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496

  在窃窃私语中,众人眼前突然一亮,一道明亮的光从墙帷缝隙里射出,正照在琉璃三棱柱上,刹那间,一道七色彩虹从三棱柱中射出,直直的照在对面的素墙上,虽然淡了不少,却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哇啊——”众人齐声惊呼。
  “唉呀——”一片莺声燕语从楼上传来。“太漂亮了,这是彩虹么?”
  “咦,彩虹不是弯如弓么,这彩虹怎么直如矢?”
  “嘻嘻,大概是因为翁主喜欢箭神梁啸,所以连彩虹都变成直的了。”
  嬉笑声一片,随即又有人道:“闭嘴,惹恼了翁主,下次不请你们来了。”话音未落,那人自己便笑了起来。笑声清稚脆嫩,语气跳脱,分明是一个正当年华的少女。
  刘陵坐在二楼正对大堂的雅间里,尴尬地笑了两声。“这些人真是口无遮拦,让皇后见笑了。”
  朦胧的灯光下,坐在正位上的皇后陈阿娇掩着唇,瞥了刘陵一眼。“这些人虽是口无遮拦,却也没有说错。你也不用害羞,男未婚,女未嫁,两情相悦,正是情理之中的事,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再说了,你识梁啸于草莽之中,这份眼力,在我们女子中可不多见呢。”
  “皇后过奖了。”刘陵脸色微晕。“梁啸纵是千里马,也要陛下这样的明君驱策得当。皇后,这两天……”
  陈阿娇摆摆手,笑道:“我难得出宫散散心,你又来说这些国事,下次我不来了。”
  刘陵会意,连忙请罪,眼神中却闪过一丝忧虑。北疆正在大战,梁啸随李广出征,是三路大军的主力。李广是名将不假,可是这一次出征与以往不同,不仅总兵力高达十万以上,而且是主动出击。能不能成功,谁也没把握。
  身为淮南翁主,刘陵比别人更清楚内情。天子初掌大权,他需要一场痛快淋漓的大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万一失败,他将面临朝野臣民的质疑,压力不可能不大。这些压力最后都要转移到梁啸等人的身上,万一失败,恐怕梁啸等人也会成为替罪羊。
  就刘陵本人来看,这一仗的胜算有限。不仅兵力不占优势,骑兵数量严重不足,这三路出击的计划本身就大有问题。不管是哪一路遇上匈奴主力,其他两路都来不及救援,形同孤军。
  如果这场大败仅仅对天子的威信造成重创,刘陵并不反对,可是如果梁啸有可能成为替罪羊,她就不能接受了。好容易挣来一个侯爵,如果因为天子的战略失策而丢了,那也太亏了。
  请皇后来听讲,刘陵就是想通过皇后打听一些宫里的情况,从天子的情绪变化来揣测战局的进展是否顺利。皇后虽然没有明说,却已经透露出了一些蛛丝马迹,让刘陵更加忧心忡忡。
  “好啦,你就不要杞人忧天了。”皇后劝道:“我想和你商量个事,还请妹妹首肯。”
  刘陵连忙打起精神。“皇后请说,只要是力所能及,绝不推辞。”
  “你这儿的讲席做得真好,一座难求,客人几乎挤破了淮南邸的门槛。我家却是门庭冷落,案几生尘。你看……能不能在我家举办一次讲学,也让我阿母看看热闹?”
  刘陵眉梢一挑,有些迟疑。她清楚皇后的意思,不过她更清楚可能引来的麻烦。
  皇后拉过刘陵的手,央求道:“妹妹,你只要安排两个人与会讲学就行,其他的事都不用你操心。如果需要的话,我阿母可以出重金聘请,绝不让妹妹吃亏。”
  刘陵推辞不掉,笑道:“皇后太客气了,能成为太主的座上客是他们的荣幸,哪有推辞之理。放心吧,只要太主安排妥当,他们随时可以出席。”
  “那就谢谢妹妹了。”皇后眉开眼笑,又凑在刘陵耳边,轻声说道:“妹妹,十天前,陇右大捷,李广接受梁啸建议,迫降休屠王,仅战马就夺了三万匹。不出意外的话,梁啸这次又可以益封了。”
  “是么?”刘陵喜上眉梢,暗自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个战功垫底,就算后面受点挫折,也可以将功折罪。
  “我还能骗你不成?”皇后咯咯笑道:“不过大战尚未结束,胜负未判,天子不愿意让人觉得他轻佻,所以没有向朝野公布,只有几位公卿大臣知晓。你可千万不能说出去。”
  刘陵连连点头,笑盈盈地说道:“听讲学,听讲学。皇后,这个分光之学可是很有意思的,值得一听。”
  “好,好。”皇后心满意足,重新新目光转向堂上的讲学。
  邓国斌演示完了分光之术,命人拉开了窗帷,阳光重新照了进来,照在他略有些苍白的脸上,看起来是那么的光彩照人。宾客们看完了刚才那神奇的一幕,个个好奇心大起,也顾不上品尝美酒、佳果,专心致志的听他讲解。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研究这些小术,但多些谈资总是好的。
  如今淮南邸的讲学可是京城士子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传言说,连天子都多次扮作普通士子,混在人群中听讲。如果有机会与这位鱼服的白龙碰个面,让他见识见识自己的才华,说不定就有平步青云的机会。
  如今威名正盛的梁啸不就是如此被天子一眼相中的么。
  就算没机会遇到天子,被二楼的名门佳丽看中,娶个出身高贵的美娇娘为妻,也是人生一乐事啊。
  很难说如云的宾客中有几个是为了学术,有几个又是为了那传说中的机会,又有几个是为了二楼雅间里的佳丽,不过这些都无所谓,能为淮南邸带来名声和人气,刘陵的目的就达到了。
  楼下的邓国斌在讲课,楼上不时有人在雅间外问候。普通人是登不了二楼的,来问候的都是二楼的女宾。主人刘陵今天一直没有露面,心思机敏的意识到今天有贵客光临,纷纷到雅间来探问消息。
  刘陵问了皇后陈阿娇的意思,一概谢绝。讲学尚未结束,陈皇后便提前离席,从侧门离开了淮南邸。
  回到未央宫,车驾进了司马门,转折向北,在椒房殿东侧的坡道前停住。在宫女的扶持下,陈皇后下了车,踏上汉白玉台阶,正准备入殿,忽然看到一骑快马从北侧飞奔而来,蹄声急促,在肃穆的未央宫里听得分外清晰。
  陈皇后转身走到廊下,看着骑士从椒房殿前飞驰而过,奔向承明殿。
  陈皇后有些迟疑。她对朝政不感兴趣,也不擅长,这时候跑过去问东问西,恐怕只会惹天子厌烦。可是一想到刘陵,她又不得不硬起头皮。太皇太后过世的时候,将所有的财宝都留给了她的母亲,却没能将她的威信留下来。如今陈家富可敌国,却已经日薄西山,急需梁啸、刘陵这样的后起之秀支持。
  好容易抓住了机会,得到了刘陵的允诺,如果这么重要的消息都不能及时转达给刘陵,刘陵还会用心吗?
  陈皇后权衡了很久,派侍者前去探听消息,自己梳妆了一番,心神不宁地在殿中等候。
  过了一会儿,侍者回来了。他没打听到具体是什么消息,但是天子和严助等人心情激动,应该是好消息。
  陈皇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带上准备好的点心膳食,赶往承明殿。
  承明殿中,天子喜形于色,严助等人眉飞色舞,君臣同欢,甚至有些得意忘形。
  “太好了,太好了。”天子虚握拳头,连声叫好。“击溃了白羊王,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能及时截住楼烦王,这一战就算成了,河南地从此就是大汉的前哨要塞,匈奴人休想在此牧马。”
  “是啊,是啊。”吾丘寿王应声说道:“当年蒙恬以三十万大军才击退匈奴,如今陛下只用了十万大军就重取河南,陛下的功业必定超过赢政,南征北讨,开疆拓土……”
  “你真是糊涂了。”严助沉下了脸,毫不留情的驳斥道:“陛下用的是仁义之师,仁者无敌,岂是穷兵黩武的暴秦可以比较的。”
  “呃……”吾丘寿王自知失言,连忙请罪。“臣失言,还请陛下恕罪。”
  天子此刻心情大好,哪里会在乎这些细微末节。他摆摆手,笑道:“你们立刻通知丞相府,大捷之后,赏赐必多,让他们做好准备,赏赐太薄,会伤了将士之心。”
  “唯!”
  陈皇后走到殿外,正好听到这一句,不由得心中一动,计上心来。
第404章
制衡
  看到陈皇后,天子多少有些意外。
  “陛下这么开心,想必又有捷报传来。”陈皇后笑盈盈地迎了上去。“我生性愚钝,不能为陛下分忧,就请母亲做了些陛下儿时最爱吃的点心,请陛下品尝。”
  天子眼皮一挑,想起了青梅竹马的欢乐时光,把涌到嘴边的拒绝又咽了回去。他招呼道:“皇后所赐,你们就不要客气了,都来尝一尝。”
  严助、吾丘寿王等人收起笑容,恭恭敬敬的上前,一个取了一块,衔在嘴里,默默的嚼着。他们都是天子近臣,知道太皇太后去世后,她们母女便已经失宠,如今卫子夫才是天子最宠爱的女人。皇后无子,不管她做什么都不可能挽回天子的心意,只会引起天子的反感,特别是这个关键的时刻。
  殿中的气氛多少有些尴尬,陈皇后也看出来了,一时手足无措。她强笑道:“陛下,将士们打了胜仗,是不是需要大量的赏赐?”
  天子闻弦音而知雅意,眼神一冷,淡淡地笑道:“朝廷早有安排,你不用操心。”
  皇后的话还没出口,就被天子堵死了,心情沮丧,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她绕着手中的丝帕,见天子一脸不快的看着他,只好干笑了两声,怏怏地退了出来。
  大殿里重新响起了欢快的笑声,陈皇后在殿外听得清楚,看了一眼远处的掖庭,想到那个刚生了一个女儿,如今又有了身孕的卫子夫,心中气苦,不由得落下泪来。
  金屋藏娇,如果身边没有人,就算屋子是金的又有什么意思?
……
  天子把陈皇后的事抛在一边,继续和严助等人商讨前方的战事。李广大破白羊王,如今塞内的匈奴人只剩下楼烦王的两万骑。汉军占据了绝对的兵力优势,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战必然是大获全胜。
  可以说,最大的困难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应该考虑后续的相关事宜,献俘祭庙,军功赏赐,移民屯边,以及安排边防,应对匈奴人的反扑,都是必须尽快提上日程的大事,耽误不得。
  天子一一安排,不时的抬起手指点了点,严助等人一一记下,准备与丞相府接洽安排。如果丞相田蚡有什么异议,他们还要负责解说辩驳,务必要让田蚡接受,遵诏行事。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田蚡是天子的舅舅不假,可他也不是傻子,不会轻易让天子剥夺他的权利。为了避免撕破面皮,天子不会直接与田蚡交涉,这些任务只能由他们来执行。
  一口气安排了几十项事务,天子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抬起头,打量着严助等人。“你们说说看,下一步是该攻取河西,还是该移师云中、雁门一带,直取匈奴王庭?”
  吾丘寿王说道:“以臣之见,还是先取河西为好。正如梁啸所说,河西乃养马之地,又可直通西域。浑邪王被杀在前,休屠王归降在后,如今匈奴人在河西的实力大减,正是我大汉打通西域最好的时机。”
  天子目光微闪,又看向严助。严助却沉默不语,若有所思。天子轻笑一声:“严助,你有什么想法?”
  “陛下,臣以为,当两路并进,以云中、雁门为主,以河西为辅。”
  天子沉吟片刻,不紧不慢地说道:“为何?”
  “单于是匈奴元首,单于不死,就算斩杀再多的部落王,也不可能最终解决匈奴之患。此其一也。单于王庭正对大汉,旦夕可至长安,是腹心之患,河西却远处边鄙,不过是手足之疾。岂可置腹心不顾,却先解手足之疾的道理?此其二也。这次出征,主将有韩安国、程不识、李广等宿将,裨将除了梁啸,还有卫青、公孙贺等人,足以应付两路战事,又何必系重任于一人……”
  严助还没说完,吾丘寿王便后悔了。他急着表态,却忘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天子怎么可能将十几万精兵交到一个人的手上?这次出征势在必得,天子都分托三位老将,又派梁啸、卫青等年轻将领为副,就是怕某一个将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主力出征河西,梁啸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他是对西域形势最了解的人,这次又立了大功,天子断无弃他不用,改用其他人的道理。可是如此一来,梁啸手握重兵,绝非社稷之福。
  相比之下,严助的建议就稳当多了,既用梁啸之能,又用卫青来制衡他,不让他独掌兵权。相比之下,卫青当然比梁啸更可靠。
  吾丘寿王一边暗自懊悔,一边绞尽脑汁,要弥补自己的失策。天子看在眼中,也不多说,心中却不免为自己的御臣之道暗自得意。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不能让他们独大,必须让他们互相竞争,自己才能稳坐高台,从容驾驭。
……
  梁啸跳下马,在袖子上抹去战刀的鲜血,喘了两口粗气。
  庞硕递过水囊,梁啸接过来,灌了一大口水。冰冷的水刺得嗓子生疼,他咂了咂嘴,忽然有些神伤。希格玛随侍的时候,不管他什么时候想喝水,都是温水,绝不会是这种冷得刺骨的水。
  “怎么了?”荼牛儿感觉到了梁啸的情绪不对,连忙问道:“受伤了?”
  “没有,只是有点累。”梁啸用力的吐了一口气,又摇了摇头,让自己振作起来。“立刻审问俘虏,看看有没有什么新情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