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496

  严助且喜且疑。“是……会稽话吧。”
  王兴却顾不上想这些,急不可耐地问道:“真有援兵?是哪儿来的援兵?”
  梁啸沉下脸,正色道:“王君,你既然能代替府君来迎严大人,当是府君心腹,亦是吴县栋梁,岂不知兵不厌诈之理。会稽危急,朝廷震惊,天子派严大人前来,正是要还会稽太平。你若是失言,影响了军务,严大人如何向天子交待?”
  梁啸一开口就扣了王兴一个大帽子,把王兴吓得不轻,再也不敢随便说话,连连请罪。梁啸听了几句,连皱眉头。“严大人,我真是听不太懂他的话,还请严大人询问一下会稽的情况吧。”
  此刻王兴说的是官话,但是带有明显的会稽腔,梁啸认真听,还是能听得懂的。不过为了坐实他确实没有听懂刚才王兴说的话,他干脆把这件事推给了严助。严助虽然不完全相信,却多少放心了些,仔细询问起会稽的情况。
  王兴不敢怠慢,把会稽的情况说了一遍。
  闽越与东瓯之间的战事由来已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可以说,这个局面原本就是汉人希望看到的。
  东瓯原本就是闽越的一部分,东瓯王摇原本是闽越王无诸的弟弟,孝惠三年封为东海王,都东瓯,就有让闽越人内乱的用意。
  因为立都东瓯,东海王又被称为东瓯王。立国之后,东瓯和闽越之间就冲突不断。不管是之前的吴国,还是现在的会稽郡,对他们之间的矛盾都是真挑拨,假调停,希望他们打得越狠越好。只有如此,才能将越人的威胁降到最低。
  可是现在,东瓯和闽越之间的冲突多了一个力量:吴国的残余势力。
  吴楚之乱时,吴王刘濞邀请闽越与东瓯出兵相助。闽越不从,东瓯响应。结果吴王三月而败,东瓯后悔莫迭,转而响应汉廷的号召,杀死了刘濞,将刘濞的首级送给汉廷,得以免罪。而刘濞的太子刘驹则逃到了闽越,对东瓯恨之入骨,不断挑拨闽越攻打东瓯。
  如果仅仅如此,那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刘驹不是个什么有能力的人,他能做的事也有限。可是情况从去年开始发生了变化,闽越的实力突然变得强大起来,打得东瓯节节败退,只能向会稽郡求援。会稽郡太守出兵调停,不料闽越不仅不肯就此罢休,反而趁机将战事引到会稽境内。
  今年情况更糟,从七月开始,闽越就发动了攻击,势如破竹的攻入会稽境内,洗劫了浙江以南的几个县,不仅将刚收获的秋粮打劫一空,还夺走了不少兵器甲胄。如此一来,闽越的实力大增,攻势更加凶猛。会稽郡眼看着遮掩不住,只好示意东瓯王向朝廷求援。
  还没听完王兴的讲述,梁啸就大致猜到了结果。闽越的实力突然暴涨,极可能和桓远等吴国旧部被释放有关。这些人都是经历过真正大战的高手,对付会稽郡和东瓯这样的对手,自然是手到擒来。
  “严君,当真有援兵吗?”王兴盯着严助,眼神中充满了渴望。闽越的前锋已经到达吴县附近,如果拦不住他们,吴县被攻破,他们这些大族的产业必然会蒙受重大损失。
  严助很为难,他不知道怎么面对王兴的请求。他根本没有援兵。
  严助求助的看了梁啸一眼。梁啸装作没看见。一来他的责任是保护严助的安全,不愿意承担额外的责任。二来他很清楚,他要面对的很可能是师傅桓远。论射艺,他还稍微有点底气,论用兵,他可是真正的新手,根本不够资格和桓远较量。
  见梁啸没反应,没有主动为他解围的意思,严助无奈,只好含含糊糊的掩饰道:“兵者,不祥之器,岂可轻动。援兵肯定会有,不过我必须先赶往前线,亲历战场,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再作计较。你放心,天子初登帝位,对会稽的形势非常关心,不会坐视生民涂炭的。”
  王兴将信将疑,却不好再问。
  好容易糊弄过了王兴,严助却一点也不轻松。会稽的战事超出了他的预估。在原本的计划中,他是要调用会稽郡兵平叛的,现在会稽已经遭到了闽越的攻击,而且损失不小。仅凭会稽的残兵,他还能顺利完成任务吗?
  ……
  江边的一艘小船上,桓远头戴斗笠,手持钓杆,盘腿而坐。
  清凉的江风吹过他的脸,拂过他刚刚蓄起的胡须,却吹不动他坚毅的眼神。
  远处,一艘小船慢慢划来,靠在桓远的小船边,钟离期跳上船,站到桓远身后,背着手,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桓远一动不动,连手里的钓杆都没有动一下。
  “是阿啸?”
  “是的。”钟离期又叹了一口气。“他现在是未央郎,而且,他的射程已达百步,曾在长安与李广之子李椒比射,皆是十二中六,梁啸以一的一鹄一躬险胜。”
  “是么?”桓远手一抖,钓杆一颤,水面翻起一片水花,一条巴掌大的鱼一跃而起,又潜入水中。桓远愣了片刻,眼中闪过惋惜之色。“可惜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消息,江都有没有调兵的动向?”
  “没有。”钟离期笑道:“将军,可能被你料中了,严助只是使者,是来调停的。”
  桓远哼了一声:“通知太子,准备接受调停。”
  钟离期沉默片刻:“将军,恐怕太子不会答应。”
第125章
磨砺
  桓远一声不吭,突然手腕一抖,钓杆从中折断,落入水中。“能得到的利益都得到了,为什么不见好就收,明年再来?非要逼得汉廷上下一致,大兵征讨,玉石俱焚才肯罢休?”
  钟离期知道桓远心情不好,但是他更清楚桓远的建议不会被接受。闽越王和吴太子刘驹都被眼前的胜利迷惑住了,让他们就此打住,放弃唾手可得的吴县,无异于与虎谋皮,更别说已经得手的地盘。
  “将军,也许还有另外一个办法,可以拖延一点时间。”
  “拖延一点时间?”桓远侧过头,不悦的瞪着钟离期。钟离期一惊,下意识的向后退了一步,一脚踩空,险些摔进舱中。桓远及时的伸出手,一把拽住了钟离期,斥道:“你最近怎么了,魂不守舍。”
  “是将军虎威所致。”钟离期尴尬的笑了笑。“将军,你没有发觉吗,自从回到了战场上,你的境界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哪有一日千里这么夸张。”桓远笑了一声,眼中难得的露出些许笑意。“那小子追得那么紧,我这个做师傅的如果不进步,岂不是很丢脸?”
  “这就是所谓的互相磨砺吗?”
  “然也。如果没有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是很难激发起斗志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人如果没有了斗志,很难再进步的。”
  钟离期皱起了眉头,一副很失落的样子。“这么说,牛儿没来,倒是我的损失了?”
  桓远忍不住笑了。他摆摆手,示意钟离期说正事。钟离期收起笑容,将他发现有人在暗中跟踪严助、梁啸一行的事说了一遍。“从那些人的口音来看,领头的是个本地人,姓胡,其他人都是外地人,像是从长安来的游侠儿。”
  “姓胡?长安来的游侠儿?”桓远眼神闪动,思索片刻,微微颌首。“这的确是个机会。”
  ……
  梁啸站在高处,握弓负矢,警惕的注视着周围的一举一动。
  虽然还在会稽郡的腹地,离交战的前线还有一段距离,可是梁啸、李椒却不敢有丝毫大意。没有了淮南国、江都国的保护,会稽郡的郡兵又在前线,来迎接严助的只有十来人,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过了长江就是边境,就是蛮荒之地,地广人稀,发生什么样的事都有可能。
  何况梁啸还一直担心是师傅桓远在指挥闽越大军。桓远好用间,他不可能不派人注意江面上的动静。发现朝廷有使者来,派人刺杀,再正常不过了。
  无限制攻击,本来就是弱者的首选。
  “阿啸,你太紧张了。”李椒赶了过来,见梁啸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不禁笑了一声。
  “不紧张不行啊。”梁啸苦笑道:“你也知道将军为什么派我来,可是说实话,真要和我师傅对阵,我连一成的胜算都没有。”
  李椒是知道内情的,如果不是为了对付桓远,梁啸这么一个刚刚十六岁的少年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在未央郎署,他现在就是李广的随从,连正式当值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出公差了。
  “话虽如此,却也不能太紧张。”李椒安慰道:“太紧张了,容易发生误判,错失真正的目标。”
  梁啸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将自己的紧张心情放松下来。“兄弟们训练如何?”
  “进步不错,虽然姿势难看点。”李椒笑道:“有了你做的救生衣,就算掉进水里,也没那么容易淹死了。阿啸,这次如果没有你,我们会很被动。”
  “我们现在依然很被动。”梁啸皱起了眉头。“我们走得太慢了。”
  李椒点点头,面露无奈之色。他们现在走得的确很慢,因为他们被王兴等人拖累了。王兴倒是坐了车,可是他的随从们却没有坐骑,只能步行,每天走三四十里就是极限了。而在他们来之前,梁啸等人全部有马,一天可以走一百多里。
  “严助还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只好在路上拖延几天。”李椒见四周无人,压低了声音说道:“之前我们走得快,节省了不少时间,他自然不急。他急的是怎么完成任务,太守、都尉都在军营里,要夺他们的兵权,可不是什么易事。”
  梁啸叹了一口气。他能理解严助现在的难处,非常手段可不是那么容易用的,一旦失手,必遭反噬。严助有文才,也有头脑,可是他毕竟是个书生,做个谋士绰绰有余,让他应付这样的局面,着实有些为难他了。
  行军作战是一门很严谨的学问,不是读两部兵书就能学会的。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梁啸和李椒把正在湖边练习水战的郎官们叫了上来,安排今晚的警戒任务。他们住在望江驿,就在震泽——也就是太湖的边上,这里风景很好,登上驿舍的二楼,可以饱览震泽落日时的美景,可是对梁啸等人来说,这种美景下却有着难以忖测的危险。
  湖边有大量的芦苇丛,如果有人借水路悄悄的靠近,得手后再沿水路离开,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李兄,你守驿舍后面的那个高地,我守湖边。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要打起精神,千万不能放松。”
  李椒看看四周的环境,同意了梁啸的看法。他把警戒计划向严助做了汇报,通知卫青和秦歌二人,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让严助脱离他们的视线。即使是王兴等人,也不准随便进入驿舍的二楼,以防他们之中有人与闽越勾结,里应外合,要对严助不利。
  听了李椒的话,严助脸色有些发白。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
  安排妥当之后,大家饱餐一顿,又带了些干粮,进入各自的岗位。梁啸带着一个叫李舒昀的郎官潜入驿舍前临湖的芦苇中,盘腿而坐。
  “上半夜你守着,下半夜我来。”梁啸对李舒昀说道:“千万不能睡着。如果你撑不住,就提前叫醒我。”
  “你放心,我一定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李舒昀拍着胸脯说道。
  李舒昀也是陇右人,算是李椒的同族。他以良家子入职,骑射精良,为人机警,特别是步战能力不错。梁啸选中他,就是看中他的能力。湖边是敌人最有可能突破的地方,必须安排最精干的力量。
  安排妥当之后,梁啸闭上了眼睛,调整呼吸,打算养养神。不知道为什么,他今天很难入静,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就在附近盯着他,直到半个时辰之后,他才勉强进入了似睡非睡的冥想状态。
  仿佛只是一刹那,梁啸忽然睁开了眼睛。
  李舒昀正警惕的注视着四周,感觉到梁啸的动静,立刻转过头。刚准备说话,梁啸伸手捂住了他的嘴巴,轻轻的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出声,又指了指他的右前方,竖起三个手指。
第126章
遇袭
  李舒昀慢慢转过头,屏住呼吸,凝神细看。他只看了一眼,就觉得后颈凉嗖嗖的,根根汗毛全竖了起来。
  在梁啸所指的方向,三十步外,一团黑影藏在芦苇丛中,慢慢的蠕动。在月影下,黑影和芦苇摇动的影子混在一起,极难分辨。李舒昀虽然一直睁大了眼睛,几次扫过那个方位,却始终没能辨认出来。
  如果不是梁啸警觉,这人就从李舒昀的眼前溜过去了。
  李舒昀敬畏的看了梁啸一眼。射声士果然不是等闲之辈,梁啸的目力和他差不多,但是耳力却比他强太多了。虽然风吹得芦苇沙沙作响,依然没有瞒过梁啸的耳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