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校对)第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303

  刘备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自从关羽明悟命格,脱胎换骨之后,他和张飞都希望能步其后尘,明悟自己的命格,不过幸运之神一直迟迟未至。现在听曹操说,选择合适的女子为鼎,修习房中术,也有可能明悟命格,他岂能不心动。
  “刚才那女人姓尹,是何进子何咸之妻。”曹操坏笑道:“人鉴许劭亲自看的相,是土命,正好克何咸的水命。”
  刘备明白了。何咸娶尹氏就是一个阴谋,为的就是让何进断绝后嗣。袁绍是火命,火生土,尹氏对袁绍无益,所以袁绍转给了曹操。看着曹操一脸诡异的笑容,刘备忽然福至心灵:“你是什么命?”
  曹操笑了,亲热的揽着刘备的肩膀,凑在他耳边说道:“丙木虎,玄德莫外传。”
  刘备恍然大悟,冲着曹操挑起了大拇指:“孟德兄,你太坏了,我一直以为你是庚金虎。”
  “哈哈哈……”曹操仰面大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笑了一会,拍拍刘备的肩膀:“可惜我和许子将不太熟,要不然请他帮你看看是哪一行的命格,也好帮你选几个合适的女子。不过没关系,盟主和许子将肯定有联系,到时候,请盟主说句话,让许子将帮你看一看,肯定不是什么难事。”
  刘备心动不已,连连点头。
  曹操笑容满面,吩咐道:“来人,备酒,我要为玄德兄弟庆贺,今天不醉不归。”
  这时,关羽闯了进来,一见相谈甚欢的曹刘二人,愣了一下,随即说道:“兄长,曹将军,那个典韦是黄熊命!”
  “当真?”曹操又惊又喜:“还有谁知道?”
  “眼下就我知道。”关羽卧蚕眉一挑,面露得色:“他已经悟了命格数月,却一直不知道命格有什么用,还一直为此发愁呢。”
  “这可太好了。”曹操喜得直搓手:“云长,休得外传,我要将此人从孟卓处抢过来。”
  典韦是张邈部下的一个普通士卒,统属于别部司马赵宠。那天赵宠接应曹操、刘备等人回营里,典韦手持双戟,就站在阵前,准备厮杀。其他人没有注意到典韦,关羽却一下子感受到了他的杀气,特别多看了两眼。
  这些天,关羽除了陪着刘备,就是找典韦较量武艺。典韦的骑术很一般,但是力大无穷,步战非常了得,即使是已经明悟了命格的关羽也占不到他的便宜。关羽不服,屡次交手之后,两人不打不相识,关羽今天终于套出了典韦的话,知道他和自己一样,也在不久前明悟了命格,脱胎换骨了。
  曹操被袁绍威胁,正想找一个明悟了命格,能和孙坚这样的神级猛将对阵的高手,听到这个消息,岂能放过。关羽感激曹操赠马之情,又愤怒于袁绍的强取豪夺,仗势欺人,当然愿意帮曹操这个忙,立刻应了。
  ……
  壶丘亭。
  刘辩下了马车,伸了个懒腰,看看滔滔黄河,听着轰隆隆的涛声,禁不住放声长啸。
  啸声淹没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远处的吕布四处看了看,茫然的摇了摇头,摘下头盔,掏了掏耳朵。不知道是不是那天和刘关张三人恶战时有所触动,他最近常有幻听的毛病。军中的医匠说,他是行军在外久了,肾气冲盈,鼓荡耳膜,所以才有这种现象。
  不过,他觉得医匠是胡说八道,自己根本不是幻听,而是耳力有了提升,所以才能听到一般人听不到的声音,就像刚才那一声若有若无的雷鸣。这个现象,他小时候常有,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消失。
  也许,修习导引术又帮他找回了童年的天赋。一想到童年,吕布就有些莫名的温暖。看着远处的并州山水,他想到了远在家乡的阿妈,想到了天子的那个承诺。
  阿妈,活得久一点,我一定让你尽享荣华。
  曹性背着弓,纵马而来,大声叫道:“将军,陛下有令,着你去商议军情。”
  “知道了。”吕布收回心神,催动赤兔,向中军驰去。
第100章
一举三得
  “兵分两路!”刘辩一挥手,不容易置疑的说道:“步卒由此向西,取道陕县,直抵安邑,骑卒越过中条,间道而行,突袭黄巾。”他看看诸将:“我需要一个熟悉此地地形的将领做先锋。”
  吕布站了出来,还没说话,张绣就扑哧一声笑了。“你别逗了,我知道你是并州人,可是你家在五原,这儿你也熟?我敢说,在此之前,你就没到这儿来过。”
  吕布傲然一笑:“没错,我是没来过。不过,我麾下有士卒是本地人,他们能带我找到一条最合适的路。”他顿了顿,又道:“陛下,臣是来自北方的一头狼,狼是不会迷路的。”
  刘辩笑了:“朕相信你的能力,不过,你不能只顾着自己争功,一骑绝尘,把我们甩在山里。”
  “那不能。”吕布连忙拍着胸脯说道:“这一次,臣绝对和陛下保持在目力可见范围以内。”
  刘辩同意了,他随即让贾诩、张辽护送唐瑛、蔡琰,沿着黄河北岸缓缓西行,自己带着吕布、张绣等人,一头扎进了苍林莽莽的中条山。
  吕布没有说错,他的天狼命不仅体现在战斗能力上,找路同样有常人难以企求的天赋。那些本地的向导有时候都没有他的直觉可靠,站在叉路口,他只要吸几口气,就能感觉道哪条路更适合行军。这一点折服了所有人,也包括一向喜欢和他较劲的张绣。
  ……
  “二位将军,听攸一句劝,还是撤吧。”荀攸恳切的对郭泰、杨凤说道:“安邑城固,又有援军将到,士气高涨,急切间难以攻破。攻城只会徒增伤亡,不如在城周掳掠一番,然后退回白波谷,练兵休整,来年再战,岂不更好?”
  郭泰沉默不语,杨凤却瞟了荀攸一眼,朗声笑道:“荀公达,你也是堂堂的荀家弟子,怎么如此胆怯?朝廷有援军来又如何,一万步骑,难道还能战胜我们这四五万大军?就算不敌,等他来了,我们再退也不迟。若是现在就退,万一他中途折回,岂不是误了盟主的大计?”
  荀攸无奈的摇摇头,遇到这种不听劝的主,他只是活倒霉。
  “既然将军一定要战,那也不能坐等,不如主动出击。”
  “这还差不多,你说说看,应该如何主动出击?”
  荀攸移到杨凤案前,指着地图说道:“将军,从洛阳到安邑有两条道:一条道是沿黄河溯流而上,渡茅津,至陕县而北上。此道远而有砥柱之险,不过有官道供应,沿途比较方便。另一条道是沿王屋山西麓,越中条,直至董池陂,沿湅水西行,直插我军背后。”
  杨凤和郭泰互相看了一眼,郭泰迟疑的说道:“中条山山高林密,怕是不适合行军吧?”
  “通常来说是如此,可是皇甫嵩麾下的将士中不乏河东子弟,熟悉中条山地形的人应该不少。且并凉将士来自边鄙,最能吃苦,翻山越岭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不可能的事。一旦他们走这条道,突然出现在我们背后……”
  杨凤放下了手里的酒杯,盯着郭泰。郭泰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表示荀攸说的的确有可能。
  “不过,翻越中条山并非坦途,他们必然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有体力重新出发。”见杨凤、郭泰心动,荀攸松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将军若能在董池陂以逸待劳,必能大获全胜。”
  “我亲自去?”杨凤眉头一皱,神情有些不悦。荀攸这一计,怎么看起来是变相的劝他退兵?由安邑往董池陂,其实就是撤退嘛。“伏击而已,有必要这么多人马吗?”
  “将军,伏击援军只是一个方面。”荀攸解释道:“我军全线撤退,除了集中兵力伏击由翻越中条而来的援军之外,还有诱牛辅出城的作用。若牛辅出城追击,将军正可以迎头痛击,夺取安邑城。若牛辅不追击,以为我军退去,他有可能通知援军返回。若援军不返回,进入安邑城,则将军同样完成了牵制的任务,何乐而不为?”
  杨凤听了,眼神一亮,赞了一声:“公达不愧是荀家子弟,此计一举三得,妙不可言。”
  郭泰也连连点头,大赞高明。
  ……
  三天之后,刘辩站在了中条山北麓,董池陂边。
  “陛下,由此向北是绛邑,向南便是闻喜,都不到半天的路程。”吕布满脸堆笑:“臣……什么时候出发?”
  “别急。”刘辩看了一眼迫不及待的吕布:“恶战之前,早要让将士们先养足精神吧。我说狼将军,你是不是该去打猎了。”
  吕布的脸顿时苦了下来。因为他带路的天赋,虽然除了刘辩之外,没有几个人知道他是天狼命,却有很多人开始称他为狼将军。他很不高兴,却没法去堵每一个人的嘴,只好认命。现在刘辩也称他为狼将军,让他很郁闷。
  “狼是草原上的王者,没什么丢人的。”刘辩笑道:“奉先,将来有机会,朕准备组建一支骑兵,就叫狼骑,你来任骑将,如何?”
  “真的?”吕布眼睛顿时亮了。
  “当然。”刘辩一边搓着手上的泥,一边说道:“中原大乱,草原上的那些胡人肯定蠢蠢欲动,朕的大好河山,怎么能让他们践踏。等安定了洛阳的形势,朕就亲征漠北,敲打敲打他们。要对付骑兵,当然还是骑兵最合适,朕准备组建两到三万精骑,分别以狼熊罴虎之类猛兽命名,狼骑是轻骑兵,朕觉得你最适合做骑将。不知你意下如何?”
  “臣也这么觉得。”吕布喜不自胜:“陛下,你真是神目如电,慧眼识人啊。”
  “不过,狼骑兵不仅要能像狼一样吃苦耐劳,能够长途奔袭,还要像狼一样有纪律,以集体为重,可不能做一头孤狼。你说呢?”
  “臣明白。”吕布一拍胸脯:“臣这就去打猎。”说完,一转身,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了。
  杨修目瞪口呆,半晌才说道:“陛下,你不会是当真的吧?”
  “当然是真的。”刘辩笑笑,瞥了杨修一眼:“你这么聪明,不会想不通这其中的原由吧?”
第101章
贾诩斗荀攸
  杨修反驳道:“可是,山东……”
  “山东只是小疾。”刘辩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西北才是心腹大患。光武皇帝定都洛阳,养虎为患,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朕想顺势更化,一次性的解决西北和东南两大问题。”
  杨修倒吸一口冷气。刘辩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提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大局,即使以他的聪明才智,一下子也接受不了。可是,这么骇人听闻的话就从刘辩嘴里说出来了,说得那么自然,那么云淡风轻。
  杨修很快冷静下来,思索片刻:“陛下深谋远虑,非臣所能及。可是,没有山东的赋税,陛下如何才能远征漠北?”
  刘辩侧过头,似笑非笑的看着杨修:“你是在考校朕?”
  杨修吃了一惊,连忙躬身施礼:“臣岂敢。”
  “杨修,朕相信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才提前告诉你这个计划。”刘辩伸手,轻轻的按在杨修的肩膀上:“不要让朕失望,好吗?”
  杨修觉得肩上像是压了一座山,让他不堪重负。他后脑勺直冒凉气,再也没敢说一句话。他躬着腰,向后退了两步,这才释去了那个无形的压力,缓缓的吁出一口气。他看了刘辩一眼,刘辩已经转过身去,大步向前走去,沿途遇到的将士,都不由自主的向他躬身行礼。
  杨修的眼神慢慢缩了起来。忽然之间,他觉得眼前的刘辩有些陌生,陌生得有些可怕。他还是那个被人称之为轻佻无礼,无人君之相的史侯吗?看他言语之间的高深莫测,看他举手投足之间的自信从容,王者气度,谁敢说他轻佻,谁敢说他无人君之相?
  大汉四百年历史上,有哪位帝王在他这个年龄时有这样的气度,敢于做出这样的决定?即使是那位建立了赫赫武功的孝武皇帝也未必就能强过他啊。汉武帝十六岁登基时,还被窦太皇太后捏在手心里,不敢有任何放肆,直到窦太皇太后过世,他才真正大展拳脚。
  那时候,他已经二十二岁了。
  而刘辩现在离十八岁还差几天,已经统领数万人马,为挽救大汉江山而征战四方。虽然眼下山东兵起,大汉土崩在即,可是他不仅不气馁,反而要趁此机会,一举解决大汉百余年来的痼疾。你可以说他年少轻狂,却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
  跟着这样的君王奋战,就算最后败了,也不枉世上走一遭啊。
  杨修忽然间豪气满胸,头皮发麻,热血涌上了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3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