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4/1332

  曹操笑笑。“孤和贾诩做过几年同僚,说实话,当年也没看出他有这样的手段。听说孙策亲自赶到河东与他见面,孤还觉得孙策小题大作,现在总算知道了,论识人,孙策天下第一,你我皆不及也。”
  法正听了,既欣慰又惭愧。欣慰的是曹操没有责怪他,反过来安慰他,惭愧的是他疏忽了这一点,就算不知道贾诩的手段,也应该了解孙策的识人之明。孙策不远千里,赶到河东与贾诩见面,本身就证明了贾诩绝非等闲之辈,他应该对贾诩多加留意。
  “臣有眼无珠,辜负了大王的信任。”
  “胜负乃兵家常事,孝直不必挂在心上。”曹操转身,拍拍法正的肩膀。“说起来,有眼无珠的不是你,而是我,你的长处在两军阵前设谋定计,不是这种勾心斗角的场合,不管是那些老奸巨猾的世家老臣,还是诡计迭出的杨修、贾诩,都和你不是一路人。”
  法正闭口不言。曹操这句话柔中带刚,褒中带贬,他以后不会再有机会承担这样的任务了,只能做个中军师,协助曹操征战四方。对此,他早有心理准备,曹操亲自从成都赶来,又带着陈宫,这个意思已经很明显,现在只是由曹操亲口确认罢了。
  “你说说,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事,才能扶持朝廷,为大汉留一线生机。”
  法正定定心神,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曹操给了他机会,他必须牢牢的抓住这个机会,否则连中军师都不保,他在蜀国也就彻底没有前程可言了。“大王,行百里者半九十,孙策虽半得天下,占大半膏腴之地,却不得地利,进则攻坚,退则无险可守,只能重兵以待,难以长久。当前之计,宜以守代攻,耗其锐气,待其力疲生乱,再行致命一击。”
  曹操点点头,却没说话。
  法正接着说道:“去年年末,孙策突袭冀北,时中山王刘备正在进攻邺城,派关羽回援,却被孙策所破。刘备狼狈,退入河内,曾派司马懿到关中联络,臣许他河内之地。如今看来,臣当时举止失措,应该让他退守河东,或者进入并州才对。刘备在并州多坚持一日,我蜀国就多一分机会。”
  “那时焉知有今日,不宜与凉州人撕破脸皮,你的决定也不能说错。”曹操顿了顿,又道:“刘备虽进退失据,却是百折不挠的英雄,倘若让他进入河东或是并州,对我不利。不过如今形势不同,又另当别论了。孝直,刘备现在还有能力进取河东、并州吗?”
  “大王熟悉逢纪吗?”
  曹操点点头。逢纪很早就随袁绍奔走,在某种意识上,他们是同僚,只不过逢纪是名士,看不上他,所以两人的交往并不多。其实不仅是逢纪,袁绍身边的名士都差不多,能看得上他的也就是何颙等寥寥几人。一想到何颙,曹操心里有些失落。听说何颙在南阳隐居,他派人去找过,却没找到,何颙显然是在躲着他。
  “司马懿呢?”
  曹操收回心神,摇摇头。“我知道他是故京兆尹司马建公的次子,但他年幼,与我没什么往来。我对他的兄长司马朗倒是熟悉些。你跟他接触过,如何?”
  “其人聪明狡黠,最重要的是不甘寂寞,野心很大。”法正将司马懿为刘备奔走的事说了一遍,尤其是司马懿想左右逢源,不仅想方设法与杨修接触,还想反客为主,想让他主动去请教,只是隐过了杨修说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的事。
  曹操听完,沉吟片刻。“这司马懿倒是可用之人,你与他保持联络,争取能与刘备结盟,共抗霸吴。”
  “喏。”法正松了一口气。曹操将这个任务交给他,说服目前还是信任他的,暂时不会有什么危机了。
  两人正说着,有人从后面来报,有一个叫刘巴的人赶上来,说是要侍奉皇长子。曹操与法正交换了一个眼神,哈哈大笑。看来这皇长子还是有用的,连刘巴都追过来了,以后肯定还会有其他人。
  “快请!”
  ……
  司马懿坐在书房里,弓着腰,眯着眼睛,看着窗外的灿烂的阳光出神。
  他在长安等了两天,也没等到杨修或者其他人,心里隐隐地有些失望,甚至有些恼怒。杨修自恃身份,根本看不起河内司马氏,他宁可去拜访赵云一介武夫,却不来看他。
  “同类相轻啊。”司马懿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兄长,你和谁同类?”司马孚出现在门口,笑眯眯地看着司马懿。
  “还能是谁?”司马懿没好气地说道:“你不也是在等吗?”
  “兄长,还是别等了吧。”司马孚走到司马懿面前坐下,随手拿起案上的一部书翻了翻,又扔在案上。“我听人说,杨修说你有狼顾之相。法正之所以没有来,就是为此。”
  司马懿一听,眼角抽了抽,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你听谁说的?”
  “都在传,查不出源头。”
  司马懿仰起头,沉吟良久,忽然笑了起来。他笑得很开心,甚至拍起了手。“果然是人外有人,杨修自以为聪明,没想到也会被人摆弄于股掌之上。”
  司马孚有些奇怪。“兄长,你的意思是说……这不是杨修所说,而是有人故意中伤,嫁祸于他?”
  “说应该是杨修所说,中伤却也是中伤。有人不希望杨修太得意呢。”司马懿靠在凭几上,嘴角噙着一丝浅笑。“看来,我们不能在长安待下去了,收拾一下,回河内吧。”
  司马孚一头雾水,却不好再问。他知道这个兄长的脾气,如果他自己不想说,问是问不出来的,只能自己慢慢想。他和司马懿商量了一下,随即起身去请示父亲司马防。
  司马懿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脸上的笑容渐渐散去。
  司马防也在静观长安之变,得知有人传播司马懿有狼顾之相的事,不禁叹了一口气。他虽然不知道是谁在传,又有什么目的,但他同样清楚一件事,司马懿留在长安没什么意义了。不管狼顾之相是不是奸臣之相,但有人要赶司马懿走却是确定的。此时不走,对方自然会有更激烈的手段。
  司马防让司马懿离开长安,返回河内,他自己和司马孚留下。他在朝为官多年,多少还有一些故旧,只要自己不出格,性命无虞。天下三分,吴国最强,司马氏不能不做打算,仅凭司马芝一人是不够的。
  司马懿很果决,说走就走,出了长安城,快马加鞭,星夜兼程,到达蒲坂津之前,他就追上了大年初一就离开长安的裴潜、卫觊。看到司马懿赶来,裴潜、卫觊都很惊讶。
  “仲达意欲何往?”
  司马懿微微一笑。“二位明知故问,我自然是回河内,为中山王效力了。我倒是想问二位意欲何往,回乡隐居,从此不问世事?”
  裴潜、卫觊互相看了看,笑了。“仲达是来做说客的吗?”
  “那得看二位有没有信心了。”司马懿哈哈大笑。“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如今吴国势大,吴王兵锋所指,当者披靡,能像中山王一样屡败而不馁,百折不回的毕竟是少数。”
第2297章
绝处逢生
  裴潜笑而不语。他打量着司马懿,笑容淡然。
  司马懿心中忐忑,脸上却不露分毫,平静地回望着裴潜。他相信自己的判断,裴潜这么年轻,绝不可能甘心隐居不仕,就此终老。既然他们不肯留在长安,又没有去追蜀王曹操,剩下的选择只有中山王刘备。
  至于卫觊,那就更不用说了。卫家是如何对待蔡琰的,不仅河东人清楚,他也有所耳闻。如今蔡琰是吴王孙策的文胆,器重不亚于其父蔡邕、其夫周瑜,一旦吴军进入河东,卫家的下场可想而知。为了卫家自己,卫觊也会全力以赴。
  “中山王是百折不挠,可是他能不能百炼成钢,我们实在有些担心。”裴潜不紧不慢地说道:“仲达深通兵法,想必也知道仅凭河内一郡是不足以对抗整个关东的,即使加上河东也不够。”
  “的确如此。”司马懿点点头。“只有加上并州,才有一线生机。”
  “如何取并州?并州刺史阎温是凉州人,在并州这几年很得人心。再往前,并州刺史是贾诩,贾诩现在人在长安,唯杨修马首是瞻。”
  司马懿笑了。“并州是并州人的并州,不是贾诩、阎温的并州。如果并州世家不答应,贾诩、阎温又能奈何?”他顿了顿,又道:“从董卓开始,最近二十年的河东太守都是凉州人,河东就是凉州人的河东了?若是如此,二位就算回到河东又有什么意义?”
  “河东不是并州,河东可以,不代表并州就可以。”卫觊咳嗽一声,打断了司马懿。“阎温手中有兵,又有坚城可据,不是那么容易攻的。”
  司马懿笑笑。“若阎温根本不想守呢?”
  “阎温不想守?这是什么意思?”
  “二位,凉州很大,比河内、河东加起来都要大得多,不是所有的凉州人都是一条心,也不是所有的凉州人都和孙策交好。贾诩和孙策早有勾结,韩遂、马腾和孙策就更不用说了,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阎行、马超皆为孙策部将,他们依附孙策都情有可原,可是阎温、赵昂呢,他们和孙策有什么交情?他们所倚仗的不过是关中的凉州籍士家罢了。没有了这些,他们什么都不是。”
  裴潜点点头。“仲达的意思是说,阎温、赵昂会挟兵自重?”
  “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天下迅速平定,对他们不利。”
  裴潜略作思索,同意了司马懿的观点。他和卫觊也有类似的计划,只是还没想到如何与刘备接洽,现在司马懿主动来找,他们自然求之不得。吴国势大,据说正在筹备登基事宜,用不了多久,孙策就会再次出兵,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王氏兄弟就有前面不远,如果你走得快,也许能在到达蒲坂津之前追上他。”“行,那我就在蒲坂津等二位,共商大计。”
  “喏。”
  ……
  司马懿很快就追上了王盖等人,没费多少口舌,王盖等人就答应了司马懿的建议。他们清楚,孙策对王允的印象极差,一旦孙策得势,王允不仅保不住身后哀荣,甚至可能被剖棺戮尸,祁县王家休想有出头之日。要想避免这个结局,只有和刘备联手,将并州、河东、河内联成一片,再与蜀王曹操结盟,夹击孙策。
  不久,裴潜、卫觊也追了上来。与他们一直来的还有一些河东人,他们就在蒲坂津的驿舍里合议,反复讨论,商讨方案,最后决定派使者随司马懿去见刘备,其他人各回本郡准备,招集人马,筹集粮草。如果阎温、赵昂配合,那当然再好不过,如果他们不配合,那就杀掉他们,配合刘备取轵关、天井关,打通进入河东和太原的道路。
  王凌、卫觊分别作为并州和河东的代表,跟着司马懿赶往河内,面见刘备。
  ……
  邘城,刘备背着手,在城墙上来回踱步,如同笼中困兽。
  城北巍巍太行沉默无语,远处的黄河奔流不息。刘备一会儿看看山,一会儿看看黄河。看山,山像压在他心头,沉甸甸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看水,黄河滔滔,一去不回,让人心生绝望。
  刘备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记事以来,从来没经历过如此令人沮丧的局面。
  长安落入杨修之手,河内四面受敌,他想逃都没地方逃。并州控制在凉州人手里,张飞、张郃到达河内后,阎温就加强了天井关的防守,至于轵关,那就更不用说了,赵昂根本没让他迈入一步。
  除了跳黄河,他无路可去。
  逢纪和华歆并肩站在远处,遥望远处的黄河,各自想着心思。逢纪眉心紧蹙,神情不安。他虽然不像刘备这么慌乱,但他也想不到解困之法,只能加强戒备,准备迎接战斗。相比之下,华歆更平静,看不出有什么异样。
  “元图,你想过这一天吗?”
  逢纪没吭声。他想过这一天,却没想到成了真,而且这么快,让他措手不及。他叹了一口气。“子鱼,我是自己选的,自作自受。你呢,你后悔了吗?如果现在走,还来得及,过了黄河就是鲁肃的战区。以子鱼的学问和名望,与管幼安、邴根矩的交情,想来不至于有生命危险。若是应对得体,那翰林院学士也是有机会。”
  华歆转头看了逢纪一眼,不置可否。他当然不能告诉逢纪,不久前,他收到蒋干传来的消息,他已经是翰林院的一名学士了,只是为了他的安全,他的名字暂时不会出现在名单上。他虽然身在黑暗,前途却一片光明,充满了干劲。
  此时此刻,逢纪和刘备山穷水尽,也许是劝降的好机会。“若是元图觉得这是一个好选择,我倒是愿意陪着元图。”
  逢纪很勉强地笑了笑,却没再说什么。他听得懂华歆的意思,华歆希望他劝刘备投降,他虽然也有这个心思,但他知道刘备的脾气,劝他投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在大军压境之前是不太可能的,不如再等一等,等刘备自己觉得无路可走了再提投降的事。
  常言道:不见黄河心不死。刘备是见了黄河心也不死,不到最后一刻,他是不会放弃的。
  华歆正打算再劝,忽然有人惊叫,伸手指着远处。华歆向远处的官道看去,只见奔来一骑,骑士高高举起手中的令旗,表明自己的身份。看守城门的士卒见状,连忙打开城门。正在踱步的刘备停住了脚步,左顾右盼,神情不安。逢纪也皱了皱眉,向华歆打了招呼,快步下了城。
  华歆也有点紧张,拢在袖子里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时间不长,骑士奔进了城,勒住坐骑,纵身从马背上跳了下来,紧赶几步,在逢纪面前单膝跪倒,双手奉上一封书信。逢纪用有些发抖的手接过来,打开一看,“哈”了一声,转身就往城上跑,跑了两步,又意识到什么,连忙放慢脚步,刚刚绽放的笑容也强行收了回去,不紧不慢地上了城,来到刘备面前,躬身一拜。
  “贺喜大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4/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