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496

  “知道了。”荼牛儿狐疑地打量着梁啸,却没有再问。“老谢已经去了。他最喜欢折磨人,让他去审讯,没有不招的。”
  “这货……”梁啸咧了咧嘴。他也知道谢广隆是什么脾气。也许是以前经常深入匈奴打探情况,需要尽可能的从俘虏嘴里挖出更多的东西,他养成了好用酷刑的毛病,再嘴硬的俘虏到了他的手里,用不了半个时辰,就会连老妈的三围都招出来。
  荼牛儿跟了上来,低声说道:“我说阿啸,这次战事结束,该让他出仕了吧?”
  梁啸回头看了他一眼。“怎么,老谢想单飞了?”
  “单飞倒不至于。只是离乡背井,谁不想衣锦还乡?老谢当初就是个司马,又跟着你走了这么远,如果不能升官发财,哪有脸回家见人?”
  “我知道了。”梁啸点点头,倒也不觉得意外。出来拼命的,有几个不是这么想?“我已经将他的战功报上去了,这次肯定能让他风风光光的回家。”
  “那好,我找个机会告诉他,省得他不安心,就怕你把他给忘了。”
  “瞧他那点出息。”梁啸唾了口唾沫,笑骂了两声,走向李广的中军。
  三万步骑一路西行,沿途遇到不少白羊王部的散兵,多的上千人,少的几十人,在铺天盖地的汉军面前,这些匈奴人根本没有抵抗的勇气。他们有的望风而遁,有的干脆投降,转而为汉军效力,讨一口饭吃。
  被汉军击溃,他们辎重尽失,本想回家躲几天,谁曾想他们的老家早就被梁啸等人清洗过一遍,满眼看去,只有鲜血和尸体。不仅积累多年的财富一扫而空,连过冬都成了问题。在生存面前,向汉人投降就成了不多的选择之一。
  要想换口饭吃,这些匈奴人转而对曾经的同胞举起了屠杀,杀起人来比汉人还狠,为了十几颗人头能一口气冲出几百里。短短的两天时间,累计有近千匈奴人丢了首级。
  只是可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抓到白羊王。这货逃入草原深处,不知去向。
  身后有脚步声响起,谢广隆赶了上来。梁啸转头看了他一眼,有些不高兴,这货也太心急了吧。
  “都尉,有坏消息。”谢广隆没注意到梁啸的脸色,挡在梁啸面前,低声说道:“匈奴单于正在赶来。”
  梁啸大吃一惊。“当真?有多少人马?”
  “应该不会假,我问了几个俘虏,虽然兵力多少不一致,但都确认了这个消息。”
  梁啸来回走了两步。“估计还有多长时间能到?”
  “匈奴人马快,快的话,说到就到,慢也不过一两天。”
  梁啸点了点头,摆摆手。“你继续审问,务必把情况搞清楚。我去找李将军、程将军。”
  谢广隆应了一声,转身就走。梁啸不敢怠慢,找到李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李广也吃了一惊,立刻让人请来了程不识,一起商议。
  “老程,你说怎么办?”
  程不识盯着地图,沉默了半晌,慢慢地抬起头,眼神中露出少有的狂野。他握紧拳头,用力地晃了晃。“老李,伯鸣,匈奴单于的首级能封几千户?”
  梁啸和李广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少了不能少,也得两千户吧。”
  “那好,这两千户归我了。”程不识眼神凶猛。“你们去堵楼烦王,单于交给我。多了不敢说,五天之内,我保证你们不会有后顾之忧。”
  李广站了起来,用力一拍程不识的肩膀。“老程,用不了五天,只要你能坚持三天时间,我和韩公就能解决了楼烦王,赶来与你汇合。”
第405章
主动进攻
  李广说得轻松,程不识也很坚定。但是梁啸知道,李广的轻松是真的,至少在他自己看来,这的确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对程不识来说,与其说是坚定,不如说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选择。如果他不坚决的顶上去,这一战必然是先胜后败,前功尽弃。
  以两万步卒对阵匈奴单于率领的主力骑兵,程不识处于绝对的被动。单于若是来战,程不识没有兵力优势,纵使能胜也是一场惨胜。单于若是不来战,程不识仅凭两条腿根本追不上单于。
  所以,所谓砍下单于的首级挣两千户侯不过是句笑话,根本一点可能性也没有。一旦伤亡太大,程不识很可能有过无功。
  不过,就眼前的局势来说,也只有这个办法可用。不挡住单于,争取时间,想全歼楼烦王的计划肯定会落空。斩首数量不够,上自天子,下至普通将士,谁都不会满意。
  “程公,匈奴人来了,战亦可,不战亦可,当以保全实力为上。”当着李广的面,梁啸拱手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能不能砍下单于的首级并不重要,占据河南地才是根本。请将军切莫贪功,因小失大,误了朝廷大计。”
  程不识会心而笑。有了梁啸这句话,他就算不战而走,也没人能说他什么。万一朝廷降罪,想必梁啸也会为他说句公道话。
  “我知道了。”程不识揽着梁啸的手臂,轻轻的晃了晃。“多谢伯鸣提醒。‘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实在是太有道理了。伯鸣,你也小心。来日方长,你要好自珍重,切莫一时意气。少年人血气方刚固然可贵,为将却远远不够,还要有耐心,懂得取舍。”
  梁啸谦虚的笑笑。程不识话中有话,可惜程不识说的那人此刻正沉浸在兴奋之中,丝毫没有意识到程不识要说什么。
  李广和程不识分兵。李广本想留一万匹马,甚至留一些骑兵给程不识,却被程不识拒绝了。除了斥候、信使所用等必要的马匹外,程不识将所有的战马都交给了李广,尽可能的保证一人三马的豪华编制,以确保骑兵拥有足够的战斗力。
  李广慨然应允,下令全军只带三天的干粮,剩下的全部留给程不识,以示自己三天内赶回来支援的信心。
  两人分兵,程不识在大泽旁安营,李广、梁啸率领一万精骑赶往石门水。与此同时,他们派出斥候通知韩安国,大军已经绕到楼烦王的背后,可以立即发起攻击,尽早全歼楼烦王,以便有足够的时间休整,与单于主力决战。
……
  夜色深沉,韩安国坐在灯火通明的大帐中,盯着面前的地图,面色凝重。
  司马田甲手持长剑,静静地站在一旁。他原本是蒙县的一个狱卒,因祸得福,成了韩安国身边的司马,又跟着他来到长安。这些年,他一直跟在韩安国身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不知道韩安国此刻在想什么,但是他知道韩安国很紧张。李广、程不识已经走了三天,明天就是他们约好攻击楼烦王的时间,能不能一举成功,关系到韩安国和所有将士的前程。
  韩安国与李广、程不识齐名,可是他们很快就要拉开差距了。李广有迫降休屠王,封侯已成定局。程不识与李广一起击溃了白羊王,功劳也不小,就算封不了侯,加官晋爵也是不用怀疑的。只有韩安国,统领的人马数量最多,斩首数量却最少。
  楼烦王是他最后的机会。如果不能抓住这个机会,他不仅可能失去天子的器重,更可能在将军心目中失去威信,以后就没人愿意听从他的命令。特别是那些为富贵而来的募兵,他们很可能会改投其他更有前途的将领,比如李广,或者梁啸。
  帐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田甲立刻迎了出去。帐门掀开,寒意袭来,田甲打了个寒颤,却被眼前的几个人吓了一跳。
  卫青按刀急行,卫陶和另外一个卫士紧随其后,他们挟着一个士卒,看服饰应该是个信使,只是他低着头,两条腿在地上拖着,也不知道是死了,还是太累,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
  出事了!田甲不敢怠慢,连忙堆出一脸的笑容,把卫青迎入帐中。
  韩安国从案后绕了出来,警惕地打量着卫青。“什么事?”
  卫青转身,对卫陶晃了晃脑袋。卫陶夹抱着信使,走到韩安国面前。信使摇摇晃晃的站住,抬起头看了韩安国一眼。他满面尘土,眼中充满血丝,神情疲惫已极。确认了眼前这人是韩安国后,他哆嗦着,从怀里掏出一份军报,递给韩安国。
  韩安国接过军报,向后退了两步,这才打开,迅速扫了一遍,脸色顿时大变。卫青见状,顾不得礼节,连忙问道:“韩公,究竟怎么了?”
  韩安国看了卫青一眼,心中有些愧疚。看到信使这个模样,卫青分明已经猜到了什么,但是他却一直忍着,没有抢在他前面从信使手中取军报,只是亲自将信使送到他的大帐。作为天子近臣,又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青人,卫青能如此谦虚非常不容易。
  “匈奴单于大军来援,我们的时间不多了。”韩安国将军报递给卫青,背着手,在帐中来回踱步。等卫青看完军报,他在卫青面前站定。“卫将军,你觉得如何应对才好?”
  卫青面色凝重,眼神坚定。“事已至此,只有速战速决,别无他途。”
  “匈奴人马快,说不定已经在赶来的路上。”韩安国摇摇头。“我们必须留下一些人马阻击,以免为匈奴人所趁。这样吧,卫将军,你率骑兵攻击楼烦王,我率步卒去阻击匈奴人。”
  没等韩安国说完,卫青就笑了。“韩公,青虽愚钝,也知此计不可。即使是加上李将军、程将军留下的伤兵,我们的总兵力也不到四万,不论是对楼烦王还是单于,都没什么优势,如果再分兵,恐怕不太合适。”
  韩安国嘴角微挑。“那将军的意思呢?”
  卫青不紧不慢,谈不上慷慨激昂,却也算得上不卑不亢,自信满满。“留一万步卒坚守大营,其他人攻击楼烦王,以步卒突破,骑兵掩杀,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击溃楼烦王,避免腹背受敌。”
  韩安国思索片刻,点头答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大战在即,他身为主将,当然不愿意把攻杀楼烦王的机会留给卫青,自己却给他做阻援部队。就算他肯答应,他麾下的步卒将领也不肯答应。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没办法的事,卫青身份特殊,天子让他来军中统领骑兵,就是要给他富贵,程不识不敢挡路,他韩安国就敢挡?
  大战在即,如果内部因为争功而不和,绝不是好事。他主动让步,不愿与卫青争功,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没办法的办法。现在卫青坚持让他做主力,他求之不得。
  两人一拍即合,韩安国立刻聚将议事,安排明天的攻击事宜。
  第二天一早,蛰伏了三天的汉军再次拔营,除了留守的一万步卒之后,近三万步骑逼向楼烦王的大营。
  楼烦王正为白羊王的下落不明而心烦意乱,听说韩安国又来了,也没多想,立刻率军迎战。在各自休整了数日之后再次交手,双方的士气都非常旺盛,反复冲杀,一时难分胜负。
  韩安国亲率一万步卒作为中军。面对匈奴骑兵,汉军一反常态,主动进攻,气势咄咄逼人。楼烦王派出三千精骑迎战,试图挡住汉军步卒前进的脚步,结果被汉军用弓弩射得人仰马翻,死伤惨重。
  见汉军凶猛,楼烦王故伎重施,再次主动后撤,希望拉开距离,在运动中拖垮汉军。汉匈多年的战争中,匈奴人一直是这么干的,而且最后大多都取得了胜利,所以楼烦王也没有多想,像往常一样,下达的撤退的命令。
  他做梦也没想到,韩安国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如果不是担心楼烦王会逃跑,他早就发动攻击了。如今李广、梁啸已经进入战斗位置,切断了楼烦王的退路,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尽快击溃他,然后据险而守,准备与匈奴单于对决。
  匈奴人阵形一动,韩安国就下达了出击的命令,两万精骑从左右两翼呼啸而出,像猛虎下山,扑向正在撤退的匈奴人。
  见此情景,匈奴人还是没想太多,只是将战斗性的撤退变成了全军撤退,以楼烦王本人为首,全军主力穿过石门障,进入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在他们看来,只要拉开距离,将汉军步卒甩在身后,就算汉军的骑兵有兵力优势,他们也可以从容撤退,等汉人走了,他们再回来就是了。
  通常来说,这就是最坏的结局了。在几十年的战斗中,汉军从来没有出塞追击的胆量。
  出乎他们的意料,卫青等人穷追不舍,一口气追出了石门障。匈奴人措手不及,被他们咬住了后队。经过短暂的战斗,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汉军骑兵大获全胜,斩首三千,并缴获了大量的牛羊、辎重。
  这一次,楼烦王真的急了,下令全军停止撤退,转身再战。
  汉匈三万步骑,在石门障北的草原上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
第406章
重兵压境
  大泽东百余里,一座隐蔽的无名山谷中,梁啸站在灌木丛后,又一次举起千里眼,观察着东面的草原,然后又掉过头,看了看四面的草原。
  草原上一片祥和静谧,连一只飞鸟都看不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