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校对)第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303

  “公达,你是颍川人,又对地理熟悉,说说看,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什么?”
  “是水。”一直保持沉默的荀攸似乎早有准备,不紧不慢的开了口。“戏志才应该已经知道我在陛下身边,在地理形势上,他没有优势可言。可是,有一个问题是我无法解决的,那就是水。”
  “嵩高山不缺水,但是眼下还是初春,山中水少,能供万人大军饮用的水源有限。”荀攸指着地图:“小鹅岭虽然有水供吕布的千余人饮用,但是不足以供应陛下的大军,而且……”他顿了顿,又道:“源头控制在戏志才手中。只要戏志才下令截断水流,吕布立刻会断水,他必须寻找新的水源才能支持下去。”
  刘辩明白了,相比于山地不利骑兵作战来说,水源更加重要。戏志才控制了水源,就掌握了主动权,他可以一步步的把吕布诱到不利之地,然后再把他诱进去。
  一旦被困在了山中缺水之地,胜负就定了。没有了水,他的大军很快就会崩溃。要争夺水源,他不仅要放弃骑兵的优势,还要和占据了有利地形的曹操等人死嗑,伤亡必然惨重。
  就算没有阵,这个不利因素也足够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刘辩看着荀攸:“公达有何妙计?”
  荀攸沉吟半晌:“臣建议退守洛阳。”
  刘辩摇了摇头:“退守洛阳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更何况吕布等人还在山里,朕不能见死不救。与其到时候被困在洛阳,不如主动出击,与曹操、孙坚等人一搏,打破他们这个包围。”
  “那……就只有迂回出击,掩其后路。有两条道可用,一是取道纶氏,沿颍水而下,一是取道梁县,沿汝水而下,绕道郾县、颍阴,再沿颍水北上。”荀攸有点迟疑:“不过,戏志才也是颍川人,他对这些地形非常熟悉,很可能在此设下伏兵,等陛下入彀。”
  刘辩明白了荀攸的意思。要想争取主动,就只有一个办法,发挥骑兵的速度优势,从西侧或者南侧进入嵩高山,突袭其后。一二百里的距离对骑兵来说不是问题,问题是戏志才同样熟悉地形,他也有可能在这些地方设伏,所以风险并不小。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不可忽视。要迂回敌后,少不了要倚重荀攸做向导,而荀攸是否值得信任,他们之间能不能互相信任,这都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事。万一荀攸是诈降,就是要把他引入伏击圈呢?
  刘辩看了贾诩一眼,贾诩也难得的沉默着。他又看了看张辽、张绣等人,他们同样冷着脸。亏得吕布被困在了小鹅岭,如果他在这里,估计要破口大骂荀攸居心不良了。
  “文和。”
  “臣在。”
  “事急从权,朕还要你做一次主将,统步卒进攻小鹅岭。”刘辩语音不高,却不容置疑:“杨凤为副,徐晃、伍玄听候调遣,多带粮草、军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杨凤、徐晃、伍玄三人连忙站了起来,和贾诩一起领命。
  “皇甫郦、张辽、张绣,你们随朕走一遭。”刘辩眼神凌厉:“我们给他一个惊喜,就算戏志才布下了天罗地网,我们也要和他斗一斗,破了他的网,抢了他的鱼,顺便将他拖下来,灌上几口水。”
  皇甫郦三人互相看了看,不约而同的笑了一声,齐声大喝:“誓死追随陛下。”
  刘辩冲着荀攸笑了一声:“公达,你是颍川人。朕巡狩颍川,你可以尽一尽地主之谊啊。”
  荀攸不卑不亢的躬身领命:“唯陛下所命。”
  刘辩站了起来,走到荀攸身边,哈哈大笑:“公达,不要这么紧张。朕的命硬着呢,不会那么轻易的送掉,朕对你有信心,你也要对朕有点信心。”
第138章
激将计
  曹操坐在帐中,看看左侧的刘备、关羽、张飞,又看看右侧的孙坚、孙静和吴景,笑了:“诸位,贾诩已经率军出城,激战在即,你们是不是也该打起精神来了?”
  刘备和孙坚挺直了腰杆,拱手道:“唯将军之命是从。”
  曹操冲着戏志才摆了摆手:“那就请军谋说一说我们的计划。”
  戏志才起身,命人挂起地图,用瘦长的手指点击着:“贾诩领兵出战,却不见昏君刘辩的踪迹,也没有看到多少骑兵,可见刘辩还是不肯放弃他的骑兵优势,要迂回突袭。贾诩是正,刘辩是奇,我们的目标不是贾诩,而是刘辩。”
  孙坚和刘备紧紧的盯着戏志才,眼睛眨了不眨,认真的听着戏志才分析战况。
  戏志才说得很清楚,贾诩统领的是一万步卒是正,他们的目的是吸引我军的注意力,让我们无法腾出手来应付从背后来的骑兵。刘辩率领的五千骑兵是奇,他绕道背后,有三条路可以进入嵩高山腹地,最东侧的一条路太过迂远,选用的可能性太小,可能性比较大的是西南两条路。
  伏击刘辩的人马,当然也要安排在这两条路上。就目前而言,尚不清楚刘辩究竟走哪一条路,所以两条路都要做安排。戏志才的计划是孙坚所部在阳城南的阳关聚,刘备的人马在负黍聚,曹操率主力驻守登封,三方相距各十里左右,可以互相呼应,及时支援。
  戏志才说完,漫不经心的扫了一眼:“诸位有什么意见,没有意见的话,就照计行事吧。”
  话音未落,关羽站了起来,一抚长髯:“某有话说。”
  戏志才不耐烦的翻了个白眼:“关校尉没听清?”
  “听清了。”关羽淡淡的说道:“只是觉得有些不妥而已。”
  戏志才皱起了眉头:“怎么不妥?”
  “戏军谋智慧过人,可是对骑兵的威力知之甚少。”关羽傲然一笑:“某不才,在北疆游历多年,略知一二。你说有三条路进入嵩高山腹地,而东侧的一条路太远,却不知这点距离对于骑兵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问题。刘辩既然要长途奔袭,出奇不意,又岂会在乎多走百十里?”
  戏志才不置可否。
  “相反,某以为比起西来的这条路,由新郑而来更方便。这里是平原,官道平坦,正适合骑兵奔驰。由阳乾山东行,路途虽然近一些,却山路崎岖,不利于战马,反倒是最不可能的一条路。”
  关羽笑了一声,语带讥讽:“戏军谋安排我兄弟守在负黍聚,是考虑失当,还是觉得我兄弟实力太弱,不足以挡刘辩大军,只能做做看客?”
  戏志才眉头紧皱:“关校尉,你们兵不满千,将不过兄弟三人,这实力……”
  “兵在精而不在众,将在勇而不在广。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关羽很不客气的打断了戏志才:“据某所知,刘辩麾下能称得上勇士的只有吕布、张绣。吕布被困小鹅岭,只有张绣随侍刘辩左右。请问在座诸君,有哪位曾经战胜过张绣,有哪位面对张绣有足够的胜算?”
  关羽环顾四周,神态倨傲。韩当大怒,刚要起身驳斥,却被程普拉住了。程普摇了摇头,示意韩当冷静,不要争一时的意气。关羽这句话不是针对孙坚,他是和戏志才斗气,孙坚不过是误伤。关羽狂傲自大,一直自认袁绍帐下第一高手,对典韦、孙坚这两个同样明悟了命格的高手也不放在眼里。他又是这里唯一战胜过张绣的人,当然要把这一点着重提出来,以证明自己的强大。
  戏志才瞟了孙坚一眼,见孙坚无动于衷,恍若未闻,便说道:“那关校尉的意思,是要守东路?”
  “然也。”
  “可是,曹将军除了坐镇中军之外,还要面对贾诩的一万大军,恐怕没有更多的人马支持你啊。”
  “不用。”关羽轻蔑的一笑:“有我兄弟三人足矣。”
  “刘辩不从东路便罢,若是从东路进击,而你们兄弟又拦不住他,奈何?”
  “某愿立军令状。”关羽眯起了眼睛,盯着戏志才:“若刘辩不从东路来,若我兄弟拦不住刘辩,唯军谋惩处,不敢有一句怨言。”
  戏志才觉得面皮生疼,眼睛像被针刺了一般的难受,不由自主的避开了关羽的眼神,看着曹操:“将军,你以为如何?”
  曹操笑笑:“既然云长勇气可嘉,那就这么办吧。”
  “多谢将军。”关羽笑了起来,得意的瞥了戏志才一眼。刘备却无声的叹了一口气。孙坚也撇了撇嘴角,然后迅速恢复了平静。
  ……
  登封东十五里,阳城山,玉女台。
  刘备按剑坐在石上,看着远处起伏的山峦,面容愁苦,眼神忧郁。脸上的伤疤像蜈蚣一样扭动着,令人生怖。
  他的心情和这初春的晨风一样冷。昨天帐中的争执不断的在他眼前回闪,戏志才那隐藏在无奈背后的得意让他不安。
  如果拦不住天子突袭的骑兵,他该怎么救关羽?他能不能救关羽?他该不该求关羽?
  关羽本来就性情高傲,明悟命格,练习凤形导引图谱之后,他越发的目中无人了。昨天与戏志才争执,要抢东路之功,居然没有提前和他通个气,就这么自作主张的说了出来。
  在他的眼中,还有我这个兄长么?
  唉,我怎么怀疑起云长来了。刘备忽然心生惭愧,面红耳赤。云长抢功,也是想请盟主出面,让许劭给我看看相,助我明悟命格。一片赤心可鉴,我怎么能这样猜忌他呢。
  “兄长,你喝酒了?”张飞走了过来,见刘备脸色泛红,连忙问道。他一边说,一边嗅了嗅鼻子。空气中没有一丝酒气,他不禁奇道:“兄长,未醉而脸赤,你不会是和云长一样也是火命吧?”
  关羽也有些诧异,好奇的打量着刘备。刘备尴尬不已,连忙说道:“没有,没有,只是一时想起功业,有些激动罢了。”
  “哈哈,那倒也是。”张飞摩拳擦掌:“这次如果能抓住那个刘辩小儿,你说盟主会怎么赏我们?”
  “翼德,刘辩毕竟是天子,你怎么能如此出口无忌。”刘备叹了一声:“若真与他对阵,最好不要伤他性命。要不然,这弑君之罪可不是我们兄弟承担得起的。”
  关羽大大咧咧的说道:“兄长放心,我们理会得。”
  “云长,你真以为凭我们这些人,能拦得住数千精骑的冲杀?”
  关羽欲言又止,脸上有些发烧。他现在也知道自己大话说得太过,中了戏志才的激将之计了。不过,他还是不肯伏输:“有备无患,以逸以待,我们就算拦不住他,也能给他重创。万一有机会,我突入阵中,一刀斩其于马下,也不是不可能嘛。”
  “云长,如果真的这么容易,戏志才还要耗费那么多心血布阵?”刘备苦笑道:“其实我们也好,孙坚也罢,都不是主力,也困不住天子,充其量也就是消耗天子的一部分力量罢了。真正的杀招,当然还是要由曹操来完成。戏志才的阵心不在这里,在登封啊。”
  关羽愣了片刻,眼睛一斜:“何以见得?”
  “照情理推测而已。”刘备看向远处。他记得曹操说过,那里有个华盖峰,据说是天子祭天之处,而孙坚在不久之前就曾经偷偷的去过一趟。
  ……
  潩水西,颍阴城北三十里。
  五千精骑悄无声息的隐在陉山之中,这些训练有素的骑兵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就在指定的位置宿营。没有帐篷,没有草铺,每个人只有一条厚毛毯,两条马料袋,这就是他们所有的卧具。
  没有人说一句怨言,因为天子刘辩本人也是如此。同时,他们也清楚,打赢了这一仗,天子会加倍补偿他们这一路的辛苦,让他们享受到平时根本不敢奢望的美酒、佳人。
  据说廷尉寺正在加紧斟别犯官家属,到时候又会有一批达官贵人的女眷变成官奴婢,他们可以去享受她们的侍候,如果看中了,舍得花钱,还可以带回家,做妻做妾都可以。
  想着以后的美好生活,眼前的这点困难根本不是事儿。
  刘辩带着卫观等几个郎官一路巡视过去,沿途遇到的将士都会起身他向行礼,却没有任何人发出喧哗。他们只是用热烈的目光看着刘辩,然后将右拳贴在胸甲上,轻轻一击。
  刘辩面带微笑,点头致意,看到生病的将士,他会留下来看看,问问冶疗的情况。面对刘辩,那些生病的将士抖起精神,夸张的表示着自己不在乎这点小病,即使不用吃药也能好。
  直到深夜,刘辩才回到自己的宿营地。荀攸已经睡着了,神态安祥,呼吸平稳,睡得很踏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3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