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4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8/496

  调虽来不及多想,立刻命令后军准备夹击汉军,将汉军挤出去。
  后军将领不敢怠慢,立刻吹响号角,准备出战。
  李广听到匈奴人的号角声,立刻下令,加速冲锋。汉军骑士在切下了匈奴人中军一个角之后,加速冲向匈奴人的后军。临走之前,不忘洒下一阵箭雨,将调虽中军的后部射倒一片。
  很快,李广与匈奴人后军接战,双方搅杀在一起。
  在接连与匈奴人的左翼、中军接战之后,汉军骑士的速度有所下降,李广没有恋战,稍一接触就下令脱离,汉军骑士纷纷拨马而走,又恢复了且驰且射的常规战法。匈奴人松了一口气,也拨转马头,调整方向,准备再战。他们前面就是调虽的中军,没有足够的空间转向,一时间人喊马嘶,乱作一团。
  李广在远处调头,稍作体整,很快又加速杀了回来,再次冲向匈奴人的后方。
  匈奴人没有选择,被迫迎战。
  见匈奴人的阵势被李广搅乱,左翼、中军、后军都陷入苦战,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左侧,王恢适时的下达了出击的命令,率领三千精骑,冲出了山谷,扑向匈奴人的右翼。
  调虽无计可施,只得命令右翼的骑士出战。
  七千多汉骑,左右夹击,硬是将一万五千多匈奴人的战阵撬动。虽然兵力不占优势,却牢牢的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体力、装备、士气的优势结合在一起,让他们越战越勇,号呼酣战,不仅不落下风,反将匈奴人打得狼狈不堪。
  双方往来冲突,鏖战半日,匈奴人渐渐露出了败相。他们追了五天,一直没能好好休息,体力已经消耗殆尽。原本想凭借兵力的优势以多取胜,现在看来,汉军远比他们估计的强悍。再战下去,不仅取胜无望,还可能遭受惨败。
  调虽犹豫了很久,觉得还是保存实力为上。如果损失太大,他以后更没地位。他下令撤退,中军率先撤先战场,向西北方向逃窜。
  调虽被李广打懵了,一直在疲于应付,他忘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到目前为止,汉军还没有全部出动,战场上只有李广和王恢率领的七千多汉军,还有三千多汉军一直没有露面。
  当他看到李椒率领三千精骑出现在山坡上,呼啸而下的时候,调虽如梦初醒,这才知道刚才都是预演,真正的噩梦刚刚开始。
  匈奴人苦战半日,早就耗尽了力气,士气也衰落到了极点。看到汉军骑士突然杀出,仅存的士气瞬间崩溃,即使调虽接连下令,也控制不住局面,大多数骑士开始四散逃命,再也顾不上调虽的命令。
  树倒猢狲散,调虽身边只剩下了千余人。
  李椒等了半天,就是等这么一个机会,而且这个机会是父亲和弟弟不惜性命换来的,他岂肯放弃。他拔出战刀,站在马背上,举刀狂啸:“斩将——”
  “夺旗!”汉军骑士轰然应喏,打马狂奔。
  “斩将!”
  “夺旗!”
  在震耳欲聋的吼声中,热血沸腾的汉军骑士如下山猛虎,入水蛟龙,势如破竹的冲向调虽。
  匈奴人肝胆俱碎,无一人敢迎战,谁也顾不上谁,拼命逃窜。调虽见状,知道大势已去,也放弃了最后的努力,带着仅存的百余亲卫骑逃命。
  李椒死死的盯着调虽,猛追不舍。
  调虽的亲卫骑虽然鼓起勇气迎战,想挡住汉军,为调虽争取逃命的时间,可是在人如虎,马如龙的汉军骑士面前,他们就像一块小小的石头,瞬间就被卷起了,连一点水花都没有。
  李椒追上调虽,手起刀落,一刀枭首。
  调虽的无头尸体轰然落地,随即被纷乱的马蹄踩成肉泥。
  靳季飞马而过,抡圆了战斧,一斧砍断了调虽的大纛。大纛落下,随即被撕走了战旗。
  汉军骑士如同一群恶狼,所到之处,哭喊声四起。
  轻而易举的斩杀了调虽之后,李椒随即率部投入主战场,哪里匈奴人多,他们就往哪里冲。休息了一天,攥了一天的力气,此刻全部释放出来。战场上,不论是匈奴人还是汉军,都已经打累了,匈奴人更是从精神到肉体都面临着崩溃的边缘,哪里禁得住他们的冲杀。一看到他们,匈奴人掉头就跑。
  李椒等人来回奔驰,将匈奴人彻底击垮,所向披靡。
  他在战场上找到了李广。李广的坐骑中了箭,李敢正在拔箭,李广坐在一旁,正在喘气,看到李椒,他首先瞟了一眼李椒的马鞍。李椒举起调虽的头盔晃了晃,又拍拍马鞍上的首级,乐不可支。
  李广抚着胡须,眉飞色舞,哈哈大笑。“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夜幕低垂,战斗结束,方圆十余里的战场上到处都是尸体,鲜血横流。汉军开始打扫战场,统计伤亡。王恢赶了过来,老远就大声笑道:“李将军,你这可不厚道啊。搞了半天,你把最好的机会还是留给了你儿子。你说,怎么补偿我?”
  李广起身相迎,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大行令,这话说的,你我是主将,不以斩首计功。小儿斩杀调虽,也有你的功劳嘛。你放心,功劳簿上,绝不会少了你大行令的。”
  “这还差不多。”王恢笑道。他自然知道,虽然调虽是李椒斩杀的,但是他和李广是统兵将领,只要这一仗打赢了,哪怕他一个人都没杀,他也有功。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和李广这么客气。“到时候令郎封侯,可不能忘了请我喝酒。”
  “放心,放心,你是贵客,我怎么敢忘。”李广亲热的拍拍王恢的肩膀。“不过,若要封侯,恐怕你大行令还要抢在前面,到时候可不要小家子气哟。”
  王恢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开怀大笑。虽然最终统计数据还没出来,他也知道这一战功劳不小,斩杀、俘虏匈奴人近万,缴获的马匹、牛羊更是数不胜数,足以支撑他们再战一个月,少了不能少,天子也要封七八千户,他王恢肯定是要分一杯羹的。
  多年的夙愿,这一次终于达成了。
  王恢感慨地说道:“李将军,说实话,要论功,恐怕这次首功既不是你父子,也不是我王恢,而是冠军侯梁啸。没有他减兵的建议,我们很难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
  李广深有同感,同时又欣慰不已。梁啸曾经是他的部下,王恢夸奖梁啸,他自然面上有光。
第564章
不党
  经过半夜时间,李广得到了详细的统计结果,大喜过望。
  结果比他估计的还要好。临阵斩杀匈奴人逾五千,俘虏三千多,其中包括调虽在内的将领十余人。缴获战马八千多匹,辎重补给也不少,足够他们再用一个月的。而汉军的损失却不多,战死三百余人,重伤五百余人,剩下的都没什么大问题,将养数日就能重新战斗。
  如此悬殊的伤亡比例,当然要首先归功于双方的装备差距,而李广指挥有方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匈奴人已经被拖疲了,未战先怯,被动挨打,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更让李广、王恢高兴的是他们从俘虏口中得到一个消息:右贤王的辎重大营就在他们前面不远的居延泽。李广翻开地图一看,才发现自己已经跑到右贤王后面去了,居延泽在匈奴河的东南方向,大概有三百多里。
  李广明白了,为什么调虽追了五天还会追,不是他装得好,而是调虽不得已。
  李广提出了一个建议。“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要再西行了,去居延泽,劫了他的辎重。”
  王恢沉吟了片刻,看看李广,没有说话。李广思索片刻。“大行令莫非是欲擒右贤王,立不世之功?”
  王恢笑笑,有些不好意思。他自己也清楚,这个想法不切实际。右贤王身边有五万骑,仅凭他们这些人,基本没什么胜算。可是刚刚这场大胜鼓励了他,在此之前,谁能想到匈奴人会这么不经打呢。
  李广收起了笑容,摇摇头,不容置疑地说道:“大行令,人心苦不足,我和你一样,也想击杀右贤王,立个大功。不过,那将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战斗,即使能胜,也是一场惨胜,能活着回到家乡的人不超过两成,更大的可能是全军覆没。我们战死,可以得到朝廷的嘉奖,尽享哀荣。可是对普通将士来说,他们得到的那点抚恤是不足以弥补家人受到的伤害的。”
  王恢尴尬地点点头。“将军说得有理,我也就是想想而已。”
  “是啊,这个机会的确难得。如果我们也有五万骑,右贤王的首级必是你我囊中之物。一万骑出战,虽说是出奇制胜,却也是无奈。若非山东大水,朝廷捉襟见肘,何至于如此仓促。”
  王恢没有再说话。他不是李广,即使明知朝廷举措失当,也不会如此批评。
  两人商量已定,休整了两日,再次起程,赶往居延泽。
……
  十一月初,天子回到长安。
  从前年去甘泉宫开始算,天子在甘泉宫住了近一年半。在此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总的说起来,最后结果还算不错。随着太史令司马谈的星象定式公布之后,拿大河两次决口来非议朝廷的人少了许多。
  倒也不是没人想找碴,但是面对定式,他们都找不出足够有说服力的证据。他们没有千里眼,所依据的还是肉眼观测得到的天文记录,而司马谈的定式在解释这几个天体运行时最为准确,几乎可以说是无隙可击。那些人费了很多功夫,最后只实现了一个目标:证明了司马谈的定式是准确的。
  天子人在甘泉宫,却一直关注着长安的舆情。除了窦婴这个渠道之外,吾丘寿王等人也不辞劳苦,多次来往于长安和甘泉之间,及时将消息传递到天子耳中。在确认了司马谈胜劵在握之后,天子才算松了半口气。
  之所以说是半口气,是因为这只解决了一半问题,还剩一半问题:天子的皇位来得合不合理。
  梁啸一直在天子身边,对天子的忧虑大致有数。天子曾经就这个问题咨询过他,但是他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答复。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问题不像自然科学,没有一个答案是无可辩驳的;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天子能有所警惕,不要觉得什么都是他该得的。如果这个压力能让他有所收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既然如此,又何必急着解决。真要什么事都解决了,说不定兔死狗烹,他又要被赶到一边了。虽然天子动辄以道德自居,一心要君臣相知,可梁啸对他从来不抱太高的期望。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正是梁啸一直梦寐以求的局面,只不过现在发力的是宗室,人数有限,力量也有限,远远没有达到梁啸希望的效果。
  可是天子显然不这么认为。可能是相比于功臣集团,宗室对皇位的威胁更大,他也更加警惕。虽然知道宗室还找不到光明正大的理由,也掀不起什么大浪,他依然不敢掉以轻心,路上几次找梁啸等人商议对策。
  梁啸甚至觉得有些烦。大多数时候,他都坐在一旁听,不怎么发言。好在天子知道他对这些礼制上的事不在行,也没有强求他发表意见。让他旁听,更多的是让他有个学习的机会。
  到了长安,梁啸就请假回家休息。他没有正式的职务,也不需要在宫里当值,还是回自己的冠军侯府比较自在。他本想安静几天,没想到刚出宫门就被陈须拦住了。
  “梁君侯。”陈须拱拱手,一脸谄媚的笑容。
  梁啸一看陈须这副模样,就忍不住摇头。“我说,你别笑得这样行不行?我有一种很不好的感觉。”
  “别啊。”陈须很亲热的拉着梁啸的手臂。“知道你梁君侯最近比较辛苦,需要好好休息,所以才来找你。你就别回家了,离皇宫这么近,陛下一想你,你又得进宫,不如跟我出去转转。”
  “跟你出去?去哪儿?”
  “出城,如果你想走得远一些,可以去蓝田。魏其侯现在长住蓝田,可以把酒畅谈,也可以出去打猎。如果不想走得太远,可以去长门园。董夫子在长门园带着一群书生编书,没事可以拿董夫子练练手,多好。”
  梁啸横了陈须一眼。“你把董夫子当肥羊啊。”
  “在你眼里,董夫子可不就是肥羊,想起来就捅一刀?”
  梁啸无语,不打算再和陈须瞎扯下去,翻身上马,准备回家。陈须抢上一步,拉住了缰绳。“梁君侯,别急着走啊,你如果还是不愿意,不如我带你去个地方。我最近买了几个漂亮的赵姬,那腰身,那歌喉,简直没话说。”
  梁啸一听就知道陈须在打什么主意,无非是想送他几个女人,缓和一下关系。他抽回马缰,笑了一声:“你也别废话了。有什么话就直说,如果话短,就在这里说,如果话长,跟我回家慢慢说。我现在很累,哪儿也不想去。”
  “好吧,我去你家。”陈须不再啰嗦,顺势应了下来,翻身上马,跟着梁啸去了戚里。
  得知梁啸回家,月亮已经准备好了,看到陈须,她没什么意外,抽了一个空子告诉梁啸说,陈须这几天几乎天天来问,看样子有急事。
  梁啸明白了,陪着陈须上了堂,分宾主落座。“说吧,究竟什么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8/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