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303

  荀彧不敢想象。
  他想尽快回到中原,可是刘辩却一点也不想这么做。这段时间,他的行程都非常慢,日上三竿才起,日方西斜就停,一天走不了两个时辰,而且行进速度也非常慢,多至二三十里,少则三五里,有时候甚至几天不挪窝。
  荀彧看出来了,他一点也不在乎中原死多少人,更不在乎戏志才会闹出多大的风波,他很满足于这种幕后推手的感觉。荀彧对这种感觉并不陌生,他也曾经这么推动天下局势的发展。
  他知道,这种感觉有时候比君临天下还容易让人沉迷其中。
  这是神俯视人间,掌控一切的感觉,非常美妙。
  想起在玄冥海,刘辩站在巨龙头顶的那一幕,荀彧心情复杂,五味杂陈。他不知道刘辩是不是神,但是他至少可以肯定,玄冥海一行,刘辩有了新的感悟,这是他没有的感悟,就连东方朔那样的儒门奇人也未必知道的感悟。刘辩似乎什么也不知道,又似乎什么都知道,这从他昨天听到三重卦时的表情可以感觉得到。
  刘辩知道的似乎比他预想的还要多。
  荀彧抬起头,看了一眼远处河边的刘辩,眼神复杂。
  刘辩赤着脚,站在水里,没有拔出玄刀探入水中,只是静静的站着。他看着缓缓注淌的河水,意念却已经潜入了河水之中。他可以看到每一条游动的鱼,可以看到每一根随波荡漾的水草,甚至可以看到河底淤泥中缓缓移动的贝壳。
  可是他现在根本不在乎这些,他想看到更小的东西。
  他想看清水中的每一粒尘埃,他想看到鱼身上的每一片鱼鳞,他想看到水草上的每一个细胞,他甚至想看清每一个水分子。
  华佗说过,如果能返观内视,则可以为太医。这个太医不是指为皇帝服务的医生,而是指医术的最高境界。
  昨天,荀彧又说,伏羲的六十四卦并不是通常所说的两重卦,而是三重卦。荀彧自己并不清楚这三重卦意味着什么,但是刘辩却和基因联系在了一起。因为据说伏羲发明易经,就是返观内照。
  再联想到司空见惯的伏羲、女娲形象,他更加肯定和基因有关。因为伏羲女娲都是人首龙身,互相缠绕,这和DNA的双螺旋结构非常神似。
  如果他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么伏羲发明的易经卦象本就是依据DNA的双螺旋结构而来,易经推算的就是基因,而基因基本上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先天条件,从一个人的基因编码,大致上可以推断一个人的一生健康情况,治病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
  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观察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归结为两种镜的发展:望远镜和显微镜。望远镜主要用于观测宏观的宇宙,而显微镜却用于观察微观的世界,医学的每一次跨越式进步,都与观测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
  但是,受限于人体结构,人不能承受长时间的短波照射,因此对人体的研究更是远远落后,直到他那个年代,人类依然无法直接观测基因链上的每一个分子,更谈不上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基因图谱的解读也一直停留于黑盒子似的猜想,形同盲人摸象。
  如果能有一种办法直接观测到基因链的结构,那么剩下的就是大量的模拟运用了。
  这和三重卦的推演方法正好暗合。
  如果龙文明的秘密就是基因,那么他现在手里也许拿着解着龙文明秘密的钥匙,但是要真正打开这个秘密宝库,他还需要找到那个门,走进宝库,才有可能一窥究竟。
  怎么才能走进宝库,发现基因的真正秘密?
  刘辩不知道,但是他觉得,这很可能和玄冥海有关。
  真可惜!如果能在玄冥海多呆一段时间,也许就能验证这个想法了。解开龙文明的秘密,他就可以完成任务,离开这个拉屎都没纸擦屁股,只能用竹片刮的蛮荒世界,去享受真正的文明生活。
  刘辩在水中站了很久,还是无法让自己的意念观察到更细微的结构,只得放弃了徒劳的努力,回到岸上。荀彧已经劈好了一堆柴,生起了火,正在准备早饭。很显然,他对这些不太在行,脸被烟薰得乌黑,连头发都被燎了一片,灶下的木柴一大堆,而锅里的水却还没开。
  貂蝉和卡乌捷站在远处,同情的看着荀彧。
  “堂堂的儒门领袖,对火系力量掌握得如火纯青,怎么连个饭都做不好?”刘辩站在荀彧身边,一脸嘲讽的说道:“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你还想解救天下苍生?我看你比陈蕃也强不了多少啊。”
  陈蕃就是那位被人驳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大名士,结果也正如那人所言,陈蕃虽然名满天下,却没斗过曹节、张让等人,还连累得窦武一家被连根拔起。
  荀彧沮丧的坐在一旁。他什么时候干过这样的粗活,他也从来没有把这样的事和智慧联系在一起,可是现在他发现,即使是这样的粗活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得好的。看刘辩、卡乌捷他们生火很简单,可是轮到自己,这火死活就是生不起来。
  刘辩蹲了下来,看看荀彧,再看看被塞得密不透风的锅底,非常无语。
  “还记得虚其心,实其腹么?”
  荀彧默默的看了刘辩一眼,点了点头。
  “这句话用在做人,就是做人要谦虚,先要吃饱肚子。用来生火,同样如此,你把中间堆那么多木头,火怎么可能生得起来?生火除了需要木头,还要流通空气的。”
  荀彧恍然大悟,连忙抽掉了几根木头,然后撅起屁股趴在地上,吹了几口气,火苗立刻旺了起来。
  “嘿嘿嘿……”他开心的笑了起来。
  “这也值得骄傲?”刘辩不屑的鄙视着他:“看你得意的那样,有点城府好不好?”
  “呃——”荀彧尴尬的闭上了嘴巴,收起了笑容。
  ……
  刘协快步走上了建章台,向长公主躬身施礼。
  “姊姊。”
  “阿协,你来得好快。”长公主侧过脸,抚着隆起的小腹,微微一笑。“姊姊身体不便,召你来,有些失礼了。”
  刘协笑了,摇摇头:“姊姊,你说这话,可是我无地自容了。以公论,你是皇兄亲封的金城长公主,首辅大臣,我只是监国的陈留王,你比我贵重。以私论,你是姊姊,又有孕在身,我是弟弟。不管怎么说,都应该我来见你啊。”
  “难得你体谅,我非常高兴。”长公主从袖子里抽出一封秘件,递给刘协。“北疆刚送来的急件,与你有点关系,你仔细看看。”
  “北疆的战事,不是由太尉主持么,怎么和我……”刘协话说了一半,突然停住了,眼神变得有些异样。长公主也不吭声,静静的看着他,将他的脸色变化尽收眼底。只是刹那间,刘辩就恢复了平静,继续看急件。看完之后,他又看了一遍,这才将急件递还给长公主,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
  “既然戏志才都能回来,那皇兄应该也无恙,这可太好了。”
  “是么?”长公主将急件叠好,收入袖中,抬起头,淡淡一笑:“戏志才失去了赤霄剑,很可能会来夺你的剖鲧吴刀,你不担心他?”
  刘协挠了挠头:“担心也没用,该来的还要来,多做些准备就是了。”他迟疑了片刻,又说道:“姊姊,能否再拨一些禁卫营将士给我?”
第384章
花堪折时
  刘协离开了建章台,回到自己的宫殿,一个人静静的坐了好一会,拢在袖中,一直握得紧紧的手才慢慢的松了开来。他摊开手掌,看着掌心被指甲掐出的红印,苦笑了一声。
  “请陈司空来。”
  卢毓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刘协站了起来,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又缓缓的吐了出来,往复几次,这才恢复了平静,原本有些僵硬苍白的脸颊也多了几分血色。卢毓走了进来,轻声说道:“司空稍后便到。”
  刘协点点头:“子家,你父亲可有消息来?”
  卢毓笑了一声。他知道刘协想问什么。卢植拒绝了杨彪、陈纪的建议,支持长公主和贾诩的征西计划,刘协心里很不安,想从他这里了解一些卢植的动向。可惜他无法给刘协满意的答复。他的父亲卢植在凉州和征西将军张辽配合得很好,正在扫荡残余的羌人势力,但是具体的行动步骤,卢植是一字不漏。他能得到的消息都是从官方的邸报上看来的,并不比刘协多。
  “凉州的战事比较顺利,应该不会影响围攻益州的计划。”
  刘协无奈的点点头,对卢植的坚持有些失望。他善待卢毓,就是希望卢植能够看在父子之情的份上多支持他一点,现在看来,卢植根本不领他这份情。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陈纪匆匆忙忙的走了进来。虽然迁都的计划还没有公布,但是鉴于监国的陈留王迁到关中,四个辅政大臣之间已经达成了默契,都城迟早会迁到关中来。迁都之前当然要先修复长安以及一系列的相关建筑设施,负责此事的陈纪也因此顺理成章的调到了关中,到了刘协身边。
  陈纪忙得很,一进门就问道:“殿下,出了什么事?”
  刘协把急报上看到的消息说了一遍,陈纪的脸色立刻一僵:“戏志才回来了,那陛下呢?”
  “现在还不清楚,李儒写得很含糊。不过,从字里行间,我猜应该是没事。”
  陈纪沉吟不语,眼神中闪过一抹慌乱。刘辩放下一切,赶赴玄冥海,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让刘协监国,这里面有他的功劳。如果不是他说荀彧是龙系血脉,有夺龙的可能,刘辩不会这么紧张。如果刘辩从玄冥海回来了,岂能不追究他的责任。
  他可以搪塞说那只是他的猜想,可是刘辩能相信他吗?
  更重要的是,刘辩一旦回来,刘协就没有了监国的机会。如果刘辩解决了子嗣问题,那刘协就彻底绝望了,现在支持刘协的这些人,轻则被刘辩冷藏,重则被刘辩血洗。
  陈家是不是下错了注?
  “陈公?”见陈纪不说话,刘协轻声提醒了一句:“我该如何是好?”
  “哦。”陈纪如梦初醒,连忙整理了一下思路:“长公主说得对,殿下应对得也非常妥当。戏志才会不会来夺剖鲧吴刀,这本身就是一个疑问。真的来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陛下有龙相助,都无法将他斩杀,以殿下的实力,恐怕更不是他的对手,殿下尽力而为便是了。”
  刘协狐疑的看看陈纪,他明显的觉得陈纪有些心不在焉,这个答复也没什么建设性。难道是让他将剖鲧吴刀拱手相送吗?皇室是龙系血脉,剖鲧吴刀落入戏志才之手,皇室如何能安睡?
  陈纪叹了一口气,耐心的提醒道:“殿下,如果陛下不回来,谁能怪罪殿下?如果陛下回来,又怎么能怪罪殿下?”
  刘协恍然大悟,如释重负。刘辩如果不回来,没有人敢质疑他,就算质疑他也没用,没人比他更合适监国。如果刘辩回来了,那要面对危险的也是刘辩,能否夺回剖鲧吴刀,斩杀戏志才,也成了刘辩的责任,与他无关。他又何必担心。
  可是,如果计划就这样付之东流,多可惜啊。
  刘协患得患失,遗憾不已。
  ……
  狼居胥山。
  刘辩看到王强留在洞壁上的那一行字,非常意外,循着指示,找到了那个隐蔽的山洞,果然找到了当初他留给王强的东西。王强包裹得很好,拿出来晒一晒,立刻就可以用了。
  “今天可以睡得舒服一点,不用挤睡袋了。”刘辩很开心,看着忙里忙外的貂蝉和卡乌捷,满意的笑道。荀彧凑了过来,打量着在阳光下金光灿烂的锦被,非常意外:“陛下去玄冥海,还带着这样的东西?”
  “不是我带的,是貂蝉带的,还有一些是从审配那儿抢来的。”刘辩打量了荀彧一眼,眼睛一瞪:“你看什么看,不知道非礼勿视?天子寝宫也是你随便能看的?是不是想做内侍?”
  荀彧嘴角抽搐了一下,头也不回的走了,大步流星,似乎生怕刘辩拖住他,一刀把他变成内侍。刘辩见了,哈哈大笑。他最喜欢看荀彧这种落荒而逃的窘态。
  “哼,又欺负老实人。”卡乌捷从后面跳了出来,皱着鼻子,不满的哼了一声。
  “他老实吗?”刘辩惊讶的说道:“他只是看起来老实,其实一肚子坏水。伪君子都这样,表面上道德文章,背地里男盗女娼,什么坏事都干。”
  “那你呢?你也不是什么真君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3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