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校对)第2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1/303

  如果只谈物质生活,就算后世的一个普通人也比现在的皇帝过得舒服。如果谈精神生活,除了那种手握生杀大权的痛快之外,皇帝的精神世界其实一点也不正常。一个人活在敌人的包围圈中,父母兄弟子女都有可能成为敌人,怎么可能爽得起来。就连所谓的生杀大权,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妙。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杀谁就杀谁?笑话,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孝灵帝怎么会死得那么憋屈,那么窝囊。
  刘辩打完水回来,荀彧已经重新生好了火。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已经是一个命格的侍者了。不管是劈柴生火,还是打水做饭,他都做得很熟练。他从刘辩手中接过脸盆时,脸有些红:“陛下,我会将铜壶修好的。”
  “那最好不过。”
  “陛下,你真的……”
  “你爱信不信。”刘辩恼了,提高了声音喝斥道:“是不是觉得我太圣人了,你心理不平衡?”
  “呃——”荀彧尴尬的咂了咂嘴,没好意思再问下去。
  见荀彧吃瘪,刘辩这才舒服了一些。他想了想,又问道:“荀彧,我问你啊。在皇帝和神仙之间,你选哪一个?”
  荀彧为难的看着刘辩,不敢应答。刘辩眼珠一转,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摆手道:“此外不是朝堂,我不把自己当皇帝,你也别想自己当臣子,就当两个闲人无聊,说了玩。”
  荀彧松了一口气,沉吟片刻:“当然是像轩辕氏一样,先做皇帝,再做神仙。”
  “看不出来,你还蛮贪的啊。”刘辩哈哈一笑:“既想做皇帝,还想做神仙。”
  “不是。”荀彧不紧不慢的说道:“儒门讲究圣内外王,有能力,就要兼济天下。如果只顾自己,不顾世人,心中无仁,怎么可能成圣,又怎么做神仙?”
  刘辩一怔,觉得有些道理。他顿了顿,又道:“其实,你一直鄙视的佛门里,也有类似的说法。据说有一位佛说,如果人间还有没有觉悟的人,他就不成佛。一定要等到天下所有人都成了佛,他才肯成佛。”
  “佛门中人还有这样的见识?”荀彧有些意外:“这倒是真正的仁义,这位佛是真正的智者。”他想了想,又道:“可惜,他怎么入了佛门,他应该入儒门才对。”
  “我呸!”刘辩气不打一处来。“儒门了不起么?孔子不过是商人的落魄后裔,还是个名不正言不顺的野生庶子,佛祖可是正正经经的王子,为了天下苍生,舍身出家,论出身,论思想境界,佛门可比你们儒门高贵多了。”
  荀彧没有反驳,可是神色中却有些不屑:“儒门讲究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算儒门有一些逐利之夫,却也不缺为国为民的仁者。佛门讲究什么?无国无君,是为不忠,无父无母,是为不孝。剃度出家,不生子息,是为不仁。不劳而获,夺人衣食,是为不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怎么能和儒门相提并论。”
  “嘿——”刘辩怒了,瞪起了眼睛。
  “陛下,如果佛门真是能富国强兵,你能让支谦到草原上传播佛教,你为什么不让他在洛阳传教?他可是在洛阳等了多少年了。”
  刘辩顿时哑口无言。他瞪着荀彧半晌,忽然笑了。“哈哈,古人说得没错,最了解你的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他伸手拍拍荀彧的肩膀:“你的境界虽然无法复原,但是心思也堪作一生之敌。”
  “臣不敢。”荀彧拱拱手:“臣愿效犬马之劳,为陛下拾遗补阙。苟对国家有些许助益,臣万死不辞。”
  “又来了。伪君子,就会说大话。”
  “臣句句发自肺腑,无一字敢欺骗陛下。”荀彧起身,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是以,臣斗胆,希望陛下也能不以臣愚笨,多加垂训,使臣能日有增益。”
  刘辩诧异的看了荀彧一眼,心中一动。
第389章
福兮祸所伏
  “你等等。”刘辩转身回到山洞,拿起赤霄剑,又走了出来。“荀彧,你看过真气注入赤霄剑之后,赤霄剑颜色的变化吗?”
  荀彧点点头,眼神中多了几分期冀。很显然,刘辩打算对他说些什么,而且这些东西对他非常重要,很可能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他见过戏志才手握赤霄剑时的情景,这些情景已经深深的烙在他的脑海时在,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忘却。
  刘辩也不多说,将真气注入赤霄剑。赤霄剑由赤红变成了橙色,随即又变成了黄色、绿色、青色、蓝色,最后变成了紫色,又慢慢的变得透明起来,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只剩下一个剑柄握在刘辩手中。
  “你想到了什么?”
  荀彧皱着眉头,冥思苦想。
  刘辩慢慢的收回真气,消失的赤霄剑又慢慢的显现出来,由紫色一路变回赤红色。
  荀彧盯着赤霄剑,一动不动,眼神专注,神情凝重。
  刘辩反复演示了两遍,然后将赤霄剑放在一边,去张罗早饭。荀彧捡起赤霄剑,一边来回踱着步,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也不知道在说什么。直到貂蝉和卡乌捷并肩从山洞里走出来,见刘辩在做饭,而荀彧却在一旁发呆,不禁有些意外。
  刘辩摆摆手,示意她们别打扰荀彧。卡乌捷嘟着嘴道:“他又发什么疯?”
  刘辩笑笑。“没什么,我给他出了个难题,他在解题呢。”
  “怎么用脸盆做早饭?”貂蝉转眼看到了一旁的铜壶,顿时恍然大悟。卡乌捷也看到了,不禁叫了起来。“他怎么这么笨,什么都不会做。”
  刘辩忍俊不禁。聪明绝顶的荀彧被人骂笨,这还真是不多见。好在荀彧沉迷于思考当中,没有听到,倒也省得尴尬了。刘辩也不管他,先烧了一盆水用来洗漱,又将脸盆洗开净,开始做早饭。
  草原上的日子过得很悠闲,日上三竿才起,早饭、午饭都连一起吃了。卡乌捷来自游牧民族,一天两顿饭是常态,有时候甚至只吃一顿饭。汉人习惯也是两顿饭,有钱人家三顿,皇帝特殊些,一天四顿,不过现在刘辩也没什么皇帝的样子,和貂蝉、卡乌捷两人围着脸盆,吃了一顿算是早饭又算是中饭的饭。
  等他们吃完,荀彧才神不守舍的走了过来,夹了一块肉,正准备送到嘴里去,突然愣住了。
  他盯着盆里的油花,脸上露出了笑容。
  半冷的油膜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七彩的光晕。
  “彩虹,是彩虹。”荀彧忽然跳了起来,兴奋得手里的肉都不知道甩哪儿去了。“陛下,是彩虹!”
  “你才是彩虹呢,你们全家都是彩虹。”刘辩从他手里夺过筷子,没好气的吼道:“再用筷子指我,别怪我抽你。至于吗,一个小问题而已,这么久才想起来,你还真是不食人间烟火啊。连彩虹都没看过?”
  荀彧不好意思的笑了,搓着手道:“陛下,臣年轻时闭门读书,很少外出,更没什么在雨天外出赏虹的经历。彩虹七色,还是在嵩高山闭关时,偶尔所见,当时也没在意,所以印象不深。”
  “这就是你们儒门的习性所致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就是个不孝子孙。”
  荀彧诧异的说道:“这从何说起?儒门忠孝传家,臣虽然愚笨一些,却不敢不孝。”
  刘辩翻了个白眼:“你天天和我讲你们荀家的学问,我记得你家先祖荀卿说过一句话: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没有船,人不能涉江湖。没有车马,人不能致千里。做学问,不光是读古人的书,还要观察身边的万物,是不是这个道理?”
  “呃……大致上没错吧。”
  “你说董仲舒是闭门造车,可是你连彩虹都不熟悉,你比他能好到哪儿去?以你这种做学问的态度,你能造出车船吗?”
  “造车船是匠人的事……”
  “是的,具体的制作,应该当匠人来负责,可是如何造,你应该知道吧?”
  “这个……”荀彧犹豫了:“陛下是说墨家吗?”
  “不是墨家。”刘辩有些头疼了,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一说到这些就犯晕呢。他不是不懂,他是本能的排斥啊。读书人的劣根性,果然是好吃懒做想发财,一心想靠几篇破文章拖青纡紫,出将入相。“学问怎么来?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从身边的万物中来的。伏羲制卦,是外观天地,内察诸身,他又不是脑袋一拍,自己想出来的。”
  “哦……”荀彧恍然大悟:“那这和彩虹、赤霄剑有什么关系?”
  “彩虹七色,赤霄也有七色,而且随着注入赤霄的真气不同,颜色的变化和彩虹的颜色变化一致。他们之间又岂是相似这么简单?”
  荀彧眨着眼睛,又有石化的倾向。刘辩无语了,他没想到解释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居然会变得这么复杂。他挠了挠头:“你见过铸剑不?”
  荀彧摇摇头:“我荀家有铁作,但是我没有仔细看过。”
  “那知道炉火什么颜色的时候才能用来铸剑吗?”
  “这个……据说要等变成青色。”
  “炉火通常是红的,为什么要等变成青色呢?”
  荀彧眨巴着眼睛,又傻了。
  刘辩长叹一声:“自然是因为温度变高了。红火的温度最低,不足以融化铁。青火的温度更高,所以要等到火的颜色变成青色,才可以用来铸剑。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还好意思自称儒门领袖?”
  荀彧尴尬的看着刘辩,一时不知道怎么反驳。他的确没有注意过这些问题,因为他关心的是国家大事,根本不会关注这些小事。可是现在听刘辩说起,他才发现这问题似乎并不简单,炉火的颜色和彩虹的颜色,以及赤霄剑的颜色变化是融汇贯通,一以贯之的。
  刘辩用赤霄剑在地上划了一条线,从中截取一小段,又将这一段分成七小段。
  “赤霄的剑光也好,彩虹也罢,其实都是不同颜色的光。不同颜色的光代表不同的能量,而能量的范围很大,我们能够用眼睛看到的,只有这一小段。这一小段光让我看到了天地万物,看到了英雄美人,已经让我们眼光缭乱,但是,这仅仅是一小段。在这一小段之外,还有大量的未知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刘辩抬起头,看着荀彧:“你们连这一小段光都不了解,还怎么了解更多的光?”
  荀彧眉头慢慢的挑了起来,多了几分警惕之色。“陛下是说,我们只是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不知东海之大。应该跳出这口井,放长眼量?”
  “对。”
  “那陛下是不是还想征伐四夷,开疆拓土?”
  刘辩很诧异:“咦,你怎么扯到这儿来了?”
  荀彧长叹一声:“陛下,你知道东方朔当初为什么要北海屠龙吗?”
  “知道,你说过,他不希望霍去病征讨西域。”
  “儒家本来是支持孝武皇帝征伐的,为什么后来却如此激烈的反对呢?”荀彧激动起来。“孝武皇帝以七十年的积储征伐三十年,就已经让天下十室九虚,动荡不安,险些重蹈暴秦后辙。如今天下不安,陛下如果还要效孝武皇帝旧迹,臣恐怕大汉不仅会有黄巾军,还会有青巾军,红巾军,再现当年赤眉、绿林席卷天下之事。陛下,万万不可啊……”
  刘辩哭笑不得:“我什么时候说要现在就去了?”
  正准备泼出性命苦谏的荀彧听了,一脸愕然:“那陛下准备什么时候去?”
  “要想打架,先得锻炼好身体。要想征伐,当然要先巩固国本。”刘辩打量着荀彧:“你不会以为我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吧?”
  “呃……”荀彧尴尬的说道:“陛下真的等得?”
  “当然等的。学不了孝武皇帝,我学孝文、孝景行不行?再不行的话,我学高皇帝行不行?”
  荀彧如释重负,羞愧不已。“如果陛下能够持重,效孝文、孝景之旧迹,那也是大汉之幸啊。”
  刘辩讥讽的笑了一声:“是的,我的确是想学孝文、孝景,至少那时候没那么多腐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1/3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