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3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0/496

  韩说转过身,怒视着持弓而立的梁啸。“君侯这是何意,难道死也不能吗?”
  “你要死,那是你的事。不过你别死在灌家。”梁啸耸耸肩。“我在灌家做客,不想给主人带来什么麻烦。你能不能死远点?”
  “噗!”韩说嗓子一甜,一口鲜血差点喷涌而出。
  趁着这空档,韩说的同伴抢上前去,将韩说从马背上拽了下来。他们可不敢让韩说出什么意外。
  这时,灌夫也赶了过来,正好看到韩说欲自刎的一幕,不由得赞了一句:“好小子,有骨气!”
  梁啸瞪了他一眼。“既然如此,那他死在你家,也和我没关系了。恕不奉陪。”说完,扔下灌夫和韩说一行,自顾自的进门,“哐当”一声关上了院门。
  灌夫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仔细问了一遍,才知道韩说要自杀的原委。他不仅不生气,反而对韩说大加赞赏,引为同道中人。
  “没想到韩嫣居然有你这样的弟弟。有志气,有志气。”
  看着连挑大拇指的灌夫,韩说不知道是该感谢他呢,还是应该唾他一脸的唾沫。灌夫却一点也没感觉到韩说的复杂心情,他自高奋勇,要为韩说说情,求梁啸将他收入门下。
  没等韩说拒绝,灌夫就推门而入,大步流星地赶到梁啸面前,做起了说客。
  梁啸有些懵。这货是真傻,还是装傻,你看不出来韩说是个眼线嘛?
  “我不收。”梁啸一口拒绝。“要收,你收。我给你面子,不赶他走就是。”
  见梁啸坚决,灌夫苦劝无果,只得怏怏而退,将情况与韩说说了,并力邀韩说暂且到他的麾下,将来有机会,再向梁啸推荐。韩说听了,倒没推辞,便屈尊做了灌夫的部下。
  梁啸在灌家呆了两天便继续起程。在汝南与灌夫分别。灌夫等人径往豫章,而他则先去淮南省亲,然后再赶往豫章。
……
  淮南王刘安没有在灌家停留,先回寿春做了些部署。等梁啸、刘陵到达寿春的时候,他几乎没让梁啸有个喘气的时间,立刻召集相关的门客与他商议。
  商议的内容只有一个:甄别之前收集的南方资料,看看哪些具有参考价值,哪些是无关紧要的奇闻趣事。
  与窦婴争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经过与梁啸的接触,刘安也意识到他虽然有门客三千,但大多缺乏实证经验,有的只是道听途说,有的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深入研究并探索背后机理的人非常少。
  正因为如此,三千门客除了帮他编出几部书之外,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利益,而刘陵在梁啸的引导下,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就对原本只能充分当作玉的廉价替代品的琉璃做出了重大改进,赚了大笔钱的同时,还研制出了千里眼。太史令司马迁用千里眼观星,得出了足以震惊当前学界的认识。
  这些都对刘安产生了触动,促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学术研究。
  淮南门客济济一堂,争相目睹这位一举夺走淮南翁主芳心的少年俊杰。
  由庶民之身,以军功封侯,成为食邑三千八百户的封君,迎娶淮南翁主,梁啸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完成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的目标,足以让他成为羡慕嫉妒恨的目标,同时也成为很多人学习的榜样。不少人认为听他一席谈,也许就能茅塞顿开,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成功学从来就是最畅销的学问,在重实利,轻虚名的汉代尤其如此。淮南王府门客虽然都是文化人,甘于清贫的却不多。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摩拳擦掌,想借此机会驳倒梁啸,一展自己的才华。踩着名人上位,从来都是成名捷径。
  梁啸看着黑压压的人群,心里颇有些感慨。这大概是这个时代规模最大的知识分子团队了。即使数十年后太学成立,也没有这样的规模。只可惜,刘安为养这些人耗费了巨额财富,最后只留下了一部《淮南子》。
  入宝山而空回,用来形容刘安最恰当不过。梁啸垂涎这个宝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今天终于有机会进山挖宝,他也非常兴奋,希望能从里面挑选出一些有用的人才。
  见梁啸从后堂走出,喧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无数道目光聚集在梁啸脸上。没等梁啸入座,就有人迫不及待的站起来,准备发问。
  梁啸转身看着刘安。“阿舅,杀机四伏啊。”
  刘安抚着胡须笑笑。“也让你见识见识我淮南的实力,莫要小视了天下俊秀。”
  梁啸微微一笑:“我可从来没说我在学术上有什么成就啊。你们这么做,是不是找错了对象?要是论射艺,我倒是有点兴趣。”说着,他有意无意的瞟了淮南太子刘迁一眼。
  刘迁默默地把头扭了过去,装作没看见梁啸调侃的目光。他原本打算和梁啸说笑两句,调节一下气氛,也体现出一个太子的风度,听到这句调侃,他只希望待会儿有人能把梁啸噎死。
  上次在驿馆外的比赛,是刘迁这辈子遇到过的最大耻辱。兴冲冲的去挑战,结果梁啸八箭射完,他连举弓的勇气都没有。那些箭何止是射在靶上,简直是射在他的脸上,将他的尊严射得千疮百孔,体无完肤。
  刘迁往人群中的亲信递了一个眼神,立刻有人站了起来。
  “梁君侯,在下淮南竹由,有一个问题,久思不得其解,还望梁君侯不吝赐教。”
  梁啸微微一笑。他虽然不是以目力著称,但毕竟习射多年,观察能力还是有的。刘迁与此人交流的眼神落在他的眼中,他岂能不知此人来者不善。不过,你有千般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引经据典我不行,讨论这些基本常识,嘿嘿,有什么好怕的。
  “赐教不敢当。”梁啸很谦虚,甚至有些惶恐。“我出身卑贱,没读过什么书,只是略有小智而已。你可千万不能提什么难题,要不然,我会很丢脸的。”
  刘迁笑了,嘴角微挑。
  竹由也笑了。“君侯说笑了,你可是折服大儒董夫子的奇才,普通问题如何敢在你面前献丑。其实,这也是一个老问题,君侯想必也听过,也就是《列子》中曾经提及的两小儿辩日。”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在座的就算不是黄老学派,在淮南呆久了,多少对这个故事有所耳闻。《列子》中的这个故事虽说是道家调侃儒家先师孔子用的,但说得实际一点,道家也解答不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是公认的难题。
  竹由一开口就拿出这个问题考问梁啸,可见战意甚浓,实在不怎么友好。再联想到他和太子刘迁的交情,这里面的意味就很明白了,绝不是简单的讨论学术这么简单。
  淮南王刘安沉下了脸,瞪了刘迁一眼。刘迁一脸的无辜。
  刘陵扯了扯梁啸的袖子,示意道:“这个问题……还是由我来回答吧。”
第469章
辩日
  刘迁正等着看梁啸的笑话,怎么能让刘陵代劳。他立刻笑道:“王妹,这第一个问题,还是由妹婿来回答吧。你虽是翁主,妹婿也是封君,总不能让女子拔了头筹。”
  刘陵眉头紧皱,正待要质问刘迁是何用意,梁啸伸手轻按她的香肩。“陵儿,太子说得对,这个简单的问题就由我来回答吧。待会儿有更难的题,你再帮我就是了。”
  刘陵苦笑,心道这还是简单的题?
  门客们也面面相觑,搞不清梁啸是真的深不可测,还是根本不知道厉害。这个问题简单吗?如果真的那么简单,会连孔夫子都回答不出来。
  就在众人睽睽之下,梁啸一本正经地看着竹由。“竹君,你说,这两个小儿讨论的是什么问题啊?”
  “轰!”众人再次哗然,讥笑声一片。原本还以为梁啸真有两把刷子,现在才知道,他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有人立刻意识到,梁啸以为这个问题简单,大概是被题目骗了。两小儿辩日嘛,他一定以为小孩子讨论的问题能是什么高深的问题,这才一口答应,还拒绝了刘陵的帮忙。
  这可真是贻笑大方了,无知者无畏啊。
  竹由也是如此想,他强忍着笑,先背了一遍《列子》原文,又体贴地解释了一遍,生怕梁啸听不懂古文似的。众人听出了他的调侃之意,更是摇头叹息。竹由这么做,实在不够厚道,也不够明智。梁啸毕竟是淮南王的女婿,你如此作弄他,置淮南王的脸面于何处?
  梁啸静静的听完,拍了拍手,如释重负。“果然是小儿才会讨论的问题。”他随即又奇道:“竹君,你莫不是故意考我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会百思不得其解?要不,你还是换个问题吧。”
  众人听了,不禁哑然失笑。有人觉得梁啸是无知,听了问题,还没感觉到其中的敌意;有人觉得梁啸是故意装傻,说不定真的知道;有人则觉得梁啸可能真的回答不出来,但是他很聪明,反呛了竹由一句。
  竹由脸上的笑容也有些不自然。这话怎么回答?是说我真的不懂,所以才向你请教,还是说我其实早就知道,就是故意来刁难你的?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个坑啊。
  “这个……还请梁君侯指教。”
  梁啸说道:“好吧,大王,有琉璃片么,最好是盘型的,带点弧度。我可能需要演示一下,要不然这个问题真不太好说。”
  刘安皱了皱眉还没有说话,刘迁抢过话头。“有,我立刻派人去取。”他生怕淮南王偏心梁啸,推说没有,好让梁啸趁机下台。“我淮南其他的也许不多,琉璃盘却多得很。”
  刘安叹了一口气,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刘陵一眼。刘陵却胸有成竹。梁啸的性格,她再清楚不过。这个问题,梁啸没有解释过,但是他拿来开过孔子的玩笑,不至于要竹由再说一遍。
  时间不长,有侍者拿来了几个琉璃盘,正如梁啸要求的那样中间微凹。
  梁啸拿过一只盘子,曲指轻弹,琉璃声清如玉,久久乃绝。梁啸招了招手,示意竹由近前来。竹由离席而起,走到梁啸面前。梁啸将琉璃盘举在他的面前,挡在他的眼睛。“你头不要动,眼珠动,对比正中间和边上看到的景物区别,自然就明白了。”
  竹由将信将疑,将盘子贴在眼前,头不动,眼珠转动,仔细看了一会,若有所思的“哦”了一声。
  “明白了吗?”
  “呃……似乎明白了一些。”竹由放下盘子,偷觑刘迁的眼睛,又道:“却又不太明白,还请梁君侯做详细说明。”
  梁啸狐疑地看了竹由一眼。“竹君这是故意考校我?翁主提出折射原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连定式都写出来了,你没看?”
  竹由原本的确是有为难梁啸的意思。他研究这个问题已经有很久了,也有一些猜想,按梁啸的方法透过琉璃盘看四周的景色之后,已经有所领悟,只是受刘迁所托,一定要梁啸解释一番才肯罢休。在他看来,他懂了,梁啸未必懂,如果解释得不到位,他还有机会挑出破绽进行攻击。
  可是,听了梁啸这句话,他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错误:梁啸也许是真的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和光的折射原理有关?
  刘陵制出琉璃,进而提出折射原理,这件事在淮南王府曾经引起哄动。无数人被悬赏和好奇心鼓动,都做过一番研究,但都未能成功的写出定式。竹由也是其中之一。刘陵得出定式之后,竹由又做了深入研究,对此颇有些心得。
  但是,他没想到这个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两小儿辩日”这个难题。如今被梁啸一提醒,他才彻底领悟梁啸让他隔着琉璃盘看东西的原因。
  刹那间,他豁然开朗,大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眉毛一挑,正准备向梁啸施礼以示谢意,却看到了刘迁凶狠的眼神,不由得心中一凛,连忙将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请君侯赐教。”
  “还没明白?”梁啸的眉头扬了起来,眼神中多了几分鄙夷,似乎竹由已经笨到不可救药的地步。竹由心里委屈,却又不能说,只好尴尬的站在场中,进退两难。
  梁啸转身,不再理竹由,又请了几个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门客来。并不是每个门客都需要配合刘迁,在梁啸的提示下,很快有人明白了其中的原理,顿时赞不绝口,觉得梁啸的解释巧妙之极。
  众人再次哗然,好奇心大起,纷纷试验。一时间,琉璃盘成了最炙手可热的玩具,谁都想拿来看一眼,反倒把梁啸这个主角丢在一旁。
  “真的能解开这个问题?”刘安也好奇起来,也拿起一只琉璃盘,凑在眼前细看。
  “哈哈,没什么。”梁啸不好意思地笑笑。“这本来也不是什么难题嘛。”
  刘迁听了,气得脸色发青。原本想看梁啸一个笑话,没想到却成就了他。他也拿起一个琉璃盘看了看,却半懂不懂。他正想问问竹由,梁啸却凑了过来,一脸可恶的笑容。
  “太子,懂了么?”
  刘迁的脸颊一阵抽搐,欲言又止,只能含糊地点点头。
  “那不如就由太子解释一下吧?”梁啸嘿嘿笑道:“我读书少,言辞粗鄙,恐怕讲不清楚。太子学识渊博,一定能说得明白易懂,妇孺皆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0/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