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4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9/496

  陈须嘿嘿笑道:“我问你一件事,陛下是不是说过让你教导皇子?”
  “说过,不过那只是一个想法而已。皇子现在还小,离学射还有好几年时间呢。”
  “那陛下有没有说,究竟是哪个皇子?”陈须试探道:“以君侯的名望,至少是个少傅吧?”
  梁啸忍不住笑了起来。教导皇子和做少傅是两回事,少傅是教导太子的。陈须绕了半天圈子,其实就是想问天子有没有立太子之意。
  “陈兄,你最近太闲了吧?”梁啸不紧不慢地说道:“让你上阵从军,恐怕不太现实,可是出去走走,看看大好河山,却还是可以的。你啊,在长安呆得太久了,眼睛里只有这四四方方的一片天。”
  陈须目光闪动,脸上的笑容渐渐有些僵硬。梁啸没有给肯定的答复,反而说了这么一句,那就是否定了。形势对陈家不利,至少对他家不太好。
  陈须后悔不已。上次一时糊涂,上了天子的当,想要收购梁啸茂陵的产业,虽然出的价钱不算低,但是伤了梁啸的感情,现在梁啸不肯帮陈家了。以天子对梁啸的器重,又正值诸王入朝之时,梁啸如果提议立太子,天子不可能不予以考虑。
  可是现在梁啸根本不愿意搭理这样的事,他又力主平阳侯曹时统兵出兵,种种迹像表明,梁啸有可能倒向平阳长公主。听说王美人已经有了身孕,说不定梁啸准备等王美人生下皇子。毕竟他茂陵的产业可是送给了王美人的兄长王彬。
  陈须暗自叹息,狠狠心,决定送个大礼,以弥补之前的过失。“君侯,你这座宅子虽好,毕竟在城里,逼厌得很。我在湖县有座小院子,还算宽敞清静,也没什么人住。君侯如果不嫌弃,不妨去看看。”
  “不用了,我可能很快就要离开长安。”
  “又去哪儿?”
  “去庐山。”梁啸轻声笑道:“我在那里也有座小院子,也算宽敞清静。陈兄,如果你外出游历,经过豫章的话,不妨去看看。”
  陈须长叹一声,苦笑不己。梁啸这是水泼不进,存心不给他弥补的机会啊。他离席而起,对梁哪一揖到底。
  “梁君侯,我们还是不绕圈子了,直说吧。上次的事是我们一时糊涂,中了别人的计。其实你也知道,我们母子兄弟都不是什么有谋略的人,使不出那样的阴招。当然了,这事不怪别人,要怪还是怪我们自己。我没别的意思,只想请君侯看在过去我们相处还算和睦的份上,给我一个表示歉意的机会。”
  见陈须把话挑明了,梁啸也不好再拒人千里以外。他连忙起身,将陈须扶了起来。
  “陈兄,不必如此。你上次给的价钱那么高,我非常感激,也从来没有记恨你们的意思。立不立太子,的确不是我能决定的,时机也不成熟,不宜多说。你安心做好自己的事,自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陈须这才松了一口气。虽然不知道梁啸有几分真话,但总算把话挑明了。“还请君侯指点,我应该做些什么事?”
  梁啸沉吟片刻。“你知道吗,这次西征,你也有功。”
  “我?”
  “没错。平阳侯征羌大捷,一战斩首三万。”梁啸顿了顿,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那三万首级中至少有一半是妇孺老弱,只是现在汉朝君臣都装糊涂,谁也不说破。“能取如此战绩,固然和陛下的部署,将士们的努力分不开,你陈家进献的治铁之术也有功。不少将士正是穿着新式的甲胄,拿着新款的战刀冲上战场,武器上的优势也是我军致胜的关键因素之一。我想,即使是平阳侯也不能否认这一点。”
  陈须恍然大悟,也高兴起来。
  “目前还没有得到李将军的消息。他如果能取胜,你的功劳更大。”
  陈须兴奋不已,连连搓手。“这都是君侯的恩赐。若非君侯开导,我们兄弟哪懂这些。”
  “现在你已经懂了。”梁啸笑道:“只是你们似乎有些松懈,最近一直没有更好的成果出来。陈兄,人都有喜新厌旧的习惯,你如果再不拿出更好的武器,这点优势也会慢慢消失殆尽的。”
  陈须眼珠一转,领会了梁啸的意思。“君侯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继续在冶铁术上做文章?”
  梁啸点点头,意味深长。“陛下志向远大,喜欢能做实事的人。你做不了学问,何不在这方面下点功夫?也不要你自己懂,只要你肯花钱,能够尊重有才之人,有大把的人愿意为人效力。你能拿出更好的武器,陛下自然离不开你,你又何必费心费力的揣摩别人的心思?”
  陈须如梦初醒,连连点头,想到妙处,忍不住笑出声来。他看看梁啸,眉头微挑。“君侯,要不……我们再合伙?”
  “我们还是不要合伙的好。”梁啸歪歪嘴。“君子不党。只要志同道合,又何必在乎这些形式。你我都不差那几千金,你说是不是?”
  陈须哈哈大笑,心领神会。“明白,明白。”
第565章
论道
  梁啸很想在家做个安静的美男子,调整一下身心,考虑考虑接下来的方案。奈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别的人,他都可以不理,老丈人淮南王来京朝请,他却不能不去拜见。
  为人处世,特别还是在朝廷上混的,这该有的礼节还得有。
  梁啸准备了一番,带着荼牛儿和两个随从,来到淮南邸。
  自从刘陵嫁入梁家,淮南邸的学术讲座虽然还在坚持,却没有了往日的风光,现在已经沦落到三流水平。馆陶长公主、阳信长公主等贵戚凭借着强大的财力和背景,迅速顶替了淮南邸,成为最受欢迎的聚会选择。
  梁啸走进淮南邸的时候,发现有仆人正在打扫讲堂,不免有些奇怪。他径直来到后室,见到了正在练习演讲的淮南王。虽然屋里空无一人,淮南王却讲得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看起来非常激动。
  梁啸笑嘻嘻的拱了拱手。“大王意气风发,可喜可贺。”
  淮南王刘安哈哈一笑,放下手里的书,拉着梁啸入座。“伯鸣,你来得正好。我想趁着这次朝请的机会,在长安办一次讲座,宣讲宣讲我最近的研究心得。你看我该怎么做,才能把这次讲座办好?”不等梁啸说话,刘安又道:“陵儿不在,我只好找你了。”
  梁啸瞅了刘安一眼。“大王放心,陵儿的事,就是我的事。”
  “哈哈,那就好,那就好。”刘安挤挤眼睛。“我相信你,你能把天子的事办得妥妥贴贴,我这点小事还不是手到擒来?”
  “大王,你打算讲哪些内容?”
  “天道。”
  “天道?”
  “是啊,我新造了一具比天禄阁那具千里眼还大的千里眼,可以看到的星更多。”刘安得意的歪歪嘴。“千里眼本是我淮南所造,我岂能让司马谈擅美?”
  梁啸闭上了嘴巴,沉思半晌。他觉得刘安真是一个书生,而且读书读得有点傻的书生。他以为天子让司马谈发布星象图就是为了学术?那首先是个政治问题,是为了解决河患带来的信任危机,其次才是学术问题。你连目的都没搞清楚,争的什么劲啊。
  见梁啸不说话,刘安不解,追问了几句。梁啸也没直说,怕打击他的积极性。他让刘安将写好的论文拿来看看。说实话,这个椭圆公式虽然是他提供的,但是改成定式之后,他也不怎么看得懂,需要刘安讲解才行。
  听完了刘安的解释,梁啸忽然心中一动,计上心头。
  “大王,论道也有不同的方法,与其和,不如争。争论争论,只有针锋相对,才能一鸣惊人。如果你只是在司马谈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又怎么能显出淮南王府的强大底蕴?司马谈只是一个人在研究,淮南王府却是几十人,上百人在研究,理当超过他。”
  刘安兴奋起来。他的确有些不甘心。千里眼是淮南王府制造的,星象图也是淮南王府先发现的,就连定式都是淮南王府先计算出来的,只是因为司马谈是太史令,让他暴得大名,淮南王府的努力和付出却无人知晓,岂不可惜。他这次来,就是想让天下人看看淮南王府在这方面的实力。
  “那要怎么做?”
  “不修补,而是挑刺。”梁啸笑了起来。“据我所知,除了几个最常见的几个星之外,还有不少星的动行轨迹有误差,只是天下人没有千里眼可用,所以无从知晓。淮南王府有这样的条件,完全代表天下学人发起攻击。如果动作得好,说不定还能多卖几具千里眼。大王,这次可不能便宜卖了,没有一千金,大王千万别出手。”
  刘安眼睛一亮,连连点头。一具千里眼的成本最多只有几十金,如果能卖千金,他可就赚大发了,抵得上商船来往南海一年的收入。
  “你说,要怎么挑刺?”
  “集全身之力,攻其一点,让他无法回避。”梁啸笑得更加开心,他已经预料到了这场论道有多热闹。“争得越厉害,大王的名声越大,收入也越丰厚。”
……
  刘安听取了梁啸的建议,放弃了原计划的讲座内容,和几个门客一起连夜商量,随即抛出了一个极具爆炸性的议题:司马谈的天道定式有误。为了能尽可能的吸引更多的观众,他还利用刚刚在长安组建的印书坊,连夜印了上千份的传单,派人四处散发。
  一时间,淮南王府门庭若市,无数人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上前拜访,有的想探听具体的内容,有的则想求一份邀请。刘安虽然很兴奋,却按照梁啸的要求闭门谢客,养精蓄锐,只等开讲。
  这种吊胃口的做法虽然招来了不少骂声,却也成功的勾起了人们的兴趣。一百份邀请一抢而空,连旁听席位都成了众人争夺的目标,淮南王邸的仆人因此也捞了不少好处。
  作为论道对手,司马谈当然也收到了邀请。他知道来者不善,不敢擅自决定,立刻向天子做了汇报。
  天子也吓了一跳。他太清楚刘安的为人了。司马谈拥有的条件,刘安都有。司马谈没有的条件,他可能还有。如果说要找一个能对司马谈产生威胁的人,刘安无疑是最有竞争力的那一个,而且他相信,刘安摆出这么大的阵仗,肯定有相当的把握。
  天子不敢怠慢,立刻让人召梁啸入宫,商议对策。
  梁啸早有准备,这件事原本就是他一手挑起来。听了司马谈的担心之后,他胸有成竹。“太史公,你对你的理论有信心吗?”
  司马谈抹了抹额头的冷汗。“信心……自然是有的。”
  “既然有信心,有什么好担心的?”梁啸笑道:“理不辩不明,而且真理越辩越明,淮南王的攻势越猛烈,反而越能证明你的正确。”
  “当真?”天子将信将疑。“可是,有一些星的运行轨迹,尚不够精准。”
  “这很正常啊。做学问就如同琢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由一块璞玉变成一件精美的礼器,不知道要花多少精力。太史公为了得到计算这些天体的轨迹,花了几年功夫,但这还远远不够,所以才会有一些天体的轨道不完全符合计算,肯定是有些问题还没考虑到,承认这一点,并不能抹杀太史公现有的成绩。”
  司马谈还没有反应过来,天子却明白了。“这是你为淮南王出的主意吧?”
  “没错,是臣的主意。”
  天子目光闪烁。“那又是为了什么啊?”
  梁啸不慌不忙。“陛下,淮南王的檄文一出,京师震动,陛下以为那些人真是的对学问有兴趣吗?”
  天子哼了一声,没有回答。他当然清楚那些人想干什么,无非是想驳倒司马谈的天道理论,重新用天人感应那一套来解释。只有如此,才能把河患以及所有的灾异和朝廷的举措挂上钩。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对淮南王的举动非常关注——这关系到他的皇位。如果司马谈被驳倒,他所做的一切就成了笑话。
  “与其让三五人暗夜私室,窃窃私语,不如摆到明处,辩个痛快,也免得有人以为这是太史公秉承圣意,闭门造车。”
  天子微微点头。司马谈也有些心动。他公布了研究成果之后,的确有人如此指责他。他看到的那些星星,别人是看不到的,不免有人说他是牵强附会,甚至是作伪。找个机会澄清一下非常有必要,做学问的人,最怕人说他品行不端,欺世盗名,特别是了富贵而生造学问。
  董仲舒为什么被梁啸攻击得体无完肤?还不是因为他那一套理论经不住考验,最后还自打耳光。
  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谈要比董仲舒有信心,他的观测结果是实实在在的,计算也是严密的,不管是谁来算都会是这个结果。既然如此,他有什么好怕的?
  见天子和司马谈放了心,梁啸又说道:“陛下,臣有个建议。”
  天子和司马谈交换了一个眼神,笑道:“看到没有,这才是始作俑者,淮南王也罢,你也罢,包括我在内,都不过是他棋盘上的一颗子。”
  梁啸大汗。“陛下,你要是这么说,臣就什么都不敢说了。臣这就去廷尉府请罪。”
  “行了,如果提个建议都要去自诣廷尉,我岂不成了防民之口的昏君,以后谁还敢给我提建议。你说吧,只要你这盘棋于国于民有利,我愿意做一回棋子。在天道这盘棋局上,又有谁不是棋子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9/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