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4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496

  她返回殿中,正碰到刘陵从殿里出来。“翁主,你……”
  “怕了吧?”刘陵掩嘴笑道:“我现在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皇后若是想过安生日子,以后还是离我远一点的好。”
  “你看你,都说些什么疯话。”
  “这可不是疯话,而是实话。”刘陵柳眉轻挑。“天子一向横行惯了,我夫妻布了这么大一个局,总算把他套了进来,这时候不得意,什么时候得意?”
  “你们……布局?”
  “没错,这是一个局,不仅天子在局中,你陈家同样在局中。皇后,若想太平,只有靠自己,别人是靠不住的。”
  陈皇后面无血色,拉着刘陵的手不肯松。“翁主,你究竟在说什么,我陈家怎么也在局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皇后,你知道我夫君为什么能以一当十,四百骑平定西域?”
  “那……那当然是冠军侯用兵如神,战无不胜。”
  “我夫君善用兵是事实,可若是没有你陈家的冶铁术,没有你陈家提供的铠甲、战刀,他们能有这样的战力吗?”
  陈皇后眼睛发直,冷汗直流。冶铁术与其说是陈家的,不如说是梁啸送的,那时候还觉得梁啸大方,现在看来,这根本就是一个陷阱啊。
  “皇后,你大可不必担心。”刘陵安慰道:“现在你陈家已经是天子不可或缺的助力,天子要征战天下,他能离得开你陈家吗?就算他不用,我夫君在西域岂肯不用?在大汉没有发展前途,还可以去西域嘛,我夫君肯定欢迎的。”
  陈皇后想了片刻,松了一口气,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她向后退了两步,靠在柱子上,想笑两声,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除了冶铁术,陈窦两家的士子外出游历也出自我夫君的倡议,现在这些人已经成了天子的耳目,每次发表的文章都在开拓着天子的眼界,开拓着我大汉读书人的眼界。天子能离开他们吗?”
  陈皇后眨了眨眼睛,摇了摇头,心情轻松了许多。她清楚天子的脾气,就算有再大的怨气,他也不会自乱阵脚。只不过,他忍的时间越长,将来的报复只怕越狠。
  也许,是应该安排一些人去西域投靠梁啸,为陈家留一条后路了。
  刘陵一眼看穿了陈皇后的担心。“这些都是我夫君进呈给天子的良策,但天子出于他自己的考虑,不肯照计施行。如今我夫君远走西域,天高任鸟飞,他能不施行这些利国利民的良策吗?天子要想不落后,除了更加倚重陈窦之外,还能自缚手足?嘿嘿,果真如此的话,恐怕会有更多的人宁愿西行,不再回长安。”
  刘陵说完,捏了捏陈皇后的手,露出狡黠的微笑。陈皇后灵机一动,终于明白了刘陵的意思,不禁如释重负,也笑了出来。
……
  天子坐在御案前,看着面前的报纸,愁容满面。
  虽然他刻意没有宣扬,但西域大捷的消息还是很快成了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话题,梁啸以四百骑西征,用两年时间平定西域的传奇事迹成了贩夫走卒们最津津乐道的故事,而如何封赏这些功臣,也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
  不世之功,自当有不世之赏。这些普通百姓不懂功高震主这样的道理,也不喜欢这样的道理,他们热切地盼望着梁啸再创造一个奇迹,特别是那些随梁啸出征的游侠儿们的家属,他们都翘首以盼,等着朝廷的赏赐消息。
  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人们会有更多的猜疑,而曹时等人征伐草原的准备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可是,天子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案。如何封赏梁啸,成了他最近最头疼的事。赏,正中梁啸下怀;不赏,同样正中梁啸下怀。
  这时,窦婴求见。
  天子犹豫了好一会儿。自从上次窦婴说要去西域游历,天子就没见过他,窦婴也没来求见过,这次来得有些突然,恐怕没什么好事。可是仔细斟酌了一番之后,天子还是让人传窦婴入殿。
  窦婴捧着一卷帛书,匆匆而来。天子一看,心里就咯噔一下。自从淮南新纸传入长安之后,纸就代替了价格昂贵的帛书,还用帛来书写的人,肯定不是最近经常在报纸上写文章的人。
  果不其然,窦婴一开口就说道:“陛下,东方朔派人送来了一篇文章。”
  天子心里一紧。“什么文章?”
  “文章很长,不过归根到底只有几句话:一是圣人因时而治,不可泥古不化,二是圣人治国以用人为先,得人则兴,失人则亡。这两句都是铺垫,真正的重点在最后一句:徙藩。”
  “徙藩?”天子迅速接过帛书,一边快速浏览,一边说道:“这不是梁啸以前提过的方略吗?”
  “没错,东方朔这个建议可以说是梁啸的徙藩之策的细化。他说,周治天下,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总计两千五百里。如今大汉东西两万里,自然不用沿用周制,需得有所改正。”
  “如何改正?”
  “千里不封侯,万里不封王。”
  天子愣了一下,突然抬起头,冷笑一声:“千里不封侯,万里不封王?他这是要求朝廷封梁啸为王吗?”
  窦婴从容的摇摇头。“陛下,东方朔的文章里并没有提到梁啸一字。不过,葱岭以西,称王者不下数十,多一个王,少一个王,也是很正常的事。朝廷就算想管,恐怕也鞭长莫及。可是,若能推行此例,将大汉境内的诸王徙至万里之外,倒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陛下,你以为呢?”
  天子盯着窦婴,窦婴却极为平静,仿佛在说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
  天子久久没有说话。他被窦婴说动了。如果推行此策,将诸王皆徙至万里之外,诸侯也徙出千里,对朝廷的确利大于弊。万里之外都是蛮荒之地,究竟有多少王,大汉根本不清楚,也没精力去管,让刘姓子孙去开疆拓土,总比骨肉相残好。
  有梁啸这个异姓王先例在前,如果同姓诸王还不清外徙,那就不能怪朝廷不讲情面了。
  至于梁啸,这大概算是他的条件吧,封了王,从此他不能入葱岭以东,否则就是违誓。如此一来,梁啸对大汉的威胁降到最低,而朝廷也能对天下人有个交待。你看,我都封他为王了,还对不起他的军功吗?如果还有人说朝廷薄待功臣,那可就说不过去了。
  如果这是梁啸的决定,那至少说明梁啸虽然狂妄,却没有与朝廷为敌的意思。朝廷要担心的不是梁啸,反倒是那些刘姓诸王。要他们从封地上离开,迁徙到万里之外的蛮荒之地,他们能愿意吗?
  天子心里莫名的松了一口气。
  “窦公,你觉得此计可行吗?诸王会不会同意?”
  “恐怕有很多人不会同意,不过朝廷可以分而化之。愿意徙藩的,朝廷恩宠之,派大将助其开疆拓土,驱逐蛮夷。不愿意徙藩的,朝廷或削地,或推恩,总之要让他不自在,用不了十年,想来万里之内就没几个王了。”
  “那……梁啸怎么办?异姓王,可是有违高皇帝的白马之约的。”
  窦婴笑了。“陛下,以梁啸的能力,陛下封不封他为王,他都可以称王。区别只在于,若是陛下封他为王,那他就是大汉的属国,在道义上不可与大汉为敌。哪怕他在西域再威风,在陛下面前,他也是臣。若是他自立为王,那……”
  窦婴没有再说下去,但是天子已经明白了。梁啸在葱岭以西,他想称王,朝廷根本拦不住。与其到时候让他与朝廷分庭抗礼,不如由朝廷封他为王,定下君臣名份。如此一来,还可以拿梁啸为例,塞诸王之口。
  “其他大臣能同意吗?”
  “臣不清楚,但是臣觉得至少可以先讨论讨论,看看是哪些人同意,哪些人不同意。”
  天子的眉梢渐渐扬起,嘴角挑起一抹笑意。不用讨论,他已经知道哪些人会举双手赞成,哪些人又会坚决反对。
  “好吧,那就先议一议。”
……
  东方朔的文章一发布,长安城就炸了锅。
  东方朔的文章当然好,引古论今,有经有权,推导出最后的结论也很自然。但真正让人心动的不是理论,而是朝廷允许这篇文章刊行背后透出的未尽之意。
  朝廷有意封异姓王。只要战功足够,异姓也能封王。
  这样的战功当然不可能轻易得到,万里之外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但是想去的人也不少。特别是那些一直如履薄冰的功臣子弟。几十年来,他们早就失去了祖辈们的威风,只剩下富贵,如今有机会脱离朝廷控制,为自己打一片天地,虽说风险很大,可是收获也不小。
  如果能成功,他们不仅不用再担心朝廷的威胁,还能够将祖先的事业向前再推一步,成为独霸一方的王者,难道不比在长安做个谨小慎微、有名无实的诸侯好吗?
  这样的人虽说不多,但绝对有,平阳侯曹时就是其中一个。只不过他为人稳重,不会在天子下明诏之前就暴露出自己的心意。但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终于再次进宫向天子汇报北伐的准备事宜,而且比以前更用心。
  在曹时又一次长达两个时辰的汇报之后,天子站在殿外的走廊上,看着曹时兴冲冲的脚步,叹了一口气。
  “东方朔的一篇文章,激起了无数人的雄心壮志,只是不知道这是福还是祸啊。”
  主父偃笑道:“陛下最近事务太多,养气不足,心力也有些弱了。”
  天子微怔,转过头。“为何这么说?”
  “陛下,放眼天下,就连万里以外的罗马都算上,有哪个国家的疆域、户口能和我大汉相提并论?”
  天子沉默不语,神情却明显松驰了些许。
  “论人才之众,哪个国家能比我大汉还多?论治国能力,有谁能与陛下一较高下?”主父偃一连问了几个问题。“国力不如大汉强,人才不如大汉多,能力不及陛下皮毛,他们凭什么威胁我大汉?万里之遥,就算是最擅长移动的骑兵,恐怕也只能对长安望而兴叹吧?”
  天子轻轻点头。“没错,我的确是有些担心过度了。万里远征,任何人都要三思而行,否则只会徒劳无功。”
  “陛下圣明。”主父偃躬身道:“好勇斗狠者得以征战立功,为大汉开疆拓土,朴实良善者安心本业,民风必然淳朴。不出十年,太平可致,河海可清,陛下的功业直追高皇帝,成一代圣君。能追随陛下这样的圣君,是臣等的福份。能生在这样的盛世,是天下兆民的福份。”
  天子听了,心中的阴霾总算散去稍许。他沉思良久,轻叹一声:“只看到山间小溪清澈见底,婉约可人,谁能料到会成为洪水猛兽,一泄千里。势已至此,只能因势利导了。治水,堵不如疏,治国亦如是。”
……
  刘陵端坐在堂上,直到天子、皇后进了中门,她才不紧不慢地站了起来,露出几分得意的笑容,不忘抛给天子一个得意的眼神。
  天子苦笑,伸手指了指刘陵。“你啊,不要太得意。”
  刘陵笑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天子眨眨眼睛,抚掌而叹。“好句,这是你的新诗?”
  “不是,是我夫君的梦呓之语。不过,现在他闲云野鹤,恐怕不会只在梦里说说了。”
  天子歪歪嘴。“那倒也是,有洛绪丽、莫苏耶耶陪伴左右,他大可畅所欲言,无须顾忌。”
  刘陵眉梢微挑,佯怒道:“陛下,你这是故意要挑我的心刺么?”
  “没有,我只是说句实话罢了。”天子哈哈大笑,上了堂,也不用刘陵邀请,自己入座。梁家用的都是新式高脚桌椅,他坐在上面颇有些不习惯,双手抚着光可鉴人的桌面。“妹妹,想不想去西域看看那个负心汉?”
  刘陵瞥了天子一眼,撇了撇嘴,一脸不屑。
  “他是不打算回来了,你真的打算一个人在长安终老,却看着他左拥右抱,在温柔乡里醉生梦死?哦,对了,大宛不仅有公主和良马,还有喝不完的美酒呢。”
  刘陵入座,手指轻叩桌面,慢吞吞地说道:“陛下,大宛就算有再多的公主和美酒,我也是他的正妻。我夫君是什么人,我还能不清楚?他可不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为了娶我,他花的心思有多少,你想必也清楚。大宛公主再美,也不过是个妾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