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496

  将领们神色凛然,连大气都不敢出。
  “此战成功,诸位就是我南越的栋梁,我保诸位一世荣华富贵。海枯石烂,绝不食言!”
  赵婴齐举起两根手指,对天发誓,神情庄重。
  将领们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吼道:“愿与殿下共进退!”
  梁啸给他的建议很简单,只有两个字:赏罚。赏者,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罚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撤退只能耻辱的死去,不如英勇向前,光荣的战死在沙场之上,还可以博个身后名,为子孙谋些福利。赵婴齐是太子,他活着,荣华富贵可欺。他如果死了,这些将士都不会有好下场。赵婴齐一开口,将领们就都明白了,话已挑明,后路已断,除了跟着赵婴齐与余善血战到底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
  这一点,相信只要智商正常的人都可以分得清其中的轻重。唯一应该考虑的就是怎么战胜余善。这时候,在赵婴齐的示意下,梁啸闪亮登场。
  “诸位的勇气和忠诚,令人敬佩。”梁啸拱拱手,环顾四周。“能与诸位并肩作战,是梁某的荣幸。”
  将领们哈哈大笑,能得冠军侯一句赞,也是不容易啊。梁啸训练他们骑射的时候,没少骂他们废物。原本不少人还有腹诽之心,现在看到了梁啸的惊人技艺,他们也只能认怂。这时候梁啸赞他们勇气可嘉,对他们也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他们大多是秦军后裔,没什么文化,却继承了秦人的悍勇和血性,也沿袭了秦人对军法的服从,对梁啸这个兼有教官和将军的年轻人,他们心服口服,五体投地。
  “余善见识过了骑兵的威力,短期内恐怕不敢再与我们在山谷间决战。只要他的脑子不坏,他肯定会选择强攻山岭。强攻山岭固然会增加伤亡,但与骑兵的冲击力相比,还是更合算。毕竟他们有近六十倍的兵力,再大的伤亡也承受得起。”
  梁啸停了下来,看着将领们的脸色。果然,一想到六十倍的兵力差距,他们刚刚被赵婴齐激起的雄心顿时打了折扣,每个人都露出了畏惧之色。赵婴齐有些急了,连连冲着梁啸使眼色,示意他气可鼓,不可泄。
  梁啸视而不见,他淡淡的笑着,让这压抑的气氛慢慢发酵。战斗毕竟是很现实的事,勇气要有,但只有正视现实的勇气才是真正的勇气,否则,一旦战斗开始,幻象被打破,反而会崩溃得更快。
  就在这种压抑快要到极限,压迫得每个人都难以呼吸的时候,梁啸轻笑了一声。这一声笑并不响亮,却透着说不出的轻蔑。南越将领不由得红了脸,尴尬地看着梁啸。
  梁啸背着手,在帐内来回转了两圈,又慢慢站住,转身四顾。“诸位听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吗?”
  众人不解,面面相觑。
  “诸位知道太子殿下为什么要冒险将大营移到石榴岭吗?”
  赵婴齐心领神会,笑道:“没错,这石榴岭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有利地形。有了这么好的地形,别说余善有六十倍的兵力,就算有一百倍,又能如何?”他忽然想起了梁啸西行时与浑邪王战斗的经历,笑得更加开心。“当年冠军侯以十人击败浑邪王四千精锐,还临阵斩杀了浑邪王,就是利用地势之利。”
  众人恍然大悟,齐齐地松了一口气。既然梁啸曾经利用地形,以一当百,那六十倍的兵力差距也不足为奇了。余善再厉害,还能比草原上的浑邪王厉害吗?
  其实,包括赵婴齐在内,对那一战的真实情况都不怎么了解,他们也不知道浑邪王究竟有多厉害。但是在他们看来,梁啸能以二十骑轻松击溃余善四五百人,有四千骑的浑邪王自然更加厉害,至少要比余善厉害得多,四百倍的兵力差距也比六十倍更夸张。与那一战相比,余善何足道哉。
  一张一驰,让南越将领经历了一次从希望到绝望,又从绝望到希望的过程,看似又回到了原点,实际上区别甚大。他们此刻就像叠打过的钢刀,去掉了一些杂质之后,变得更有韧性。
  梁啸随即给他们安排战术。这些人都曾是接受阵法训练的第一批学员,对阵法的理解比普通将士更深,梁啸一说,他们就基本理解了,频频点头。
  梁啸要求他们加强小阵的训练,务必要让小阵中的士卒配合默契,同时再加强小阵之间的互相照应,利用好身边的地形。只有如此,才能尽可能的减少伤亡。要想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不仅要有必胜的意志,还要有行之有效的战术。
  将领们听得非常认真,一一铭记在心。回到各自的营之后,他们纷纷召集自己的部众,传达精神,鼓舞斗志。既让这些普通士卒意识到战斗的艰苦,又为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做好战斗的准备。
  接下来的两天,不用梁啸催促,每一个南越将士都投入了紧张的训练。他们根据划好的防区分配任务,熟悉自己防区内的一草一木,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来去自如,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迅速到达。
  将领们言听计从。
……
  数日之后,余善经过仔细权衡,终于做出了决定,对石榴岭发动了强攻。
  朝阳初升,一队队闽越军走出大营,来到石榴岭下布阵。大概是因为几天前被骑兵突袭的阴影过于浓重,闽越军非常谨慎,离石榴岭还有千步之遥就停止了前进的脚步,摆下数个千人阵,所有的士卒都手持长矛、盾牌,张弓引弦,严阵以待。
  立下警戒阵型之后,其他的将士依次进入阵地。他们沿着大河南岸西行,来到石榴岭的正面,立下中军阵地。前后左右四个方阵护住中军就位,立起一个三四丈高的点将台。余善在一群僚佐的簇拥下登上点将台,威风凛凛的四顾示意,安然入座,僚佐侍立在左右,两个歌伎抱着乐器坐在一旁,军吏侍立台下待命。二十面牛皮大鼓一字排开,鼓吏裸着上身,露出黝黑虬结的肌肉,神情彪悍。
  战鼓声中,担负攻击任务的战士进入阵地,十二个闽越步卒千人队分作四面,每面三千人,以千人为单位,成品字形列阵。
  总共两万多人,将河谷填得满满当当,中军后阵甚至将阵地延伸到了河南的山坡上。战鼓节奏舒缓,战旗迎风飘扬,杀气腾腾,威武雄壮,似乎仅凭气势就已经胜利了一半。
  如果梁啸没有事先提醒南越将士,余善说不定真会得逞。岭上只有五百人,被四五十倍的敌人围住,任何一面至少都有五六倍的敌人,这种震慑力绝非常人可以抵抗。四面被围,无路可退,更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产生绝望情绪的场景。
  正因为事先有所预料,提前做好了准备,南越将士才能保持相对的平静,静静地打量着岭下列阵的敌人,梁啸也才能和赵婴齐谈笑风生。两人举着千里眼,一边观察着岭下的闽越军,一边闲聊。
  “只看到余善,没看到景昭的战旗,看来景昭不是死了,就是伤势过重,无法亲临战场指挥。”
  赵婴齐点了点头。“余善应该比景昭好对付吧?”
  “有些差距。不过,对我们来说都一样。不管是谁来,都要打得他头破血流,鼻青眼肿。”梁啸放下千里眼,在希娅端来的椅子上坐下,翘起二郎腿,轻轻的晃着。“殿下,对你来说,余善就相当于浑邪王,你一战成名的机会来了。”
  赵婴齐故作轻松的哈哈一笑,却掩饰不住心里的快意。如果真如梁啸所说,这一仗打赢了,他就真的一战成名了。对手是闽越的国相,五百对三万,不管余善是不是废物,这一战都将是一场重大胜利。
  “能和君侯并肩,我三生有幸。”
  梁啸笑笑,摆摆手。“我就不掠美了。这一战,由殿下亲自指挥,我为殿下掠阵。若有需要,我随时可以提刀上阵,为殿下效劳。”
  “有君侯在侧,我就放心了。”赵婴齐站起身来,拍拍胸口,大步流星的走向设置在高地上的指挥台,十名亲卫紧紧跟上。赵婴齐登上台,鼓吏抡起鼓桴,缓缓击响了战鼓。
  雄浑的战鼓声响起,和岭下闽越军的战鼓声交相呼应。
  坚守在各自阵地上的南越将士转过来,看向台上的赵婴齐,山呼万岁。赵婴齐抬起手,轻轻一按,满面笑容的向四面欠身致意,神情轻松,气度从容,颇有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大将风度。
  “众将士!”赵婴齐举起右拳,运足了一口丹田气,大声喝道:“你们是南越最强的勇士,又经过冠军侯的精心教导,几个月来,你们辛苦训练,流血流汗,为的是什么?”
  石榴岭虽小,毕竟方圆数里,南越将士很难听清赵婴齐的声音。不过,各什的什长事先都进行过彩排,知道赵婴齐在说什么,也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赵婴齐话音一落,他们就率先举起了手中的武器,大声喝道:“破军杀敌,斩首立功!”
  普通将士也不多想,立刻跟着自己的什长大吼:“破军杀敌,斩首立功!”
  四五百人齐声怒吼,气势也甚是惊人,一时竟将岭下闽越军的战鼓声压过。梁啸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是听了这些依稀带着几分秦人遗风的怒吼,心里也难得的涌起几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
第520章
初战
  双方的战前示威不相上下,南越军居高临下,看起来似乎更胜一筹。松涛阵阵,配合着雄壮的吼声,站得高,传得远,无形中就压了闽越军一头。
  更重要的是,在闽越军头顶还坐着一个人:梁啸。
  梁啸坐在一道延伸出山岭主体数十步的陡坡上,直面大河以南的余善中军,两侧山坡陡峭,几乎直上直下,很难攀登,闽越军只能看着他,却碰不到他,看似危险,实质拉风而又安全。
  他在这里坐着,位置比赵婴齐低一些,看起来像是为赵婴齐做前锋主将,但位置前突,不论是岭下的闽越军还是岭上的南越军,都有近一半的人能看到他。对闽越军来说,他是压在心头的一块巨石,沉甸甸的,让人无法忽视。对南越军来说,他却是一块压舱石,只要看到他,心里就有了底,再大的风浪也不怕。
  这样的位置,当然是他精心挑选的,为的就是那种看不见,说不明,却能真切感觉到的心理影响。
  听到身后南越军的怒吼声,梁啸很满意。南越将士此刻的心理状态是稳健的,有斗志,而又不轻狂。他们知道即将开始的战斗是艰苦的,却又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这才是打硬仗应有的心理状态。
  接下来,就看他练的小阵能不能以一当十,发挥出传说中的威力了。据说戚继光的鸳鸯阵练成之后,每次出战都能大胜,而自身的伤亡却可以忽略不计。他的小阵虽然没有狼筅那样的奇形兵器,但他面对的敌人也不是手持锋利倭刀的倭寇,效果应该相去不远。
  双方兵力优势悬殊太大,他必须将自身的伤亡降到最低,要让余善碰到头破血流,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知难而退。
  低沉的战鼓声响起,战斗正式拉开序幕。
  岭下,四面列阵的闽越军品字形阵势的最前面一个千人队散开,小心翼翼地向坡上攀登。
  梁啸晃着二郎腿,看着正面山坡下的闽越军。这个千人队算不上什么精锐——第一次试探性攻击,惯例都是用战斗一般的普通部队作炮灰,试探对方的虚实。只有看到对方的破绽,决定一击定胜负的时候,才会用上真正的精锐。
  石榴岭不算太高,也就是两三百步,但面对大河正面的山坡坡势最缓,长度相应也最长,有四五百步之遥。最下面的两百多步接近平地,其上则越来越越陡,连行走都有些困难。闽越军还要防备岭上突然放箭或抛石,走得更加小心,几乎是步步为营,用了近一顿饭的功夫,才算爬到了半山腰。
  眼看着快要进入射程,闽越军停下了脚步,再一次查看地形,准备接战。
  在刀盾手、长矛手的掩护下,弓箭手站成两排,张弓搭箭,随时准备射击。刀盾手、长矛手也如临大敌,眼睛紧紧的盯着头顶的树林,生怕里面突然射出箭来,抛下石来。更有人不时的看一眼位置突前的梁啸。这位据说是箭神,能于几百步之外取得性命,上一次骑兵突阵,国相和景将军都被他射伤,不能不加倍小心。
  梁啸的威名已经被传得近乎神话,他的一举一动都倍受关注,特别是负责正面进攻的闽越军校尉吴诸更不敢有丝毫大意。神箭手就是军中狙击手,而狙击手重点关照的目标就是对方的将领,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面对梁啸这样一个传奇般的神箭手,任何一点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性命危险。
  岭上一片安静,只有战鼓声不紧不慢地响着,却看不到准备迎战的南越将士。树林之中,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到一些人影,却分不清是观察情况的斥候,还是准备迎战的士卒。
  南越军的反应不合常理,让吴诸深感不安。看不见的敌人更可怕,这是所有人都会有的思维惯性。实际上,这正是梁啸安排南越军将士藏在树林中的目的之一,利用一切可能,持续给对手施加心理压力,让他们在紧张中无谓的消耗体力,自己则以逸待劳。
  不仅是正面的山坡上如此,其它几面山坡上同样如此。四五百名南越骑士下马步卒,所守的范围有限,因势利导,待对手爬上坡顶再进行反击,也是无奈的选择。
  吴诸等人不是梁啸肚子里的蛔虫,想不到这么多,见南越军迟迟不出现,他们只能击鼓向山下的余善请示。闽越军的战鼓声此起彼伏,都是请令是否攻击。
  中军的余善迟疑了一会,发出了攻击的命令。
  在军令的催促下,闽越军士卒齐声呐喊,一百名刀盾手、长矛手排斥着同等数量的弓箭手上前,冲到林外五六十步的地步,停了下来,开始射击。
  百十枝羽箭飞跃而起,射入树林之中。
  树林之中寂静无声,一点反应也没有,仿佛里面根本没有人似的。
  闽越军射了一阵箭,见没有反应,更多的弓箭手冲了上来,相隔十余步,立下掩护阵势。紧接着,两百刀盾手、长矛手穿过来弓箭手之间的空隙,向树林冲去。
  虽然只有五六十步,但毕竟是上坡,还要防备随时可能出现的攻击,闽越军士卒走得很艰难,爬得呼哧呼哧直喘,汗流浃背。等他们冲到树林边,也没有人下令,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一边观察着林中的情况,一边大口大口的喘气。
  就在这时,树林深处突然一阵急促的鼓响,数十枝利箭飞出。数名闽越军士卒中箭,惨叫声四起,阵形顿时大乱。等他们将盾牌举起来,瞪大了眼睛四处张望的时候,树林却又重新安静下来,鼓声消失了,羽箭也不见了,只剩下中箭的同伴哀嚎声在耳边萦绕,更增添了一份诡异的气氛。
  闽越军士卒惊魂未定,向身后的吴诸请示,吴诸考虑片刻,又派了两百人上来,总共四百人,在树林边缘列阵,这才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的走进树林。
  看着两三百闽越军士卒消失在树荫之中,梁啸也不由得屏住了呼吸,前戏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真刀真枪的肉搏了。小阵能不能发挥他期望的作用,南越将士能不能顶住闽越军的攻击,以少胜多,就看接下来的战斗表现了。
  初战的胜负,影响到双方的士气,特别是南越将士的士气。
  梁啸的手指在轻轻的跳动,仿佛在弹奏一曲无声的战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