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496

  梁啸是不知礼节的武人,遇到挑衅,没有像李当户一样揍韩嫣一顿已经是客气的了。
  天子有些头疼。一个是知情识趣的近臣,一个是能征善战的奇才,这两人不对付,真不知道是庆幸还是该惋惜。
  一场小风波被轻轻揭过,梁啸为桑弘羊讲解了那道关于折射率的题。他没有说是自己解开的,而是托言东方朔从希腊典籍中得到的启发。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将太多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这不是秋千频率这样的事,他一个没读过几天书的人不可能自已悟出来,还是推到东方朔这样的奇才身上比较安全。
  桑弘羊惊叹不已,他苦思一年有余的难题,居然如此简单,解法又如此新奇,不由得他不对梁啸所说的希腊典籍兴趣大增。就连天子看了解答,也连连赞叹。
  “看来这希腊智者的确有过人之处,不可与一般的蛮夷等同。”
  梁啸趁机说道:“陛下,希腊不仅不是蛮夷,而且有独到之处。按立国时间论,希腊与周相始终。按文明论,诸智者所著之书不亚于诸子,颇有可观之处。若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我华夏文明融为一体,也许对陛下的大业会有不小的助益。”
  “是么?”天子警惕心大起。他瞅瞅梁啸,以为他又在推崇希腊联邦那一套。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不得不喝止他了。
  梁啸转过身,对严助笑道:“严君还记得吴县胡商售卖的琉璃么?”
  严助一时没反应过来,点了点头。“记得的,胡商售卖的琉璃很有名,而且很贵。”
  “淮南翁主所制的琉璃就是取法那些胡商。只不过她利用淮南王府的门客智慧,又加以提升,这才制出了更加纯净的琉璃,进而又制出了千里眼。陛下,仅此一项,一年就能为淮南王增加收益数千金。如果朝廷也能从希腊典籍中得到一些密法,岂不是也能开一财源?”
  天子一听,如梦初醒,不禁大喜。他不喜欢希腊城邦制度,可是他喜欢钱啊。经过大半天的讨论,他现在知道自己虽然有钱,却远远不够支撑几十年的战争。要想征服匈奴,他需要更多的钱。既然刘陵能从琉璃中找到财源,甚至制出了千里眼,他为什么不能?
  朝廷对人才的号召力难道还不如淮南王?若是如此,梁啸这样的奇才又怎么会拒绝淮南王府,赶到长安。
  “有道理,有道理。”天子信心满满,眉飞色舞,又打趣道:“梁啸,淮南翁主若是得知你为朝廷献此计,恐怕会恨你入骨啊。”
  众人一听,凑趣的大笑起来。淮南翁主对梁啸有意的事,长安城人人皆知。严助心里有些酸,却也不得不跟着干笑了两声,免得被人看破。
  梁啸笑道:“陛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淮南翁主虽是女子,聪明不让须眉,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再者,淮南也是大汉的属国,她不是也向陛下进献了千里眼吗?说起来,臣在西域能有小胜,千里眼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淮南翁主也是有功的。待她来京城,臣少不得要当面致谢。”
  “哈哈哈……”天子笑着连连点头。“应该的,应该的。严助,吾丘寿王,从现在起,你要留心希腊的典籍,尽快从中找到能够生财致用的办法。你们用文,梁啸、卫青用武,你我君臣共力,何愁匈奴不灭?”
  “唯!”梁啸等人躬身领命,齐声应喏。
  严助等人固然高兴,但最高兴的却还是梁啸。从来到这个时代开始,他一直在考虑如何引入西方文明的精华,这才下功夫学习希腊语,研读希腊典籍,却被东方朔再三提醒,不要在天子面前提希腊联邦制度。
  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只是意识到这条路并不轻松,绝不是带回几本希腊典籍就能完成的。两种文明融合之前,相互之间的碰撞难以避免。东归路上,他一直在想如何进谏,现在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
  希腊人以商立国,天子要征伐匈奴,要享受人生,都需要大量的钱。对发财这种事,他肯定不会拒绝。只要他下令翻译希腊典籍,安排读书人研究希腊文化,他就别想再阻拦希腊文明汇入华夏文明。
  梁啸不知道这么做会引发什么后果,但是他相信,开拓视野、放眼世界总是没有坏处的。儒家尚未独尊,华夏文明还在茁壮发展的少年期,汉武帝又是一个极具开拓精神的雄主,在这个时候引入希腊文明,阻力最小。等儒家坐大,儒生遍布朝堂,就没那么容易了。
  梁啸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扳道工,在列车刚刚起程时抓住了改变其前进方向的机会。现在,他可以坐下来,细细的品一杯茶,坐看潮起潮落,养精蓄锐,加入其中,做一个弄潮儿。
第372章
千户侯
  接连数日,天子召集梁啸等近臣商议。在基本战略框架商议妥当之后,天子又召丞相田蚡和御史大夫韩安国入宫商议。
  接到诏书,田蚡没有直接赶往未央宫,先找到了御史大夫韩安国。一看到田蚡,韩安国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顿时觉得肩上沉甸甸的。丞相是百官之首,遇到这种大事,田蚡应该主动表达意见,他来见自己,恐怕又是肩膀溜溜圆,要让自己打头阵了。
  这个丞相真是不称职啊。
  虽然心里不痛快,韩安国还是很客气。在仕途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他知道什么人可以得罪,什么人不可以得罪。更何况他能重新起用,还是走的田蚡的门路。有这层情义在,他无路可退。
  “丞相知道陛下召我们,是什么事吗?”
  田蚡苦笑一声:“韩兄,还能有什么事?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两天宫里热闹得很,一帮年轻人,天天嚷着要拒绝和亲,对匈奴开战,把陛下说得六神无主。我虽然是丞相,却不能随便入宫,反倒不如那些人来得方便。无奈何,只得请你韩兄出马。”
  韩安国抹着胡须,愁眉不展。“上次朝会,不是已经把利害说清楚了么?”
  田蚡拉着韩安国上了车,示意车夫赶车。“你知道梁啸么?”
  韩安国点点头。“知道,刚出使西域回来的嘛。据说在西域立了功,还带回来不少大宛良马。”
  “立什么功啊。”田蚡哼了一声,不屑一顾。“他是杀了些匈奴人,可是那和我大汉有什么关系?那些匈奴人攻打的是西域,又不是我大汉。”
  韩安国沉默不语。他知道田蚡对梁啸有意见,只是他不便插嘴。他直奔主题。“莫非这次召见,与梁啸有关?”
  “应该是吧。梁啸这两天一直在宫里,不知道又在陛下耳边说了些什么。这些年轻人啊,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所以说,为将守边还得是韩兄这样的老成之人,交给这些轻狂少年,能做得好么。韩兄,待会儿见驾,你可要拿出点威风,让这些年轻人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名将。”
  “梁啸啊……”韩安国欲言又止,忧心忡忡。
  他不像田蚡这么粗疏。这根本不是梁啸的问题,而是天子的问题。天子两次三番的朝议此事,拒绝和亲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他们又能阻止到什么时候?田蚡有国舅之尊,天子不会把他怎么样,可他却不同,他是梁国旧臣,又得太皇太后赏识。如今梁王死了,太皇太后也驾崩了,他还能坚持多久?
  两人来到宫中,天子笑脸相迎。连续多日的讨论虽然累人,却让他热血沸腾。现在他信心十足,再也不会轻易动摇。
  “舅舅,韩公。”天子站了起来,很客气的邀请他们入座。
  梁啸和卫青等人站在一旁,看着对田蚡、韩安国以礼相迎的天子,嘴角不经意的挑了挑。在这个时候,内朝虽然已经有了雏形,外朝的地位却还没有实质性的下降。三公坐而论道,见天子不行跪拜礼,行礼时,天子要回礼,都表明丞相的威严尚在。
  谁能想到,再过些年,丞相就成了人人畏惧的职位,公孙贺拜相时,居然吓得痛哭流涕。
  我就站在历史的转弯口啊。
  田蚡入座,扫了一眼在对面入座的梁啸等人,目光在梁啸脸上停留了片刻,轻轻地哼了一声。梁啸还没有留意,卫青用手轻轻碰了梁啸一下,提醒他注意田蚡。梁啸扫了田蚡一眼,看到了两道带着不满甚至有些敌意的目光,心中不由得哀叹一声:这他妈的是情敌啊。
  想起刘陵,梁啸不免有些头疼。
  “陛下,几天不见,这宫里又来了新人,不知是哪里来的贤才。”田蚡一本正经地说道:“选人乃是丞相府的职责,宫里添了人,怎么丞相府却一点消息也不知道。”他转过脸,给韩安国递了一个眼色。“韩公,御史大夫府可收到公文了?”
  韩安国窘迫的摇摇头。他明知田蚡这是故意刁难,却也不好点破。
  天子看看田蚡,又看看梁啸。“梁啸,还不上前见过丞相。”
  梁啸无语。这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田蚡还有国舅的身份。骑都尉是武官,原本应该由太尉府负责。上次田蚡被免去太尉之职,天子就没有再设太尉,选郎的权利又归了丞相府。不管怎么说,他都逃不掉被田蚡刁难的厄运。
  梁啸起身,拱手向田蚡施礼。“骑都尉梁啸,拜见丞相。”
  “你是骑都尉?”田蚡哼了一声:“我怎么不知道。”
  “丞相贵人多忘事。”天子很不高兴。田蚡刁难梁啸,却不提正事,简直有些分不轻清重。更重要的是,田蚡说不知道梁啸是骑都尉,岂不是说他这个天子不守规矩,胡乱用人?“月氏质子入京,梁啸出使西域有功,朕提议升其为骑都尉,文书俱在,丞相怎么会不知道?”
  田蚡被天子呛了一句,这才意识到天子心情不好,顿时气短,脸憋得通红。他长得本来就丑,此刻脸色难看,就更不招人待见了。天子见此情形,越发不喜,心中莫名地多了几分厌恶。
  “如今梁啸历时两年,不仅又带来了大宛的质子,还先后带回大宛良马三百多匹,出使奉职。今天请丞相和御史大夫来,就是要议一议如何封赏梁啸。”
  韩安国一听,不禁暗自叫苦。他们刚进门的时候,天子非常客气,不仅起身相迎,还特意用了尊称,透着几分亲近之意。因为田蚡一句话,节外生枝,惹得天子不喜,不仅呛了田蚡一句,用上了官称,还逼着当面议功,这简直是打田蚡的脸啊。
  看来田蚡最近做得太过份了,天子对他的怒意不轻。
  “这……”田蚡也意识到了天子的不快,更加尴尬。他把求助的目光投向韩安国。韩安国叫苦不迭,这是丞相的事,你看我有什么用?心中虽然如此想,他还是说道:“陛下,梁啸出使归来,当由太行寺出具文书,再由丞相府审议。若是有功,自然是要封赏的。”
  “大行寺的文书么?”天子转身招招手,有宦者拿过一卷竹简来,送到田蚡面前。天子冷冷地说道:“文书已经备好了,丞相现在就看吧。虽然是件小事,却也不宜拖得太久,免得丞相一转身又给忘了。”
  田蚡气得脸色发紫,只得打开公文,带着几分怒意浏览起来。
  梁啸等人面面相觑。请丞相和御史大夫来,是为了商讨征伐匈奴的大政方针的,怎么突然变成了论功行赏?而且看天子这副表情,他对自家舅舅的态度可算不上客气啊。
  想起历史上田蚡的所作所为,梁啸忽然意识到,这件事和他其实没什么关系,天子这是借题发挥,故意要给田蚡难看。
  田蚡这个丞相可不是凭本事挣来的,而是和他的武安侯爵一样靠裙带关系得来的。天子被太皇太后压制了几年,如今太皇太后死了,王太后却还活着,而且大有接过太皇太皇权力的意思,田蚡也就成了她在朝堂上的代言人,天子岂能容他。
  只是……我好冤枉。田蚡不敢对天子怎么样,这个仇肯定是记在我的头上了。
  田蚡看完公文,半天没有说话。他郁闷之极,堂堂的丞相,又是国舅,与一个少年争妻失败,已经够丢人了。现在居然还被外甥皇帝当面责备,简直是丢人丢到家了。
  见田蚡不说话,天子又看向严助。“严助,丞相一时无计,你不妨替丞相出个主意,看看梁啸是否有功,又应该如何封赏。”
  严助一怔,脸腾的红了。不光是田蚡和梁啸不和,他和梁啸也不和啊,而且原因还是一样的。天子让他给梁啸议功,这不是拿他为难么。田蚡为什么不说话?大行令王恢是梁啸的推荐人,他的公文里,梁啸肯定是功勋卓著,没给田蚡一点掩盖的余地,而田蚡又不肯如此认输,只能不说话。
  不过,严助毕竟不是田蚡,他没有软抵抗的实力。他也比田蚡聪明,知道天子这是逼他表态。他和梁啸都是天子身边的近臣,总不能让田蚡觉得他们不和吧。
  只是……这实在有些内伤啊。强忍着吐血的冲动,严助还是字正腔圆地说道:“陛下,梁啸出使奉职,大宛、月氏来朝,天马西来,于国有功,又斩杀浑邪王父子,击退右贤王,依律当以军功计。”
  天子满意的点点头,把目光转向韩安国。“御史大夫,斩杀浑邪王父子,当斩首多少级?”
  韩安国沉默片刻。“浑邪王位在匈奴二十四王,乃是大酋,不可单纯以斩首计功。勉强以计之,可当临阵斩首千级。”
  “丞相,梁啸临阵斩首千级,该当何功?”不等田蚡回答,天子又追问道:“浑邪王的首级,当得千户侯否?”
  田蚡大吃了一惊,连忙反驳。“陛下,梁啸有功,自然该赏,可是千户是不是太多了?”
  “千户多么?”天子冷笑道:“比起丞相来,这又算得了什么?”
第373章
序幕
  田蚡勃然大怒。“陛下若是觉得臣不配封侯,不妨夺了臣的侯爵便是,如此羞辱臣,是何用意?”说完便拂袖而去。
  众人目瞪口呆,大殿上一片死寂。
  天子却面不改色,摆了摆手。“御史大夫,关于和亲的事,我有一个计划,想请御史大夫指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