不知如何自处,只能一心读书,在那些发黄、发脆的古籍中消磨自己的精力,谁也不见,特别是母亲。直到有一天,唐家势衰,母亲在忧郁中辞世,他才走出书房。
  他看到一张枯槁的脸,可是他知道,那时候的母亲尚未三十。他盯着那张脸看了很久,一直以为自己记得的是这张脸,可是没想到,现在他回忆起母亲,想到的却是那张年轻而幸福的脸,光彩照人。
  还是这样的母亲好看啊。荀彧叹了一口气。
  耳边突然传来了一连串叫声,他听不懂是什么,但是他能听出声音中蕴含的喜悦,正如母亲看到他醒来,伸出双手来抱他时的喜悦。他睁开眼睛,眼前一片光明,亮得有些刺眼。他眯着眼睛,定了定神,慢慢看清了眼前的一切。
  一个年轻的女子跪坐在他面前,脸色黝黑,两颊黑里透红,一头黑发,两只发亮的黑眼睛满是喜悦,直勾勾的看着他,嘴里发出奇怪的声音。
  “你是谁?我在哪里?”
  女子兴奋的拍着手,嘴里发出一连串的声音,荀彧却一句也听不懂。他皱了皱眉,放慢了声音,一字一句的说道:“你是谁?我在哪里?”
  女子疑惑的看着他,忽然起身冲了出去。荀彧费力的抬起头,四处观看,这才发现四周是透明的冰墙,地上铺着厚厚的毛皮,毛皮发出浓烈的味道。冰屋中间,一堆火正熊熊燃烧,上面吊着一只黑乎乎的壶,火苗舔着壶底,发出欢快的声音,壶口有白色的热气冒出,还有清甜的奶香。
  冰怎么能做屋子,还在里面生火,不怕冰墙塌了?荀彧诧异不已,忽然想起东方朔游记中记载的一些内容,“屋冰乘鹿”,当时他曾经觉得可能是传抄失误,应该是“卧冰乘鹿”才对,现在一座冰做的屋子真的出现在他眼前,他一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难道我误打误撞,居然又遇到了那些终年在雪原上游牧的引路人?荀彧的心中忽然升起了希望。如果真是这样,那可是苍天佑我,儒门必然大兴。这个念头一浮现在脑海里,荀彧又摇了摇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我如果能死里逃生,化险为夷,也是这些人的原因,与天有什么关系。
  过了一会儿,一股凉风涌入,那个女子又走了进来,双手比划了一阵,说一些什么话。荀彧也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只能猜出她是让他吃点东西的意思。一提到吃,荀彧的肚子不争气的叫了起来。
  女子嫣然一笑,虽然她的容貌与娇媚无关,可是她此刻的神态却极其妩媚,看得荀彧心中一动。
  女子从火上取下壶,给荀彧倒了半碗雪白的奶,递给荀彧。荀彧想抬起手,却发现四肢无力,竟是动弹不得。女子见了,膝行到荀彧身边,一手抱起荀彧,一手端着碗,凑到了荀彧的嘴边。
  喝了大半碗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奶,荀彧慢慢恢复了元气。半天后,一个脸膛黑红,身材高大的老人走进了冰屋,看了一眼荀彧,两眼放光,神情激动:“儒门……来人?”
  他的口音虽然很生硬,很别扭,却是汉话无疑。不过不是洛阳话,而是长安话。
  荀彧起身,一揖到底:“儒门后进荀彧,见过老丈。”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块暗红色的木牌,双手递到老者面前。木牌上,一只凤凰浴火而生。
  老人接牌在手,双目垂泪,脱下了身上的皮袄,露出一件陈旧的儒衫,他又打开抱在怀里的盒子,取出一件进贤冠,端端正正的戴在头上。他站直了身体,张开双臂,如凤展翼,向荀彧躬身一拜,未语先泣。
  “想不到此生不仅能两次见到华夏衣冠,还能见到儒门圣人亲至,老朽死而无憾。”
  ……
  “陈公对浮屠成见颇深啊。”刘辩感慨的叹了一口气:“那么,陈公对浮屠又了解多少呢?”
  陈纪从容说道:“老臣对浮屠了解不多,虽然没什么兴趣,但也没什么恶感。可是在徐州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老臣对浮屠深恶而痛绝。陛下,你可知道有一个叫笮融的人么?”
  刘辩摇摇头。
  “笮融是丹杨人,世为大姓。陶谦为徐州牧,笮融往附,陶谦让他做下邳相,督运广陵、彭城的漕粮,待之不可谓不厚。可是谁知道曹操东侵,正当彭城急需支援的时候,笮融却将广陵、彭城的漕粮卷席而去,还蛊惑了百姓三万余口,马三千余匹,致使陶谦无匹马可用,一败再败。笮融至广陵,广陵太守赵昱待以宾客之礼,笮融却杀赵昱,大掠广陵,渡江而去。”
  陈纪眼神凌厉,一字一句的说道:“陛下,这个笮融凶顽残暴,为什么却能蛊惑人心?因为他奉行的就是浮屠的那一套。日不思耕种,唯以诵经饭僧为业,不耕而食,不织而衣,这就是浮屠给人的希望。可是天不雨栗,地不生丝,他们所食所衣,都是劫掠而来,每一颗米,每一件衣,都浸满了鲜血,哪里有大慈悲可言?陛下欲以这等凶残之邪道消减魔性,何异于缘木求鱼。”
  刘辩一时无语。他知道陈纪说得有些偏颇,可是他又不得不承认,当佛学由哲学变成宗教的时候,其实已经变了质。哲学的高妙精微变成了宗教的腐朽虚伪,很多人皈依佛门并不是为了追求大彻大悟,而是为了过上衣食无忧的寄生生活。和尚是一个很现实的职业,而不是一个精神上的追求。
  不过,他不想与陈纪讨论这个问题。
  “那么陈公以为,如何才能化解龙的魔性呢?”
  “当然是儒学。”陈纪拱手一拜:“心有仁义,胸存浩然之气,方能消除魔性,行王道于天下。”
  “你说的,是凤仪心法么?”
  “凤仪?”陈纪一愣,一脸的惊讶:“凤仪哪有什么心法?”
  刘辩也愣住了。“你不知道凤仪心法,你现在……”他指着陈纪翩翩大袖:“这……不就是凤仪吗?”
  “这是凤仪,可是没什么心法。如果一定要说有心法的话,那也只是心存敬畏而已。”
  刘辩眨了眨眼睛,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越想越觉得可笑,越笑越是收不住,最后笑得有些打跌。陈纪一声不吭,脸色严肃的看着刘辩,肃穆如祭神。如果换了普通人,在他面前是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的,即使亲近如陈群,看到他这副表情,也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越雷池半步。可是刘辩显然不怎么在乎他的端庄肃穆,他笑得很开心,笑得很放肆,笑得陈纪尴尬不已,徒呼奈何。
  好半天,刘辩才收起笑容。“听闻贤父子兄弟三人并称三君,境界不凡,不知道你们是如何修行的。”
  陈纪不假思索:“坐忘!”
  “坐忘?”刘辩有些意外,坐忘其实也是一种冥想。“坐忘也能练就浩然之气?”
  “心有仁义,坐卧不失礼,都能练就浩然之气,何况是坐忘。晨午昏三时,静坐自省,持之以恒,自然能体会到圣人之心,练就过人之能。”
  “想不到儒门内居然隔阂至此,千年世家陈氏居然不知道凤仪,而近在咫尺的荀氏也不知道坐忘。”
  陈纪这才会过意来:“凤仪是荀氏家传的儒门心法?”
  刘辩点点头:“没错。凤仪正是儒门心法,据说袁家的凤仪心法是从马家传入的,而马家又是从宫中得来。不过,颍川荀家一直就知道这门心法,而且了解透彻,知道有正大光明四境。”
  “正大光明四境?”陈纪的脸色变得复杂起来,喃喃自语:“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陈公想到了什么?”
  陈纪眉头一挑,不答反问:“陛下,你知道我陈氏是什么血脉,而荀氏又是什么血脉吗?”
  刘辩笑而不语,戏肉终于来了。
第313章
稷下学宫
  “颍川陈氏传至周陈胡公,陈胡公为舜帝之后,凤系血脉。武王灭商,封陈胡公为于陈,又嫁长女太姬与陈胡公为妻,是以陈氏后人又兼有姬姓的龙系血脉。不过,姬姓的龙系血脉本身就不太纯正,而太姬的龙系血脉更淡,所以陈氏传承的主要还是凤系血脉。”
  陈纪笑笑:“相比之下,荀家的龙系血脉更浓一些,因为荀氏本来就是姬姓的一支,荀氏始祖郇伯是周文王第十七子,更有人说,荀氏不是荀氏,而是荀姓,传自黄帝十二姓之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3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