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303

  曹操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没有轻易的攻破轘辕关,兵临洛阳,而是要在嵩高山布下一个大阵,将吕布诱进去做饵,来钓他这条大鱼。杀了他,袁绍大事已定,当然不会亏待曹操等人。
  刘辩想起了戏志才,再次叫来了荀攸。荀攸听完之后,也有些紧张。
  “我不知道戏志才懂不懂阵法,但是文和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也赞成陛下小心对待。”
  “你通晓兵事,听说过阵法吗?”
  “仅仅是听说而已,没有实际接触过。”荀攸眉心紧蹙:“据说布置阵法要打破自然平衡,强行改变一地的风水,要计算的因素太多,极耗心力,一旦阵法被破,这种失衡的力量往往会反噬布阵之人,所以……非大智慧者不能布阵,不敢布阵。”
  刘辩和贾诩、荀攸讨论了很久,最后还是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他们只是从曹操等人的行动上推测可能有阵,但是究竟有没有阵,又是什么阵,他们一无所知。
  而留给他们的时间却非常有限。
  ……
  关羽坐在一块横卧的松树上,手里握着一卷竹简。竹简暗黄,竹皮发亮,中腰系着一根已经失去颜色的丝带。
  关羽捻着丝带,手指轻柔,若有所思。
  “唉,二兄,你看,那只鹰又来了。”张飞凑了过来,指着远处天空盘旋的一个黑点,眼馋的说道:“我要是那只鹰就好了,不管什么敌人,都无法躲过我的眼睛啊。”
  关羽瞥了他一眼:“你好好的人不做,非要做个扁毛畜生?”
  张飞不以为然:“青凤不是扁毛?”
  关羽凤眼一瞪,随即又笑了,一抚长髯,老气横秋的说道:“翼德,我知道你羡慕我,我就不和你计较了。不过呢,做兄长的有一句话要劝你,这明悟命格的事一半靠天赋,一半靠修行,强求不来的。你呢,天赋不差,可是养性功夫太差了,还是要多读读书才行啊。”
  “看把你威风的。”张飞眼神复杂,嘴上却不肯服软。“你以为读了几句春秋就算儒门中人了?那些书生谁把你看在眼里?”
  “谁跟那些俗儒计较。”关羽不以为然,重新展开了竹简,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说道:“当做君子儒,莫做小人儒。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人利……”
  “我呸!”张飞辩不过关羽,愤愤不平的吐了一口浓痰。刘备走了过来,皱了皱眉头:“云长,翼德,又在斗嘴?”
  “没什么。”张飞站了起来,换上一副笑脸,说道:“兄长有何吩咐?”
  刘备抚了抚脸上的伤疤,叹了一口气:“没什么,刚从中军回来,看到戏志才,我心里有点难受。”他看了一眼关羽:“云长,非常时期,那些君子小人之类的言语先收起来,如今是天下士人反无道,正是君子忧于大道的正义之举。你总这么说,如果有人传到盟主耳中,可如何是好?你想想看,熟识的人可有戏志才一样的奇才?”
  关羽沉默不语。他知道刘备对他的言论不满是心虚。刘备一直以宗室自居,现在却附从袁绍反对朝廷,虽说是迫于利害,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心有所愧,名不正,言不顺,听不得这些义利之辨。
  “兄长,你真相信戏志才那些鬼话?”关羽呛声道:“什么困龙阵,吕布只是不熟悉地形,一时中伏而已。山地利于步战,不利骑兵,这是兵家常识,与阵法有何关联?他糊弄兄长呢,兄长不要被他诓了。”
  刘备无奈的看了关羽一眼。关羽的忠心无可挑剔,武艺、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可这脾气实在是太傲了。在他眼里,天下就没几个人是君子。自己依附袁绍,会不会也被他划入了小人一类?
  刘备转过头,看着远处的天空,幽幽的说道:“云长,话可不能这么说,汝颍之地,世家渊薮,藏龙卧虎,人才辈出。他们如果有什么秘密传承的学问不为世人所知,也是很正常的。比如说导引图谱,我们以前就没有听说过嘛。”
  关羽欲言又止,他知道刚才那句话又触到了刘备的心酸处。
  “兄长,这次作战立了功,我要请盟主出面,让许劭看看兄长的命格,再以相应的导引图谱为赏,助兄长明悟命格。”
  “多谢云长了。”刘备黯然神伤:“我只希望盟主攻进洛阳后能够信守诺言,立陈留王为帝,皇室与儒门和解,共建太平。要不然,我真不知道如何自处啊。”
  关羽和张飞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
  ……
  戏志才靠在大石上,脸色腊黄,双目紧闭,冷汗涔涔。
  曹操紧张的坐在一旁,几次欲言又止。他看了看戏志才面前的算筹,心情复杂。
  世家果然深藏不露,居然有这样神奇的阵法,而他自诩熟读兵书,对孙子兵法研究颇深,却没听说过阵法的真面目。好在这样的奇才到了他的帐下。有了戏志才的帮助,他可以建一奇功,为袁绍除去心腹之患。此战过后,他将一跃成为袁绍帐下举足轻重的大将,再也不会是无足轻重的行奋武将军。
  过了好半天,戏志才才睁开了眼睛。
  “志才,如何?”
  “两天内,昏君必来。”
  “那我们能成功吗?”
  “当然能。”戏志才强笑了一声,目光诡异的看着曹操,看得曹操心里一阵发毛,脸上的笑容也有些僵硬,讪讪的问道:“志才,有何不妥?”
  “不知是怎么回事,我耗尽心力,还是有一点算不清楚。”戏志才的目光落在算筹上:“而且,从卦相上看,你可能有一劫。”
  曹操倒吸一口冷气,面色发白,好半天才说道:“能解么?”
  “能解,不让关羽上阵即可。”戏志才揉着太阳穴,一脸的疲惫:“我总觉得……他似乎与将军相克,水火不容。此人数奇如李广,倒是百年难得一见。”
  曹操目光一闪,将信将疑。
第137章
幕后人
  曹操知道戏志才对刘关张三兄弟一直报以怀疑的态度。原因很简单,袁绍眼下打的虽是扶立陈留王刘协,逼刘辩退位,为袁隗报仇的旗号,但是明眼人都清楚,袁绍有自立之心。之所以不说,是因为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大汉气数已尽,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不论是天意还是民心,都已经明白无误的揭示了这一点。
  这几十年来天灾不断,各处都有黄龙出现,就是天意,更是民心。叛乱此起彼伏,“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并不仅仅是黄巾军的口号,更是无数人的心声。赤火生黄土原本就是一个谎言,了解五德说的人都清楚这其中真正的含义,而在背后推波助澜、蛊惑人心的正是这些人。
  既然如此,刘备的心意就让人怀疑。他一边自称是汉室之后,一边又依附袁绍,其意难测。是迫于利害不得不如此,还是别有用心,谁也不敢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保持警惕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可是,除此之外,曹操还有另外一种想法。
  戏志才的态度可能是荀彧的态度,还有可能是袁绍的态度,他们不希望曹操和刘备兄弟走得太近,不希望他得到关羽这员已经破境的猛将。关羽虽然跟着刘备投入了袁绍帐下,可是他桀骜不驯,高傲自负,一直和袁绍若即若离,反倒和曹操走得很近。这次他们并肩作战,如果功成,关羽和曹操会更投契。这不是袁绍希望看到的,可能也不是荀彧希望看到的。
  曹操什么也没说。
  ……
  袁绍在大帐内来回踱着步,脸色很平静,只有嘴角微微挑起,带着一丝意味不明的笑容。
  案上放着两份紧急军报:一份来自轘辕关前的曹操,一份来自河内的张燕。
  曹操、刘备会合了孙坚,把吕布困在了嵩高山里,戏志才布下了困龙阵,要伏击刘辩。
  张燕率领十万黑山军进入河内,正在做攻击孟津的准备。他向袁绍讨要粮草军械,还要袁绍下令河内的世家支援他船只,以便渡河作战。
  接到这两份军报,袁绍很愤怒。他知道自己上当了,曹操那个看似折衷的方案其实暗藏玄机。现在两路别部都脱离了他的控制范围,如果他不做出有效的应变,他将面临着一场重大危机。
  如果曹操或者张燕抢先攻入京畿,而他这个盟主坐拥十余万大军,还在荥阳关前按兵不动,到时候天下人会怎么看他?
  如果曹操杀死了刘辩,抢先入洛阳拥立刘协,那他如何是好?
  如果张燕借他的名义在河内大肆掳掠,激起河内世家豪强的反抗,又该怎么办?
  这个提议是曹操提出的,可是真正的幕后主谋却是荀彧。荀彧通过曹操的嘴,利用曹操的野心,不动声色的夺走了他的控制权。
  他想干什么?
  颍川人想干什么?
  荀韩钟陈,荀韩附刘,却只用了三分力;钟繇在朝,据说这次在河内劝降白波贼有功,已经升任廷尉监;陈家则中庸一些,闭门不出,坐观成败,连一个人都没有派到他这儿来。
  这其中荀家心机最重,荀谌附袁,荀攸归朝,荀彧隐于幕后,自己虽然礼敬于他,却一直得不到他的效忠。原本他还觉得自己诚意不够,现在他明白了,荀彧压根儿就没想做他的臣子。
  荀彧有自己的想法。他不仅有想法,而且有手段,不动声色的就把他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逢纪、郭图走了进来,见袁绍这般模样,深施一礼,静静的站在一旁。
  “你们先看看这两份军报,看看如何是好。”
  看完军报,逢纪和郭图互相看了一眼,难得的有了共同想法。逢纪首先说道:“盟主应该急赴河内,不能让张燕毁了河内。”
  郭图接着补充道:“若能夺张燕军,则盟主的总兵力将超过二十万,天下无人可敌。”
  袁绍嘴角撇了撇,轻笑一声:“传令颜良、文丑,给黑山军的家人送点粮草去,以示慰问。”
  逢纪和郭图异口同声的说道:“盟主英明。”
  ……
  两天后,杨凤确定了吕布的方位。
  小鹅岭离轘辕关只有二十余里,是经由轘辕关通往汝颍的南道,山高林深,最容易伏兵。由小鹅岭南行不到二十里,便进入嵩高山腹地,太室山、少室山左右对峙,山涧林立,路途迂回,行军困难。特别是对骑兵来说,要在这样的地区作战是难上加难。
  可是,刘辩又不能不行动。
  不过几天时间,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袁绍亲率五万大军赶往河内,虽然人还没有到,但是其威势已经让张燕不敢轻举妄动。裴潜送来消息说,留守邺城的颜良有出兵的迹象,可能会进逼黑山军的老巢,形势对张燕非常不利,张燕有动摇的倾向。
  刘辩很清楚,一旦张燕被袁绍的阵势吓住,十万黑山军投入袁绍的阵营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到时候不仅裴潜性命难保,整个洛阳也将危在旦夕。
  于今之计,只能全力以赴,抢在袁绍迫降张燕之前击退曹操等人,逼袁绍回到对峙的状态去。
  然而,该怎么做,他们却没有任何头绪。他们连有没有阵都不清楚,更不知道是什么阵,又如何去破。面对一个谜一样的对手,不仅刘辩,就连贾诩这样的智者都有些束手无策,无从下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3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