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496

  诸侯王子女的婚姻,都是政治的一部分,绝不可能仅仅是两情相悦这么简单。
  梁啸最上心的事就是强化训练郎官们的水性。刘陵的话提醒了他,严助骤得富贵,一心要立功报效天子的恩宠,很可能会急功近利,把小事变成大事。一旦发生战事,他们这些郎官肩上的责任就大了,如果没有一定的水性,很难保证严助的安全。
  “李兄,这次去会稽,说是调停,可万一调停不成,发生战事,那可怎么办?”
  李椒眉毛一挑,诧异的看着梁啸。“怎么办?当然是打了。区区闽越,竟敢无视朝廷威严,不教训他们一下,他们还会把朝廷放在眼里吗?不征讨不服,我们苦练武艺又是为何,难道仅仅是为了斗个乐?”
  梁啸愕然。他本来希望请李椒和严助沟通一下,在必要的时候阻止严助将事态扩大化。现在一看李椒这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模样,只得把话又咽了回去。
  李椒恐怕比严助还想把事情闹大呢。他们早就想大显身手了。梁啸眼珠一转,打消了劝说李椒的想法。
  “既然李兄也这么想,那兄弟们的水性还得加强。到了战场上,可别指望有人救你。没被敌人杀死,却被水淹死了,这要是传出去,恐怕不太好听吧。”
  “你这话说得在理。”李椒连连点头。“论水性,你是最好的,也有办法。这件事,还是你来操持。”
  梁啸当仁不让,立刻拟定了训练计划,并且和李椒一起汇报给了严助。严助虽然对梁啸有些看法,可训练郎官水性是关系到他性命安全的大事,他倒没有阻拦,一口同意了。
  第二天起来,梁啸就赶到皮市,订做救生用的猪肠、羊肠气囊。羊皮囊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毕竟过于笨重,一旦被箭射中,或者被刺破,就会失去作用。梁啸买了一批猪肠、羊肠,吹满气,再一段段的扎好,外面再罩上一层牛皮,做成救生衣的模样,需要的时候往头上一套,腰间一扣就行了。
  花了千余钱,梁啸做了十三套救生衣,带回了王宫,分发给郎官们。
  郎官们拿着救生衣,感觉很新奇。这些救生衣既像他们的皮甲,又有些区别。皮甲由几片缀满甲片的牛皮组成,穿戴起来很复杂,一个人都弄不好,往往需要两个人互相配合。可是这件救生衣却非常方便,特别是那个带勾的设计非常实用,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也不会手忙脚乱。
  “这个好,不耽误时间。”李椒首先赞了一声,穿起救生衣,活动了一下手臂。“对箭手有些影响,用剑戟的人基本无碍。”
  “我倒是觉得这个肠衣做得精致。”另一个郎官将救生衣翻过来,看着里面扎成一段一段的肠衣赞不绝口。“就算断了一截也不影响浮水。阿啸,你不愧是水乡长大的,这救生衣考虑得很周全啊。”
  梁啸微笑不语。将肠衣扎成一段一段可不是水乡人就能想得到的办法。他这是参照前世救生衣的做法,看似很简单的一个改进,却有明显的效果,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诸位兄长,救生衣只能救一时之急。要想真正安全,还是需要提高自身的水性。从这里赶到会稽,大概还有四五天的行程。我希望诸位兄长能够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多熟悉一下水性。现在多吃点苦,到时候就多一份生存的机会。”
  “言之有理。”郎官们异口同声的答应。他们都是聪明人,这个道理不用多说,他们都能明白。他们渴望立功,可不希望因为水性不好而被淹死,这死得也太窝囊了。
  取得了统一意见之后,梁啸立即着手强化训练。除了当值和吃饭、睡觉,郎官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水里,哪怕是泡得皮肤发白,手指发皱,也绝不喊一声苦。
  在强化训练游泳的同时,梁啸还着重训练他们适应他们在战船上的平衡能力。战船比楼船小,摇晃幅度大得多,如果连站都站不稳,还谈什么战斗。
  相比而言,适应摇晃的战场比学习游泳困难多了,除了梁啸本人之外的九个郎官,无一例外的都吐得稀里哗啦,李椒吐得最惨,两条腿都软了。即使如此,他也不肯放弃,躺也要躺在摇晃的小船上。
  经过几天的强化训练,这些人几乎都能在蒙冲斗舰上站稳了。当他们护着严助,再次走上楼船时,一个个眉飞色舞,喜上眉梢。原本被他们视为畏途的楼船现在平稳得如平地一般,已经无法对他们再造成任何威胁,即使还有些晕船,脸色也没那么难看了。
  江都国的楼船士们看到这一幕,不禁啧啧称奇。他们不知道训练的内幕,都将之归功于郎官们的强悍,不愧是天子驾前的精锐,学什么都快。听到这些赞扬,几天来的辛苦终于看到了回报,郎官们心情大好,纷纷挤眉弄眼的看向梁啸,暗挑拇指。
  梁啸年龄最小,他们都把梁啸当小兄弟看待,爱护中多少有些轻视。可是这段时间相处下来,梁啸这个小兄弟已经让他们刮目相看,没有人再敢小看他。
  “天子驾前的儿郎,果然与众不同。”看着不过数日,脚下便似生了根一般的郎官们,来送行的江都王刘非很惊讶。“严君,有这些勇士保护,你此行必然是凯歌高奏,捷报频传。本王就在江都等你的好消息了。”
  严助也很满意,矜持的笑了两声,和刘非拱手作别。
  楼船离岸,向江南驶去。严助站在楼船上,和刘非挥手告别,意气风发。等船到江心,严助才回到舱中,又将李椒和梁啸叫到舱内。
  “短短数日,能训练到如此地步,也算是难得。”严助威严的目光扫过李椒和梁啸的脸,在梁啸的脸上停留了片刻,最后落在了李椒的脸上。“过了江,还有三四日便可到会稽,有些事,我要事先向二位交待一下,以免有所误会。”
  梁啸和李椒互相看了一眼,拱手施礼。“请大人吩咐。”
  “这次虽是出使调停,其实是平叛。太皇太后有恙在身,陛下新登帝位,不愿大动干戈,所以我们只能用会稽的郡兵。而要得到会稽的兵权,我们必须用点非常手段。”
  严助停住了,捻着手指,斜睨着李椒和梁啸,若有所待。
  梁啸想起了刘陵那句话,心中莫名的有些不安。身为天子,还要用非常手段?现在已经如此,将来又会用多少非常手段?想到汉武帝后来做的那些事,梁啸不寒而栗。
  李椒沉吟了片刻,谨慎地说道:“大人,不知这非常手段……究竟是什么样的手段?”
第123章
非常手段
  严助的非常手段很简单,就是杀人,杀手握兵权的会稽太守和都尉。
  一郡之中,太守是最高长官,既治民,又治兵。都尉不治民,但是在兵事上,都尉比太守更重要。太守只是有治兵之权,都尉却是实际兵权的掌握者。平时的训练,每年的都试,大多是由都尉负责的。相应的,都尉手下也会有一些忠于他的部下。
  没有虎符,却要想从都尉手中夺取兵权,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都尉或者其部下悍然反击,甚至杀死了严助等人,天子也只能忍气吞声,因为违反制度的是严助,而不是都尉。
  夺取兵权,就是造反。如果失败了,都尉趁此机会将严助说成反叛,将他的家人一网打尽都是顺理成章的事。西汉的还没有严格的回避制度,本地人担任太守、都尉也是常有的,会稽都尉也可能就是会稽人,甚至可能和严家有什么过节。逮着这样的机会,那还不借题发挥?
  以区区十三人,想要从都尉手中夺取兵权,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梁啸一边感慨严助手段的粗暴简单,一边佩服刘陵有识人之明。严助果然是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也许正是这一点,他才和刘彻一见如故吧。
  梁啸没有说话。虽然他也被严助叫了过来,但严助指望的可不是他,而是李椒。他只要听着就行。
  李椒也有些为难。他虽然没有打过仗,却很清楚这里面的凶险。一旦失手,他们十几个人可就全报销在严助手里了。就算死了,还得担个污名。
  “大人,这成功的机会……可不大啊。”
  “正是因为难,才会请你们来。”严助难得的露出了笑脸。“李将军名扬天下,你们一个是李将军亲手调教的儿子,一个是李将军青眼有加的爱将,这个任务非你们莫属。”他走到李椒跟前,盯着李椒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李君,这是陛下对李将军的信任,你们可不能辜负啊。”
  梁啸一听,暗叹一声完了。李家父子最爱面子,被这句话一激,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李椒也要往前冲了。果不其然,严助话音未落,李椒就像打了鸡血似的,脸胀得通红,胸膛挺得老高。
  “大人放心,只要大人一声令下,椒必奋勇向前,死不旋蹱。”
  “很好。这几天,你们就多琢磨琢磨该怎么办吧。”
  严助挥了挥手,示意李椒和梁啸可以出去了。出了舱,被江风一吹,李椒有些清醒过来了,嘴角抽了抽,回头看了一眼,悄悄地说道:“阿啸,我是不是被他给骗了?”
  “你现在才反应过来?”梁啸没好气地说道。
  “唉,我……”李椒懊恼的一拍后脑勺。“我只知道这趟差事不容易,可能要动武。可是我万万没想到,这还没见着敌人的面,先要对自己人下手啊。唉,这些读书人太可恶了,打架不行,玩心眼却是高明之极。”
  “算了,你就别后悔了。陛下派你来,恐怕就是看中了李将军的名气。我们还是想想怎么做吧。”
  “嗯哪。”李椒无奈的点了点头。“事到如今,悔也无益,只能硬着头皮向前了。阿啸,你可得帮我。这严助太坏了,我是真心斗不过他。”
  梁啸没时间和李椒扯蛋。早在长安,他就得到了刘陵的提醒,知道这趟差事不轻松。严助除了夺兵权的办法之外,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危险固然危险,机遇也是大大的。如果能把这件事办成了,相信在天子心目中的印象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梁啸和李椒商量了很久,也没想出个万无一失的好办法,只好走一步看一步。在此之前,他们能做的就是强化训练郎官,不仅训练他们的水性,还要训练他们配合作战的技巧,为即将到来的恶战做好准备。
  好在这些郎官相处日久,配合默契,各种配合战术也都非常熟悉,倒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
  楼船靠岸,已经有会稽郡太守派来迎接的人在等着。来人叫王兴,是会稽郡太守府的主簿,中等身材,皮肤微黑,也不怎么强壮,只是眼睛看起来很亮,一看就是精明之人。
  严助和王兴认识,两人一见面便谈得热络。对严助持节还乡,王兴颇为羡慕,言语之间多有艳羡之意。似乎不想被严助压过风头,王兴很快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李椒和梁啸身上。
  “李将军以良家子从军,百战而至九卿,诚为天下楷模。”王兴对李椒非常客气,再三致意。“会稽边鄙之地,虽不能得李将军亲临,有李将军之子护送严君至郡,越贼也必然望风而遁。”
  严助脸上的笑容有些不自然。王兴这句话明着是夸李广,实际是暗讽他以唇吻得官,其实并无功劳。虽然知道王兴是嫉妒使然,可严助还是不太高兴。
  秦汉重军功,无功不能封侯,文士纵能舌动诸侯,文倾天下,和以军功出仕的军人相比,还是要略逊一筹。军功封侯固然不易,可是又有哪一个文士是靠文章封侯的?
  见严助脸色不好,梁啸连忙打断了王兴的话头。“王君,你从吴县来,可知越贼虚实,郡中又是如何应对的,如今战况如何?”
  王兴并不知道梁啸其人,只看到梁啸一脸稚嫩,却俨然与李椒并肩,为诸郎之首,倒也不敢怠慢,连忙说道:“越贼来势汹汹,窦府君、田都尉亲率将士,奔波在前线,枕戈待旦,夙夜以兴,是以闻说严君持节前来,也无法分身,只好派我前来迎接。至于战事嘛,虽然危急,有窦府君、田都尉奖率将士,眼下倒还没有土崩之势。”
  提到战事,王兴脸上的忧色更浓,他转身看向严助。“严君,朝廷什么时候才有援兵到来,打算调哪里的兵,江都还是淮南?”
  一听这句话,梁啸和李椒交换了一个眼神。不过,梁啸眼里是担心,李椒的眼里却全是兴奋。
  王兴这么急着问援兵,甚至连丹阳郡都不提,直接问长江之北的江都和淮南,这是战事紧张,有硬仗要打的节奏啊。
  “这个……”严助犹豫了片刻,拉着王兴进了舱,关上了舱门。过了片刻,舱内响起王兴的惊呼:“什么,没有援兵?”话音未落,舱门轰然大开,王兴急赤白脸的冲出来,一边走一边说道:“那我可不敢耽搁,必须立刻报与窦府君知晓。没有援兵,我们撑不过月底。”
  “王君请留步。”梁啸不敢怠慢,横跨一步,拦住了王兴。
  “留什么步?”王兴怒道:“家园不保,我哪有心情陪你们说这些没用的闲话。快让开,我要回去。”
  严助赶了出来,连连给王兴使眼色,示意王兴声音小一点。王兴甩开他的手,厉声道:“严助,越贼来势汹汹,连战连捷,吴县危在旦夕,没有援兵,你拿什么击退他们,凭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当初府君怜你好学,力排众议,举荐你为贤良,如今你身为天子近臣,就这么报答府君?”
第124章
援兵在哪里
  梁啸大汗。王兴这几句话里的信息量太大了,再让他说下去,严助那点老底估计都要被揭出来。以严助那自负的脾气,他们这些人以后还不都成了他的眼中钉?
  宁负君子,不负小人。梁啸深知这个道理。他连忙大喝一声,打断了王兴。“谁说没有援兵?”
  “有……援兵?”对此刻的王兴来说,什么都不好使,唯独“援兵”二字最入耳。一听说有援兵,他立刻把严助扔到一边,紧紧的抓住梁啸的胳膊。“援兵在哪里?”
  “军情紧密,岂能随便宣扬。”梁啸托着王兴的手臂,将他半拉半拽的拉进了船舱,同时给严助使了个眼色。严助被王兴揭了底细,正恼羞成怒,暴发在即,听梁啸一句话就摁住了王兴,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一看到梁啸使眼色,顾不上身份,连忙拉关王兴进了舱,顺手带上了舱门。
  “大人,他刚才说什么?”谈正事之前,梁啸一脸茫然的看着严助,带着几分不好意思。“是会稽话吗?”
  严助也有些茫然,刚才只顾着急了,也忘了王兴说的是哪里的话。不过,看梁啸这样子,他似乎没太听懂?一想到此,严助不由得暗自松了一口气。虽然只有一江之隔,可是江南、江北的语言却大相径庭,王兴如果说的是吴县土话,而不是官话,梁啸的确是不太可能听得懂的。
  如此一来,王兴说的那些事,梁啸应该没听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